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犍为县玉津镇为研究区,选取1997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作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9.3软件和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岷江沿岸、乐宜高速和G213沿线以及研究区的西部;土地类型面积转移概率从大到小为:园地>交通用地>农村居民点>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特殊用地>城镇用地;两时段的景观基质均为耕地,农业景观类型呈破碎化趋势,城市景观类型趋于规则化、集中化。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高,具有典型的山区特征,不利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战略的实施,应加强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力度。  相似文献   

2.
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及未利用土地共7类,通过ENVI、GIS、Fragstats等软件对研究区1998年、2008年和2018年3个年份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乡村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合研究区相关历史资料探究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间,农村居民点发展用地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耕地和林地转化农村居民点面积占比共计其增长总面积90%以上,是农村居民点土地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高值核密度区域所占比重不断升高,且有相互连接的趋势,其他区间核密度区域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环巢湖地区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及斑块密度整体处于增加趋势,平均最邻近距离不断缩小,聚集度指数近些年呈现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化指数近些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人口变化的耦合分析,梳理了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系统研究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测算方法,用地潜力调查与评价技术流程,并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进行了科学测算;基于农村发展地域分异以及用地特点的分析,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整治划分为三种模式:城镇化引导型、中心村整合型、村内集约型;最后提出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机制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的无序扩张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徐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信息技术,综合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徐州市1995—2015年期间的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徐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20年间处于扩张状态,且扩张速度在加快;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多由耕地转入,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化类型多为城镇建设用地;通过景观指数分析发现,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逐年减轻,2010年后平均斑块聚集性明显增加,各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分县(市、区)来看,仅徐州市辖区和新沂市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在减少,除沛县外,其余县(市、区)农村居民点均趋向于聚集分布;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民人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的影响较大。结果可为徐州市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省村庄地籍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通过分析典型县(市)村庄用地数量规模、类型结构、分布形态及其之间的差异,来探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区村庄用地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探索晋中市东部山丘区与西部盆地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取研究区2018年变更调查库农村居民点数据,集成格网统计,借助GIS空间分析探索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其规模和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通过分区域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地貌特征农村居民点的规模特征、景观形态特征、密度特征以及...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村人口和农村居民点的数据,分析2000~2015年重庆市农村人口和农村居民点变化的时空特征,并构建人口与用地变化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分析37个区县2009~2015年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1)重庆市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以及城市发展新区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村人口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速度比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快,用地的粗放程度与之相比也较低。(2)在农业户籍人口和乡村常住人口均快速减少的过程中,虽有36个区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同向减少,但速率相对较慢,人地关系呈失调状态,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湖南临澧县农村居民点时空特征及其优化布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临澧县为例,依据<湖南省临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相关数据及图件,将全县划分为3个不同地貌类型区:平原区、丘岗区和低山区.分析了各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按一定要求选取合适的村庄作为中心村,并确定了因地质灾害、生活条件恶劣、处在风景保护区、分布过于零散等原因需要迁移的农村居民点,实现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以期为居民点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且整理潜力呈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总体分异特征;结合空间连续性,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全县划分为4个潜力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区适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容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蕊  黄鹄  余婷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84-385,39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某地区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间结构调整和村庄归并等,可增加的用于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容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主要是对在各种标准要求下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达到何种水平时,可以满足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历城区位于城乡、山地平原交界带,农村居民点用地影响因素多,特殊性强。以历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996年)、历城区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2008年)为依据,应用MAPGIS软件对1996~2008年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扩展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呈增加趋势,全区共增加了3 426.35 hm^2,年均增加285.53 hm^2,农村居民点用地获得较快的扩展;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也呈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158.83 m^2/人增加到2008年的206.78 m^2/人,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越来越粗放;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主要集中在郭店镇、遥墙镇、董家镇、港沟镇、柳埠镇、仲宫镇,而孙村镇、华山镇、洪家楼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同时对用地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浙江省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用地面积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与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借助于种群生态学中生命表的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研究方法能较好反映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及其动态变化;(2)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是逐渐升高,到1990-1999年间的某一年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收敛,渐趋稳定,并做小幅度的上下振动,这表明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3)研究区从1990-1999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林地>园地>牧草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上看,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来进行平衡,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短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分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浙江省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用地面积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与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借助于种群生态学中生命表的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研究方法能较好反映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及其动态变化;(2)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是逐渐升高,到1990-1999年间的某一年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收敛,渐趋稳定,并做小幅度的上下振动,这表明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3)研究区从1990-1999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林地>园地>牧草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上看,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来进行平衡,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短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4.
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区,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再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源集约性、经济可行性和农户接受性等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实际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修正取得各乡镇实际潜力;根据实际潜力计算各乡镇的节约用地系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四期,分别为近期整理区,中期整理区,远期整理区和暂不整理区。研究结果为固始县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及合理安排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的建设缺乏规划、一户多宅、闲置土地比重高、空心村等问题,提出适合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方法,测算居民点整治潜力并进行分级,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缓解高州市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开展小尺度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的研究对于精细化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与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宜兴市官林镇前城村为例,通过影像图与实地调查了解其土地利用现状,选取反映景观规模、景观形状和景观集聚度的8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前城村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较大,在空间上具有斑块面积大、形状较规整、数量多且集中分布的特点,但也存在用地较为破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引导重庆市南岸区合理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方法及地理探测器对南岸区2009-2016年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城镇工矿用地呈周期性波动增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呈减少态势;(2)南岸区发展重心东移,城镇扩张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外,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心城区内外变化差异不明显;(3)城镇扩张与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多源于农用地,耕地占用比例高;(4)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农村宅基地退出慢于农村人口析出;(5)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主要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变化率、城镇人口变化率以及增减挂钩政策等置换得到城镇空间指标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则主要受第二、第三产业变化率与城镇人口变化率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村庄宅基地出现闲置、废弃等现象,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宜兴市217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以自然、经济社会、空间形态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AHP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综合分值。通过综合分值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得到结果与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区结果作为划分依据,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先区、次先区、适度区和优化区四类区域,从整理时序、模式、土地利用安排等方面提出差别化管理措施。研究根据适宜性分值空间分布状况与居民点人均面积叠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划定,对今后土地整理规划制定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安排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高原湖泊平坝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状况,利用核密度、缓冲区及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等方法,从村域视角对2006—2015年大理市海西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及类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构建GM(1,1)模型预测了该区2015—2024年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海西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多点高值集中"向"带状中高值集中"变动的态势,单位面积范围内分布密度明显提升;区位布局受地形环境及交通通达度影响减弱,而受"亲水性"影响增强;基于村域居民点用地动态度值,综合考虑旅游、交通、城镇等因素影响,将该区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分为自然、加速及剧烈三大类。2015—2024年,村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及村域间用地动态度差异均将缩小,正向演变型村庄将明显减少并向南部乡镇集聚,而负向演变型村庄将大幅增加并显著向中北部扩散,居民点空间格局将以加速负向演变型村庄为主。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科  郑循刚  龚碧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22-8724
选取成都市1997-2007年的农村居民点面积数据,对其面积动态变化做了定量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8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成都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有所上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农村人口的减少,其次包括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