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树天牛,为蛀干性害虫,其生活隐蔽,常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等。当涂县以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危害为主。光肩星天牛在江南多为一年1代,极少两年1代。11月在树干隧道内或皮下越冬,并于翌年4  相似文献   

2.
小天牛闯大祸美国1996年在纽约、1998年在芝加哥发现光肩星天牛的野外定殖和严重危害,美方及时进行了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RA),认为该虫对美国的森林、庭园树木、旅游和俄糖业等方面的潜在威胁巨大。从本方提供的资料看.19R5年一199R年.翼国检疫部门从中国输美货物的SWPM上截获354批次天牛,其中:有2次鉴定为光肩星天牛,21次鉴定为星天牛属。美方认为,因为天牛幼虫的定种较为困难,加上星天牛这一属在美国原无分布,鉴定资料较缺,故定为星天牛的21次中,很有可能就是光肩星天牛;即使原来鉴定为沟胫天牛亚科(9次记录)或天牛科…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引诱技术对天牛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治理措施对天目湖景区的松褐天牛和短角幽天牛等两种天牛进行了连年诱捕试验和监测,数据显示,松褐天牛和短角幽天牛种群密度均有显著下降.2007年松褐天牛平均诱捕量较2005年下降了65.08%,2007年短角幽天牛平均诱捕量较2006年下降了31.69%,表明综合治理技术对松树蛀干类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对松材线虫病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斑星天牛属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星天牛属,是我国毁灭性林木蛀干害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新疆自从2002年在和静县城的庭院和行道树上首次发现黄斑星天牛疫情后,截止目前我区发生面积约达47 km~2,在南北疆发生区内危害严重,轻者使树木枝枯叶黄,重者整株大面积死亡,并降低木材价值,严重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从2006年至2009年在焉耆县和伊宁市对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面进行观察及研究,为黄斑星天牛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的林间引诱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和2007年,采用不同的诱捕器和引诱剂,对泸县和富顺的马尾松林中松墨天牛成虫进行了诱捕.结果表明自制SC-1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A-3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基本相同.替代型塑料质诱捕器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只有YB-50型铁质松墨天牛诱捕器的63.70%~81.11%,但塑料质诱捕器成本低、安装简便、不易丢失.在林间虫口数量较大的林区,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诱捕,可有效减少林间松墨天牛虫口数量,可用于对松墨天牛的防治.而在林间虫口数量较小的林区,采用诱捕的方法对松墨天牛进行防治,则效果较差甚至没有效果.在四川泸县和富顺诱捕的天牛成虫中,尚未发现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玉溪市云南松纯林内系统地进行了蛀干害虫诱捕试验,共引诱到鞘翅类昆虫4 000多头,隶属于9科16种,主要为短角幽天牛、松褐天牛、梗天牛、云南木蠹象、马尾松角胫象、松瘤象等天牛类、象虫类昆虫。对主要害虫种类的林间时序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害虫在玉溪地区均为1年发生1代,优势种群是短角幽天牛和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7.
利用管氏肿腿蜂和诱饵植物控制天牛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进行了利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和诱饵植物控制天牛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柳树上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2009年受害株率下降38.69%,而2010年却上升4.1%.在种植复叶槭引诱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保护柳树的试验中,2a中复叶槭平均诱虫数为2.9头/株,受害株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09年柳树受害株率从37.14%降低到28.00%,但2010年柳树株受害率反而上升至67.00%.在种植构树引诱桑天牛保护西府海棠的试验中,构树平均诱虫数为37.9头/株,2009年和2010年西府海棠的受害株率分别为71.04%和93.60%.在种植白蜡树引诱云斑天牛保护柳树的试验中,白蜡诱集的云斑天牛成虫数平均为55头/株,柳树的受害株率从43%下降至30%.比较经药剂处理和人工捕捉的诱饵植物诱集的天牛数量,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后诱饵植物所诱集的天牛成虫数量明显少于人工捕捉到的数量,但药剂处理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杉棕天牛在四川对杉木的危害特性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棕天牛在四川对杉木的危害特性及防治对策探讨杨伟周祖基(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叶伟军(四川省国营泸县林场)曾垂惠杨德敏(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在四川危害杉木的天牛有粗鞘双条杉天牛和杉棕天牛,据《中国森林昆虫》载,杉棕天牛主要危害3年~5年生幼林...  相似文献   

