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铁炮百合自交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新铁炮百合自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大部分性状在株系间具有较大的变异,花头数、子房长、株高、茎粗、上部叶长、上部叶长/宽、中部叶长、中部叶长/宽、下部叶长、下部叶长/宽等性状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均表现较高且遗传变异系数大,早代严格选择效果明显;而内花被第、内花被宽/长、外花被宽/长等性状或遗传力较小,或遗传变异系数较小,甚至两者都小,选择时可放宽尺度;叶密度等性状易受环境的影响,应严格控制试验条件,自交后代不同株系不同性状的稳定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特有观赏树种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的花部变异情况,探讨其遗传育种学意义,试验对昆明树木园内栽培的10株深山含笑的65朵花花部的花器数量、大小及形态性状变异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山含笑花部花器的数量、大小及形态性状均有变异。花短枝具佛焰苞状鳞片3~5枚、花被片8~12片、雄蕊47~97枚、心皮15~42枚、每心皮胚珠2~13粒;花短枝节间长0.09~2.23 cm,花梗长0~0.34 cm,花被片长4.33~8.72 cm、宽1.27~5.49 cm,雄蕊长1.00~2.34 cm、药室长0.47~1.82 cm、药隔长0.06~0.35 cm,心皮长0.36~0.77 cm、柱头长0.2~0.5 cm;花托淡绿色、黄白色或紫红色,花被片倒卵圆形、匙形、卵圆形、披针形,白色或微黄,有时有黄或紫红晕,花柱顶部红色或紫红色。花部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24%~792.39%,其中叶状鳞片数(244.23%)、第四轮花被片数(792.39%)变异颇大;花部大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9%~72.28%,花梗长(72.28%)的变异较大;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01%~55.64%,变异主要发生在花朵晕色(48.79%)、花被片晕色(50.60%)和花被片形状(55.64%)等。经方差分析表明,深山含笑的花部变异主要存在于株间,并且形态多样性较为丰富,为观赏优良单株或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能和宝贵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野生百合在改良百合品种中的潜在价值。【方法】以百合野生种为父本,栽培品种为母本,通过切割花柱、胚拯救等技术,对具有优良性状野生百合与主要栽培百合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进行研究。【结果】6个野生百合种(卷丹、玫红百合、湖北百合、兰州百合、南川百合、大理百合)分别与5个主栽品种(西伯利亚、索邦、西诺红、木门、罗宾娜)远缘杂交组合的子房平均膨大率为68.4%、64.7%、56.5%、80.9%、39.6%、62.7%,表现出较高的子房膨大率,并获得了7个远缘杂交后代。【结论】以南川百合和卷丹为亲本的杂交组合比其他野生百合更容易获得有胚种子,具有清香味的玫红百合与东方百合栽培品种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供试的6种野生百合与百合主栽品种杂交都有较高的子房膨大率,但真正有胚种子很少,说明子房膨大并不代表胚的发育,仅用子房膨大率评价远缘杂交亲和性并不客观,应把子房膨大率、幼胚萌发率、杂种成活率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野生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克服杂交障碍的措施,为野生紫斑百合资源开发利用及具有绿色、清香、抗性等优良性状的百合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云南地区野生紫斑百合及栽培品系东方百合(7个品种)和OT百合(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切割花柱(CS)和常规授粉(NP)两种方法进行远缘杂交,分析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的远缘杂交亲和性,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并通过染色体法鉴定F1代的倍性.[结果]常规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中仅紫斑百合×索邦(NP)、紫斑百合×西诺红(NP)和紫斑百合×布卡迪(NP)3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相对较好,其他9个组合(NP)均杂交不亲和,存在受精前障碍,但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均具有不同程度亲和性,其中,紫斑百合×罗宾娜(CS)杂交亲和性最佳,其子房膨大率、有胚率、杂种胚萌发率和亲和指数分别为40.00%、15.12%、43.08%和6.05.以紫斑百合为父本的6个杂交组合在两种授粉方式下的杂交亲和性整体较差,仅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的罗宾娜×紫斑百合(CS)的子房膨大率和有胚率分别为20.00%和10.71%,其他5个杂交组合的子房假膨大或授粉后不久枯萎衰败.紫斑百合×索邦(CS)授粉后其花粉管到达子房胚珠的时间比紫斑百合×索邦(NP)提前4 d,有利于减少花粉管伸长过程中的营养消耗及杂交障碍的克服.西诺红×紫斑百合(NP)和黄天霸×紫斑百合(NP)2个杂交组合授粉8 h后花粉均在雌蕊柱头上萌发,花粉管沿着花柱向下延伸,黄天霸×紫斑百合(NP)的花粉萌发量较西诺红×紫斑百合(NP)少,但二者均在花柱和胚囊两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胼胝反应,花粉管扭曲缠绕,阻碍花粉管伸长及伸向胚珠完成受精.