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鱼苗培育1.1池塘的准备鱼苗塘的面积以2~3亩(每亩667m2)最好,水深1m,要求池底平坦,淤泥20cm左右,进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2.
1 池塘条件 养鳜鱼的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以1.5~5.0亩(每亩667平方米)为宜.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2米左右,灌排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须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放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3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清塘消毒,并安装增氧机.  相似文献   

3.
鱼池一般每年进行1次清整,最好是在秋天出池后或冬季进行。方法是:先把池水排干,经过日晒,杀死病虫害,并使土壤疏松,同时整修加固损坏的池埂,堵塞漏洞裂缝,平整塘底,铲除杂草,挖出过厚的淤泥,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池塘肥力。鱼苗放养前1个月要进行第二次排水。日晒后进一步修整,给鱼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鱼苗池选择 面积0.20~0.34公顷,水深1.0~1.5米,池堤坚实,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鱼池要背风向阳,长方形,东西向。鱼苗池不宜过大,过大容易形成风浪,鱼苗随风浪与池壁碰撞,影响成活率;水体不宜过深,过深水温难以提高;面积过小,水温变化快,鱼苗生活条件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有7点: 1.清塘要彻底,杀虫又灭菌:清塘由清整池塘和药物清塘两个步骤组成.清整池塘的工序为:(1)清除杂草;(2)清除淤泥;(3)固堤堵漏;(4)整形加深;(5)干塘曝晒.  相似文献   

6.
1鱼苗培养 池塘选择面积1~5亩(每亩667平方米)为宜,池深1.5米以上,池内无杂草,池底平整,不渗漏的池塘作为鱼苗培养池。鱼苗入池前10天采取干法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或漂白粉5~10千克。消毒2天后,注水0.6-0.8米深。鱼苗入池前5~7天,每亩施腐熟发酵的鸡粪500千克,培养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施粪肥时,还要拌入生石灰。为加快鸡粪发酵速度,可将鸡粪集堆,用塑料布封严。  相似文献   

7.
培养优良的鱼苗种是池塘养鱼获得高产的关键一环。现将池塘养殖鲤鱼苗种技术简述如下:一、池塘条件1.注、排水和用电方便。要根据鲤鱼苗种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变化.给池塘注水.调节水的肥度.改善水质理化指标。2.池塘面积大小适当.水深适度。池塘形状最好是长方形.这样便于养殖管理和拉网捕捞。池塘面积以0.3公顷左右为好。池塘过大.管理不便.水质肥度不好调节.影响鲤鱼苗种生长;池塘过小.水温、水质变化波动较大.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水深保持1米左右.前期稍浅、后期较深为好。3.池塘堤坝牢固.土质要好.均匀渗漏水。4.池…  相似文献   

8.
(一)清塘消毒 1.清淤.已经进行养殖的池塘,特别是一些老池塘,淤泥较多,如果淤泥超过30厘米,就必须清除.清除淤泥的办法是排干池水,晒塘至半干后铲除;或进水30~50厘米,将淤泥搅拌呈泥浆水,用泥浆泵抽出.要尽可能将淤泥清除干净,清淤的目的在于改良池塘底质,清除虾池病原体,这是预防虾病的重要环节,一定要认真、细致、彻底地做好,淤泥清出后要远离养殖池塘.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投放鱼种前,都必须根据情况对头一年养过鱼的池塘进行清整消毒,以防止和消灭病害,确保新放鱼苗的成活率。具体清整方法如下:(一)清淤补漏秋冬成鱼全部出塘后,要及时放干池水,清除塘内黑色淤泥和杂草、野生鱼,平整池底。清出的淤泥,经过太阳曝  相似文献   

10.
<正>苗池选择鱼苗池要求池堤坚实,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鱼池要背风向阳,长方形,东西向。鱼苗池不宜过大,水体不宜过深,过大容易形成风浪,鱼苗随风浪与池壁碰撞,影响成活率;过深、水温难以提高。面积过小,水温变化快,鱼苗生活条件难以控制。养前清塘鱼苗放养前10天,抽干池水,清除杂草,挖去过多淤泥。每公顷用块状生石灰150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杀死病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进水时,进水口  相似文献   

