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水分打捆贮藏对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在高、低水分条件下打捆对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捆前含水量的逐渐下降,茎叶比增加,叶片损失率增大,对于茎秆未经压扁的苜蓿,其含水量与茎叶比呈一元线性相关;茎秆压扁后,其茎叶比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呈指数曲线的变化趋势.采用高水分打捆贮藏,草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 817 kg/hm2,915 kg/hm2和192 kg/hm2.  相似文献   

2.
对小麦亲本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评价是有效地利用亲本资源,使其优良的遗传性状在后代得到充分表现的关键,是小麦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1997~1998年对35份小麦不同类型亲本材料在高肥水下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株高及其构成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正确评价、使用亲本资源,为今后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和亲本选配提供依据.本文只就产量性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不同追氮时期对燕麦茎秆形态学特征、理化物质构成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性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追氮时期处理,测定燕麦植株形态学、茎秆理化特性、抗倒性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随追氮时期后移,2个品种株高、基部节间和穗下节间长度、重心高度和倒伏率呈降低趋势,植株茎粗、茎秆鲜重、机械强度、茎秆中钾、硅、木质素含量在孕穗期追氮达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抽穗期追氮达到最高。与不施氮处理比较,孕穗期追氮处理‘蒙燕1号’和‘蒙特’品种的植株茎秆机械强度提高62.29%和42.72%,茎秆抗倒指数分别提高59.18%和45.58%,干草产量分别提高40.85%和19.22%(P<0.05)。综上,茎秆钾和硅元素、木质素及可溶性糖含量与燕麦抗倒伏性密切相关,在孕穗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燕麦抗倒性能并获得较高饲草和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单株种植条件下苜蓿产量与株高、枝条数和枝条直径等性状问的遗传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穴播条件下,株高是构成苜蓿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枝条数与枝条直径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5.
高凯  朱铁霞  乌日娜  刘辉 《草地学报》2014,22(5):1127-1130
通过测定不同密度条件下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株高、产量和各器官生物量等指标,探讨密度对其株高、产量和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茎秆、块茎及地上生物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小花、根系和叶片的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密度为0.6 m×0.6 m时达最高;单株根系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单株叶片、小花、茎秆、块茎和总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株生物量贡献率顺序为茎秆>叶片>块茎>小花>根系,且与密度无关;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以饲用为目的宜高度密度种植,以块茎产品为目的种植密度宜为0.6 m×0.6 m。  相似文献   

6.
以‘新苏2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Xinsu No.2’)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抽穗和灌浆期以固定比例追施氮肥,研究追施氮肥对苏丹草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能够促进株高生长,增加叶片长度和宽度,减缓叶片衰老速度,提高叶面积指数。适量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了苏丹草种子千粒重及一级穗柄数,并极大提高了每穗粒数,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追氮600 kg·hm-2时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 kg·hm-2。灌浆期随追氮量增加各器官全氮含量增加,追氮750 kg·hm-2时,茎秆和穗粒部全氮含量最高,追氮600 kg·hm-2时,叶片全氮含量最高,且同一追肥处理:穗粒部 >叶片 >茎秆;随追氮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追施氮肥对苏丹草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情况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600 kg·hm-2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7.
撒播量对大豆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重和植株生长特性存在差异的两个大豆品种南豆12和南夏豆25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撒播量下的大豆成活株数、茎秆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为人工撒播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相同撒播量条件下,南豆12单位面积出苗数显著高于南夏豆25,成株数和成株率则显著低于南夏豆25,成株数表现为品种和撒播量互作显著。2)随着撒播量的增加,大豆茎秆粗度显著减小,主茎高度、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显著增加;群体密度的增加促进茎秆的伸长生长、抑制横向生长;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下降,倒伏率增加。品种间表现为南夏豆25对群体密度的增加响应更为敏感。3)随着撒播量的增加,南豆12单株粒数的下降幅度大于南夏豆25,百粒重的降幅小于南夏豆25,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对撒播量的响应程度不同;随着撒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成活株数增加,群体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品种间单株粒重无显著差异,成株数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较倒伏更为明显,南豆12在90 kg·hm-2时产量最高,南夏豆25则在120 kg·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甜高粱又称糖高粱,是普通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它生育期较长,在当地收获籽粒较困难,但作为饲用有很大价值。2004年,我市首次在崇礼县高家营镇陶北营村、南窝铺村进行了饲用甜高粱栽培试验,获得成功。2005~2006年进行了大面积种植。通过试种,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植株高大,平均株高385厘米;茎秆粗壮,茎秆中部直径平均1.95厘米;青绿体产量高,亩产4500—6000千克,是对照苏丹草产量的1.8倍,青玉米产量的1.12倍。二是茎秆含糖量高,乳熟期茎含糖量达17%~21%,适口性好,易被家畜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北京地区小麦品种产量提高的机理,探讨高产品种产量性状的适宜结构,本文对北京市历次品种更换情况及各时期主栽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高产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依据.本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市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多年多点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玉米倒伏的方式有3种:茎倒、根倒及茎折。茎倒是茎秆长得细长,植株过高,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造成茎秆倾斜;根倒是根系发育不良,灌水及雨水过多,遇风引起倾斜度较大的倒伏;茎折主要是抽雄前生长较快,茎秆组织嫩弱及病虫危害,遇风引起的茎秆折断。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折,其次是根倒,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招远市地处胶东丘陵全市常年无水浇条件的旱薄地小麦播种1万hm2左右,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0%左右,旱薄地小麦平均单产2 250~3000 kg/hm2,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着全市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碳氮代谢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糖氮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茎秆起着重要作用。