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我国高产量农作物之一就是大豆,其产量出现显著降低的趋势,同时大豆进口量开始逐年增加。我国农业科相关研究人员为了改善该局面,在确保大豆品质的基础上,研究出了能够增加大豆产量的有效新型技术,并且在广大大豆种植户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本文主要对优质大豆绿色植保新技术的实际推广应用进行分析探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在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大豆已经慢慢变成了农业经济里面的关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主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就是大豆,我国大豆产量在全球排名第四位,单自2013年后,我国大豆产量出现显著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时大豆进口量在出现越来越大,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为增加我国大豆的产量以及提升我国大豆的质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着重研究大豆的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并大力推广大豆的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大豆的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研究以及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着重对于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  相似文献   

3.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推广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在全球位居第四位,自2010年后,我国大豆产量一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大豆的进口量在逐年的增加。因此,研究大豆的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增加我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并且大力推广这种新型技术成了我国农业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问题,对无公害植保新技术以及其推广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以吉农36和吉农89为试材,在玉豆6∶6间作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福泰莱水溶性肥料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合理喷施福泰莱可不同程度增加大豆产量,同时还可改善大豆籽粒品质,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在适宜的喷施浓度范围内,可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同时可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进而实现大豆增产。研究得出福泰莱在大豆上的最适喷施浓度为T4处理(稀释1500倍),此时增产最多,产量分别增加11.24%和10.86%,本研究可为福泰莱在大豆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受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大豆主要以东北地区的大豆产量最高和品质最优,这也使得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大豆供应地。近几年来大豆种植面积虽然不断增加,但是豆产量却不见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大豆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大豆产量连年下降。本研究主要对东北地区常见的大豆病虫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防御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技术,旨在为大豆的种植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以提高东北地区大豆食产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TD植物细胞稳态剂在大豆上的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TD植物细胞稳态剂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该植物细胞稳态剂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浓度(约600倍)TD植物细胞稳态剂能够显著增加大豆的产量,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TD植物细胞稳态剂在大豆上的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TD植物细胞稳态剂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该植物细胞稳态剂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浓度(约600倍)TD植物细胞稳态剂能够显著增加大豆的产量,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该地区生产的大豆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异的特点。这些年,随着我国大豆市场不断开放,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此,就需要我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从而提升东北地区大豆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带动种植户经济效益增加。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鲜食大豆的需求量已越来越大。为努力增加鲜食大豆的上市量,进一步提高大豆鲜荚的产量和种植效益。近年来,农业技术人员对鲜食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了"多品种搭配、多方式栽培、错开播种期、增加密植程度、提倡轮作换茬、进行科学施肥、开展病虫综合防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多年试验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对提高鲜食大豆的产量和效益均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各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腐火龙敌是安徽岳西县安科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堆产的一种新产品,具有防治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黄枯萎病和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等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验证大豆根腐火龙敌在大豆生产中的实际效果,我们进行了试验示范研究,给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析大豆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近几年,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大豆种植期间,却总是因种植技术的不科学、病虫害等影响了大豆品质与产量,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大豆栽培技术,并对大豆主要病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豆生产位居世界前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受种植技术和生产环境的影响,大豆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为了使大豆生产的质量与产量得到提高,相关科研人员不断对优质大豆植保新技术进研究探索,并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结合甘肃天水地区优质大豆生产的实际,对无公害植保新技术进行阐述,进一步分析该项技术的推广前景,旨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美国俄亥俄州大豆专家R.L.Cooper(理查德.L.库珀)教授经过十多年研究成功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已在美国大豆主产区的6个州大面积推广,推广应用面积超过当地大豆种植面积的20%.该技术已在我国的黑龙江省推广应用,一般可增产17.2%~25.8%.山东省多为麦茬后夏播大豆,小麦多为平作,为适应小麦传统的栽培方式,山东大豆也以平作为主.但由于栽培技术不配套,产量较低.经过多年研究,我们认为山东省大豆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密度不足.通过推广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既可适应山东省夏大豆平作的栽培习惯,又可克服其密度不足的缺点,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自治旗不同大豆专用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 为了提高大豆品质,增加产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行不同大豆专用肥与普通化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确定适宜本地区推广应用的大豆专用肥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我国东北种植面积的增加,大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东北大豆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它不仅影响大豆产量,而且影响大豆品质,制约着我国东北农业的发展进程。分析了北方大豆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保证是非常重要的。东北地区大豆产量下降,大豆品质不高,病虫害严重。大豆病虫害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大豆作物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迎茬是我国大豆主产中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问题。重迎茬大豆植株生长矮小,病虫害加重,大豆的生物产量和子食产量明显下降,虫食率、病粒率增加,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其影响因素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本文分析了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提出其相应措施,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大豆的主产区,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较大.大豆不仅是油料和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都了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高产栽培技术,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确保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研究阐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回顾了中国大豆进出口的历史和现状,通过进口量与产量的对比,认为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在不断增加。同时分析了我国大豆大量进口的原因以及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菌剂及菌剂的不同施入方式对大豆产量和根瘤数的影响。以大豆铁丰29为供试材料,采用菌剂拌种和菌剂叶面喷施两种方式,调查了开花期各处理大豆根瘤数和成熟期各处理大豆产量。结果表明,菌剂处理既提高大豆产量又增加大豆根瘤数,菌剂1拌种比菌剂1叶面喷施增产,不同施入方式对于增加根瘤制数没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在提高大豆产量及增加大豆根瘤数方面,菌剂1都好于菌剂2。  相似文献   

20.
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推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全球农作物产量中占有很大比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消费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病虫草害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大豆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甚至出现了投入资源减少、农民积极性降低、效益低下等现象。为使我国大豆的产量与质量均获得提升,对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大力推广是目前农业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本文阐述了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的概念,并对几种常见的新技术进行了探究,分析其推广所获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