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猪高热病发病特点 1.首先一部分猪群发病,继而向其他猪群蔓延.不同年龄段的生长猪、肥育/育成猪、保育猪、母猪分阶段发病,产房内仔猪极少发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群的生理指标,为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将采样猪群分为3组,未免疫发病猪群、免疫后发病猪群和免疫后健康猪群,采用前腔静脉采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指标分析。结果:发病猪群的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免疫后健康猪群,未免疫发病猪群的中间细胞数高于免疫后健康和发病猪群;发病猪群的红细胞数及其相关指标低于免疫后健康猪群;免疫后发病猪群的血小板数显著高于未免疫发病和免疫后健康猪群。猪群感染PRRSV发病后,表现出贫血现象,而且机体免疫力下降,致使猪群更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3.
1发病症状 发病猪群出现食欲不振,起初个别猪只发烧,而后迅速传播至大部分猪群,体温升高(40℃~42℃)。部分猪有便秘或腹泻现象.迅速消瘦。呼吸困难,腹部和四肢末稍等身体多处皮肤有红色斑块,耳缘发紫等。使用退烧药物症状缓解,停药后复发,发病猪群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猪群无名高热病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猪群不断发生新的疫病,如:猪增生性肠炎、猪圆环病毒病、猪副黏病毒感染等。现结合猪群发病特点谈谈猪群高热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冬、春季节,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良,猪群应激反应大。疫病流行,疫情复杂,发病猪群多、死亡率高,多发于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饲料、人工、水电、取暖等费用增加。在冬、春季节养好猪,必须采取综合保健防控措施,尽量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确保猪群的健康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养猪生产中.不论是哪个阶段的猪,每批猪中总有几头个体明显小于其伙伴。,在猪群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些猪生长速度慢、料肉比高、体质差、易生病、出栏时间延长,不但降低整个猪群的生产效益.由于其体质弱、易发病还可能会成为传染源而危害整个猪群。因此,饲养好弱小猪只、提高猪群的整齐度在养猪生产中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当前猪病发生流行动态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1月~12月份,我们在甘肃及其周边局部地区进行猪禽病调查研究,发现猪禽病种类繁多,在猪病中2003年上半年病种多达33种,计发病猪群数167起;下半年病种高达34种,计发病猪群数159起,全年合计发病猪群多达326起(见表1)。发病频率高,比较突出、严重以及新出现的或老病新颜的猪病统计也在10  相似文献   

8.
健康养猪的真正含义应该是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环境控制,合理营养调控,科学的预防接种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预防、杀灭或减少环境中的病源,提高猪群抗病能力的目的。药物预防则是在猪群健康状况较差,存在发病隐患或处于发病潜伏期时,提前使用药物控制疫病发生。现在许多猪场兽药的使用越来越多,药价也越来越昂贵,可是猪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1控制传染源 从现实情况来看,外部的传染源不是由某个猪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外部传染源主要来源于新猪(场外)的引入,打破了本场猪群的微生物系统的稳定。购猪的车辆、人员的流动、附近猪场的传播等也会引起本场猪群的发病,从而导致本场猪只或引入的猪只发病。所以新猪引入之前的安全鉴定和慎重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永彬 《动物保健》2012,(10):55-55
(一)发病情况2011年11月驻马店市驿城区老街乡一家散养户从外地购买40多头仔猪,一个月后猪群出现皮肤皲裂、脱毛、皮屑增多、蹄壳变性、开裂等特征。当地兽医诊断为猪疥螨,用抗寄生虫的药物连用三天无效,猪群发病数量还逐渐增加,2011年12月来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  相似文献   

11.
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该病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患猪长期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降低,逐渐会变成僵猪甚至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病,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夏季较少。饲养管理不当时,猪群拥挤、猪舍潮湿、通风不良以及卫生条件差的猪群发病率高,病情重,且常呈地方流行性。如继发其他疾病,常引起高死亡率。而且猪场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2.
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根据血清学反应,分为20个血清群。不同血清群对不同的动物宿主有不同的致病性。有些血清群可引起猪发病,有的血清群,如R、F群等既可引起猪发病,也可导致人发病。近年来国外报道了数起R群的猪链球菌Ⅱ型感染人的事件,但每起报告病例数不多,一般为1~2例。国内也时有关于人感染Ⅱ型猪链球菌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1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症状 1.1流行特征 (1)流行范围广,波及地区多,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流行性与传播性,一般在一个猪场出现疫情后.3~5d波及整个猪群,1~2周扩散到整个猪场,并向周边地区传播。发病猪群以体温升高到41-42℃为共同特点,病程1~3周,猪群发病后,一般5-7d开始出现死亡,3周后死亡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部某规模化传统猪场存栏母猪约1 000头,今年6月从外部引种母猪130头,在猪群引种到场后约50 d,猪群约30%比例出现咳嗽、喘气、体温升高、采食量急剧下降等,后期发病猪出现死亡,病死率约20%。采集发病猪血样和病死猪组织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PCR检测、细菌分离、猪蓝耳病ORF5测序,确定为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后隔离驯化不到位导致猪群发病,从而继发细菌性感染死亡。通过在饲料中加药进行药物净化,发病猪单独治疗护理,两周后猪群已恢复。  相似文献   

15.
1、流行范围广,波及地区多,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流行性与传播性,一般在一个猪场出现疫情后,3—5天波及整个猪群,1—2周扩散到整个猪场,并向周边地区传播。发病猪群以体温升高到41—42℃为共同特点,病程1-3周,猪群发病后,一般5—7天开始出现死亡,3周后死亡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1月下旬,潍坊市郊一个存栏72头母猪的猪场的保育猪群发病,发病一周的死亡率为55%。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和实验室检测,诊断此病为猪蓝耳病、伪狂犬病及猪流行性感冒的混合感染。经采取紧急接种、饮水饲料中投药等措施,猪群疫病得到控制,且其他阶段猪群未再发病。  相似文献   

17.
(1)流行范围广,波及地区多,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流行性与传播性,一般在一个猪场出现疫情后,3~5d波及整个猪群,1~2周扩散到整个猪场,并向周边地区传播。发病猪群以体温升高到41-42℃共同特点,病程1-3周。猪群发病后,一般5—7d开始出现死亡,3周后死亡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18.
李萍 《动物检疫》2010,(7):65-65
1猪群发病情况 2008年7月,集安市开发区太王镇畜牧站接到养猪户王某求诊电话,该养猪户共圈养猪只大小有40头,近几天陆续出现突然死亡,已死亡3头,其余猪大部分出现精神沉郁,厌食,以架子猪居多。此前猪群无任何明显症状,突然发病,其中3头死亡前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是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的一种传播极为迅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猪舍内有一头猪发病,则不论成猪、育肥猪或仔猪,几乎整个猪群在数天内均被感染发病,而且极易蔓延到周边地区呈大面积的流行。发病季节多在寒冷的冬、春季。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某规模化养猪场部分圈舍猪群发生腹泻、拉血便症状,病理解剖显示肠道组织肿大出血,死亡猪只粪便呈黑色煤焦油状。本文采集了病死猪只的粪便进行PCR检测和鉴定,结合发病症状,确定发病原因是由于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增生性肠炎。用药物泰妙菌素进行临床治疗,结合其他药物辅助治疗,猪群健康状况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