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朝天椒高产栽培最佳定植密度和群体生理指标,以豫欣12号春椒为研究对象,通过7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长发育时期、植株性状、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欣12号春椒以18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5 740.5kg/hm2),始收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7.35,光合生产率达到2.55 g/(m2·d),盛收期叶面积系数为6.61,平均光合生产率2.36 g/(m2·d).在6万~24万株/hm2定植密度范围内,定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经计算,最佳定植密度为18.57万株/hm2,产量5 703.0 kg/hm2,与实际产量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大豆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杂交大豆新品种杂交豆2号,设置5种密度试验,通过对其产量、产量因素、叶面积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探讨杂交大豆的合理群体结构。研究表明:杂交豆2号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以17万~22万株/hm2为宜,结荚期最大叶面积系数达6.06~6.47,光合生产率达8.80~9.90 g/m2·d,鼓粒期叶面积系数仍维持在4.70~5.96,平均光合生产率达5.10~6.40 g/m2·d,此群体下的产量达到3319.40~3416.70 kg/hm2。  相似文献   

3.
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及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杂交大豆品种1号和2号为试材,分别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方式下,设置3~5个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其产量、叶面积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探讨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群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平原区,杂交大豆比较理想的高产种植方式是小垄双行种植。在中部中晚熟生态区的小垄双行种植方式下,杂交豆1号最适宜的群体结构为20.0~22.4株/m2,并且结荚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6.0左右,光合生产率达到5.0g/m2·d以上,鼓粒期叶面积仍维持在5.8以上,平均光合生产率3.5g/m2·d以上,此群体结构下的产量达到3015.4kg/hm2。在东部中熟生态区等距点播单行扎眼种植方式下,杂交豆2号最适宜的群体结构为10~15株/m2,并且结荚期叶面积系数达到8.0左右,鼓粒期仍然维持在6.0左右,平均光合生产率为3.5g/m2·d左右,此群体结构下的产量达到3900.0~4120.0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对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3种株型玉米品种的密度及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光合势、净同化率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临奥4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4000~48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39~4.14,干物质积累量1523.60~1632.00kg/667m2,总光合势16.11万~19.98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7.39~8.34g/(m2·d).半紧凑型玉米毕玉2406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2.67~3.15,干物质积累量1159.36~1334.80kg/667m2,总光合势16.35万~18.79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6.68~6.82g/(m2·d).平展型玉米毕单13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81~4.23,干物质积累量1209.60~1390.00株/667m2,总光合势22.68万~24.96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5.16~5.22g/(m2·d).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密度下新葵18号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含油率,分析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调查不同种植密度下新葵18号的生长数据,计算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并测定含油率.[结果]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低密度处理(4 000株/667 m2)的单株叶面积较高,高密度处理(5 500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较高,产量、含油率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方面以处理5 000株/667 m2的值最高.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5 000株/667 m2后,产量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新葵18号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5 000株/667 m2是新葵1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密植条件下,不同群体结构对半矮秆大豆合丰42号影响较大。(1)随着群体密度增加,单株叶面积、干重、荚数、粒数降低,个体发育变差,倒伏加重;而群体干物重、叶面积系数、荚数、粒数及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增加趋势;(2)合丰42号密植最佳群体结构为45株/m2,盛花期和满粒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4.82和1.70,干物重分别为396.0g/m2和324.0g/m2,单株粒数47.1个,公顷产量为3578.3kg,较垄作对照增产18.3%。  相似文献   

7.
