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化龙顶”茶机制工艺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王成钜,洪永贵,周光霖(浙江省开化县特产局)"开化龙顶"茶制作技术要求高,工艺精湛,一直由手工精制而成。为扩大生产,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稳定和提高质量,近年来,我们与衢州市微型茶机厂一起,根据"开...  相似文献   

2.
胡兆义 《茶业通报》2004,26(3):130-130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制法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我国极品名茶之一,黄山毛峰茶叶多以马蜂锅杀青和篾烘笼烘焙等手工炒制为主,工效低,制作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又因炒制人员的技术差异因素而导致产品不整齐,质量不稳定,加工制作难以规模化,制约了毛峰产业的发展。1992年,黄山市黄山区黄山林场在全市率先引进成套微型茶机,应用于黄山毛峰的制作,收到较好的效果,推动了黄山毛峰茶发展。为制定最佳机制工艺规程,探索机制工艺参数,为进行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本加工技术研究。1试验设计1.1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开展,一芽一叶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介了青岛扁形绿茶的品质规格、鲜叶要求,重点介绍了扁形茶的全手工制作、机械炒制并辅以手工辉锅、全程机械加工三种加工工艺、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新研制的大方拷扁机系模拟手工制茶原理设计而成,符合大方茶制作工艺要求。该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茶质量较好,操作方便,造价低,体积小,易于推广,与手工制茶相比,可提高工效3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张久谦  郑杰 《茶业通报》2010,(3):141-144
信阳毛尖茶品质优异,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近年来,信阳毛尖加工技术逐步形成了传统手工炒制法、半手工半机械制作法和机械化制作法三种方式,少数大型企业实现了连续化不落地生产,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实现了清洁化生产。本文阐述了国产信阳毛尖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技术。  相似文献   

6.
顾轩强  丁颉 《茶业通报》1998,20(1):33-34
太湖翠竹"茶产于太湖之滨的锡山市,是八十年代后期创制的地方名茶。该茶1994年在省"陆羽杯"和全国首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总分第一,同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质奖,脐身全国名茶行列。该茶外形风格独特,扁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滋味鲜醇,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年产量5000多公斤,手工制作批量少,为了扩大批量生产,1994年我市引进了浙江产的"春江"牌6CDm42型多功能机,进行了反复的机械制作试验,研制成功了"机制太湖翠竹"茶,制定了成熟的操作工艺。1996年在省"陆羽杯"机制名优茶评比中又获总分…  相似文献   

7.
秦爱国 《茶业通报》1994,16(1):31-31
微型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适合山区推广秦爱国(安徽省石台县委政研室)当前由于茶农单户采制,制作方法混乱,茶叶规格不一、品质下降。而采用微型茶机,茶户联办绿茶初制厂,投资小、见效快,可以解决茶农"做茶难",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查产品结构,生产适销...  相似文献   

8.
汪于奎 《茶业通报》2017,39(4):172-175
2017年金寨县农业发展委员会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依托当地茶叶联合体,在县内麻埠镇、吴家店镇等6个乡镇10个村成立11个六安瓜片炒制中心,开展六安瓜片制作技术师带徒实训,采取"1+1+10+20+N"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解决茶叶企业用工难问题,提高了茶叶企业经济效益和知名度;传承六安瓜片手工制作工艺,并且快速传播六安瓜片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三锅扁茶机在扁形名茶制作上的应用,笔者曾作了一定的前期探索,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三锅扁茶机各锅槽在扁形名茶制作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并试图利用三锅扁茶机与其它名优茶机械组合制出色绿扁形名茶。笔者作了相关的对比试验,对三锅扁茶机在贵州名茶制作中可行的试验方案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许裕奎 《茶业通报》2005,27(3):120-120
1品质特征新安源有机银毫创制于1997年,是休宁县新创极品名茶。根据新安源有机银毫外形内质特征,成品茶共分极品、特极、1~3级共5个级别,全为手工制作。2004年9月,根据其感观品质特征,休宁县制定了新安源有机银毫地方标准,其感观品质要求见下表。2存在问题制作加工千家万户,技术参差不齐,产销现状方面存有一些问题:一是加工制作技术水平不一,成茶品质差异较大,中高档茶比例少,低档茶较多,中高档茶色泽欠绿润,低档茶较为花杂,部分香气不足,干燥提香没有到位,成品贮藏保管缺少保鲜设施;二是全部手工制作,费工费时,加工成本费用高,且质量的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在凫峰及流口等屯绿名茶区设计、施工了10多座长炒青绿茶初制厂通过茶机的安装试验中,和广大茶农的反映,深感老茶机更新、老茶厂改造十分必要。一、老茶厂存在问题及其改造内容徽州地区自六十年代以来,建立茶叶初制厂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长炒青绿茶初制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由于茶叶产量的急增,制茶机械总体布置的不合理及制茶工艺的杂乱等原因,致使制茶品质下降,对销量影响很大。要提高制茶质量,首当其冲的就是改造现有的老茶厂,改造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改集体传动为单机传动。目前还有部分老茶厂用一台柴油机经地沟轴传动,带动多台茶机,不但操作不安全,而且耗能大,若改为单机传动,不仅操作安全,而且工作可靠,并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2.
由徽州地区农机研究所和祁门县茶机厂共同研制的小型新式6CH—6型转盘式茶叶烘干机,在省机械厅和农机研究所主持下,于六月十五日在祁门县通过鉴定。 6CH—6型茶叶烘干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省小型化自动烘干机的空白。这种烘干机为园形转盘式,5层烘板,摊叶面积5.5平方米,台时出茶量33公斤左右,燃耗0.7公斤煤/公斤茶。它的主要优点一是小型化,适合乡村1——2万斤干茶规模的初制厂他用。二是造价底,每台3000元左右,比目前使用的几种大型烘干机售价少一半。三是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制茶质量稳定,劳动强度大为减轻,流程时间、园盘转速、温度、上叶  相似文献   

