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微透析法获取鹅掌柴嫩茎质外体汁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研究的重点是获取质外体汁液。假设微透析技术可以在植物上得到质外体汁液,并以盆栽鹅掌柴为材料,在活体嫩茎插入微透析探针后的不同时间段内分别收集透析液,测定其中的离子浓度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探针插入120 min后,收集的透析液中Na+、K+和Ca2+浓度逐渐趋于平缓,并且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消失,从而证明120 min后得到的微透析液,没有受到破损细胞液的污染,是纯净的鹅掌柴嫩茎质外体汁液,从而为活体、方便、快捷地获取植物质外体汁液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微透析的原理及其在动物、人体上的应用,结合实验室利用微透析技术对植物体进行取样研究,介绍了微透析技术获取植物质外体的方法,论述了微透析技术在植物活体取样中的可行性并对探针的回收率进行探讨,进而为植物生理研究提供更为简单、实用、精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2种杨树嫩茎质外体内源激素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春季盆栽的‘吴屯杨’与‘荷兰杨’为试验材料,采用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浓度NaCl(0、200、300mmol/L)胁迫下2种杨树嫩茎质外体的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2种杨树嫩茎质外体内脱落酸(ABA)含量升高,其他激素含量降低;高浓度盐胁迫下脱落酸(ABA)的积累量大于中浓度盐胁迫;同等盐胁迫条件下,‘荷兰杨’需要积累较‘吴屯杨’更多的脱落酸(ABA)来抵御胁迫环境;‘吴屯杨’的抗盐平衡系数小于‘荷兰杨’;2种杨树的细胞分裂素(CTK)与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CTK)与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与赤霉素(GA)显著相关;‘吴屯杨’的耐盐性强于‘荷兰杨’.  相似文献   

4.
植物胁迫反应中质外体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质外体在植物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质外体蛋白组相关文献挖掘和数据库的检索,依据细胞作用过程,将质外体蛋白组检索归类.参与生物胁迫反应的质外体蛋白主要分2类,即防御反应蛋白和细胞壁修饰蛋白;参与非生物胁迫反应的质外体蛋白也分2类,即氧化还原稳态调节蛋白和胁迫反应蛋白.综合分析表明,7类蛋白既参加生物胁迫反应,也参加非生物胁迫反应.通过对质外体蛋白质组的研究可以加深对2种胁迫下信号传导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高等植物质外体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植物质外体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李春俭张福锁高等植物的质外体由细胞膜外侧的构成细胞壁的纤维和微晶体空间,以及充满水和空气的细胞间隙所组成,分化完成的木质部也属于质外体。从分布上看,质外体分布于植物的各个组织中。一、细胞壁的性质影响根系对溶质...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河南发现烟草上有一种丛枝病,病株表现严重矮化,具有典型的丛枝病症状,花瓣呈绿色叶状体。1982年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被浸染的嫩茎和叶脉的韧皮部组织的超薄切片,发现类菌质体存在筛管中,风轮状(Pinwheel)存在于病叶组织的细胞中,没有发现TMV和CMV的粒体。同时,还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TA负染的病株汁液,亦发现有类菌质体,未发现TMV和CMV的粒体。我们认为供试标本可能是由类菌质体和病毒复合侵染烟株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芒  雷朝亮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764-3766
通过肚倍的切片观察和酚含量测定,分析了肚倍蚜(Kaburagia rhusicola Takagi)瘿内生活所取食的部位和食物中酚物质的大致浓度。结果表明,肚倍的外壁、中层和内壁组织结构大不相同,肚倍中层的细胞相对较大,是酚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肚倍内壁的细胞较小且排列松散,内壁中维管组织的韧皮部是肚倍蚜主要的取食部位。肚倍的中层和内壁在酚含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肚倍的中层总酚含量为48.5%左右,内壁为18.8%,而汁液中的含量为8.7%。肚倍蚜以刺吸的方式吸取单宁含量较低的植物汁液,这是一种对虫瘿环境的行为学适应。  相似文献   

8.
鉴于以往对于杨树雄配子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都基于整个花药甚至整个花序的取材,无法提供细胞特异性的表达信息,本研究建立了冷冻切片技术和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联用分离杨树花药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小孢子和花粉细胞的技术体系,并对其RNA进行了提取和检测。结果显示RNA的纯度、完整度均达到线性扩增的要求。这可以为更精确地研究杨树雄性生殖细胞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甚至为全面解析杨树雄配子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人参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人参化感物质对其幼苗根尖解剖结构的影响。利用人参化感物质活性组分培养其幼苗96 h后,取其根尖,进行石蜡切片,采用番红—固绿染色。结果表明:化感物质组分处理后的人参幼苗根尖几个功能部位的细胞大小及排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处理后的幼苗根尖明显变粗,细胞间隙加大,表皮层细胞部分脱落,顶端分生组织和根冠的细胞混乱,这种效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在浓度为40 g·mL-1处理时,一部分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壁形态异常甚至破裂,中柱鞘细胞明显膨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微透析系统(MDS)的概念、原理、探针种类与构建方法、主要步骤,并对 MDS 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辽西农林复合系统中杨树水分耗散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西杨树-烟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对杨树-烟草复合系统的杨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净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杨树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并具有从6月到9月逐渐降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6月液流速率月平均的日变化峰值为5.77×10-3cm/s,9月下降至2.34×10-3cm/s。相关分析表明: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是杨树液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风速和土壤温度次之,土壤湿度影响最小,并建立了依据环境因子估算液流速率的逐步回归模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很好地预测杨树的蒸腾耗水量。  相似文献   

