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临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蓝耳病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该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相似文献   

2.
临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蓝耳病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该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相似文献   

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出现肺炎或胸膜肺炎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为特征。急性型病死率极高。慢性型或亚临诊感染则可导致增重减缓和药物治疗费用增加。该病在1957年被首次发现,1990年我国首次确诊,现已成为集约化猪场常见病之一,大多数养猪国家和地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2004年6-9月份.我县及周边地区许多猪陆续发生高热不退的疾病,根据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5.
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疾病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养猪业的生产,猪病频发和难以治疗已成为困扰广大养殖和兽医人员的难题,为此,就当前猪病治疗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以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一、猪病治疗难的原因1、疾病表现复杂多病原混合感染已成为猪病发生的主要形式,使得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不及单纯感染典型,同时,非典型化病例的出现,使猪病诊断更加困难,基层兽医常用的方法仍是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或病理学诊断,有些甚至不会病理剖检。因此,疾病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当前猪病治疗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诊断困难。2、免疫抑制病危害严重免疫抑制是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对抗原  相似文献   

6.
正伪狂犬病也称为奥耶斯基氏病,其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PRV),可导致多种动物发病,发病急剧。猪是该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感染仔猪以发热、腹泻、呼吸困难、肌肉震颤、麻痹、共济失调为临诊特征,母猪以繁殖障碍为主要症状,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分析猪伪狂犬病的症状、诊断要点,给出了参考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1临诊症状潜伏期36 h~10 d。临诊症状随年龄不同而异。初生仔  相似文献   

7.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临诊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幼年猪多发.该病与阉割、外伤或脐部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白肌病是羔羊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代谢病,临诊上以运动障碍和循环衰竭为特征,病理学上以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为特征。白肌病是因母绵羊在妊娠和泌乳期间代谢性硒缺乏所引起。  相似文献   

9.
<正>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猪传染性疾病。去年4、5月份,我镇流行了一种生猪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耳尖、腹部及四肢末梢发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使用解热、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并出现严重死亡。根据临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是由肺炎支原体(或称霉形体)病原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喘气。大小猪都易感染,其中断奶子猪、小猪最易发病。感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原体长期存在于这类猪的呼吸道及分泌物中。猪舍潮湿污秽、通风不良、冷风侵袭、猪群拥挤等均易引起发病。猪气喘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寒冷时发病较多。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饲养期延长。  相似文献   

11.
默占军 《河北农业》2019,(12):40-41
<正>笔者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经常深入各类猪场一线,总结出一些共性问题,现在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猪病在临床上表现日趋复杂当下规模较大的猪场各类疾病发生主要形式为多种病原体混合、交叉感染,因此,各种猪病的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相比单纯感染而言,表现得非典型化、慢性化是其主要特征,这就造成了猪病诊断起来愈加困难。当前在临床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12.
猪的某些常见病,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某个器官或其排泄物呈现特有的颜色,足以代表所患疾病的特征性症状,因而这类疾病以“色”命名。临诊时,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深入诊断,可以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一、“红色”诊病1.猪红皮病:又名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猪、牛、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农村养猪专业户的增多,以及动物、动物产品大范围、长距离的频繁流通,猪病的发生流行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疫病屡控不止,时起时伏,防不胜防;猪瘟等老疫病的发生呈非典型化且多为混合感染,临诊症状日渐复杂;新的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日渐增多,个别传染病的免疫失败经常发生,猪病的流行使养猪生产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对仔猪的影响最为严重。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感染后的死亡率较低,成年猪感染后几乎没有死亡,但严重影响猪的增重和降低饲料报酬,该病可引起母猪流产。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PR)又称狂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成年猪以呼吸系统和繁殖障碍,在哺乳仔猪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为临诊表现;牛、羊、猫、狗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感染发病,以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伴有身体某部位的奇痒为病征。1902年匈牙利学者Aujezky氏首先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下仔猪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本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其他的猪也易感该病,5周龄以上的猪感染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临诊检查是利用感观直接对病禽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检查。本文从视诊、触诊、嗅诊和听诊角度阐述了各类禽病的病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猪高热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临床症状临诊发现主要出现以下临床症状,有部分母猪流产,产出较高比例的死胎、弱仔,产后母猪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升高,从产道内流出脓性分泌物,部分哺乳母猪乳房缩小,泌乳能力下降,甚至无  相似文献   

19.
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气喘,剖检变化为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发生对称性实变.以及肺门淋巴结增生。病程多呈慢性经过.常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这既是集约化养猪场的常见疫病之一,也是SPF猪场要求净化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根据病情调查、临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气象分析指出,暑热和高湿是夏季猪高热病的主要诱因,并能继发多种感染性疾病;介绍该病的中兽医辨证论治,并总结具体的综合防制措施,以期能有效控制疾病发生,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