以南豆12和南豆20为供试材料,在净、套作下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大豆茎秆及籽粒中可溶性糖、氮含量变化规律,明确种植模式对大豆茎秆和籽粒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南豆12和南豆20茎秆可溶性糖和氮含量在净、套作条件下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糖氮比呈现“低-高”的趋势。大豆从苗期至盛花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及糖氮比在净套作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但从盛荚期至完熟期差异不显著(P>0.05)。净、套作模式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大豆盛花期到鼓粒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与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特别是氮和糖氮比,相关系数最大值达到0.85。这些结果为明确糖氮由茎秆到籽粒的运输规律和套作大豆合理种植栽培参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争取优质高产即要通过一整套栽培措施使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数重达到一个最佳的结构状态.构成产量的这三个要素与品种本身的特性有关,同时也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到栽培措施的影响,其中亩穗数受栽培措施的影响最大,直接关系到麦田管理的一整套技术.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两部分组成,通常用单株成穗数来衡量,不同的栽培方法,单株成穗数不同.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的小麦单株成穗数可达2~3个.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氮吸收利用规律的影响,进行了2个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和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和2013年3个施氮水平(0,180,360 kg/hm2)及2014年4个施氮水平(0,90,180,270 kg/hm2)的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以期揭示施氮及套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N0及N90处理下套作玉米的产量分别比单作低20.5%、7.5%,表现为套作劣势,而在N180、N270、N360处理下,套作玉米与单作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2)单/套作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在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略有降低,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在吐丝期到收获期达到最大。相对单作,各施氮处理下小麦对套作玉米的茎秆生长均产生显著不利影响,在拔节期套作玉米茎秆生长率比单作低12.5%,这种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在施氮量到达180 kg/hm2后影响不显著。3)在N0、N90处理下,单作玉米花期氮积累量在生殖生长期更多转运到籽粒,而在N180、N270、N360处理下,套作花期前氮积累量转移到籽粒的比例更高。而两种模式下均以施氮180~270 kg/hm2下氮转运指标最优,这说明在该施氮条件下最有利于提高植株氮素转运机能。综上所述,适量施氮有利于稳定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中的玉米产量,提高氮的吸收转运效率,减轻小麦对玉米生长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本研究条件下,套作玉米施氮量以18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重庆小麦产量水平较低,特别是品质较差,严重制约了小麦生产的发展。但小麦作为重庆市第一大小春作物的现实,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如何提高小麦生产水平,提高小麦产量品质仍然是重庆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因此,根据重庆市小麦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探讨小麦高产优质途径,对提高重庆市小麦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砂培盆栽冬小麦,研究了不同供硫水平对小麦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对苗期小麦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施硫处理的增产幅度为5.5%~34.0%.硫肥的施用明显提高苗期小麦生物产量和植株体内硫的含量及累积量.在该试验条件下,施硫量为24mg/盆时,苗期小麦植株体内硫的含量及累积量均获得最大值.硫肥施用对小麦苗期植株体内氮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林粮草兼作技术,即林果下小麦收割后复播新苏2号苏丹草.经测产,草料产量往往第一茬高,第二次茬少,第二茬每667m产鲜草最高可达3 540kg,干草产量最高达686kg.每667m2年增加1.24羊单位,每667m2农牧民增加收入582元.林果下小麦复播苏丹草既不影响小麦生育期,也不影响小麦产量,实践证明,林粮草兼作技术是可行的.特别是对和田地区,在不增加耕地,又不影响林果产量的情况下,林果下小麦复播苏丹草对于发展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效果明显,适合于和田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通过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高留茬两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在高青县的试验示范推广,证明小麦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铧式犁耕)模式相比在提高小麦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SbER10_X1调控高粱光合作用和生物产量的功能特性,本研究以高粱SbER10_X1基因过表达株系(SbERex)、目的基因沉默株系(SbERin)和野生型对照株系(WT)为材料,鉴定转基因株系的阳性和目的基因表达水平,挑选SbERex 5和SbERin 6株系,切片观察茎秆细胞大小,测定主茎秆内植物激素含量,分析光合作用相关参数,并连续两年调查生物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WT株系相比,SbERex 5茎秆中赤霉素含量显著增加,脱落酸含量显著降低,导致过表达株系茎秆细胞显著增大,株高显著增加,而SbERin 6株系的赤霉素含量显著减少,脱落酸含量显著升高,但主茎秆细胞大小变化不显著。SbERex 5株系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引起SbERex 5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单株产量和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WT,而SbERin 6仅存在减小趋势。结果表明SbER10_X1可以影响植物激素合成,导致高粱细胞体积增大,光合能力增强,有效提升饲用高粱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不同基因型甜高粱的能源品质形成规律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盐碱地不同甜高粱(Sorghum saccharatum)品种能源品质形成规律,并筛选出适宜该地生长且能源品质较高的甜高粱品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利用相关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对龟裂碱土条件下生长的5个不同基因型甜高粱的能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龟裂碱土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甜高粱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及糖产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增加趋势,其中开花后前20d是甜高粱糖分大量积累的时期。ZNH18和ZNH07可溶性糖含量及糖产量均较高,其次为ZNH12,ZNH05和CT-2较低;不同基因型甜高粱茎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和产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下降趋势,木质素含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各时期ZNH18和ZNH07的木质纤维素各组分含量均呈现出一定优势。此外,在龟裂碱土条件下,ZNH18和ZNH07能够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因此,甜高粱ZNH18和ZNH07能够较好地适应龟裂碱土环境,其糖产量、纤维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较高,是适于该环境种植的优良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