13.
李帮东 《茶业通报》2003,25(1):38-39
地处霍山县西南深山区的白莲岩乡是生产霍山黄芽的重点乡镇之一,由于当地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科技缺乏,茶叶制作不规范,鲜叶原料虽好,却做不出好茶。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当地茶农在黄芽茶制作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目前鲜茶叶的采摘技术主要有手工采摘技术、刀割采摘技术和机械采摘技术。传统的手工采摘技术虽然工效较低,但是鲜茶叶采摘质量优良、采摘标准容易掌控,尤其适合优质茶和名茶采摘,该技术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手工采摘方法1.打顶采摘法打顶采摘法是一种以留养枝条为主的采摘方法,适用于培养树冠的茶树,一般用于l~3龄  相似文献   

15.
针形名优红茶机械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红久负盛名,享誉中外,是云南出口创汇的主要茶类。以其外形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和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独树一帜,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受名优绿茶良好效益的驱使,不少厂家加快了名优红茶的生产步代,尤其是机制做形工夫红茶的生产。针形名优红茶,是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借鉴名优绿茶的做形技术,利用振动理条机使其条索紧细挺直。以前的名优茶生产,在做形的环节上多采用手工操作,但手工做形存在着质量不稳定、技术难掌握、效率低和成本高等缺点,不利于名优茶生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目前,大多茶厂已开始采用机械生产名优茶,实践证明,机械与手工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易操作、可控性强、规范制茶工艺、稳定茶叶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等。现将其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1鲜叶采摘针形名优红茶要求条索紧细挺直、金毫显露,因此对鲜叶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鲜叶的嫩度越高,可塑性就越强,更有利于做形,可采摘无性系大叶良种或地方群体大叶良种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长度约4 cm左右,要求芽叶无病虫害。2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基础工序。萎凋中鲜叶正常而均匀地失水,细胞液浓缩...  相似文献   

16.
对黑毛茶接种冠突散囊菌,压制为质量为5 g左右的圆柱形的茯砖茶,再发酵制作微型茯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研究茶叶含水量、蒸制时间、渥堆温度及渥堆时间,筛选出合适的工艺条件,并确定制作微型茯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微型茯茶品质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含水率>渥堆温度>蒸制时间>渥堆时间,最优水平为含水率26%,蒸制时间10 min,渥堆温度70℃,渥堆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其发酵的茶叶汤色红艳透明、香气浓郁、滋味甜香醇和。  相似文献   

17.
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编者语]本文撰稿时间为2013年9月29日,截至发刊时,在省茶办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已在湄潭、平坝、印江、道真等县建成了6家茶机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贵州茶叶面积快速增长,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茶机产业指的是生产茶叶机械及其相关联的产业,贵州茶机产业指的是贵州自主生产茶叶机械及其相关联的产业。为了促进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贵州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当前贵州茶机没有拳头产品是制约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加快贵州茶叶工程实验室建设,以项目为纽带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最具操作性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裴忠义 《茶业通报》1994,16(2):14-14
茶树轻修剪与名特优茶生产裴忠义(江苏省国营茅麓茶场)茶树轻修剪技术与生产名优茶之间,关系密切,也与提高经济效益关系密切,笔者愿抛砖引玉提出以下肤浅的看法。一、轻修剪方法:当前茶叶的消费是趋向于高档化,上市时间以"早"为贵。特别是手工绿茶,经济效益特高...  相似文献   

19.
杀青破碎率,揉捻成条率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广谊 《茶业通报》1999,21(3):29-29
盘溪是缙云县的重点产茶区,据今年6月份的茶机普查资料统计表明,全区共有茶机186台,其中六、七十年代98台,占52.7%,使用工龄在20a以上的占35.8%。由此可见,我区的茶机已趋于老化状态,有些已残缺不全,精密度差,而且型号混杂,致使近年来我区初制毛茶质量连年下降,次、劣质茶不断增加。为此,今年春茶期间我们对新老茶机初制加工的茶叶品质进行对比测定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 对比试验材料、方法、时间及地点:试验1.1992年安装武义ZS228~22.2型(代号A)及1976年安装碧湖80型(代…  相似文献   

20.
翠片茶,呈扁形,目前是贵州高档绿茶中最有影响的产品之一。其典型代表湄江翠片采摘细嫩,制工精细,色泽嫩绿,平直光滑,匀整油润,板栗香、嫩香显,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匀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微型茶机特别是多用机的发展,在实际生产上翠片茶的加工逐渐形成了人机结合的工艺流程,即杀青和二炒由机械完成,最后采用人工辉锅。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