12.
对芦笋的6个农艺学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和一级笋率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芦笋产量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和茎数。影响芦笋一级笋率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产量。植株越高,产量越高,一级笋率也越高。茎粗、株高、茎数构成芦笋产量、品质特性,同时也是新品种选育的必备性状。通过对产量和一级笋率的多重比较发现,全雄品种在产量、一级笋率和其它农艺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常规种,因此芦笋全雄品种的选育已成为目前芦笋育种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机械损伤和伤诱导挥发物醛熏蒸的方法.研究了合作杨植株遭受不同处理后挥发物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健康合作杨植株接受伤诱导挥发物熏蒸12h后,释放出的挥发物在量上高于对照植株:先前接受过伤诱导挥发物熏蒸的合作杨植株遭受机械损伤后.挥发物的释放量上高于没有接受熏蒸而直接损伤的植株,接受伤诱导挥发物的合作杨植株具有记忆先前所处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不同造林密度杨树耗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吉林西部地区合理的杨树造林密度,采用径流仪对不同造林密度的"白城杨--2"人工试验林的耗水特性进行了观测,同时利用微型气象站同步记录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杨树液流在生长季晴天的日变化呈不规则单峰曲线,与太阳辐射、温度和风速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同步性;从单位面积蒸腾耗水量与单位面积降水量以及单位面积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杨树天牛有虫株率与平均虫口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陕西、甘肃和宁夏有天牛危害的杨树林的207块标准地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杨树天牛虫害的平均株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曲线y=aebx(b>0)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乡土树种河北杨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和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和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对陕北吴起县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和周围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等进行连续测定分析。结果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呈宽幅单峰形,液流密度峰值提前于太阳辐射强度峰值约2.5h,提前于水汽压差(VPD)峰值约4h。夜间液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后半夜00:00—06:00,晴天液流密度变化幅度小,雨天变化幅度大;灌水当天干基液流密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峰值大小比灌水前提高66.66%,冠基处峰值比灌水前提高73.62%,灌水处理后实验组连续两日液流密度均值比灌水前减少2.21%,而对照组减少21.89%,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VPD、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 < 0.05),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 < 0.01)。降雨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VPD显著正相关(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灌水之后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没有明显增加;河北杨树干储存水的日动态总体表现为上午释放和下午补充,并存在两次较明显的释放-补充周期。结论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液流密度峰值时间与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等气象因子存在时滞,土壤水分的增加可缩短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峰值的时间差,上午储存水的持续释放是导致树干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时滞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混合木霉菌诱导杨树系统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筛选出提高杨树抗病性的最佳孢子浓度.[方法]选用3种木霉菌混合孢子根施1年生山新杨移栽苗,分别于不同时间测定山新杨叶部组织的生理酶活性及其生长量变化.[结果]经混合木霉菌处理后,山新杨叶片中的生理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以1&#215;106个/ml浓度水平处理效果最好;根施混合木霉菌后山新杨的生长量均有所提高.[结论]混合木霉菌能够提高杨树生理酶活性,并且具有促进杨树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龙葵(Solanum nigrum L.)耐镉(Cd)机理,采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了50 μmol·L-1 Cd(CdCl2·2.5H2O)处理120 d对其生长和叶片细胞壁果胶、木质素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NADH-过氧化物酶(NADH-P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和松柏醇过氧化物酶(CAPX)活性以及质外体汁液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G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d处理显著抑制了龙葵地上和地下部的伸长生长、降低了根的干物质积累(P<0.05),但茎的分枝增多,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细胞壁结合酶NADH-POD、GPOD和CAPX活性以及果胶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PG活性显著下降(P<0.05),Cx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质外体汁液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P<0.05),GPOD和SOD同工酶谱及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CAT同工酶谱带增宽,APX同工酶谱带数增加,二者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50 μmol·L-1 Cd较长时间处理龙葵植株,其地上部分生长仍处于良好状态,表现出对Cd毒害的耐性,这与Cd处理后叶片细胞壁果胶含量和结合酶GPOD以及质外体汁液中APX、CAT活性升高有关,推测这是龙葵耐Cd的一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