 密植条件下,不同群体结构对半矮秆大豆合丰42号影响较大。⑴随着群体密度增加,单株叶面积、干重、荚数、粒数降低,个体发育变差,倒伏加重;而群体干物重、叶面积系数、荚数、粒数及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增加趋势;⑵合丰42号密植最佳群体结构为45株/m2,盛花期和满粒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4.82和1.70,干物重分别为396.0g/m2和324.0g/m2,单株粒数47.1个,公顷产量为3578.3kg,较垄作对照增产18.3%。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N、P、K组合方式施肥,探讨不同肥料不同施肥量对春小麦宁春39号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宁春39号的最佳施肥方式为基施磷酸二铵20kg/667m 2、尿素10kg/667m 2;追施尿素12.5kg/667m 2;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略增大宁春39号的叶面积与叶面积系数,提高光合效率;在高肥力水平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增加施肥量对宁春39号的植株群体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是高产的重要因素,群体密度对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密切相关,以淄蓖麻7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了5个密度处理:0.90万、1.05万、1.20万、1.35万、1.50万株/hm2,测定并计算各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1.20万株/hm2的密度处理表现最好,果实成熟期的株高228.37 cm,叶面积系数2.28,叶片净同化率5.19g/(m2.d),株穗数5.33穗、穗粒数125.25粒、百粒重46 g,产量最高,为3685.06 kg/hm2。因此,蓖麻中熟品种的适宜密度为1.2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的栽培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研究3种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下(F0:空白,对照;F1:种肥磷酸二铵5 kg/667 m2,无追肥;F2:种肥磷酸二铵5 kg/667 m2+追肥磷酸二铵10 kg/667 m2和油渣26 kg/667 m2)新大豆1号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结果]F2处理下的小区产量与F1、F0存在显著差异.在F2施肥处理下,新大豆1号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总量均最大;净同化率的2次高峰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结论]在F2施肥处理下,新大豆1号高产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是3.85,总光合势达264.82×105 (m2·d)/hm2;净同化率的2次高峰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分别为5.87和5.15 g/(m2·d);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1 330.9 kg/hm2.  相似文献   

11.
对洛玉818群体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洛玉818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产量结构为67068穗/hm2、穗行数15.6、行粒数35.8、千粒重326.5 g,群体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产量达11454.2 kg/hm2。适宜密度下,群体各项生理指标发展协调,叶面积指数(LAI)在吐丝期最大值达到5.72,且稳定期长,成熟时仍达3.19;光合势(LAD)总量达到356.91×104(m2·d)/hm2,在各生育时期的分配合理;净同化率(NAR)与叶面积持续期(LAD)协调较好;干物质积累总量25113.7 kg/hm2,其中吐丝期以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占全部积累量的60.9%;群体生长率(CGR)达256.7 kg/(hm2·d);灌浆速率始终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对怀地黄脱毒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肥力水平的增加,怀地黄脱毒苗的株高、冠幅、功能叶面积和叶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变化较小,差异大多未达到显著水平。8月份,氮磷钾复合肥1 125kg/hm2处理的株高和叶片数最大(35.29cm、26.62片);1 687.5kg/hm2处理的功能叶面积最大(410.32cm2);9月份,1 687.5kg/hm2处理的冠幅最大(60.52cm)。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着肥力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 687.5kg/hm2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9mg/g、26.30μmol/(m2.s)、6.55mmol/(m2.s);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肥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氮磷钾复合肥1 687.5kg/hm2较适宜脱毒怀地黄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新大豆2号高产生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实现了1 hm2产量4 536 kg基础上,研究了新大豆2 号产量构成、生长发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产量垂直分布以中上部为主,下部也有一定的产量;开花至结荚时期是植株生长最快的时期,株高日增长2.14 cm;鼓粒盛期叶面积达到最大(LAI: 5. 47), 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属稳生稳降型;干物质积累以结荚鼓粒期最快, 日增加463.5 kg/hm 2; 总光合势199 178.7 m2/d,其中结荚鼓粒期至黄熟初期占总光合势 63.6;;平均净光合生产率3.34 g/m2*d,结荚至鼓粒期最高达8.7 g/m2*d;NR酶花期最高,蔗糖酶活力和H2O2酶鼓粒期最高.  相似文献   

14.
