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试验目的在小麦的播种期、幼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生育期通过使用不同药剂,对小麦的苗期病害及麦田杂草、中期病害、后期蚜虫等小麦常见病虫害进行防治,调查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2供试药剂播种期:亩用70%吡虫啉22.5克+40%萎锈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5克拌种。苗期:亩用5.8%麦喜10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30毫升+56%二甲四氯30克抽穗扬花期:亩用80%戊唑醇10克+4.5%高效氯氰菊酯50  相似文献   

2.
正1试验目的在花生生长的苗期、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通过使用除草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旺增效农药等,防治花生常见病虫害,达到壮苗抗早衰的目的,并调查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2供试药剂除草:亩用5%精喹禾灵100毫升+44%氟醚灭草松100毫升。第一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10克+加乐好(丙酰芸薹素内酯)5毫升。防花生根腐病:亩用土菌消32毫升。  相似文献   

3.
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条件下,玉米产量、经济效益与灌水时期、数量密切相关,当灌水时期、数量与玉米生长的需水规律基本吻合时田间玉米长势就好,产量和经济效益高。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在玉米苗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灌4次水,每次灌水量40~50 m~3,玉米田间长势强,单株经济性状好,产量高,亩纯收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在旱作雨养区全膜覆盖条件下种植玉米,研究了不同生育期补灌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对其株高、籽粒产量等有显著的影响。各处理增产效果顺序为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拔节期补水>吐丝期补水>苗期补水>不补灌对照,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单产达到11 051.1 kg/hm2,比拔节期补水增产3.18%、比苗期补水增产5.99%、比吐丝期补水增产4.57%、比不补灌对照增产11.78%。纯收益比不补灌对照增加1 443.00元/hm2,增幅为12.7%,因此,在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刊文摘     
<正> 天津市夏玉米化学除草免中耕栽培按术的研究——天津农科院植保所,申日升等,《天津农业科学》,1982,1:9-13.1978-1981年,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和技术考察,夏玉米免中耕化学除草效果较好的药剂及其用量为:40%阿特拉津胶悬剂,200毫升/亩.50%阿特拉津可湿粉,200克/亩.25%敌草隆可湿粉,150~200克/亩.50%西马津可湿粉,100克加洗衣粉50克.30%胺草磷乳油,500毫升/亩.20%草枯醚乳油,500毫升/亩.25%除草醚可湿粉,500克/亩(苗期遇雨易产生药害,安全性稍差).50%邻位杀草丹乳油,400毫升/亩.以上均在夏玉米播后芽前用作土壤喷雾处理.另有70%24-D丁酯,50-75克/亩.20%二甲四氯水剂,300-350毫升/亩.这两个品种可作苗期茎叶处理防  相似文献   

6.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生育期有限补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旱作雨养区全膜覆盖条件下种植玉米,设置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生育期补灌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对其株高、籽粒产量等有显著的影响。各处理增产效果顺序为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拔节期补水>吐丝期补水>苗期补水>不补水,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产量达到11 051.19 kg/hm2,比拔节期补水增产3.18%、比苗期补水增产5.99%、比吐丝期补水增产4.57%、比不补水增产11.78%;纯收入比不补水增加1 431.582元/hm2,增幅为12.59%,因此在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大喇叭口期补水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源市玉米大斑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造成玉米损失8%左右,重发年份可达20%~30%,已成为玉米减产的重要病害。据调查,玉米大斑病最佳侵染期为玉米大喇叭口期。本试验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开展药剂防治,将未侵入玉米叶片内的病菌杀死,平均防治效果可达84.90%;平均增产10.4%。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覆膜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期进行补灌,结果表明:覆膜玉米的最佳补灌时期为大喇叭口期,平均产量550.8kg/667m2,较对照增产121.1kg/667m2,增幅28.2%,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实现补偿供水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间作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培试验,收集了不同生育期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大豆分隔间作(根系用尼龙网分隔)及玉米大豆间作(根系不分隔)下的根系分泌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在有机酸分泌种类上,分隔间作玉米苗期增加苹果酸,减少顺丁烯二酸;喇叭口期无变化;孕穗期减少苹果酸。间作玉米苗期增加苹果酸,喇叭口期减少酒石酸和苹果酸,孕穗期减少乳酸和顺丁烯二酸;分隔间作大豆苗期增加柠檬酸,花期减少酒石酸和乳酸、增加乙酸,鼓粒期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间作大豆苗期增加柠檬酸,花期减少酒石酸和苹果酸、增加乙酸,鼓粒期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减少乳酸和顺丁烯二酸。在分泌速率上,分隔间作玉米喇叭口期增加了284.80%,间作玉米在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分别增加了159.24%、88.01%;间作大豆在鼓粒期增加了149.59%,分隔间作大豆在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分别增加了114.65%、24.24%、389.38%。间作和分隔间作改变了有机酸分泌种类,间作能更长时期提高玉米有机酸分泌速率,分隔间作能更长时期提高大豆根系的有机酸分泌速率。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不同时期及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肥在苗期全部追施,氮肥在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各追施总量1/3的追施方式增产增收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中,必须重视氮肥的多次施肥,尤其是大喇叭口期追肥。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29-231
为探索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时期,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喷施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效果最好,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大喇叭口期喷施后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都最大,3个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喷施药剂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但鉴于吐丝期植株高大,不便于喷施药剂,所以,建议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如果错过了大喇叭口期,可以在玉米吐丝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粒农128是新乡市粒丰农科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2014-2015年对该品种的密度、施肥和灌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夏播区及有效积温在2 500 c·d以上的同类地区种植,最佳密度为公顷保苗67 500株,苗期施用复配肥37 kg(含氮为32%),在夏玉米的苗期与大喇叭口期进行适量的补充灌溉都能提高夏玉米产量,以苗期与大喇叭口期各灌水450 m~3/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沼肥、农家肥、农家肥+NPK、沼肥不同用量+NPK、苗期拔节期液面喷施沼液和喇叭口期追施沼液等不同处理,比较各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肥比不施肥料和施用化肥产量提高明显;在喇叭口期追施沼液更利于产量提高,增产率达到25.37%。  相似文献   

