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广州市公园的建设历程看植物配置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公园为对象,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研究不同时期广州公园植物配置的影响因素及特点,以期对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的发展脉络有较全面的了解,总结和完善广州公园的植物配置发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公园建设中,坚持以植物造园为主的方针是个方向问题.因为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当前还拿不出更多的钱去建高标准的亭、廊、阁、榭,而我国又是个植物种类繁多的国家,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多搞一些以绿化取胜的特色公园.  相似文献   

3.
景点入口是公园景观序列中比较关键的节点。对游人来说起着标识、指示和视线引导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广州天河公园、兰圃和越秀公园等8个公园景点入口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通过实景图和植物配置图,探索分析各景点入口的植物配置方法,归纳出景点入口的植物造景规律以及常用的配置模式,以期为日后的公园建设和植物造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光濂     
何光濂先生一直从事园林规划、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及参与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东郊公园、流花湖公园、越秀公园、白云山风景区、动物公园、华南植物园、东湖公园、荔湾湖公园、越秀山游泳场等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大门、中苏友谊亭、墓包,白云山风景区、麓鸣酒家、双溪别墅甲座、东湖公园大门、半岛休息廊、华南植物园大门、接待室等园林建筑,格调高雅、造型美观、尺度适宜,功能实用,为岭南园林建筑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茜草科植物种类繁多、花色鲜艳、花期长,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文章调查了广州14个公园茜草科植物的种类和造景应用情况,简要评价以茜草科植物为配置材料的景观特点,并分析其在广州公园绿化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广州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与广州城市公园花境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植物材料是花境景观效果的基础,花境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丰富、配置灵活,南北城市的花境植物不同,直接影响了其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以北京、广州两地各5个效果良好的花境为实例,对比与分析两地花境营造的植物选择、配置与造景效果等,结果表明:调研的北京公园花境植物应用了63种,隶属36科59属,其中常用的有49种;广州公园花境植物应用了71种,隶属40科62属,常用53种;两地共有种16种,隶属14科16属;北京公园花境素雅而富有野趣,广州公园花境精致而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7.
郑祖良先生主要作品有:广州流花湖公园、广州越秀公园、广州荔湾湖公园和广州东山湖公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大门、中苏血谊亭、中朝血谊亭、广州越秀公园听雨轩;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庄旅舍、双溪、松风轩;广州文化公园园中园院及德国慕尼黑中国园——“芳华园”等。他在园林建筑设计中,从方案到大样都亲自参与;所设计的园林建筑比例尺度准确、造型浑厚雄伟,充分体现其建筑研究的扎实基础。他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仍是十分完美。  相似文献   

8.
广州公园植物景观构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对于城市园林的发展具有推动意义,通过对广州各公园植物景观的全面调查,结合树木的不同组合形式及相应的植物配置实例,从植物设计的平面构成,立面构成,色彩构成三方面初步研究了广州公园植物景观的构成,并总结出林缘线与林冠线设计的几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广州十个城区公园木兰科植物种类、应用形式及配置情况,结果显示共有4属9种木兰科植物种类得到较好应用。归纳其景观特点与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广州城区公园木兰科树种应用及管养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加大对木兰科植物的开发性繁育生产、推广应用技术以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广州公园景石与园林植物配置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代公园中亦是如此。文章对广州城市公园内景石与植物配置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在广州的公园中,太湖石旁常配置草本植物,以突显景石的古典之美;黄蜡石常与花叶良姜等草本植物相配置;英石常堆砌成假山,并与乡土植物相配置,以突显岭南特色;花岗石常作为主景雕塑,植物配置起烘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区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座公园绿地:延中绿地、世纪公园和上海植物园的植物群落组成的区系成份的分析对城市绿地公园人工植物群落的"近自然性"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并运用经典的相似性系数法对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世纪公园的群落组成最接近自然群落,上海植物园次之,延中绿地最差。总体来讲,上海城市公园绿地对于乡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武汉园博园水系呈"一湖四区,湖溪相联"的空间格局,由湖、池、溪、瀑等水体类型组成。对武汉园博园楚水水系中小石潭、荆山溪涧、云梦湖以及杉杉湿地的实地调查表明,武汉园博园水系植景形成了各种疏密相间的植物界面与开合有致的植物空间以引导视线与游线;但植物种类较为单一,景区特色与文化特质略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彭惠文 《广东园林》2009,31(1):39-41
分析了韶关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增绿工程中,以营造森林生态景观、发挥自然优势、体现地方文化为特色的规划设计。总结了韶关的创园增绿工程经验和现存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人文条件,重点阐述其植物景观资源,最后介绍了辰山植物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春季风景林美景度评价及营造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州市内代表性的园林绿地春季观赏植物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区域包括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北江滨公园、金牛山公园、福建农林大学中华植物园及校内植物等。调查表明,福州市主要春季观赏植物90种,其中观花植物56种,色叶植物34种。福州市春季观花植物中以木兰科、蔷薇科包含的植物较多,另外还有山茶科、杜鹃花科、大戟科、豆科、冬青科、紫葳科等。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对福州市春花植物进行评判,得到相应的美景度值。其中具有较高观花价值的亚乔木12种,灌木9种,草本或藤本3种。在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从植物选择和配置2方面初步探讨了福州市春季风景林的营造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植物专类园的历史、特征、设计原则和类型等,结合大理洱海公园现状和山茶园现场特征。根据场地景观要素和山茶花自身特性,利用景观造景的手法设计了山茶园的景观,创建集科普与观赏于一体的山茶专类园特有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植物群落配置的生态效应分析研究,为城市绿地植物的选择、配置、布局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为构建最佳的城市绿地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秋季和春季,选择徐州市故黄河沿岸的黄楼公园,对其植物群落的不同配置模式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抑菌功能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春季、秋季不同植物群落对空气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秋季植物配置模式垂柳、女贞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均在50%左右;春季垂柳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率为55.90%。实验表明,合理的树种选择和植物群落配置,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昆明昙华寺公园中的前园与中园、后园的园林植物群落进行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的调查与分析。前园共有植物73种,分属于40科、63属。中园共有植物73种,分属于38科、53属。前园树种丰富度为6.32,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45。中园树种丰富度为5.56,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39。后园树种丰富度为5.94,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34。中园胸径超过3 cm,冠幅超过9 m所占总数的百分比远比其它园区多的多。前园与中园乔木树高主要集中在10.7 m以上,后园树高在4.6~10.7 m的最多。3个园区的园林植物群落季相变化都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造景特色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杭州市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花港观鱼、孤山公园、湖滨公园、柳浪闻莺、植物园等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从美学、生态学的角度对公园的主题性、求异性、美术性、生态与功能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