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实施将充分体现"四个最严",即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据悉,新法将以"最严肃的问责",加大追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力度。首先,加强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  相似文献   

2.
<正>《新食品安全法》共十章、154条,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食品安全法》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第十二次会议两次审议,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新法修改力度大,在八大方面的制度构建进行了修改,并明确建立最严格全过程监管制度。对《食品安全法》的修改,主要出于3个需要,分别为以法律形式固定监管体制改革成果、完善监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15日,由新华网主办的主题为"最严食安法转型新常态"的2015中国食品安全高层对话在京举行。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因其"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而被誉为"史上最严"。来自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药监总局等相关部委、行业协会、食品企业等各界人士,围绕"新食品安全法、中国乳业破局之道、新常  相似文献   

4.
《新食品安全法》共十章、154条,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食品安全法》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第十二次会议两次审议,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新法修改力度大,在八大方面的制度构建进行了修改,并明确建立最严格全过程监管制度. 对《食品安全法》的修改,主要出于3个需要,分别为以法律形式固定监管体制改革成果、完善监管机制的需要、完善监管制度,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需要以及建立最严厉的惩处制度、发挥重点治乱威慑作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由原先的10章104条增至10章154条,被称作"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明显加重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违法成本。自实施以来,公众对此次修法的认知度及社会反响,体现了新法的实际运行效率。本文详细梳理了新法的最新亮点,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了社会普及程度和问题反馈。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4月24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版《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都有哪些主要修改呢?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颁布实施还不到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展开了执法检查,并形成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当前食品安全有哪些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是否有时间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采取了哪些严厉的措施……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7月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报告,国务院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之源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山西省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一手抓质量安全管理,一手抓认证和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有了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4月24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时隔5年,面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和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新食安法的成功修订可谓恰逢其时,顺应时需!新修订的食安法三易其稿,堪称"史上最严",将依法治方式维护食品安全,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体制制度保障。法律的权威和生命力在于实施。那么,新修订的食安法,是否拥有咬断食品安全问题这一硬骨头的锋利"牙齿"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正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被誉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典的实施,必将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重树我国食品安全公信力,开启食品安全监管新阶段发挥积极作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等每一起事件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面对乱象丛生的食品安全格局和执法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以食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自己“进口”的食物是否安全。8月1日,《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正式实施,不仅要求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降低,而且增加了新农药残留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新国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多发。"毒豆芽""僵尸肉""掺假大米"等事件一次次冲击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去年10月,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等各个环节管理作出了细致规定。这一号称"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给整个食品行业套上了紧箍。高压之下,行业内遍布高挂的"安全"大旗,充斥着"绿色""无公害""有机"等口号。  相似文献   

13.
<正>新版《食品安全法》三易其稿后,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重典从农作物生产、食品加工、市场流通、安全监管、消费维权等各个环节对我国食品安全把控,将影响13亿人未来的食品消费和日常生活。网购食品出问题如何维权?农药残留还会严重吗?孩子吃奶粉会更安全吗?我们为此虚拟了北京市民小新一家五口,她们一直以来对食品吃得小心而谨慎,也曾遭遇过不少食品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待新的《食品安全法》施行后,小  相似文献   

14.
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食品安全部门介绍,新《食品安全法》超越了原来停留在对食品生产、经营阶段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规定,扩大了法律调整范围,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例如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等做出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各行政监管部门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5.
《农业质量标准》2009,(2):11-11
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并对贯彻实施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通知强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卫生、农业、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10月份起,堪称"史上最严"的新版《食品安全法》将正式实施。与此同时,河南省委六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依托河南省比较优势,加快推动农产品生产由‘生产导向'向‘生产与消费导向并重'转变,由‘原字号'向‘深加工'转变,由‘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打造出更多叫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称《工作安排》),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工作安排》提出,要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完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推动掺假造假行为直接  相似文献   

18.
<正>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业已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将于10月1号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而审议中有委员提出"应将此‘限毒令'延伸到粮食作物"的建议,却没有得到采纳。就此问题,山东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解释,在现阶段对我国农产品种植完全取缔剧毒、高毒农药尚不太现实,只能鼓励农民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6月17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以来,吉林省农委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安排,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效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把质量安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产管并举,标本兼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一重要目标,创新工作机制,狠抓  相似文献   

20.
<正>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保法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环保部今天公布的五项细则包括: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实施查封、扣押办法》、《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规定,排污者有五种行为之一的,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按日连续处罚。这五种行为包括: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