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也是中国大陆鱿钓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掌握其渔场时空分布特性及其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合理开发、有效管理资源的基础。本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渔业在西南大西洋39°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渔业在西南大西洋39°51°S、57°51°S、57°67°W海域的生产统计数据,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及与海洋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7°W海域的生产统计数据,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及与海洋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月间,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及作业次数在纬度方向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经度方向上由西向东逐渐递增。不同年份间,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重心纬度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经度方向分布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15月间,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及作业次数在纬度方向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经度方向上由西向东逐渐递增。不同年份间,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重心纬度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经度方向分布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15月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重心纬度、经度的变化与SST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渔场重心均随着SST的升高呈现向南和向西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大熵模型分析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陈芃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6,40(6):893-902
根据2008—2010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海域得到的生产数据及海洋环境数据(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chl.a),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分析捕捞主渔汛期间(1—4月)阿根廷滑柔鱼的潜在栖息地分布,同时与实际作业位置相比较,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分析不同年份分布差异的原因。模型运算结果显示:阿根廷滑柔鱼潜在分布区域的变化与实际作业位置变动基本一致;南北方向上,2008年和2009年的潜在分布区域较为广泛,而2010年的潜在分布区域较为狭窄,且主要分布在45°S以南的区域。Jackknife检验表明,SST是影响阿根廷滑柔鱼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SST等温线分布可用来表征海流的强弱进而影响阿根廷滑柔鱼的分布,其中12°C等温线可以作为寻找渔场的一个指标。SSH等高线分布及其涡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阿根廷滑柔鱼分布。chl.a只能间接地反映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分布,不能很好地作为表征其分布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分析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分布及其差异原因应主要观察SST和SSH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西南大西洋鱿钓作业渔获物——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唐议 《海洋渔业》2002,24(1):14-19
本文通过海上生产调查分析了西南大西洋鱿钓作业渔获物-阿根廷滑柔鱼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⑴公海渔场3月前后的渔获物的雌雄比例、性成熟度、盼望生渔获物性成熟个体体长方面都有所不同,据此推测3月前后公海渔场的阿根廷滑柔鱼可能分属两个不同的种群,1-2月以SSS种群的个体为主,3月后则为SPS种群的个体代替;福克兰渔场渔获物的雌雄比例、性成熟度和雌性渔获物成熟个体体长情况表明福克兰渔场的阿根廷滑柔鱼群体和公海渔场3月后的群体同属SPS种群。⑵体重测定的结果表明渔获物的个体大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生产者应据此在不同的渔汛阶段调整对钓钩和钓线的使用。⑶阿根廷滑柔鱼主要在夜间捕食,尤其以黄昏刚入夜和黎明前为主,生产者应注意对昼夜间生产时间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分布于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巴塔哥尼亚200海里水域内外的阿根廷滑柔鱼(通称阿根廷鱿鱼),渔期为2~8月。据渔业资料显示,2014年度渔期伊始,阿根廷200海里水域内约有57艘阿根廷本国的鱿钓船在作业,阿根廷200海里水域外的公海约有近200艘外国鱿钓船在作业,其中,中国大陆的鱿钓船最多约为140艘,中国台湾和韩国的鱿钓船分别为20~30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层海水温度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影响,本实验根据2013-2018年1-6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公海渔场捕捞数据、南极海冰覆盖范围数据以及作业渔场5、55、95和195 m水层海水温度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展开分析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日本海柔鱼渔场夏季气象的探讨许翌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日本海中,以日本海中部的大和堆渔场和西部的大彼得湾渔场产量较高,可捕潜力大。1989年夏,上海水产大学《浦苓》号实习渔轮首次开赴日本海苏联专属经济区试捕柔鱼...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1]资源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于2004年跌入低谷,给在该渔场作业的各大渔业公司造成较大亏损。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阿根廷滑柔鱼的洄游路线及渔场范围,以确保在该鱼种洄游路线发生变动时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辽渔集团大连公司通过认真探索,成功开发了阿根廷北部滑柔鱼42°S渔场,在该渔场的单船产量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阿根廷渔场的自然条件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端,东临大西洋,海岸北起拉普拉塔河口(35°S),南至火地岛(55°S)。其中41°S以南称为巴塔哥尼亚大陆架,阿根廷水域大部分处于巴塔哥尼亚大陆架海区。大陆坡北部陡峭,南部平缓。阿根廷水域受3大海流影响:北部受高温高盐的巴西暖流控制,南部为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周年不变的南赤道支流,东南部外海形成的低温低盐的福克兰寒流。来自北方的巴西暖流向南在35°~45°S海域与福克兰寒流交汇后转向东形成环流[2]。2阿根廷滑柔鱼的生物学特性2.1阿根廷滑柔鱼的分布及渔期阿根廷滑柔鱼为浅海大洋种类,分布在南起54°S北至23°S,主要集中在35°~52°S海域。其分布主要受来自南极周围水域的冷温水...  相似文献   

8.
