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去年通过对威县枣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第什营乡南郭庄村枣树病害调查,发现枣树烂果病比较严重,尤其是采收前后发病率居高不下,极大地影响了枣农的经济收益和生产信心。经调查发现造成枣烂果病的罪魁祸首是枣轮纹烂果病和枣软腐病,为了有效防治此病,在对发病因素进行多方调研的基础上,请教枣树专家,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经试验效果显著。1症状1.1轮纹烂果病。枣烂果病发生在枣果近成熟期和采收后,每到8月份以后就开始发病、落果,未到成熟  相似文献   

2.
冬枣在采前、采后及贮存期间常常发生烂果现象,一般有轮纹病、枣软腐病、枣褐斑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和枣木霉病等。其中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和枣木霉病多在贮存期发生。在贮存过程中,这些病害稍不注意就可造成枣果霉烂,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3.
1枣浆烂果病为害症状 枣浆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 1.1浆烂型.果实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轮纹,多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病组织土黄色至浅褐色软腐,脓状,有酒糟味,后期病果皱缩成深红色至黑色腐果,表面密生黑色瘤状小点.  相似文献   

4.
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对湖南衡阳地区4个冬枣生产基地进行病害调查,采集发病率较高的病害样品进行病原鉴定。调查结果显示,衡阳地区冬枣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疮痂病、褐头病、炭疽病、枣疯病、缩果病、白绢病、枣果褐斑病,其中,缩果病、枣果褐斑病发病率较高,分别为9.2%和20.8%,其他病害发病率低于5%。缩果病多发于果实膨大期,一般从果实腰部开始出现皱纹,病部变红皱缩,后期扩展到果柄至整果;枣果褐斑病多发于果实膨大期,果面有褐色斑点,圆形,后期病斑中央渐灰白色,不影响果肉品质。鉴定冬枣缩果病、枣果褐斑病病原菌分别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极细枝孢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今年8月,离最早上市的山东沾化大棚冬枣还有一周时间,山东市面上已经有"沾化冬枣"在售卖了。而在去年,1元1千克的劣质冬枣让"珍果"变成了路边货,全国各地冒用"沾化冬枣"地理商标的行为越演越烈。沾化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长说,"沾化冬枣关系沾化枣农的民生大计,必须保护好这个价值55亿元的品牌,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那么,沾化冬枣的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沧州枣的主要品种金丝小枣、冬枣、梨枣果实病害危害症状、影响因素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主要病害为浆烂果病、黑疔病、褐皮病3种病害,病原菌包括梭壳孢菌、胶孢炭疽菌、细极链格孢和链格孢。5月中旬侵染枝条和叶片,5月下旬侵染枣花,7月上旬侵染枣果;冬枣主要病害为黑斑病、软腐病、溃疡病、苦痘病和缩果病5种病害,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和梭壳孢菌。5月下旬侵染枝条和枣叶,6月上旬侵染枣花,7月侵染枣果;梨枣主要病害为铁皮病和缩果病,病原菌为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和橄榄色盾壳霉,5月下旬侵染枝条和枣叶,6月上旬开始侵染枣花,7月中旬侵染枣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冬枣果实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概述。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苦痘病、枣果酒化和冷害;侵染性病害包括缩果病、黑斑病、溃疡病、软腐病、浆胞病、霉腐病和果柄基腐病。冬枣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可以通过田间综合预防、采后处理和控制贮藏环境条件等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冬枣锈病是一种危害冬枣树叶片的真菌性病害.属担子菌纲、锈菌目、锈菌属中的枣层锈菌,近年在沾化县域内发生比较普遍,对枣树的叶片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冬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苹果轮纹烂果病是苹果生产上的重大病害,大部分产区采前烂果率在10%~15%,大发生年如1998年达30%左右.我国每年因轮纹烂果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亿~50亿元,且生产上喷药次数由60、70年代的5~6次增加到12~14次,近年有的果园全年用药已达20多次,这样既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所以,针对病害的侵染和发生特点采用合理的综合技术措施,提高防效,显得尤为必要.防治上应注意抓好以下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红河地区枣树主要病害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清了红河地区主要枣树栽培区枣树上发生的主要病害种类为枣锈病、枣黑斑病、枣烂果病等,枣焦叶病、白粉病、缩果病、裂果病等病害在红河地区也有发生,但发病情况较轻;调查了部分枣树病害在该地区的发生规律,并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冬枣,又名冻枣,也叫苹果枣,属于鼠李科,枣属,是无刺枣树的一个晚熟鲜食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等地,以沾化冬枣品种最佳。沾化冬枣果大,皮薄,核小,汁多,肉质细嫩酥脆,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呈赭红色,平均单果重17.5克,最大单果重35克,枣核呈纺锤形。鲜枣含糖量34%,含酸量0.  相似文献   