紫斑百合×白色眼睛(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为24条,属二倍体;但紫斑百合×斯特腾(CS)和紫斑百合×维拉布兰斯(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分别为26和28条,为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切割花柱授粉法可较好地克服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远缘杂交受精前杂障碍,提高各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有胚率和杂种胚萌发率,且紫斑百合正反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明显,紫斑百合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较其作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说明其杂交亲和性具有单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一串红品种的主要观赏性状,为一串红育种提供指导。【方法】以自育的3个一串红品种(‘奥运圣火’、‘奇迹’、‘世纪红’)和11个国外一串红品种(‘塞兹勒鲑红’、‘展望红白双色’、‘太阳神’、‘菲丝树莓’、‘塞兹勒酒红’、‘蓝带’、‘展望红’、‘塞兹勒酒红晨光’、‘展望淡紫’、‘展望紫’、‘展望玫红’)为材料,测定了14个不同花色的一串红品种的11个观赏性状,并分析这11个观赏性状的相关性,然后对14个一串红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花色-串红品种11个观赏性状中,叶片宽、冠幅、分枝数和株高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5.6%,20.9%,16.4%和15.1%;花序节间长度、叶片长、花萼直径、花序轴长度、花冠直径变异系数次之,分别为14.3%,12.9%,12.8%,12.1%,11.4%,变异较大;花冠长、花萼长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分别为9.0%和8.7%。株高与冠幅、分枝数,冠幅与分枝数、叶片长、叶片宽,分枝数与叶片长、叶片宽,花萼长与花萼直径、花冠长,花序轴长度与花序节间长度,花冠长与花冠直径,叶片长与叶片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幅与花冠长呈显著正相关;冠幅与花序轴长度、花萼直径,花序节间长度与叶片宽,叶片长与花萼直径,花序轴长度与叶片宽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类间距离(D2)=9.3水平下,14个一串红品种可以分为国外品种和国产品种2个大类,在D2=6.3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4个群。【结论】对不同花色一串红品种主要观赏性状的变异性、相关性及聚类进行分析,有助于育种者了解材料的突出性状、确定育种方法、对材料进行归类,以利于一串红多花色育种亲本选择和后代选择。  相似文献   

6.
泽蒜,又名野蒜,小根蒜,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药食兼用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河滩沼泽、荒地、沟边等处. 1 特征特性 泽蒜全株具有辛辣味,鳞茎近球形,外皮灰褐色.叶多为半圆柱或线形,中空,内侧具沟槽,长20~40cm,宽约4cm,平滑无毛.花薹圆柱形,直立,下部叶鞘包被;伞形花序半球形或球形,花多而密集,有时有珠芽,暗紫色;花色淡紫或淡红色,花被片长圆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雄蕊6枚,花丝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子房球形,基部有凹陷的密穴.蒴果近球形,花果期5~6个月.  相似文献   

7.
野鸢尾和射干种间杂交F_2代主要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观测野鸢尾(Iris dichotoma)×射干(I.domestica)杂交F2代群体(n=61)中每一个体的株高、花径、花数、花色和彩斑等14个表型性状,对F2代与双亲性状差异、群体性状变异、主要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及花色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F2群体性状变异特点,指导夏季开花鸢尾育种实践。结果表明:F2代12个性状中,8个性状的观测值居于双亲之间;除花朵直径和花朵数量外,花葶长等10个性状基本均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外花被长与内花被长和外花被宽与内花被宽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和0.734,趋于连锁遗传;对颜色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花色和花瓣彩斑的遗传由不同基因调控,但都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野鸢尾×射干F2代群体的花朵直径、花朵数量、花葶长及花色变异丰富,利于大花、多花、花葶矮生和奇异花色的优良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研究柱头直接授粉法、柱头直接授粉+切花柱授粉法、柱头直接授粉+花柱嫁接法等技术对克服百合杂种系内及杂种系间受精前杂交障碍的影响。结果发现:所试验的几个杂种系内杂交组合中,柱头直接授粉法能使各组合结果率均达到100%。所试验的几个杂种系间杂交组合中,柱头直接授粉法不能促使父本花粉管进入子房;柱头直接授粉+切花柱授粉法能促使部分花粉管进入子房,但定向转向珠孔端的花粉管不多,该方法使亚洲百合(♀)×东方百合3个组合中获得果实及少量种子;柱头直接授粉+花柱嫁接法使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组合有少量花粉管进入子房,并可能发生向珠孔端的定向生长,采用离体子房切片-胚珠培养后,有一个组合获得1株小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百合组培快繁技术途径.