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及渔业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中部太平洋的以东水域,是世界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随着我国对北太平洋柔鱼和西南大西洋滑柔鱼的成功开发,茎柔鱼又成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一个新的开发对象,是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鱿鱼渔业的有利补充,特别是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应作为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2011年西南大西洋拖网渔获物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岩  张秀梅  周游  孙明 《南方水产》2012,8(3):39-47
根据2011年1月~4月双拖网船在西南大两洋作业时采集的901尾阿根廷滑柔鱼(lllex argentinus)样本,对其渔获群体组成、摄食等级、胴长-体质量关系以及性腺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个体大小随采样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增大趋势;小胴长组阿根廷滑柔鱼的摄食能力较大胴长组弱,摄食等级的高低与其繁殖高峰期有关。阿根廷滑柔鱼雌、雄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91.6mm和182.6mm,性腺成熟度为Ⅴ期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处于Ⅲ、Ⅳ期个体的平均胴长。综合分析推测,该研究采集的901尾样本为南部巴塔哥尼亚群体和夏季产卵群体的混合样本,在拖网作业后期,渔场补充了部分大个体的夏季群体。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内鱿钓渔场时空分布年间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其中分布在阿根廷专属经济区的渔场是极为重要的作业海区,掌握其渔场时空分布有助于合理利用该资源。根据2008~2011年中国鱿钓船在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内的生产统计资料,利用空间距离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渔场时空分布及其年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内2008年的产量明显高于其它三年,2008年渔场主要分布于46°S以南,与其它三年也有所差异。产量重心在各年的2月份差异最小,3月份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计算欧式距离表明,2008年和2010年产量重心空间距离最小,2010年和2011年空间距离最大。聚类分析表明,2008年与2010年归为一类,2009年和2011年为一类。对不同月份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年份2月均在一类中,空间差异较小,其它月份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同一年相邻月份渔场变化不明显。研究认为,阿根廷滑柔鱼年间渔场分布变化很大,今后应该结合各项生物学指标和海洋环境因子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3,5(4):184-184
<正> 日本周围水域约有150种头足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平洋柔鱼和巴特柔鱼。太平洋柔龟广泛分布于日本群岛沿岸水域,而巴特柔鱼则分布于北太平洋,自西至东方向分布。1975年在黑潮暖  相似文献   

12.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及其对环境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赫威  余为  陈新军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0):1254-1265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短生命周期的大洋性浅海种,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年间产量差异明显,波动较大。西南大西洋马尔维纳斯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区复杂多变的海洋结构是引起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海洋环境因素对阿根廷滑柔鱼早期生活史、种群结构、繁殖、年龄与生长、营养级等生物学习性产生重要影响。此外,阿根廷滑柔鱼的资源丰度与空间位置对中尺度的海洋环境与大尺度气候变化极为敏感,会因其变动迅速做出响应。经归纳与分析,本文认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阿根廷滑柔鱼的影响时,除各尺度的非生物因素外,还应考虑生物因素的影响和种群内部动力过程,并建立基于个体的海洋动力学模型,探究阿根廷滑柔鱼完整生活史以及评估环境对其资源变动的影响,为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鱿鱼类和金枪鱼类、鲑鳟鱼类、虾类一样是为日本市场供应的重要水产品。供应的鱿鱼主要有太平洋褶柔鱼、北太平洋柔鱼、阿根廷滑柔鱼、秘鲁茎柔鱼、新西兰双柔鱼等5条鱿鱼,其中前2条的是钓自日本国内水域,后3条的是钓自国外水域。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3–2007年1–5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表温(SST)、海面高度(SSH)等海洋遥感数据,以作业次数为基础采用外包络法建立SST、SSH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并对2003–2007年1–5月的HSI值与实际产量和作业次数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MM和GMM均拟合较好,HSI>0.6时,A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6.75%和89.82%;G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4.30%和85.80%,AMM稍优于GMM。利用2008年1–5月的阿根廷滑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IS>0.6的海域,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4%以上,作业次数占总作业次数的68%以上;基于SST和SSH的AMM 栖息地指数模型可用于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的实时动态预报,为该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台湾省渔民最近获准可以在阿根廷的大西洋柔鱼渔场捕捞柔鱼。据最近台湾省台北农委会的官员透露,阿根廷政府批准同意给13艘台湾捕柔鱼船发捕捞许可证,而台湾的每艘船须缴26万美元年合作税。阿根廷水域大西洋海岸蕴藏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柔鱼资源。台湾  相似文献   