氮肥后移对滴灌夏玉米源库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氮肥后移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改善、籽粒库容的调节以及增产效应,选择库容差异较大的玉米品种登海605和郑单958,利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方式设置氮肥全部(100%)底施、底施40%+十二叶展(V12)60%、底施40%+吐丝期60%和底施40%+十二叶展20%+吐丝期40%处理。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底施相比,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登海605和郑单958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14.4%~33.3%和6.1%~16.9%;籽粒建成期玉米素核苷含量、籽粒绝对含水量、体积分别提高了9.4%~53.0%、5.2%~13.5%、5.1%~13.5%和9.7%~45.9%、12.5%~36.4%、5.6%~30.6%;库容及光合速率的提高促进了籽粒灌浆速率,快速灌浆阶段的灌浆速率分别提高了0.66~2.24mg/(粒·d)和0.65~1.64mg/(粒·d)。最终2个品种的粒重及登海605的穗粒数显著提高,分别增产5.8%~13.6%和5.1%~12.4%。氮肥后移保证了夏玉米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源库特性明显改善,产量显著提高,底施40%+十二叶展20%+吐丝期40%施肥方式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玉米高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1993年在哈尔滨采用四单19号玉米杂交种,开展了不同施肥量的玉米高产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冠根比0.4~0.71∶1;全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是“S”型曲线,到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最终生物产量的46.9%~53.8%;乳熟期叶面积指数3.27~3.64;三叶期~完熟期光合势259万m ̄2·d ̄(-1)(hm ̄2) ̄(-1)~291.75万m ̄2·d ̄(-1)·(hm ̄2) ̄(-1);拔节期净光合生产率11.8~13.7g/m ̄2·d;吐丝期叶绿素含量8.5%~13.5%;拔节前期全磷含量0.34%~0.38%;不同施肥量籽粒灌浆强度和产量均高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适当的施肥量会得到较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群体生理参数,探索北疆农田生态条件下杂交棉产量形成机理,为制定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33号为对照品种,田间取样测量叶面积和各器官干重,计算各时期生物产量和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和常规品种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的差异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新陆早44号和新陆早33号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在盛铃期达到最大,分别为4.36和4.72,LAI>4的天数分别持续42和28 d;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LAD)分别为2.87×106和2.79×106 m2·d;光合生产率在盛蕾期至初花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9、17.78 g/(m2·d);最大生物量积累出现天数和速率分别为84.2 d、27.6 g/(m·d)和85.8 d、26.5 g/(m·d);成熟后,新陆早44号的生物产量和籽棉产量分别为出现早和积累速率高是新陆早44号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山西省晋中盆地生态条件下特早熟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特早熟夏玉米品种冀承单3号,在山西省晋中盆地麦收后硬茬播种,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研究追肥时期对特早熟夏玉米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追肥,特早熟夏玉米N、P2O5、K2O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90.62、133.14、320.45kg/hm2,均显著高于拔节期追肥。全生育期内N、P2O5、K2O的阶段吸收强度均出现2个高峰,大喇叭口期追肥三者平均吸收强度分别为2.14、1.53、3.44kg/(hm2.d),均高于拔节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肥获得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也显著高于拔节期追肥,分别为13 730.38、5 726.03kg/hm2,较拔节期追肥分别增产2.07%和5.98%,提高了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穗部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子粒形成的碳氮来源、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总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播种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和抽丝期二次追施氮效果最好,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为大喇叭口期一次追施氮;抽丝期一次追施氮以及前重后轻的施氮方式导致后期叶片缺肥早衰,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影响产量,降低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寻找最适种植密度。[方法]2015年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五农场以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材料,设定5个种植密度,在拔节、大喇叭口、吐丝、灌浆、蜡熟5个时期测量其叶面积,并在收获后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9 009.21 kg/hm~2),大喇叭口期LAI对穗数影响最大且呈正相关;灌浆期LAI、吐丝期LAI分别对穗粒数、百粒重影响最大且呈负相关。[结论]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五农场德美亚3号最适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