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水剂,腐植酸≥30g/L,N+P_20_5+K_2O≥350g/L)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校验其肥效和经济效益,为减少肥料投入,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小麦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以促进灌浆结实,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100g/L,微量元素Cu+Zn+Fe+B≥20g/L)、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含腐植酸≥40g/L,微量元素N+P2O5+K2O≥200g/L),在小麦上喷施后,表现叶色加深、叶片功能期延长,促进了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积累,使每穗粒数、千粒重都有所提高。试验综合分析,平均每亩单产增加了31.01kg和29.34kg,比对照分别提高了9.00和8.49个百分点,产投比较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洛阳市洛龙区农场进行的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黄腐酸+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与有机水溶肥料对干旱地区小麦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施水溶性肥料增强了小麦叶片的SOD和POD活性,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以喷施黄腐酸+含腐植酸效果最好,小麦折合产量7683.0 kg/hm2,较喷清水处理增产624.0 kg/hm2,增产率8.8%。  相似文献   

4.
乳熟期小麦喷施甜菜碱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泰  谭延鸿  董庆坤  张凯  邱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21-21622
[目的]研究非逆境条件下叶面喷施甜菜碱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在小麦乳熟期给小麦叶片喷施5、10、15、20 mmol/L甜菜碱,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小麦成熟收获后测定千粒重,分析甜菜碱对小麦的增产效果。[结果]喷施甜菜碱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光合参数提高,叶片衰老减缓。千粒重测定结果显示4,种浓度的甜菜碱对小麦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结论]小麦乳熟期叶面喷施甜菜碱可增产,其中喷施浓度10 mmol/L浓度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可达15.08%。  相似文献   

5.
不同营养元素混合喷施对甜荞生理指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甜1号甜荞为材料,叶片喷施不同组合(大量元素(A)+微量元素(B)+植物生长调节剂(C))的营养元素,研究其对荞麦叶片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喷施后的35 d,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A3B1C3处理,第1次喷施后7 d、35 d的叶绿素含量相差最大的是A1B3C3处理,35 d较7 d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高6.46;不同大量元素组合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A3A2A1,SOD、POD、CAT活性最大的均是A3组合;不同微量元素处理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B1B3B2,SOD、POD、CAT活性最大的均是B2组合;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C1C3C2,SOD、POD活性最大的分别是C2、C3组合,CAT活性差异不明显。对甜荞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微量元素,其次是大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最小。处理6(A3B2C1)的淀粉含量最高,处理7(A1B3C3)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最高。综合产量和品质的测定结果认为,处理7(A1B3C3):3.003 g/L Ca SO4+4.004 g/L Mg SO4+5.005 g/L KH2PO4+3.003 g/L Na2B4O7·10H2O+1.001 g/L Mn Cl2+2.002 g/L(NH4)2Mo O4+6 g/L ABA+15 g/L GA3+15 g/L 2,4-D在9个处理中最优。  相似文献   

6.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有利于改善小麦生物学性状,示范区小麦平均产量比非示范区提高491.85 kg/hm2,增产6.84%;对比试验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处理小麦平均产量比对照喷清水提高510.0 kg/hm2,增产6.97%,新增纯收入705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有利于改善小麦生物学性状,示范区小麦平均产量比非示范区提高491.85 kg/hm2,增产6.84%;对比试验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处理小麦平均产量比对照喷清水提高510.0 kg/hm2,增产6.97%,新增纯收入705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宁麦13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配方的矮壮丰与多效唑对小麦化学调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丰和多效唑均能控制小麦株高,其中多效唑600 g/hm~2(返青期)+多效唑600 g/hm~2(拔节初期)及多效唑600 g/hm~2(返青期)+矮壮丰900 mL/hm~2(拔节初期)2种处理的控高效果更好,两者均降低了茎基部节间的长度,其中第3、4节间较清水对照均达到显著水平。