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6%福美双.戊唑醇.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拌种(857mg/kg、1000mg/kg、1200mg/kg)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为72.6~81.1%,防效高于3种药剂单独使用,建议生产上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使用剂量为857~1000mg/kg(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6%戊唑醇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确定对玉米的安全性及最佳拌种药量,2012、2013连续2年开展了6%戊唑醇FS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戊唑醇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良好,防效为73.4%~91.1%,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36.7%~44.1%,生产中建议使用6%戊唑醇FS药种166.5 g/100 kg拌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6%戊唑醇 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确定对玉米的安全性及最佳拌种药量,2012、2013连续2年开展了6%戊唑醇 FS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戊唑醇 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良好,防效为73.4%-91.1%,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36.7%-44.1%,生产中建议使用6%戊唑醇 FS药种166.5 g/100 kg拌种。  相似文献   

4.
以60 g.L-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为供试药剂,研究其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其防效为70.0%~85.5%,生产上建议应用时以60 g.L-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500包衣,防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9种国内外最新研制的玉米种衣剂对丝黑穗病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有8种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较好,其中BASF(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300 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在商品剂量200 mL拌100 kg种子的情况下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最好,为86.68%,高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玉米安全,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效明显,增产显著.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首选药剂为2%立克秀拌种剂,推荐剂量为2%立克秀WS500g 20%克·福FS2kg/100kg玉米种子.  相似文献   

7.
8.1%克粉立玉米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 1%克粉立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生产中糜子丝黑穗病对糜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8年选用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烯唑醇、噻虫胺等6种药剂,于播种前不同时间段包衣,研究不同药剂拌种对糜子丝黑穗病的防效,初步筛选出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4种药剂对黑穗病的防效较好。2019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4种药剂不同药种比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在3种药种比下,对糜子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均较好,是首选的拌种药剂;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在药种比例为1.5%时,综合防治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4,(3):56-58
[目的]验证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本试验"按GB/T 17980.106-2004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二),第106部分:杀菌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进行。[结果]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2%、86.6%、94.8%。此药剂还能够提高玉米出苗率4.1%~11.3%、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产量。[结论]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于玉米种子播前拌种包衣,适宜剂量为300 mL(制剂用量)/100 kg种子,上一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重的地块或玉米种子高感丝黑穗病的品种可提高用量,为400 mL(制剂用量)/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10.
复方适乐时拌种防治玉米病害和地下害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及小区试验 ,研究了复方适乐时拌种对玉米幼苗茎枯病、丝黑穗病及地下害虫 (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 )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 :复方适乐时拌种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在 92 %以上 ;防治幼苗茎枯病(人工接菌 )效果为 76.5%~ 88.3% ,未接种区的防效达 69.3%~ 74 .5% ;对丝黑穗病的防效用人工接种方法时为 84 .3%~ 90 .2 % ,而对未接种区的防效达 97.2 %~ 1 0 0 % ,对玉米出苗及植株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2007~2008年进行了10.2%福美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该药剂1∶40~60拌种,平均防治效果达90.65%~96.2%,增产16.50%~18.10%,且不影响玉米出苗。  相似文献   

12.
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测定了2%戊唑醇湿拌种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该制剂400~600 g拌种100 kg,防治效果达80.8%~90.4%,增产7.0%~10.1%,且对玉米出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00、150 mL/100 kg种子,对照药剂2%立克莠湿拌种剂400 g/100 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采用土壤接种病菌以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50 mL拌种100 kg,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57.03%~91.06%,玉米增产25.8%~44.4%,药后观察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结论】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为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 mL/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产量损失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探明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程度,对5个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进行发病情况观察及对产量损失影响程度的测定。经2个试验点调查发现,每个品种感病后部分病株都有分化穗的能力,一般分化穗株占病株数0.51%~14.64%,并且分化穗全部在病穗上位叶。其中病株分化穗表现为可授粉穗能够正常结实,并有商品价值;可授粉结实但灌浆不足,无商品价值;可授粉仅有粒型但未能灌浆;分化穗未能授粉等类型。结果表明少量病株分化穗株具有一定的结实能力,病株分化穗株结实产量比病株率减少损失0.13%~1.27%,因此玉米丝黑穗病产量损失率小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戊唑醇种子处理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戊唑醇不同剂型及用量作麦种处理对纹枯病防效和小麦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出苗安全;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控制枯白穗效果突出.2%戊唑醇湿拌剂10~20 g和6%戊唑醇悬浮剂3.3~10 ml处理10 kg种子,冬前病株率防效68.1%~81.0%;拔节期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纹霉净;2种剂型以0.3~0.4 g有效成份拌10 kg种子,枯白穗防效高达83.7%~93.0%,相对于对照药剂纹霉净的枯白穗防效达53.3%~8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质量分数为6.9%甲柳酮戊唑玉米种衣剂防治玉米地下害虫、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6.9%甲柳酮戊唑玉米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m(种衣剂):m(玉米)=1:50],对玉米丝黑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77.17%,与对照药剂比较,差异不显著;对地下害虫平均防治效果为78.79%,与对照药剂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制种及不育系繁殖的一个重要病害。它对产量影响的直接原因是减少了单穗实粒重,增加了病粒率。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的损失率应低于病粒率,每穗病粒数的多少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不大。模拟为害发病率(X)与损失率(Y)的关系,可建立江农ⅡA/HR1004和汕A/桂33的损失预测方程分别为Y_1=-0.1036+1.0211X,Y_2=-0.0335+1.0528X。结合目前防治费用、产品价格和防治效果,本文估算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允许损失率,并提出目前的防治指标为3%~5%。  相似文献   

18.
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种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以供试剂量分别包衣高感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长单35号和感病品种潞玉13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玉米发芽正常和出苗安全,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6.5%吡·高氯·戊唑、20%吡·福·戊醇、18%丁硫·福·戊醇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九兴黑虫搭档、黑虫双全的防治效果为70%左右,帅苗+戊唑醇的防治效果反差较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