9.
常州市垂柳Salix babylonica上,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混合发生。为降低危害整株柳树的天牛虫口率,根据常州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3种天牛的生活习性并结合垂柳全年养护措施,开展以释放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为主,园艺防治手法为辅的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防治当年,根颈部星天牛、主干及一二级分枝云斑天牛和星天牛、顶梢桑天牛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4.5%,98.4%和93.7%,且第二年防治效果基本保持。综合防治措施防治垂柳上3种天牛可弥补天敌防治的不足,且在有效杀灭天牛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天牛肿腿蜂是天牛幼虫和蛹期的一种体外寄生蜂。1975年冬在增邑县浚河林场,首次发现于青杨天牛的虫瘿内。据调查在自然界寄生青杨天牛Saperda PoPuInea L.和咖啡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 white)在室内试验还可寄生白杨透翅蛾,(Parathrene tabaniformis Rott.)和光肩星天牛AnoPI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我们为了弄清此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应用于生物防治的可能性,于77—78年进行了初步调查、观察及放蜂试验。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光肩星天牛是杨柳榆林木的主要蛀干害虫,巴盟在1998~2000年和2002年实施的光肩星天牛治理一、二两期工程中,充分利用了当地留鸟———啄木鸟控制光肩星天牛,收到良好效果,实现了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成为我国人工阔叶林地区防治天牛的一大典范。一、啄木鸟在天牛控制区调查情况光肩星天牛,在巴盟部分地区早就有危害,主要分布于巴盟南部,黄河以北,包兰铁路沿线,发生面积为10.16万亩。当时本地区爱鸟护鸟意识比较薄弱,宣传力度不够,因此捕抓啄木鸟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制约了啄木鸟控制天牛的能力。以乌前旗前山地区为例,94~98年两次…  相似文献   

12.
天牛肿腿蜂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以成蜂在树干虫道内越冬。在室温条件下一年繁殖5~6代,可用松天牛,杉棕天牛等幼虫作寄主进行人工繁蜂。该蜂有钻入木质部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林地放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2014—2015年在霞浦县松城街道马尾松纯林内101~200m、201~300m和301~400m~3个不同海拔高度分别设置4个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相同的配套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不同海拔高度的诱虫数量,分析霞浦县内松墨天牛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和设置适宜海拔高度。结果表明:2014年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201~300m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极显著(P0.01)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301~400m的诱捕器;2015年设置在201~300m之间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P0.05)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301~400m的诱捕器。霞浦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最佳海拔在201~300m之间。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制及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7年,针对松墨天牛成虫具有补充营养的习性,我们从其寄主中萃取、分离、筛选出松墨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并应用诱捕器在林间对松墨天牛成虫进行诱杀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引诱剂B对松墨天牛成虫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建议间隔60m为好。并开展了松墨天牛大面积诱杀防治推广试验工作,悬挂60个诱捕器在成虫羽化期150d诱杀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效果好,明显降低当代成虫虫口密度;连续悬挂两年林间虫口减退率达到66.7%左右。  相似文献   

15.
青杨天牛,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又名山杨天牛、杨枝天牛。河北省分布相当普遍,危害毛白杨、银白杨、加杨等杨树。尤其危害2至3年生苗木和幼树的主梢,在苗圃和幼林中易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星天牛桑天牛防治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休宁县山核桃产区发现了星天牛和桑天牛的危害.2006~2007年调查表明,星天牛和桑天牛在休宁县危害十分严重,已造成部分山核桃树势衰弱或枯死.给林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采取了对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使被害生长不良的山核桃树重新出现了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松墨天牛在大连地区的发生规律,在大连市林科院水杉林地中搭建观察笼,于2018年4月—2019年10月对观察笼内的松墨天牛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了解松墨天牛各虫期的生活习性。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大连地区1年1代,以幼虫越冬,极少数幼虫在树皮下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在木质部内做一肾形蛹室化蛹,历时约14 d后成虫羽化,羽化孔为圆形,出孔后沿树干爬行,羽化的松墨天牛成虫雌雄性比为1.15∶1。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海拔地区松褐天牛发生规律,给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2019~2020年通过在不同海拔设立试验点,对松褐天牛发生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500~800 m松褐天牛数量最多,在海拔800 m以上松褐天牛数量最少。整株样木中,除伐桩外,其他部位均有松褐天牛,松褐天牛在被害树上的数量分布为树干中段>下段>上段>侧枝。因此,在5~7月开展松褐天牛防治,对控制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是一个关键期。  相似文献   

19.
2020年5月起对大连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天牛种类进行调查和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在大连市甘井子区的松林22个小班内悬挂诱捕器,每隔7 d收集一次诱捕器内的天牛带回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共诱集到3个亚科7属7种天牛,其中数量相对较多的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褐梗天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摸清松墨天牛的羽化高峰期,更好地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在典型样地悬挂诱捕器的方法,于2018年5-10月对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山区典型样地的松墨天牛种群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发现松墨天牛、褐梗天牛和小灰长角天牛3种蛀干害虫;松墨天牛的羽化高峰期在6月末至7月上中旬,6-7月的虫口密度占全年的80%以上,为科学有效地监测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预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及时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