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秸秆发酵技术是指在温室或大棚设施蔬菜(或果树)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等大田农作物的秸秆过程中产生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技术,生产上也  相似文献   

2.
我国蔬菜产区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对环境的危害很大。为破解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本文介绍了寿光市推广设施蔬菜秸秆就地还田模式采取的“大棚秸秆原位生物转化利用集成技术”,包括秸秆处理、土地深松、土壤处理、生物技术等多项新型实用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导读:每年7-8月为蔬菜换茬的季节,也是环卫工人最忙的时候,因为他们要清理蔬菜秸秆.为解决秸秆污染问题,纪台镇曹官村村支书带领村民利用生物菌剂加快秸秆还田,将蔬菜秸秆垃圾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蔬菜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海波 《中国蔬菜》2011,1(3):51-52
秸秆发酵技术(也称“生物反应堆”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蔬菜生产者所接受和采用,具体应用技术,请参见《中国蔬菜》2010(11)“辽宁设施蔬菜应用秸秆发酵技术创规模效益”。但是,如果操作时不注意一些特殊的环节,很难获得最佳的效果。在果菜类蔬菜栽培上采用秸秆发酵技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5.
蔬菜保护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保护地栽培技术是在不适宜蔬菜生长的季节,利用保温防寒或降温防涝的设施,人为地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蔬菜生产的技术。它具有减轻病虫、高低温、暴雨和环境污染等灾害对蔬菜的危害,起到提前或延后栽培,提早或延迟上市,增加菜类花色品种,缓解春秋两淡矛盾,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通州地区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栽培的蔬菜品种不断增多,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普遍应用,蔬菜复种指数提高到年均3.8茬,高的可达7-8茬,已有黄瓜、莴苣、小白菜等十多种蔬菜可以周年生产供应。由于蔬菜保护地生产和部分蔬菜品种周年生产制度的执行,蔬菜地原有的晒垡、冻垡等防治蔬菜病害的有效措施的采用日趋减少,蔬菜作物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随之被破坏,各种蔬菜病虫害趁虚而入,蔬菜病虫害的种类、种群和发生季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豆瓣菜和小麦秸秆为试材,低温季节按500 kg·(667m^2)^-1将小麦秸秆截成10 cm后覆盖并浅水种植豆瓣菜,高温季节按1 000 kg·(667m^2)^-1覆盖并浅水种植水蕹菜,研究了不同季节设施水生蔬菜田土表覆盖截段小麦秸秆的腐解规律以及对水生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菜田土壤改良和小麦秸秆利用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低温季节140 d和高温季节163 d的腐解,小麦秸秆腐解率分别为66.67%和85.00%;土表水层电导率前期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低温季节第3天达最大值1 180μS·cm^-1,高温季节第12天达最大值1 806μS·cm^-1;氧化还原电位表现为前期迅速下降,低温季节第3天降至-80 mV,高温季节第5天降至-180 mV,后期处理与对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秸秆还田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可有效增加设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速效磷、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厨余垃圾、蔬菜秸秆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利用垃圾好氧发酵设备进行废弃物的堆肥发酵处理,使垃圾转化为有机肥,以用于种苗生产和蔬菜种植,试验将蔬菜秸秆、厨余垃圾粉碎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与基质按照不同体积配比混合应用于蔬菜种植。结果表明:厨余垃圾与基质按5∶6体积配比混合应用于辣椒种植最佳,蔬菜秸秆、厨余垃圾的混合物与基质按3∶8体积配比混合应用于白菜种植最佳。  相似文献   

9.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蔬菜大棚中病虫较多、冬春季节温度较低、二氧化碳不足等种植障碍问题,陕西省凤翔县桑果园艺工作站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冬季是温室蔬菜管理的关键季节,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生产,不仅可以缓解北方地区冬季蔬菜供给,而且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冬季温室蔬菜的生产已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由于大安市的冬季天气复杂多变,如不加强温室蔬菜的管理,要想取得高产高效就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高山蔬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蔬菜是开化县蔬菜产业重点内容之一。随着高山蔬菜生产的不断发展,一些如青枯病、疫病、叶霉病及烟青虫、豆野螟等蔬菜病虫的危害也不断加剧,这些病虫适宜温凉多雨或高温季节的气候条件。