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小麦产量均略有降低,分别减少了1.36%~5.56%。其中,多效唑600 g/hm~2(返青期)+矮壮丰900 mL/hm~2(拔节初期)处理的减产效果表现最不明显,表明该配方对小麦稳产抗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新型腐植酸型叶面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并研究其结合杀菌剂应用于防病虫害、干热风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及其机制,为该肥料在小麦生产上推广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扬麦16号’为材料,设置低剂量叶面肥(LF)处理(1 500 g·hm-2)、高剂量叶面肥(HF)处理(3 000 g·hm-2)、LF+多菌灵(LFC)处理和HF+多菌灵(HFC)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小麦穗期喷施含腐植酸液体叶面肥2次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并检测不同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喷施1 500和3 000 g·hm-2叶面肥后7和14 d,小麦旗叶的Chl、SS和SP含量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高浓度叶面肥处理的效应比低浓度处理的更为明显,结合多菌灵喷施的效应也更为明显。施肥处理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千粒质量和产量,结合多菌灵的施肥处理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低浓度和高浓度叶面肥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7%和8.3%,结合多菌灵施用后,分别增产8.4%和10.6%。施肥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结合多菌灵的施肥处理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在小麦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含腐植酸叶面肥,能够明显提高叶片的抗氧化及籽粒灌浆和输送养分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铁镁微肥对北方旱地玉米幼苗期碳代谢和生长的影响,对盆栽的玉米幼苗单独和混合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FeSO_4·7H_2O(250、500、750mg/L)和MgSO_4·7H_2O(0.5、1.0、1.5g/L)溶液,于2周后分析叶片中与碳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铁、镁微肥可以有效提高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能力以及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质量分数,增强玉米的碳代谢能力;同时,可以显著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根冠比。其中,适合玉米幼苗生长的最佳喷施质量浓度分别是500 mg/L的FeSO_4·7H_2O、1g/L的MgSO_4·7H_2O和250mg/L的FeSO_4·7H_2O与0.5g/L的MgSO_4·7H_2O混合溶液。因此,叶面喷施适当质量浓度的铁或镁微肥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幼苗的碳代谢能力,促进植株、特别是根系的生长,这对于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分别在小麦的播种期、返青期、扬花期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用27%苯醚·咯·噻虫(百公斤种子200 m L)+枯草芽孢杆菌(400 g)包衣,返青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亩用量35 mL)+枯草芽孢杆菌(50 g),扬花期喷施麦甜(40 mL)+25%丙环唑(30 mL)+22%噻虫·高氯氟(10 mL)+益施帮(50 mL)效果最好,不仅可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同时该用药方案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率达到了28.53%。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叶面肥对茄子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京茄黑龙王’茄子为试材,自三叶一心开始分别于叶片正反面喷施清水(CK),常规叶面肥(0.1%尿素+0.2%磷酸二氢钾,T1),0.1、0.05 g/L的腐植酸(T2、T3),0.03、0.015 g/L的复合有机酸(T4、T5)。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常规叶面肥、腐植酸和复合有机酸可促进茄子幼苗株高、叶面积生长,增加叶片数,以T3、T5处理效果增加幅度最大。各处理促进了茄子幼苗干物质的积累量,以T2处理最佳。T3、T5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分别较CK增加32.6%、33.7%。喷施腐植酸增加了叶绿素b含量,喷施复合有机酸增加了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讨“旱地龙”对甘蔗抗旱增产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了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旱地龙”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叶片矿质营养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旱地龙”能明显提高甘蔗叶片的矿质营养含量,“旱地龙”喷施质量浓度以3g/L、2g/L、4g/L分别对提高甘蔗叶片N、P、K含量效果最好,分别比C K (0 g/L )提高0.13、0.04、0.12个百分点。