11.
在池塘中培育鱼苗,选择水体均为淡水,主要是在池塘中将水花幼鱼,培养成鱼体长3~5cm的小鱼,通过此种方式培育出夏花鱼种的鱼苗。因鱼苗自身较小,所以在培育的过程中,鱼苗的自主摄食能力不强,自主活动力较弱,但新陈代谢能力比较强,因此需极为小心地培育。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池塘培育淡水鱼苗技术的要点,供养殖户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炎、排灌方便、淤泥少、无污染。没有专门配套饵料鱼的池塘,面积不易过大,一般以2~3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  相似文献   

13.
鱼苗鱼种池清整消毒,是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通过清塘消毒,改良鱼池土壤,使鱼池内残存的淤泥腐植质转化为营养物质,提高鱼池肥力,并将潜伏在鱼池中的鱼类病源生物及敌害,彻底杀灭,为鱼苗鱼种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消毒药物与浓度。用于鱼池消毒的药物很多,常用的有生石灰、茶粕、漂白粉、强氯精、杀菌王等。现主要介绍生石灰、茶粕、漂白粉的消毒效果和使用浓度。 (1)生石灰:能杀灭清淤后残留池内的细菌;能改良鱼池土壤,使池底松散透气,使淤泥腐植质分解释出营养物质,增加鱼池肥力;能调节水  相似文献   

14.
黄秋强 《养殖技术顾问》2014,(4):95+278-89,278
1放养前准备每个池塘约为1.5公顷,水深3米左右,塘底淤泥20厘米左右。这样既能保持塘水的质量,罗非鱼也拥有较为优良的生长环境。在放养前应排干塘水,曝晒7天以上,并在晒塘期间整理池塘的埂、底部、进排水泵系统等。清除塘内的野杂鱼,避免野杂鱼与放养鱼争夺饲料及水体空间。清除塘中被水体淹没的树木、水草残骸以及其他杂物,每年清除淤泥一次。  相似文献   

15.
1.池塘准备。设置网箱的池塘面积要求在2000平方米以上,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在网箱入池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晒塘1周后加满池水并将网箱放入池塘。  相似文献   

16.
<正>一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苗种放养前严格清池(1)清除淤泥根据池塘的产量水平,养殖2~3年应排干池水彻底清除淤泥一次。方法是:年底捕完鱼后,排干池水进行晒塘,待淤泥晒干后,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把淤泥全部清除到塘基上,同时挖深池塘,使池塘深达2.0~2.5米。对于无法晒塘的池塘,应使用污水泵或水下清淤机尽可能地清除淤泥。(2)池塘水体消毒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  相似文献   

17.
筱军 《饲料研究》2002,(8):30-30
有的养殖户在利用池塘养鱼时,从鱼苗或鱼种下池塘起,一直保持2.5m左右的水位。这对养殖大规格的鱼种是比较适合的。但对初下池塘的鱼苗或小规格鱼种而言,并不适宜。  相似文献   

18.
1放养前的准备按常规池塘消毒方法进行清塘消毒,即放养前20d左右将池水排干,铲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使淤泥保持在30cm以下,连续曝晒数天,晒至龟裂状,清除塘底杂物。然后亩用生石灰75~100kg带水清塘进行消毒,以杀死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相似文献   

19.
良种鲫鱼是指彭泽鲫、异育银鲫、湘云鲫等品种鲫鱼,这些鲫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它在国内有良好的市场。下面提出几点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养殖户参考。 1 池塘面积要适中,不宜过大   主养良种鲫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不宜过大,最好在1.3 hm2左右;面积小的池塘有利于水体更换和生产管理。池塘水源要充足,电力有保障。池塘水深要在1.8 m以上,塘底淤泥不得超过30 cm。  相似文献   

20.
一、鱼苗的培育鱼苗的培育是指从刚孵化出不久的鱼苗,经过20天左右的饲养,体长长到3厘米左右的过程。(一)鱼苗下塘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的清整和消毒:通常选1~3亩的池塘为宜,池底要平坦,淤泥量适中,约15厘米为宜,池深1.5~2米,水深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