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榨菜的原料作物为芥菜种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变种,俗称青菜头。2010年,重庆涪陵茎瘤芥种植4.4万hm2(66.5万亩),总产量145.5万t,鲜销37万t,加工成品榨菜38.5万t,出口2.5万t,是国内外最大榨菜种植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茎瘤芥生产常受到根肿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涪陵茎瘤芥(榨菜)根肿病常发重原病区,进行了该病可控栽培因子和化学药剂防治的控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感染条件下,适当推迟播栽期,异地培育无菌壮苗,调节土壤pH值至8.0左右,移栽时立即用杀菌剂灌根等技术,可有效控制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发生危害。其相对防效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肥丹对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涪陵榨菜是中外驰名的三大名腌菜之一,其原料作物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coss.var.tumida Tsen et Lee)在涪陵种植面积已超过2.33万hm2.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涪陵江北、百胜的榨菜田发现十字花科根肿病,此后逐年加重,目前发病面积达4 000hm2以上,严重威胁榨菜产业的发展.1999年以来,对榨菜根肿病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土壤pH值和品种构成、施肥及用量等[,2],有减轻同田榨菜根肿病发生程度的效果,这为药肥控制其危害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笔者于2003年就药肥正肥丹对茎瘤芥根肿病的控害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涪陵茎瘤芥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和农民种植、管理手段的滞后,导致病毒病、根肿病、霜霉病对榨菜原料作物茎瘤芥的危害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榨菜原料的产量和质量,菜农反映十分强烈.2004年9月底开始,笔者率队在重庆榨菜主产区--涪陵进行调查,基本弄清了涪陵区茎瘤芥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  相似文献   

5.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et Lee)又名青菜头、菜头,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种重要蔬菜,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其加工成品称为榨菜.重庆是中国榨菜生产的发祥地,也是国内规模最大、加工原料生产最集中的优势产区[1].目前,全市茎瘤芥(榨菜)种植面积10万hm2以上,产量超过300万t,综合产值95亿元[2];拥有榨菜精深加工企业100余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近年来,茎瘤芥(榨菜)品种选育成效明显,先后选育推广一批丰产、抗病(逆)、耐抽薹、优质茎瘤芥(榨菜)优良品种,既丰富了茎瘤芥(榨菜)产品种类,又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现将重庆茎瘤芥(榨菜)主要优良品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6.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先期抽薹、空心、腋芽抽生等异常生长现象以及病毒病、根肿病、蚜虫等病虫害制约了茎瘤芥生产发展,生产中应注意在选种、种植、管理等方面做好以农业措施为主的配套防控措施。茎瘤芥又名青菜头,以瘤状膨大茎供食用,其腌制品为榨菜。茎瘤芥既是重要的鲜食蔬菜,也是蜚声中外的特色加工蔬菜,其加工产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如重庆的"乌江榨菜"、"鱼泉榨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榨菜)的主产地重庆涪陵,研究了德国产药肥Perlka对茎瘤芥根肿病的控害效果。试验表明,苗床期和大田期施用Perlka都能控制根肿病发生,减轻为害,大田处理后,移栽经过苗床处理的无病苗,控害保产的效果最佳。结合控害保产、投入成本和生态环境三方面考虑,以苗床和大田均施用Perlka 0.75kg/10m^2或大田施用1kg/10m^2为宜。在暂无Perlka供应或价格较高(高于折合尿素加农药费用之和)时,按当地常规施肥,移栽无病苗,移栽时用HR混配杀菌剂灌根是目前防治榨菜根肿病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保证茎瘤芥(榨菜)质量安全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主产于重庆的涪陵、丰都,是我国重要的鲜食和加工蔬菜,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的涪陵榨菜即是用茎瘤芥的瘤茎为原料经腌制加工而成,因其色、香、味俱佳而畅销国内外。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者对优质安全食品的潜在需求已转变为现实需要。尤其是近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相继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其实质是构筑贸易技术壁垒。因此,如何与消费者快速增长的优质安全消费相适应以及突破贸易技术壁垒,是榨菜产业面临的挑战。从源头上为榨菜加工企业输送清洁、无污染的原料,是应对挑战的基础。近年,产地农业部门把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贯穿于茎瘤芥生产的全过程,用规范化栽培技术取代传统种植方式,对可能给茎瘤芥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关键点进行控制,取得良好成效并在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类型的茎瘤芥(榨菜)品种与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是茎用芥菜的一种,其膨大的瘤状茎主要用于加工榨菜。发展榨菜生产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而且通过加工可大大提高茎瘤芥的附加值。根据产区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茎瘤芥主要有两个栽培类型,一  相似文献   