在光合指标方面,以“旱地龙”3g/L喷施处理对提高叶绿素含量和4g/L喷施处理对提高气孔导度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0.19 mg/g和0.05μmol/(m2· s);喷施“旱地龙”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整个伸长期均高于CK ,以4 g/L处理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4.94μmol/(m2· s)和0.42 mmol/(m2· s),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以“旱地龙”4 g/L喷施处理最高,为0.32μmol/(m2· s)。可见,喷施“旱地龙”可有效促进甘蔗对N、P、K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喷施追肥的方法,以常规施肥和喷施等量清水处理为对照,在甘蓝定植期开始,喷施腐植酸水溶肥,探讨了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对甘蓝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蓝生长期喷施4次腐植酸水溶肥,可使甘蓝产量达104 746.5 kg/hm~2,较不喷施对照处理增产11 396.5 kg/hm~2,增产率达12%,增产幅度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矮壮丰·壮丰安化控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庆堂  王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48-6548
进行了小麦起身期喷施矮壮丰、壮丰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起身(期倒5叶)喷施矮壮丰750ml/hm2、壮丰安525ml/hm2,均可有效地抑制基部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增强抗倒伏能力。喷施矮壮丰和壮丰安均有增产效应,其中喷施矮壮丰750 ml/hm2增产效果最好,增产达6.2%。揭示了矮壮丰、壮丰安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及防倒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 ,多效唑对超高产小麦降秆增产效果较为理想。喷施时期宜在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起身期喷施最佳用量为多效唑 90 0g/hm2 对水 75 0kg/hm2 ,拔节期喷施最佳用量为多效唑 6 0 0~ 75 0g/hm2 对水 75 0kg/hm2 。笔者还针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提出了多效唑的不同喷施时期。研究还发现 ,多效唑能有效地改善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干热风御防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春小麦灌浆期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增加春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以万代红750 g/hm2对水450 kg喷施的效果最好,小麦折合产量最高,为6 4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5.0%;磷钾动力300 g/hm2对水450 kg及碧护45 g/hm2对水450 kg喷施后,小麦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11.0%和1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烤烟漂浮育苗中,研究化控对壮苗和抗逆性的效果,为培育健壮无病烟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苗床叶面喷施的方法,于烟苗3叶期和7叶期分别喷施不同的化控物质,研究它们对烟苗生长、营养吸收和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采用化控措施的烟苗在成苗时均达到了适栽壮苗要求,并且生理生化指标表现优良,增加了烟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其中处理T1[0.010 g/L 3-吲哚丁酸(3叶期喷施)+0.003 g/L多效唑(7叶期喷施)]、T4[0.010 g/L生根粉(3叶期喷施)+0.003g/L多效唑(7叶期喷施)]和T8[0.010 g/L萘乙酸(3叶期喷施)+0.010 g/L乙烯利(7叶期喷施)]综合表现最佳。[结论]通过一定的化控措施可以达到培育健壮无病、抗逆性强的烟苗的目的,为烤烟化控育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小麦后期叶面喷施有机微肥、无机化肥和农药,均具有一定的增产、防衰效果。有机微肥的增产防衰效果>无机化肥>农药。明确了小麦后期肥药混喷技术:在齐穗期叶面喷春泉2000(腐植酸型微肥)2次(间隔7~10d),每次1500mL/hm2,或齐穗期叶面喷施春泉2000肥1500mL/hm2 15%三唑酮750mL/hm2。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壳寡糖对小麦幼苗干旱胁迫的缓解机制,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壳寡糖溶液(10 mg/L、100 mg/L和200 mg/L)对20%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叶片超氧阴离子(O·-2)和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3种浓度壳寡糖可明显促进PEG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处理48 h后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均显著增加(200 mg/L壳寡糖对根部干重影响除外);处理24 h和48 h后,喷施100 mg/L壳寡糖可明显降低PEG胁迫下小麦叶片的O·-2含量,而3种浓度壳寡糖均可明显降低MDA含量;相比10 mg/L和200 mg/L浓度,喷施100 mg/L壳寡糖可明显增强PEG胁迫下小麦叶片的抗氧化系统活性,SOD、POD和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48 h时脯氨酸含量变化除外)。上述结果表明,100 mg/L是较适宜的喷施浓度。PEG胁迫下,喷施适宜浓度的壳寡糖能明显促进小麦地上部和根部的生长,降低叶片的活性氧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小麦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