16.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生长速度快、终生一次繁殖产卵、生命周期短的大洋浅海性头足类,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物种。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阿根廷滑柔鱼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泵”作用。在短暂的生命周期里,阿根廷滑柔鱼具有索饵–生殖洄游的生活史特征,并采取收入–资本混合型的生殖投入策略,即以现场摄食饵料吸收转化的能量投入为主、肌肉存储能量投入为辅。在不同的栖息海域与生长发育阶段,阿根廷滑柔鱼具有不同的食物组成。本文扼要概述阿根廷滑柔鱼的组织能量积累特点、能量积累过程的食物组成变化以及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作为能量传输者的生态角色。同时,探讨了阿根廷滑柔鱼能量积累需求与洄游、摄食策略的关系,并对阿根廷滑柔鱼作为海洋食物网能量传输者的生态角色在气候变化、渔业活动背景下的变化做了展望分析,可为持续开发该种类资源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3–2007年1–5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表温(SST)、海面高度(SSH)等海洋遥感数据,以作业次数为基础采用外包络法建立SST、SSH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并对2003–2007年1–5月的HSI值与实际产量和作业次数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MM和GMM均拟合较好,HSI>0.6时,A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6.75%和89.82%;G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4.30%和85.80%,AMM稍优于GMM。利用2008年1–5月的阿根廷滑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IS>0.6的海域,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4%以上,作业次数占总作业次数的68%以上;基于SST和SSH的AMM栖息地指数模型可用于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的实时动态预报,为该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温健  余为  陈新军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2):1464-1476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为环境敏感型头足类,气候的多元变化促使茎柔鱼栖息地发生变动。本研究利用海表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SSHA)两个关键环境因子构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模型,结合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指数,分析1950-2015年不同气候模态下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的季节性分布规律。结果发现,PDO冷期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较高;而PDO暖期栖息地适宜性较低。相较于PDO冷期,PDO暖期下茎柔鱼适宜栖息地分布向东南移动。适宜栖息地的分布位置与适宜的SST和SSHA的重叠区域重合,表明两个关键环境因子与栖息地分布显著相关。此外,适宜栖息地指数距平值与PDO指数的年际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春季茎柔鱼渔场栖息地适宜性高于冬季,且冬季适宜栖息地的分布相较春季偏东南方向。茎柔鱼渔场6-11月适宜的SST和最适宜的SST在经度和纬度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春季(9-11月)最适宜的SST分布逐月向西北方向移动;冬季(6-8月)最适宜的SST分布逐月向东南方向移动。推测不同气候模态下茎柔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差异,可能是由于最适宜的SST显著的月间分布差异所致。研究表明,不同PDO时期下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具有显著季节性差异,其差异可由环境因子的月间变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9.
陆化杰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2,36(7):1049-1056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 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日龄、生长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年,渔获物主要由冬生群(6—7月)和秋生群(3—5月)组成,不同年份捕捞群体有差异。不同产卵群体、不同性别的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冬生群,雌、雄个体胴长的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线性函数来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则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拟合最适;秋生群,雌、雄个体的胴长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随着日龄增加,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生长呈现下降趋势,绝对生长率则呈增加趋势,同一日龄段内,雌性个体的胴长与体质量生长率都稍大于雄性个体生长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2年1-4月西南大西洋公海鱿钓渔船随机采集的666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其鱿钓渔获的群体组成、形态特征、雌雄性比、缠卵腺及性腺发育等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鱿钓渔业阿根廷滑柔鱼渔获群体胴长为91~351 mm,呈双峰分布,雌、雄性平均胴长分别为243.6 mm 和214.5 mm,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雌雄性比为1.26:1,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群体性成熟以Ⅱ期为主(57.9%),Ⅲ期以上个体为42.1%;雌性性成熟度、缠卵腺发育程度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认为缠卵腺长与其重量存在幂函数关系,且雌性性成熟个体缠卵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雄性个体性腺随着个体生长逐步发育。根据个体大小和性成熟状况推测,调查期间捕获的阿根廷滑柔鱼群体以南巴塔哥尼亚种群( SPS)为主,混有少量的夏季产卵( SSS)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