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烟叶分级扎把模式存在的纯度低、把头混级混色、用工量大等问题,以泸州烟区为例探索烟叶专业化分级的新模式。实践表明,专业化分级模式在减工降本、烟叶质量、烟农收益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分级扎把模式,以入户专业化分级模式最优,烘烤工场专业化分级模式次之,烟农互助式专业化分级稍差。就泸州烟区而言,最适宜的专业化分级模式为入户专业化分级模式。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当前烟叶烘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2005年,在烟叶烘烤季节深入贵州主产烟区就烟叶烘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认为,贵州省当前烟叶烘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重生产轻烘烤,对烟叶烘烤不够重视;烘烤工艺过于简单,对烘烤技术没有理解领会,导致烘烤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能针对不同素质的鲜烟叶确定合理的烘烤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灵活应用;同时,由于基层技术人员缺乏实践,在生产实际中指导不力,使烘烤技术落不到实处,烟农得到的正确技术指导较少。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烟叶生产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应通力合作,制定烟叶烘烤技术规范,按规范烤烟;切实改变烟农种烟观念;加强烘烤技术培训,使烟农和基层技术人员真正掌握烘烤技术;采用扩行缩株技术,增加种植密度,减少烟株相对施肥量;建议农家肥在前茬作物施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宜昌烟叶产量损失主要风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田间管理、烘烤、储藏、收购等不同环节烟叶损失的调查研究,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烟叶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常烟叶烘烤损失为宜昌烟区的主要产量损失,特别是自然灾害烟叶的烘烤损失.针对不同种烟水平烟农的烟叶产量损失有差异的情况,提出具体的生产指导措施,以期进一步降低烟叶产量损失率,提高烟农种烟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烟草产业的飞速发展,各烟区烟草生产逐步实行专业化分级,并形成了专业化分级固有模式。固有专业化分级模式在减少烟农用工、节约成本、提高烟叶收购质量、增加烟农售烟收益方面的作用明显,但同时也存在部分烟农分级前回潮过度、部分分级员技能和责任心不足等问题,导致分级质量下降,纯度降低。针对存在的问题,皖南烟区对固有的专业化分级模式进行了创新,采取加强来料检验、统一回潮、挂样分级、二次验收等措施,分级质量和纯度有了进一步调高,提升了专业化分级的效率,有效地维护了烟农和工业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剖析山地烟区烟叶烤后成熟度较低的四大成因,建设性提出了优化山地烟区条件、引导烟农科学种烟、围绕重点对症下药、探索引导烟农互助、灵活运用密集烤房"8点式"精准烘烤工艺五大对策措施,旨在为山地烟区提高烟叶成熟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剖析山地烟区烟叶烤后成熟度较低的四大成因,建设性提出了优化山地烟区条件、引导烟农科学种烟、围绕重点对症下药、探索引导烟农互助、灵活运用密集烤房"8点式"精准烘烤工艺五大对策措施,旨在为山地烟区提高烟叶成熟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襄阳烟区职业烟农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探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该烟区的、科学的职业烟农管理办法,解决当前和今后"谁来种烟"的现实问题。以襄阳市保康产区135户职业烟农为例,通过对职业烟农的星级评价考核,经过3年实践,不仅提高了职业烟农、烟叶技术员整体素质,还提升了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在烤烟生产中有句俗话:"苗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由此可见烘烤的重要性。河南烟区具有悠久的种烟历史,采收、烘烤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存在问题1.对成熟度把握不准和采收成熟度不一致。2013至2014年,河南烟区出现大面积干旱,使烟叶不能正常成熟落黄或成熟特征不明显,再加上烟农对新品种的成熟特性不了解,都会导致烟农对烟叶成熟度把握不准。此外,随着户均种烟面积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
烟叶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但烟叶挂灰后,质量下降,经济效℃降低,降低了烟叶可用性,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因烘烤技术把握不当造成烟叶挂灰的问题。为有效避免烘烤过程不当出现的烟叶挂灰现象,提高烟农经济效℃,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结合丰都县烟农烘烤上部烟产生挂灰烟的实际,阐述了上部烟挂灰烟的概念,分析了上部烟烘烤挂灰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止上部烟烘烤挂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西昌烟区非正常烟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非正常烟叶叶片特点及烘烤特性,采收与装烟,烘烤要点进行探讨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的烘烤技术措施和对策,可为提高西昌地区烟农的烘烤技术水平,降低烟农的经济损失,增加烟农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