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近年来,播州区狠抓坡耕地退耕还林绿化步伐,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把退耕还林工程建成强区富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同时坚持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接续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退出多个富民强区好产业。  相似文献   

2.
静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规模和产业质量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强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做法推广带动各项林业项目建设科学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对阿坝州生态效应和农民收益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法,以退耕还林面积为参考序列,以农民收入、逐年水土流失减少量和逐年森林面积增加为比较序列,分析退耕还林对生态效应和农民效益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收入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适中。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效应的关联度适中,说明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适中。退耕还林与农民收入的关联系数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高于对生态因子关系系数。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对生态效应影响大,还对农民收入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河北省着力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林业发展工程、加快发展现代果品产业、森林旅游产业等维护环首都生态安全、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的实施,辛集市林果面积在40余万亩的基础上将继续增长,为开发本市林果资源,开辟果农增收致富新途径,各级部门积极探索正确引导,大力开发推广林下栽培食用菌模式,并取得到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食用菌以秸秆、果木剪枝、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各种盐碱荒地、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情况,生态效益等后续问题进行了实证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退耕还林政策在基层已落实到位;退耕还林工程在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退耕户收入和改变退耕户家庭生活来源结构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出台后续配套政策,政府应对退耕户进行长期的经济补助和产业发展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情况,生态效益等后续问题进行了实证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退耕还林政策在基层已落实到位;退耕还林工程在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退耕户收入和改变退耕户家庭生活来源结构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出台后续配套政策,政府应对退耕户进行长期的经济补助和产业发展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镇安县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实施以来,已有12年的发展历程,在生态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生态环境脆弱的秦岭南部山区的镇安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森林植被大面积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论竹子生态环境效益与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竹子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从“以竹代木”保护森林资源、带动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开发竹浆产业实现竹材综合利用、推进现代竹产业发展,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培育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西部山区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大工程。工程完成试点探索和全面开展工作之后,现在已进入巩固成果的重要阶段。如何巩固和发展四川富顺县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对进一步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四川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富顺县退耕还林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0.
以参与式林业规划方法实施退耕还林研究,对于发展经济林果,让农民从造林中直接受益,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构筑山区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天水市秦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上坚持“生态扶贫、林果产业富民”,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花椒栽培在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花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秦州区花椒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云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17-118
分析了榆林南部黄土丘陵区自然环境和林地水分特征,提出以营建灌木为主的乔灌复合型人工林体系、提高工程整地标准,发展径流林业、绿色经济林果产业等退耕还林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东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以来,其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使退耕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和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根据实践中的有益探索,提出了加快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是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自2000年以来,自治区陆续开展了森林分类经营、退耕还林、特色林果产业等重大林业工程,保护和改善阿克苏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南疆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南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战略意义。【方法】本文以阿克苏市1992、2000、2016年3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分别提取了不同时期阿克苏市及各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RSEI,分析、探讨了阿克苏市及各个乡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结果】①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1992-2000年呈下降趋势,随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加大,2000-2016年呈上升趋势。1992-2016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正向发展趋势。②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研究区中部偏北区域(托普鲁克乡、拜什吐格曼乡、喀勒塔勒镇)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而西北部(库木巴什乡和阿依库勒镇)与东部荒漠、沙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③1992、2000和2016年3个时期,研究区7个乡镇生态环境质量也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结论】自治区大力开展林业工程对阿克苏市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在阿克苏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可据此为依据发现本地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增强该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使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并改善阿克苏地区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庆阳市苗林产业的发展,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工程以及造林补贴、植被恢复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全面开展,持续稳定苗木的供应成为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的基础。针叶树苗木易发的枯死病较大程度抑制了苗木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针叶树枯死病的调查,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供林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均获得了一定成效,但退耕还林仍然是一项政策性的工程。为了更好地解决退耕还林区域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在政策落实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的产业。就目前而言,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以来,东部农业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使退耕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和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根据群众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提出了加快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8.
洮南市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那么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到期,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将影响到农民的增产增收,我市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主要以发展山杏产业,以山杏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贵州盘县的自然条件出发,分析了盘县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中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畜牧业、后续产业、旅游业六个方面的内容,探讨了盘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价值,为盘县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贵州盘县的自然条件出发,分析了盘县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中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畜牧业、后续产业、旅游业六个方面的内容,探讨了盘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价值,为盘县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