14.
陈轶 《新农村》2003,(7):12-12
桐乡市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栽培面积已近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但玉米螟的为害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笔者调查,在不防治情况下,春玉米螟害率平均为20%~30%;秋玉米螟害率平均为70%~80%,高的可达100%.以前沿用水稻治螟的常用药剂三唑磷系列农药,防效不佳,为此,于2001年我们引进了5%二嗪磷颗粒剂,进行玉米螟防治试验,效果十分理想,总体防效在90%以上.具体使用方法:春玉米在喇叭口期防治1次;秋玉米在玉米株高50~60厘米时和喇叭口期各防治1次.每亩每次用5%二嗪磷颗粒剂3千克,每株用量约1克,直接撮施在玉米心叶内.  相似文献   

15.
垄作覆膜对旱地春玉米生长前期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作地区具有降雨少、分布不均等特点,导致春玉米生长前期易受干旱影响造成减产,通过垄作覆膜可以改善旱作地区春玉米水分利用状况,增强期抗旱能力。本试验设置垄作覆膜、起垄覆膜(未播种)、露地平作及撂荒4个种植模式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在播种前、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分析春玉米地上干物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垄作覆膜栽培对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覆膜可以改善春玉米生育前期(苗期—大喇叭口期)根系水分状况,其中覆膜处理苗期和拔节期0~40 cm及大喇叭口期20~40 cm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均显著高于未覆膜处理(P0.05),且垄作覆膜处理在大喇叭口期40~60 cm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亦显著高于露地平作处理(P0.05);与露地平作比较,播前—大喇叭口期,垄作覆膜水分利用率提高69.48%,干物质量提高27.52%。综合说明垄作覆膜栽培模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缓解旱作地区春玉米早期干旱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积累,为后期增产打下基础,适宜在旱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夏玉米生长主要包括12个生育时期,分别为出苗期、3叶期、拔节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开花期、抽丝期、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夏玉米生长后期一般指从抽穗到成熟期,也叫花粒期,是玉米抽雄撒粉和籽粒形成的阶段,时间从7月下旬到9月下旬,大约2个月的时间。农民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往往重视苗期到大喇叭口期的管理,从浇水、施肥、防病治虫等方面都很及时到位。随着大喇叭口期施肥浇水后,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开玉15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施肥方式对开玉15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④过磷酸钙在玉米苗期一次性施入;尿素在玉米苗期施10 kg/亩,在小喇叭口期追施10 kg/亩,大喇叭口期追施20 kg/亩,抽雄期追施10 kg/亩;硫酸钾作基肥施7kg/亩,在抽雄期结合浇水追施3kg/亩.这样施肥玉米产量最高,为最佳模式.其次为处理③,省工、省时.在大田生产中,可根据情况选用处理③或处理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水溶性硅肥(途保佳)对玉米抗逆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硅肥不仅可使玉米茎秆变粗,基部1~5节节间距缩短,气根数增加,玉米的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增强,而且还能增加玉米穗长,降低玉米秃尖率,抑制秃尖长,提高千粒重,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亩施60 mL水溶性硅肥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可达9.69%。  相似文献   

19.
青贮玉米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佳施肥时期、次数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青贮玉米产量、经济效益与施肥时期、次数密切相关。当施肥时期、次数与玉米生长的需肥规律基本吻合时,田间玉米长势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在此次试验中,青贮玉米在苗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分别追肥,共追肥4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玉米锈病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和杀菌剂药效试验方法,分别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进行药剂处理,调查分析玉米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1次处理、施药2次处理、施药3次处理、施药4次处理、清水对照处理在玉米蜡熟期锈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8.0、23.3、22.9、17.9、31.0,发病等级分别为2.6级、2.1级、2.1级、1.6级、2.8级,产量分别为12 157.5、12 183.0、12 196.5、12 234.0、11 041.5 kg/hm2。施药1次、2次、3次、4次分别可以挽回产量10.1%、10.3%、10.5%、10.8%。玉米籽粒形成期药剂处理1次是最经济有效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籽粒形成期是玉米锈病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