[方法]以金康卡百合的子房、花柱、花丝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灭菌时间、不同培养基对外植体组织培养过程的影响.[结果]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左右外植体出现膨大,培养20 d左右,即有淡绿色愈伤组织出现;不同的NAA和BA浓度对愈伤诱导影响较大,激素浓度为0.5 mg/L NAA和1.5 mg/L BA的MS培养基对促进子房膨大和愈伤诱导效果最佳.[结论]不同的灭菌时间对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不同,均随着灭菌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金康卡百合的子房、花柱、花丝形成愈伤组织能力有一定差异,用子房作外植体比花柱、花丝更易产生愈伤组织且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及其杂交后代的花部变异情况,并探讨其园林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丹参和白花丹参及其杂交F1代的花色、花序长、花轮数、每轮平均小花数、花冠大小等花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丹参花色可能是不完全显性或多基因控制的性状。(2)花序长、花轮数和每轮平均小花数的变异系数均在15.0%以上,表明这些性状在亲本和杂交F1中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花部各性状的杂种优势指数介于90.5%~277.2%之间,其中花序长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花轮数次之。(3)丹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园林中可作为新型宿根花卉用于营造花海和花境,布置花坛与花台,组建药用植物园及芳香保健绿地等。【结论】研究结果为丹参花卉品种的选育及其园林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多头切花秋菊品种rossi黄和红菊复色进行杂交的F1代群体(108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对切花菊杂交F1群体的花部、茎部、叶部共17个观赏性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菊花的F1杂交后代进行遗传以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群体表型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18.22%~62.99%之间;杂交F1群体部分性状具有相关性,且全部是正相关;该杂交后代群体的花径、梗长、株高、叶柄长度由一对主基因控制;舌花、瓣长、瓣宽和叶厚由2对主基因控制;其他性状显示无主基因控制。舌状花瓣数、瓣宽、梗长、株高、叶厚的主基因遗传力均大于50%,属于高度遗传力,受环境影响较小,在早期世代即可进行选择。本研究初步明确多头切花秋菊杂交F1群体观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效应与遗传变异,对多头切花秋菊的杂交育种和亲本选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PI-like基因对野鸢尾花器官的花柱分枝和外轮花被片形成的作用,通过RACE方法,分离PI-like型花器官特征基因,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克隆得到野鸢尾2个PI-like基因,命名为Id PI1和Id PI2,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PI/GLO亚家族成员具有高度的同源性。Id PI1和Id PI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Id PI1和IdPI2分布在进化树的两支,表明其功能可能发生了分化。相对定量检测结果显示,Id PI1和Id PI2的转录产物在花器官的各轮结构中均可检测到,但其表达量有差异。Id PI1在外轮花被片表达量相对较高,是内轮花被片的2.7倍,是花柱分枝的15倍;而Id PI2在外轮花被片、内轮花被片和花柱分枝的表达量差异不明显,外轮花被片是内轮花被片的1.4倍,是花柱分枝的2.7倍。2个Id PI基因对外轮花被片和内轮花被片的形成均有影响,且Id PI2对花柱分枝形成较Id PI1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百合杂交离体授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麝香百合系的新铁炮(L型)和亚洲百合系的凤眼(A型)为试验材料,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切割子房和花柱的方式结合培养液处理子房和花柱切面的方法,以提高杂交的成功率.结果表明,培养液在新铁炮×凤眼和凤眼×新铁炮杂交中表现为促进子房膨大和蒴果形成.且新铁炮×凤眼杂交较凤眼×新铁炮杂交效果好.杂交后获得的种子培养,用甘露醇和山梨醇代替部分蔗糖并加入1.0 mg/mL 6-BA和0.1 mg/mL NAA的培养基,种子成活率较高,为70%~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收集的蝴蝶兰种质资源开展香型多花蝴蝶兰的杂交选育,观察后代群体主要目标性状表现,获得符合目标性状要求的香型多花蝴蝶兰优良单株。【方法】以15个蝴蝶兰品种为亲本开展蝴蝶兰常规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性状调查分析,并与亲本进行比较。【结果】配对的15个杂交组合中编号16161(PL608×PL321)和编号16162(390×PL321)两对组合成功,在2016年获得成熟蒴果,其他13对杂交组合均没有获得蒴果或成熟蒴果。亲本性状最相近的16161栽培杂交后代群体200株,平地空调催花174株,该杂交组合后代数量多、开花株多、株叶型整齐、生长势强,完全遗传了母本的香味;花朵数量均遗传母本特性,接近母本,多于父本;花色、唇色整体上为父母本花色的调和色,有深浅梯度变化;斑点分布规律同母本,未出现亲本花色之外的花色,符合基本遗传规律。