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黏膜的发育与成熟状况是制约幼畜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力较低,容易遭受饲粮抗原的刺激而引起肠黏膜过敏性损伤,诱发仔猪断奶后腹泻。通过肠黏膜营养调控技术,补充肠黏膜能量营养, 促进肠黏膜的发育与成熟,修补断奶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本文对早期断奶引起的肠黏膜形态变化以及有利于修复受损伤肠黏膜的营养物和调控因子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道作为抵抗外部污染物的第一道屏障,其黏膜屏障功能对维持畜禽健康至关重要。霉菌毒素作为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中的真菌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可通过破坏肠上皮的形态、组织完整性和肠道菌群平衡,以及改变黏蛋白单糖组成、肠黏蛋白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来破坏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造成肠黏膜损伤,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本文主要对霉菌毒素对肠黏膜屏障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养殖业饲料霉菌毒素的预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霉菌毒素|肠黏膜屏障|饲料  相似文献   

3.
动物肠道共生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菌群,而肠壁内存在着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黏膜淋巴细胞.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生长与发育和调控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动物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特性、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动物肠道共生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菌群,而肠壁内存在着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黏膜淋巴细胞。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生长与发育和调控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动物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特性、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坏死性肠炎是散发病,主要引起鸡和火鸡肠黏膜坏死。鸡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肠黏膜免疫研究进展和仔猪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奶仔猪的营养是养猪业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较系统的综述了肠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肠黏膜免疫应答过程、断奶对仔猪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活性物质对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调控的影响。肠道黏膜免疫机理的充分研究对断奶仔猪的营养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加黏液分泌,抑制肠上皮细胞异常凋亡,激发肠黏膜免疫应答,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对肠黏膜屏障的结构、病原菌对肠黏膜的损伤以及益生菌在受损肠黏膜保护及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阐明益生菌对维护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肠毒综合症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肠黏膜发炎、增厚、脱落、出血、坏死等变化的综合性病症。近年来,随着养殖量的增加和药物的大剂量大范围的使用,使得本病的发生日益频繁,特别是肉鸡的发生尤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现就这种情况作出以下分析。1发病原因1.1小肠球虫的感染小场球虫的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球虫主要寄生于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中,当其大量生长繁殖时,必然导致肠黏膜增厚,水肿、严重脱落  相似文献   

9.
断奶会引起仔猪肠黏膜屏障受损,丁酸钠的主要有效成分——丁酸具有短链挥发性脂肪酸的功能,能作为肠细胞的能源物质促进其增殖和成熟;降低胃肠道pH值,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抑制病原菌的侵害;提高肠黏膜固有层中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提高断奶仔猪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生物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黏膜面积庞大,它的结构和功能构成了强大的黏膜免疫系统,加之在肠道中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菌群,致使外源细菌和病毒很难突破这道防线而对生物体产生危害,所以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完整性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内细菌移位、菌群紊乱和失调、肠黏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及局部免疫功能下降等极易引发肠源性感染.益生菌能降低肠道pH、减少细菌移位、阻止细菌黏附、防止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及增强局部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肠源性感染.可见,肠内益生菌所形成的肠黏膜生物屏障在防止致病菌和内毒素经肠道入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其如何发挥屏障作用并与肠黏膜机械和免疫屏障协同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茵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排出红褐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稀粪,病死鸡以小肠后段黏膜坏死、臌气等症状为主,内有黑褐色肠容物。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摄入致病茵。当饲养管理不当、肠道机能降低、病原体及其肠毒素对肠黏膜造成损伤时可诱发该病。该病一般在潮湿温暖的4~9月易发生。受污染的尘埃、污物、垫料、饲喂变质动物蛋白质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鸡肠毒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病因(小肠球虫、病毒、细菌等)引起的肠黏膜发炎、增厚、脱落、出血、坏死等病征的综合性病症。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养鸡发达地区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3.
犬的十二指肠进行性阻塞常见于肠黏膜的过度生长,其他原因有慢性胰腺炎和十二指肠肿瘤等,多发于老年动物。阻塞程度不同,症状也有不同,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而且可以发生于进食后的任何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综述了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系统、谷氨酰胺的营养生理功能、早期断奶对仔猪肠黏膜免疫的影响,以及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肠道屏障功能、肠道抗氧化能力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肠相关性淋巴样组织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系统论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结构及其在肠道黏膜免疫中的功能作用,同时,概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在消化道感染中的可能作用,并指出从黏膜免疫的角度来研究畜禽消化道疾病的病原体与消化道粘膜感染的关系是揭示这类疾病发生机理的一个新的突破点,它将为策划新的防制战略以控制畜禽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消化道感染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与功能性氨基酸的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屏障,文中综述了肠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肠黏膜免疫应答过程、功能性氨基酸的营养与免疫作用。断奶仔猪日粮的合理配制需考虑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性氨基酸的添加,研究促进肠道黏膜免疫的营养物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乳酸杆菌对鸡肠黏膜SIgA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体外培养和动物饲养试验,研究了乳酸杆菌对鸡肠黏膜SIgA分泌的影响。取0日龄SPF鸡剖杀,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肠黏膜,培养肠黏膜上皮细胞,使其与乳酸杆菌混合培养,然后镜检。1日龄AA肉鸡随即分为2组,试验组喂服菌液10d。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10、20、30、40、50日龄时随机取15只剖杀,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鸡IgA检测,TMB显色,测定SIgA滴度。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对鸡肠道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粘附作用,能够提高鸡肠黏膜SIgA的滴度,增强鸡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肉鸡肠道疾病严重影响着养鸡业的发展,利用益生菌防治肉鸡的肠道疾病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特点、肠黏膜免疫屏障、益生菌对肉鸡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作用(调节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预防和治疗肠道炎症、增强肠道的免疫屏障),旨在阐明益生菌在肉鸡肠黏膜免疫屏障中的研究进展,为规模化养殖场合理使用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小肠出血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病理观察对具有明显白底板症状的病鳖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表明,病鳖胃壁结构较完整,胃腺腺细胞稍肿大,首次在胃贲门和幽门黏膜层发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肠出血严重,前、中肠段均有出血,肠黏膜上皮脱落、坏死;前肠壁各层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中肠黏膜层可见大量红细胞渗出,固有膜和黏膜下层血管肿胀,淤积大量血细胞,并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严重者结构消失;后肠黏膜层萎缩,肠绒毛缩短,肠壁变薄,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出血.肾小球严重萎缩、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变性,并向管腔靠近,甚至与基膜剥离,严重者结构消失.肝细胞肿胀,窦状隙扩张、淤血;脾脏被膜增厚、红髓区白细胞增多,白髓区淋巴细胞减少,大量白细胞变性、坏死,血管管腔及周围有大量红细胞.鉴此,依据病鳖主要病变为肠出血,该病诊断为具有“白底板”症状的中华鳖肠出血病.本研究结果为中华鳖肠出血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6,(4):76-7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AP法探究波形蛋白在黄羽肉鸡肠道的分布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在鸡小肠黏膜上皮、小肠腺细胞腔面、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在黏膜的固有膜呈阳性表达,肌间神经丛的血管壁周围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在鸡大肠黏膜上皮、大肠腺呈阳性表达,在固有膜、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之一,其在鸡肠道的分布特征表明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不仅对肠神经系统(ENS)的肠神经节细胞起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参与肠黏膜屏障、肠腺分泌、肠道物质的分泌与吸收、肠蠕动及血液的供应调节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