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前,一般的养猪场或养猪户都较重视猪舍的消毒管理,如已经发生了疫情的猪舍不进行空舍消毒,然后就继续饲养其他猪,会导致猪群再次发病,甚至死亡,给养猪场或者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当前常用的猪场空猪舍的消毒按照移走舍内的设备并且清扫干净、清洗(预消毒)、饲料的表面消毒、汽化喷雾空气消毒、清洁供水系统等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消毒是指用机械(清扫、冲洗、通风)、物理(阳光、紫外线、干燥、高温)、化学(各类化学成分消毒剂)的方法消灭动物体表及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消毒,可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传播和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减少养殖场和畜禽舍病原微生物载量,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一环。按区域分为猪舍外和猪舍内消毒。消毒的方法包括喷雾消毒、喷洒消毒、熏蒸消毒,煮沸消毒、浸泡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艾条熏蒸对猪舍环境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消毒效果,试验选择某专业养猪场的相邻两栋猪舍的两个位置等同的栏舍,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艾条熏蒸2小时,B组不进行熏蒸。熏蒸结束后通过肺炎支原体浓度的测定来检验艾条熏蒸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艾条熏蒸后猪肺炎支原体的CCU有3~4个数量级的减少。结论:艾条熏蒸对猪舍环境中猪肺炎支原体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在养殖业中消毒就是杀灭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式是用消毒液对畜禽及其舍内外环境喷洒消毒。消毒液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要达到消毒彻底,应做到:  相似文献   

5.
<正>1规模猪场消毒技术1.1常规消毒目前,规模猪场所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在猪舍外主干道及所有需要消毒的场所喷洒全消、博克、火碱、福尔马林等消毒剂,或在主干道及猪舍内走道地面撒火碱水或生石灰的方法消毒;在猪舍内主要使用喷洒式消毒技术,向猪舍地面和猪群喷洒氯、碘和复合酚类消毒剂。这种平面式消毒方法无疑在预防和控制疫病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5 酚制剂 5.1 复合酚 本品是由酚、醋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等按比例配制而成的水溶性混合物,由于它有臭味和毒性,所以对蚊蝇有一定的驱杀作用。该品不用于皮肤、创面的消毒,只用于畜(禽)舍、器具、活畜禽市场环境等。用于畜禽舍消毒时以空栏(舍)消毒为好,奶牛舍最好不用复合酚,以免影响奶品品质;工(用)具和运送活畜禽的火(汽)车车箱消毒后应用清水冲洗。喷洒,配成0.3%-1%的水溶液;浸涤工用具等配成1.5%的水溶液;蚕室蚕具用0.5%的溶液喷洒(每1m^2 200mL)或浸渍,对微粒子病用2%溶液。  相似文献   

7.
《养猪》2021,(2)
研究目的为评价一种新型消毒设备悬浮空间消毒效果。通过实验室中悬浮空间消毒与常规喷洒消毒效果的对比,检验悬浮空间消毒技术的物体表面与持续消毒效果;通过对猪场猪舍物体表面和猪舍空气消毒检验,分析评价悬浮空间消毒技术在猪场实际应用中的空间消杀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密闭空间下,悬浮空间消毒方式与常规喷洒方式都能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悬浮空间消毒方式产生的消毒喷雾在2h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指示菌平皿杀菌率仍高于99.9%,而常规喷洒消毒喷洒过后对空间没有消毒作用。悬浮空间消毒技术使用癸甲溴铵或复方戊二醛消毒剂,在实验室与猪舍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指示菌平皿杀菌率均高于99.9%;在猪舍内,对表面细菌的杀菌率均高于97.6%,对空气细菌的杀菌率均高于92.1%。结果说明,悬浮空间消毒技术具有空间性与持续性,在实验室与猪舍中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可应用于实际养猪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8.
空舍管理包括物品移出、空舍整理、鸡舍冲洗、火焰消毒、浸泡消毒、干燥通风、喷洒消毒、熏蒸消毒等八个步骤,可以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其中两项最繁复、最易出错、最费人工的环节,那就是空舍整理和鸡舍冲洗。  相似文献   