防治好这些病虫害,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并取得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笔者近几年来从农业防治、药剂防治、栽培管理等方面探索,总结出一套无公害高山蔬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并取得了较好实效,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6—9月份是夏季蔬菜的收获季节,亦是多种秋季蔬菜播种、育苗和田间管理的关键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国大部分地区秋播蔬菜会经常遭到高温、暴风雨、强日照、病虫、杂草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侵袭的危害,给蔬菜生产造成威胁。据笔者多年实践,要想使秋播蔬菜高产、优质,必须抓好“十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设施内土壤盐渍化、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等土壤连作障害日益严重,制约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设施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应用菇渣、腐熟鸡粪、作物秸秆等作栽培基质,并采用简易滴灌系统,经济实用,控湿防病效果明显,并具有成本低、用工少、易操作、优质高效等特点。现将温室番茄长季节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结球甘蓝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夏秋季高温多雨,无法生产喜冷凉的蔬菜,如大白菜、青花菜等,是蔬菜生产的淡季。但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海拔较高(1200m)、气温较低,可以种植结球甘蓝等蔬菜供应本地和景洪市场,缓解夏秋淡季吃菜难的问题。甘蓝是勐海县夏秋季节种植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但目前种植的甘蓝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影响了农户收入。为此,我们引进10个夏秋甘蓝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在本地区夏秋季节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设施蔬菜周年生产就是利用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进行提早、延后和遮阳等形式的栽培,人为地创造适合蔬菜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增加淡季蔬菜生产的产量和花色品种,从而保证市场均衡供应。设施蔬菜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想达到预期生产目标,实现周年生产,就要掌握其综合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王俊 《上海蔬菜》2008,(1):40-41
我国南方平原地区夏秋季由于温度过高(7-9月上旬平均温度超过28℃,极端温度可达40℃),除了少数耐热的蔬菜品种外,大多蔬菜品种不能生产。并且这季节南方平原地区蔬菜生产还受干旱、台风的影响,致使蔬菜产销市场出现蔬菜品种少、数量不足的淡季现象。我市充分利用山区高海拔夏秋季节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受台风影响小的气候特点,生产高山反季节蔬菜,增加市场蔬菜供应的品种和数量,解决夏秋蔬菜供应淡季的难题。现将我市夏季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中成功的模式——反季节大白菜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夏季是高温、强光照及干旱、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又是病虫高发的季节,一般春提前和春作蔬菜都已结束,成为蔬菜供应市场的伏缺期。夏季蔬菜生产难度大,上市品种及数量少,蔬菜价格偏高。只要充分利用大棚等设施,采取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就能生产出伏缺期上市蔬菜,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夏季大棚蔬菜移栽后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山蔬菜生产对调节平原蔬菜市场供应淡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如何提高高山蔬菜生产效益,有效利用高地气候环境、地域优势,文中指出应明确适合生产的蔬菜品种,找准适宜蔬菜栽培的季节,确定合适的生产栽培模式,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实现山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选择生产基地、栽培季节、培育壮苗、优化田间环境、科学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建立可追溯制度等方面介绍蔬菜无害化生产技术措施,以达到蔬菜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使生产过程有利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润根 《长江蔬菜》2003,(11):14-15
加入WTO后,蔬菜的安全性和品质成为出口的瓶颈,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有机蔬菜的生产,除采用适应当地环境的抗、耐病虫品种、培肥土壤、精准施肥、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外,合理进行轮、间、套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1有机蔬菜间作、套种原则①利用生长“时间差”选择作物生长前期、后期或利于蔬菜生长但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季节间套作。②利用生长“空间差”选用不同高矮、株型、根系深浅的作物间作套种。③利用引起病虫害的“病虫差”在确定间作套种方式时,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