部分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双亲,选育出有香味、花朵数量多、花色鲜亮、开花株形态好的优良单株6株。16162栽培杂交后代群体21株,通过平地空调催花12株,杂交后代均没有遗传亲本的香味,花朵数量多遗传自父本,未选育出香型多花优良单株。【结论】两个亲本相近的香型蝴蝶兰通过杂交,可选育出符合目标性状的香型多花蝴蝶兰优良单株。但由于蝴蝶兰香味遗传背景及机制复杂,在亲本均有香味的情况下,后代不一定能遗传亲本的香味。试验中两个香型蝴蝶兰PL608、PL321可为今后香型多花蝴蝶兰杂交选育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金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和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杂交获得的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1代植株花径、花冠高度、花瓣数量、株高、地径等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4.09%~32.01%;F1代植株在亲本花色遗传上,倾向于双亲中间色;在花期遗传上,更倾向于母本;杂交子代的花径、花瓣长、花瓣宽、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平均值均大于中亲值,具中亲值优势;花瓣长、地径、叶宽平均值均超过高亲,具高亲值优势。相关性分析发现,花径与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冠高度、花瓣宽、叶宽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瓣长与花瓣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对金花茶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东方百合(O)品种卡瓦娜(Corvara)、索邦(Sorbonne)、星球战士(Starfighter)作为父本材料,以OT百合品种(东方百合与喇叭型百合杂交后代)黄精灵(Yelloween)、罗宾娜(Robina)作为母本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分别统计授粉后的子房膨大率与胚培养的萌发率来判断杂交组合的亲和情况。结果显示:东方百合内部杂交亲和性好,杂交容易得到后代;东方百合与OT百合的罗宾娜杂交亲和性较好,子房膨大率为100%,胚培养萌发率为3.3%;东方百合难以与OT百合的黄精灵得到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7.
百合不同离体授粉方法的杂交结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百合(Lilium ssp.)杂交受精前障碍,以5个杂种系品种和1个野生种为试材,采用离体柱头授粉、高体切割花柱授粉和离体子房授粉方法进行离体授粉杂交.结果显示,对于近缘杂交,离体柱头授粉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分别为30%和15%,高体切割花柱授粉的为15%和5%,离体子房授粉的为25%和5%;不同杂种系间杂交组合3种授粉方法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分别为17%和13%、3%和3%、10%和3%.百合杂交组合类型对高体授粉杂交结实率有明显影响;近缘杂交或系内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高于远缘杂交(系间杂交)组合.在3种离体授粉方法中以高体柱头授粉的效果最好,其余2种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同.采用胚培救方法获得了部分杂交组合的幼苗,经ISSR分子标记鉴定了杂种的真实性,表明通过离体授粉方法可以获得百合远缘杂交的真实杂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百合品种杂交亲和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O百合(东方百合)和OT百合(东方百合与喇叭型百合杂交后代)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分别统计授粉后的子房膨大率与胚培养的萌发率,判断杂交组合的亲和情况。结果表明,O百合内部杂交亲和性好,杂交易得到后代;O百合与OT百合的罗宾娜杂交亲和性较好,子房膨大率为100%,胚培养萌发率为3.3%;O百合难以与OT百合的黄精灵得到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9.
柳兰是一种观赏价值高、药用活性丰富的野生植物,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柳兰进行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调研结果显示,柳兰开花类型均为晨开型,样方内植株密度1.26株/m~2;植株高度70~218 cm,花序高度40~105 cm,柳兰的植株高度与花序长、周径长、叶长、叶宽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花药长和花药宽、花冠外径成极显著性相关;花药宽和花冠外径成极显著性相关;花柱长和柱头长、花冠高、花冠内径成极显著性相关;花冠高和花冠内径成极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百合自交不亲和发生的部位,以东方百合索蚌为试验材料,采用蕾期授粉、切割花柱授粉、延后授粉对东方百合索蚌自交后的花粉管生长和结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索蚌自交不亲和性表现在花柱和子房中;蕾期授粉具有明显的花柱不亲和性;保留0.5cm花柱授粉能够克服花柱不亲和,花粉管可以进入子房,但坐果率为零,受精障碍存在于子房;延后6d柱头授粉能够克服索蚌的自交不亲和性,结实率可以达到26.7%,但每果有胚4.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