9.
对猪舍、场地、用具、饮水以及猪体表等进行定期消毒,可以消灭猪舍及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从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下面谈谈对其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的3种方法,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规范猪场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进  周栎 《猪业科学》2007,24(6):26-27
猪场外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猪场内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扩散都会造成猪场疫病的发生,当猪场本身成为病原理想栖息场所时,疫病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有的经营者对消毒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猪场没有形成消毒的制度化,消毒表面做的不错,但留下很多死角;有的猪场消毒方法与消毒程序不科学,且随意配置浓度,猪舍没有彻底清扫、冲洗干净,就急忙喷洒消毒药液,达不到理想的消毒效果;还有的猪场算"小帐",购进的药品质量不过关,使用后不但没达到消毒目的,反而影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可以很好的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传播之路,能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因此,规范猪场消毒行为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出诊时经常发现,在栏舍结构完全相同,饲养方法基本相似的几户农家,饲养同一阶段的猪,但出栏时的养猪业绩却往往不尽相同。有的农户家猪舍发病率高,有的则很低;有时同一户农家的几间猪舍,有的栏舍发病率高,有的发病率低。有时发现了病猪,往往在栏舍内蔓延,很难控制。因此,我们认为对栏舍进行消毒处理及对饲养管理人员也要做必要的卫生处理至关重要。1 消毒处理的步骤赶出栏内所有的猪→水冲→干燥→用消毒剂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再一次干燥→高锰酸钾加福尔马林对栏舍进行熏蒸消毒→通风处理。①水冲:指用自来水或井水对…  相似文献   

12.
1改造前保育猪舍 旧保育舍建于20世纪80年代,双坡双列封闭式有窗猪舍,砖墙水泥瓦,混凝土地板。猪舍坐北朝南,纵轴长5220厘米,宽870厘米,高320厘米,栋距2000厘米。砖砌批灰传统平地栏带露天运动场,每栋46个栏,3栋共138个栏。这种猪舍结构的缺点在于无法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工艺,只能带猪消毒和转出后部分栏舍消毒,不能做到猪舍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13.
一、常用的消毒药及其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 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的漂白粉,配制浓度为 5—15%,一般常用于喷洒消毒禽畜舍、用具等。 来苏儿:一般配制浓度为1—3%,用水稀释后将药液喷洒禽畜栏舍和禽畜皮肤消毒。 臭水:配制浓度为3—5%,较常用于禽畜舍和牲畜皮肤消毒。  相似文献   

14.
消毒是在鸡体之外杀死病原菌病毒的有效手段。因此,改善环境卫生的根本方法是消毒。1房舍使用过的鸡舍被灰尘、粪便、垫料、饲料和羽毛等沾污,都需要清扫。为防止病原体扩散,应适当喷洒消毒液。对不易清洗干净的裂缝、椽子背面、排气孔口等地方,更要彻底清扫干净。在清扫的基础上进行水洗。要使消毒药液发挥效力,彻底刷洗干净是有效消毒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1认真做好羊圈舍的消毒 羊舍消毒,可用10%~20%石灰乳,或10%的漂白粉、3%的来苏儿、5%的草木灰、10%石炭酸水溶液喷洒消毒;运动场消毒,可用3%的漂白粉,或4%的福尔马林、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消毒;门道(出入口处)消毒,可用2%~4%氢氧化钠或10%克辽林喷洒消毒。  相似文献   

16.
养犬场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场地、犬舍每天都应清扫,每7天要消毒1次,每月应大消毒1次,场区地面、犬舍用2%~3%火碱消毒。在犬舍入口通道处,应上安装紫外线灯,下有消毒池,池中用1%火碱消毒,进入犬舍时要停留8~10分钟。食槽、饮水器可用杀菌消毒刹消毒,外地引进种犬可用0.01%的高锰酸钾水让犬饮用,清理胃肠道,减少犬的发病。对种公犬的运动场,可用20%石灰水喷洒地面,然后垫上一层沙子,再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地面,经5天后可放种公犬。产仔前母犬的空舍应用福尔马林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2克、水12.5亳升、高锰酸钾21克混合加入容器内,…  相似文献   

17.
鸡舍喷雾消毒是指在鸡舍进鸡后至出舍整个期间,按一定操作规程使用有效消毒剂定时定量地对鸡体和环境喷洒一定直径的雾粒,杀灭鸡体和设备表面以及  相似文献   

18.
消毒是养兔场综合性预防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一般兔舍、场地及环境每天都要清扫,兔笼及用具等要清洗干净,每季度进行大清扫、大消毒1次,每月进行重点消毒1次。在进行消毒时,要根据病原体的特性、被消毒物体的性能与经济价值等因素,合理地选择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养兔场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生物热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猪规模的发展,对硬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猪舍内的病原微生物就很难彻底净化,所以必须在空舍期间做好消毒工作,有效杀灭或消除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切断上下批次之间的疾病传播,为新进猪群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养猪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猪群密度变大后猪场疾病频发。全进全出的生产变成控制疾病的关键环节,而实行全进全出的关键措施的关键点是猪舍的空舍消毒。空舍消毒标准"扫"。是猪舍消毒进行前的预处理,目的是整理及清扫猪舍,为后续工作作准备。整理:把猪舍中的各种物品、设备、用具进行整理、归类。清扫:把猪舍内的猪粪铲净,蜘蛛网、灰尘、地面等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