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酿酒葡萄基地生态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兆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36-18137
运用3个酿酒葡萄品种2年的观测资料,对酿酒葡萄生长基地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地的环境、气候等生态条件对葡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酿酒葡萄品种双红试栽成功的同时,针对双红葡萄栽培管理中仍延用当地原有品种公酿一号和鲜食葡萄的整形方式和整枝修剪技术,未能将优良生态条件与酿酒葡萄品种双红的特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条件和酿酒品种双红的特点优势,我们通过3年的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了“双红”适宜沈阳地区生产的整形方式与整枝修剪技术。1整形方式在合理密植的状态下采用何种树形与栽植密度相配套,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如何实施整形冬剪和整枝夏剪技术对葡萄高产、稳产、优质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对“双红”在沈阳地区宜采用龙干形单臂篱架整形。1·1龙…  相似文献   

3.
"烟73"是1999年引进的酿酒葡萄调色品种,在蓟县下营镇试栽后表现良好.本文针对该品种特点,从建园、定植、整形修剪等方面总结出一套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优质酿酒葡萄新品种及引进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区域生态气候状况及现有栽培酿酒葡萄品种性状,结合中国酿酒葡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引进林守仁先生培育的林红系列、林汤系列酿酒葡萄品种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5.
高密市酿酒葡萄栽培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酿酒葡萄生长条件与高密市气候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高密市气象条件对栽培酿酒葡萄的利与弊,并提出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解决酿酒葡萄冬季冻害为中心,提高葡萄越冬成活率和产量为重点,实现酿酒葡萄优质高效栽培为目标,通过抗寒新品种的引进、葡萄砧木和酿酒品种抗逆性研究、酿酒葡萄不同埋土防寒效果比较、河西戈壁酿酒葡萄高产优质栽培基础对酿酒葡萄抗寒性的作用和河西戈壁生态葡葡园建设等途径,系统地研究了河西戈壁酿酒葡萄的冬季冻害问题,给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葡萄抗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藏区是中国特有的高海拔酿酒葡萄产区,目前栽培海拔已到2850米,其中2800米的22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收获期可溶性固物达20~23 Brix,酸度达8~10克/升,品质较高,还可延长挂果时间。为探究藏区海拔高于3000米区域是否适合酿酒葡萄栽培,探索藏区酿酒葡萄栽培上限,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对高海拔区域的气象因子与海拔高度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表明:以有效积温作为一级指标,无霜期作为二级指标,理论上证明黑酿酒葡萄栽培上限为3100.36米,白葡萄的酿酒葡萄栽培上限为3251.425米,无需埋土。因此,藏区3000米以上的区域仍适合酿酒葡萄的栽培,目前种植的最高海拔2850米是适合的葡萄酒产区,藏区海拔低于3251.425米的区域都可作为葡萄酒产区。  相似文献   

8.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发展的肥力制约因素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石砾,土壤质地一般为砂壤至砂壤偏轻,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很低,营养元素常处于亏缺状态.酿酒葡萄栽培区肥水管理措施粗放.对该区域发展酿酒葡萄有利的土壤及气候因素和不利的土壤、气候、栽培管理、肥力调控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酿酒葡萄的营养规律,提出了改善酿酒葡萄品质,提高酿酒葡萄产量,促进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水肥管理技术及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栽培的酿酒葡萄新品种。[方法]2011年引入7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济南地区进行试栽,通过对引入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及抗病性的调查,筛选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栽培的酿酒葡萄新品种。[结果]各酿酒葡萄品种间差异较大,霞多丽、贵人香、美乐品质较好,可以酿造出品质优良的葡萄酒。北醇糖度高,抗病性、抗寒性强,易于栽培管理,适合在山东地区进行推广。[结论]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的酿酒葡萄新品种,为研究酿酒葡萄品种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武威酿酒葡萄种植区频繁的发生霜冻等自然灾害,极大的影响了酿酒葡萄的生长,损失严重。本文通过对武威市酿酒葡萄种植园的走访和调查,基于探寻酿酒葡萄冻害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初衷,调查了武威市葡萄种植园酿酒葡萄的地理优势和品种,以及近期发生的冻害现象。通过分析和讨论,初步总结了酿酒葡萄冻害发生的表现形式和反应温度,并通过对气象因素影响和栽培管理差异影响2个方面的冻害原因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了与冻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一一对应的冻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