12.
烂果病是果树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而果实轮纹病是引起果实烂果的重中之重。果实轮纹病从幼果期侵入幼果,并且在果内一直潜伏,到近成熟期大量发生,贮藏期继续发生的病害。一个果园烂果率为30%是常见的,有的烂果率甚至高达80%以上。典型果实轮纹病表现在果皮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颜色深浅不一的轮纹、向四周扩散、呈淡褐色或褐色,并有褐色粘液溢出果实,病斑发展迅速,在高湿适温条件下,几天内即可使全果腐烂,常发出酸臭的气味,病部中心表皮下逐渐散生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13.
<正>1、冬枣品种1)沾化冬枣。又名鲁北冬枣、苹果枣,是目前品质最佳的稀有晚熟鲜食品种,也是当前生产推广发展的主要冬枣品种。现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黄河以北的无棣、沾化、惠民等地,河北的黄骅、盐山等地也有分布。该品种果实中等偏大,果形近似苹果,平均果重14~16克,最大果重23.2克。果皮薄而脆,成熟后呈赭红色。果肉细  相似文献   

14.
沾化冬枣病、虫无公害防治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清坡  张山林  梁建  彭岭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25-126,139
连续6年在平顶山市富泽冬枣园对沾化冬枣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一系列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对沾化冬枣的为害,实现了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大发生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均有严重的影响。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果实,引起烂果和提早落果。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逐渐扩大,成凹型不规则淡黄色病斑,进而果皮呈浸润水渍状,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果肉土黄松软,  相似文献   

16.
沾化冬枣在鲜食冬枣品种中属上乘品种,平均单果质量14 g,最大果质量25 g,细嫩多汁,无渣,味浓甜,鲜食极为可口,且含糖量较高,品质极上。果实不裂果,是目前晚熟鲜食枣中品质最好的品种之一。沾化冬枣耐旱、耐瘠薄,适合多种土质,在荒山坡地等丘陵山区开发综合利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大力发展沾化冬枣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良荒山坡地的生态环境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 轮纹烂果病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而后迅速扩大为黄红色圆形大斑,受害部位果肉变褐发软,有酒味,重者全果浆烂.有的病斑上具有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该病可导致大量落果,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8.
金丝小枣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金丝小枣主要病害有:枣锈病、枣炭疽病、枣疯病、枣缩果病、果实浆烂病、枝干病等。1、枣锈病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果实。受害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在叶片正面对着夏  相似文献   

19.
枣烂果病的种类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轮纹烂果病 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而后迅速扩大为黄红色圆形大斑,受害部位果肉变褐发软。有酒味,重者全果浆烂。有的病斑上具有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该病可导致大量落果,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2005,(5):15-15
茄子绵疫病又称掉蛋、烂茄,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多雨年份和季节常暴发成灾,造成严重损失。一、症状识别该病主要危害果实,以近地面幼果发病居多。果实发病初期在茄果表面产生水渍状圆形小斑点,后迅速扩展蔓延至整个果实。病果病部黄褐色或暗褐色,逐渐收缩、变软,表面出现皱纹,湿度大时病部长满茂密的白色絮状霉层,内部果肉变褐、腐烂。病果后期多脱落,在潮湿地面上迅速全部烂光,也有的留挂在枝上,腐烂后失水干缩成黑褐色僵果。有时叶片、枝梢也能发病,被害叶片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淡褐色病斑,有时有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蔬的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