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与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文章重点阐述了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保护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探讨了近期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及其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受到了严重威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对其发文量的增长趋势、来源期刊和区域分布以及学科类别等进行分析,并基于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其热点。结果显示,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动态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密切而稳定的合作关系,Miloslavich P、Danovaro R和Mouillot D等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以詹姆斯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主要涉及的学科类别为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淡水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当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主要有5个方向:(1)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3)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生物多样性研究;(4)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变化的观测及其评价;(5)海洋遗传多样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序利用和合理保护南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根据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以往调查资料,对南海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南海北部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保护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评价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研究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收集和监测2003-2013年山东省长岛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等数据,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为研究方法,结合长岛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特征,筛选出14项指标组成长岛县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统计年鉴和长岛县各相关指标历史监测数据,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基准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建立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进行体系评价。结果表明,长岛县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较好,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MBDI)最大值为2006年(0.766),最小值在2012年(0.600),评价等级均为良;生物多样性所受压力较小,生物物种较丰富,局部地区生物种类高度丰富,生态系统功能较为完善,受到干扰后一般可以恢复,生境质量一般适宜生物生存。分析其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的变化,水质和保护生物组成的状态指标非常稳定;压力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上下起伏,2008-2011年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响应指标值2003-2013年基本稳定并略呈上升的趋势。从总体上看,长岛县海洋生物多样性状态优良且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欧美科学家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地球极地海域的许多海洋生物将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而濒临灭绝,赤道地区的海洋生物则大规模迁移,外来物种入侵和传统渔场的偏移,将会对全球海洋渔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部湾东侧、广东雷州半岛西侧,总面积46864.6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是环北部湾建区历史最长、面积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海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海洋生物资源,是维持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重要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5月22日,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7部门在北京联合召开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60周年大会,主办方通报表扬了工作成绩突出的全国自然保护区集体和个人代表,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海洋类保护区单位。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  相似文献   

8.
当今海洋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由于海洋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世界范围内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南京大学教授樊隽轩,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沈树忠等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寒武纪至早三叠世高分辨率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论文。该研究利用古生物大数据、超算和遗传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于化石记录重现了生命演化历史,改变了当前对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认知。生命起源与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学之谜,也是《科学》杂志列出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历程,是人类了解自身由来以及未来演化的重要手段。地球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的3月到5月间,是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南澎列岛保护区")海豚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候,运气好的话,从保护区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就能看到嬉戏追逐的海豚。南澎列岛保护区有着独特的海底自然地貌和近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栖息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孕育着复杂的生物群落,是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因其区位的特殊性和丰富的多样性,已被纳入联合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之内。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洋是地球生物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哺育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作为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并且对维护整个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基础是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然而,人们在向海洋索取的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破坏了海洋环境。目前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正承受着一场…  相似文献   

12.
2015―2018年,对千里岩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保护生物资源概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并研究了主要保护对象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保护区海水所测参数均符合评价标准,但氮磷比远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显示,调查海域属Ⅰ级贫营养。沉积物均符合国家Ⅰ类质量标准。海洋生物多样性多处于较高水平(H¢≥2),但2015年8月小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H¢=0.93),2016年5月和2018年5月大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H¢=0.82,H¢=0.22)。综合评价认为,该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满足保护区功能需求。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刺参的单倍型多样度指数为0.976,核苷酸多样度指数为0.033,遗传多样性较高,但资源量较保护地初建时下降;另一个保护对象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资源极少。需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保护区管理及资源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海鞘是主要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中国东海几个主要水产养殖区7种海鞘优势种生物量、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东海岸线长,海域广阔,以海洋生物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系统,在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持稳定的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我们当前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一件关系到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大事。然而,近年来,广东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持续退化,其主要表现为:部分近岸海域、港湾污染逐年加剧,氮、磷等富营养元素浓度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域生态系统功能丧失,赤潮频繁爆发。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单一化的趋势明显,部分海域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幸存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也在不断下降。近岸海域中水生生物总量减少,部分近岸海域呈现了荒漠化,许多优质鱼种无法再形成渔汛,而有害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我国《海洋生物制药》第二版近期已由北京化工出版社出版。它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由中山大学许实波教授主编,邀请国内在此相关领域第一线从事研究与应用的专家编写而成。全书共12章,分别论述了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发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明显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海洋生物制药生物技术、海洋生物研制新药的高通量筛选新技术、海洋生物新药的研究进展、海洋生物新药的临床前药理评价、  相似文献   

16.
辽宁近海外来赤潮海洋微藻入侵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而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经济损失,已经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世纪及21世纪初运输船舶压舱水排放等导致外来海洋浮游生物广泛传播。本文主要通过收集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数据库、全球入侵物种数据库美国海岸警戒压舱水管理项目数据库资料及相关文献,结合辽宁近海历史与近期的调查资料,综  相似文献   

17.
<正>为遏制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势头,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日照市岚山头水产工作站与岚山区水产养殖协会,共同开展了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试验。取得一定的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海洋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海洋领土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在大力发展现代经济的过程中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及其严重性,着重论述了海洋生态学研究对我国海洋情报获取、海洋资源合理开发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指出了海洋生态学研究对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技情报》2021,(2):120-120
近日,《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强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等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阐明了海马起源中心及在全球层面的扩散模式与时空路径特征,并揭示了海马种化过程中的性状演化机制,为全球海洋生物的扩散及其多样性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生物技术革命为海洋生命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从海洋生物中寻求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新药源,“向海洋要药物”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药源高值开发现状为切入点,浅谈福建省可选择发展的关键海洋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探讨发展福建省海洋生物技术新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