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日光温室凯特杏花器官和果实发育动态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日光温室内凯特杏的花器官和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凯特杏花器官有4种类型,其中不完全花占57%,不完全花比例受果枝类型所影响。中长果枝比例高,短果枝比例较低,在日光温室内,凯特杏花期、果实发育期较露地栽培均有所延长。其坐果率为7.4%,且不同果枝类型坐果率不同,短果枝较高,中长果枝较低。凯特杏的果实发育分为3个时期。第1次速长期、硬核期和第2次速长期,根据凯特杏在日光温室内的开花结果习性,生产上应注意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加强前期坐果及后期果实速长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所2003年引进美国杏李恐龙蛋,将其高接在3年生凯特杏上,接后第2年每株结果2-3kg,第3年每株结果20kg左右,而且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125g,最大果达200g以上。实践证明,凯特杏改美国杏李恐龙蛋.嫁接亲和力强,生长迅速,果实特大,丰产稳产,其经济效益是凯特杏的数倍。现将改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所2003年引进美国杏李恐龙蛋,将其接穗高接在3年生凯特杏上,第2年每株结果2-3千克,今年是第3年.每株结果20千克左右,而且果实特大,平均果重125克,最大果200克以上。实践证明,凯特杏改美国杏李恐龙蛋嫁接亲合力强,生长迅速,果实发育快,果实特大,丰产稳产,其经济效益是凯特杏的数倍,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9年开始进行凯特杏保护地栽培试验。通过3年的实践,探讨了设施栽培凯特杏的技术,定植当年扣棚、次年4月下旬成熟。平均株产2.5kg,第3年平均株产4.8kg,折合666.7m^22产1278kg。  相似文献   

5.
凯特杏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1991年由美国引进的大型果杏的优良品种,果实长圆形,单果重105.5g,最大果13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品质优良。经过6年高接观察和区域试验认为:凯特杏早实丰产性强、高产稳产、果大质优、栽培适应性强、耐瘠薄,是目...  相似文献   

6.
对凯特杏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不同成熟度间、不同加工品间还原性Vc含量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凯特杏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间,还原性Vc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与果实含酸量的合成有密切关系;凯特杏不同加工过程还原性Vc有一定损失,杏脯和蜜饯中较好的保持了还原性Vc.  相似文献   

7.
在杏的设施栽培中,凯特杏已成为首选良种。目前各地在综合管理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作者根据设施栽培研究和示范中的实践经验和生产调查提出,在凯特杏设施栽培中应注意合理密植,采用适宜树形,人工或蜜蜂辅助授粉,疏花疏果,加强土壤水分管理,成熟期果实防护,分期采收。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成熟度凯特杏采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分析表明:随着凯特杏果实的成熟,PPO和POD的活性降低,至完熟衰老期,PPO和POD的活性急剧下降;在0℃条件下保鲜的八成熟和成熟凯特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凯特杏果个特大,品质优,成熟期早,并且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市场潜力极大.为探索凯特杏温室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于2001年从山东省果树所引进凯特杏800株,于2001-2004年进行了温室丰产栽培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凯特杏采用高畦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种栽培方式,通过覆草、合理施肥、严格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运用,筛选出高畦栽培、2.5 m×3.5 m株行距、自由纺锤形整枝为凯特杏较适宜的栽培模式.利用该模式5年生凯特杏667 m2(亩)产量达2 057 kg.  相似文献   

11.
凯特杏果实成熟早,丰产,适应性广,品质好,市场潜力大,是适合大棚栽培的优良杏品种.1997~2001年,我们在山东省东平县进行了凯特杏保护地栽培试验,初步明确了凯特杏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巴巴安对杏花抗低温能力及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温为对照,将经过不同浓度巴巴安处理的凯特杏花进行3h0℃低温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巴巴安能够从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稳定膜结构等角度提高雌蕊抗0℃低温的能力;杏树初花期树上喷施巴巴安的试验结果表明,张公园、骆驼黄、凯特杏喷50mg/L巴巴安的坐果率分别提高58.7%、109.6%、133.9%,凯特杏喷100mg/L巴巴安的坐果率提高145.6%。  相似文献   

13.
将凯特杏果实分别于2008年5月6日、5月19日、5月26日、6月3日、6月10日采收,置于3~4℃条件下冷藏;6月20日进行了凯特杏不同成熟度果实加工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凯特杏不同成熟度果实可以制作系列加工品;最适宜的加工品是5月26日采收果实制作的果脯;制作蜜饯、杏干、罐头以6月3日采收为最好;制作果酱可以6月10日采收;考虑疏除果实的合理利用,以5月26日采收的果实制作果脯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已是旱区农业广泛采用的一项抗旱技术,带状覆膜对凯特杏的保墒、新梢生长量、坐果率明显提高,既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又可以提高同期土壤温度,对凯特杏的优质高产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金太阳杏、凯特杏植株生长发育健壮,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丰产性强,为目前栽培的首选良种。本试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二者的休眠期,旨在为杏的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2~5年生凯特杏为试材,进行了不同树形、不同栽植密度及不同花期管理试验,结合覆草、合理施肥、严格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运用,筛选出凯特杏较适宜的树形为自由纺锤形、最佳栽植密度2.5m×3.5m。  相似文献   

17.
凯特杏,是山东果树所于1991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引进的凯特杏接穗,通过隔离观察、高接鉴定、嫁接繁殖和山东省多点试验,品种表现突出.我省于1997年引进并进行保护地试栽.  相似文献   

18.
南方地区栽培杏,可选择金太阳、试管红光、凯特杏等品种,采用“V”字形整枝,配置授粉品种或多品种混栽,加强土、肥水和果实综合管理,方可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凯特杏改接美国杏李恐龙蛋,嫁接亲和力强,接后生长迅速,果实发育快,果个大,丰产稳产,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0.
凯特杏是高台县近年来引进的新品种之一.引种观察和试验结果表明,凯特杏在高台县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晚霜冻害的情况下,经济效益显著,可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