10.
温州榨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Coss.var.tumida Tsen et Lee.)属于芥菜的茎用变种,俗称榨菜,其产品是膨大的瘤状茎。这种瘤状茎主要用于加工,加工产品即为榨菜。榨菜起源于我国中西部的四川盆地,在清乾隆51年(公元1787年)的《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中已有记载,推测榨菜至少在220年前由芥菜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11.
榨菜根肿病可控栽培因子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4年在榨菜 (茎瘤芥 )主产地涪陵江北发现榨菜根肿病以来 ,逐年加重 ,已成为当前为害榨菜生产的主要病害。 2 0 0 1年调查结果 ,涪陵沿江榨菜主产区 1 6个乡镇中已有 1 0个乡镇发病 ,其中重病区一般田块株发病率 3 0 %~50 % ,重病田块达 80 %以上 ,个别田块早期死苗绝收或重栽后仍严重发病。该病是榨菜的一种危险性病害 ,其较快的扩展蔓延和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保持其侵染能力 3~ 6年的特性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2年来 ,笔者展开了榨菜根肿病可控栽培因子的控害技术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将根肿病病组织绞烂 ,配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大面积推广种植茎瘤芥(榨菜)杂交新品种涪杂7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2009年和2010年重庆市茎瘤芥(榨菜)新品种区试资料,采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均值一变异系数法”和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对涪杂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涪杂7号属丰产、稳产型茎瘤芥(榨菜)杂交种,适宜于重庆市海拔600-800rn作早熟鲜食栽培和加工原料栽培。  相似文献   

13.
成都郫县榨菜是鲜食茎瘤芥(榨菜)优良地方品种,常年栽培面积2 000 hm2(3 万亩),早熟性好、收益高,但在生产过程中面临先期抽薹、商品性变差等问题,应把控好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涪陵早市青菜头(鲜榨菜)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俗称青菜头、榨菜,系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的涪陵榨菜的原料,为重庆市特别是涪陵区的特色农业资源。目前涪陵是全国最大的榨菜产销区,其茎瘤芥常年栽培面积在80 000 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江津至云阳的10余个区县。  相似文献   

15.
正华榨2号为加工、鲜食兼用型茎瘤芥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能力较强、空心率低、瘤茎含水量低、加工成菜率高等优点,适宜在鄂西地区及重庆市海拔500 m以下区域种植。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et Lee)又名青菜头、菜头,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种重要蔬菜,以瘤状膨大茎供食用,其加工成品榨菜嫩、脆、鲜、香,深受消费者喜爱。全国茎瘤芥种植面积逾20万hm~2(300万亩),主要分布在重庆、浙江、四川、湖北等省市,其中重庆是国内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市涪陵区研究了深沟排水对茎瘤芥根肿病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1)深沟排水对茎瘤芥根肿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控害程度因沟的深浅组配及开挖宽度的不同有显著差异;(2)不同的挖沟设计间的减产植株率及绝收植株率差异明显。由此提出病区最佳排水沟开挖设计为3.0m×1.5m×3.0m(深-浅-深)。  相似文献   

17.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存在密切关系。本试验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方法,以土壤真菌的18Sr DNA序列为靶标,研究茎瘤芥根肿病不同发病时期(移栽前、移栽后发病前、发病初期、发病中期、采收后)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454高通量测序,茎瘤芥根肿病各发病时期的OUT平均数量为1056个。依据OUT所属真菌物种信息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子囊菌亚门真菌在各个时期土壤中均为优势真菌类群,其次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移栽后发病前、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土壤真菌群落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OTU数量和属的数量均高于移栽前和采收后,表明茎瘤芥根肿病发生发展时期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较高,这可能与茎瘤芥生长季节根系分泌物旺盛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工具,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榨菜相关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地域、申请人、技术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当前榨菜领域专利技术的分布及特点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我国榨菜产业相关技术研究提供参考。茎瘤芥又名青菜头、菜头,以瘤状膨大茎供食用,其加工成品为榨菜。茎瘤芥不仅是重要的鲜食蔬菜,也是重要的腌制加工蔬菜。  相似文献   

19.
晚稻套种冬茎瘤芥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瘤芥以其膨大的瘤状茎为主要产品器官,是我国的一种特产加工蔬菜,主要为腌制榨菜的原料,也可炒食。其腌制过程中的脱水方式主要有以重庆涪陵为代表的风脱水和以浙江为代表的盐脱水。从其栽培季节看,则主要有冬季栽培和春季栽培两种,前者以重庆和浙江温州为代表,后者则以浙江北部、东部以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为代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宁波市榨菜种植面积达1万hm~2左右,年生产鲜榨菜50万t,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之一。余姚是中国榨菜之乡,有榨菜加工企业百余家,年产值达10亿元,榨菜的生产及加工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榨菜加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宁波市榨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生产前景广阔。但生产上多采用地方榨菜品种,且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常发生瘤状茎空心、加工品质差、采收期集中、先期抽薹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