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生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棚-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生姜的姜块鲜重、大小、第2子姜数、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露地生姜,淀粉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露地生姜,Cu和Ni含量显著低于露地生姜。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既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是中国古代和现代药典中记载的传统中药材,含有生姜精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生姜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生姜不仅在抗癌症、抗炎症、抑菌、抗氧化等方面有明显作用,还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材料.本文对生姜进行了本草考证,以医书著作和现代药典中对生姜的记述,简要呈现了对生姜药效探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包括生姜主要有效成分生姜精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生姜多糖的药理.最后根据生姜药食同源利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的生姜药食同源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生姜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设想,以期为生姜的合理科学利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莒县棚室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现有生姜品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生姜栽培,阻碍了莒县生姜产业化发展进程。为筛选出性状优良、适于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择优引进优质高产生姜品种,进行棚室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莒县进行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 生长后期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 生长后期略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姜地方资源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各地搜集到生姜资源9份,对其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生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莱芜大姜、河南黄姜、潍坊大姜最低;安徽大别山生姜、贵州小黄姜、河南黄姜和四川生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莱芜小姜和贵州小黄姜的粗纤维含量在20%以上;云南黄姜Vc含量最高,其次是四川生姜;山东莱芜小姜、贵州小黄姜干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生姜资源,其次是安徽省大别山生姜、云南黄姜、四川生姜。  相似文献   

6.
姜,又名生姜。生姜除含有一般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如姜酮、姜烯、姜酚等,具有辛辣和芳香的味道。生姜不仅是一般的蔬菜,还是重要的调味品和中药材。生姜贮藏是保证生姜周年供应,调节市场盈缺的重要手段。通过生姜的贮藏,可使生姜淡季上市,保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1采收用于贮藏的生姜,一般在霜降至立冬时采收。早采时组织柔嫩,含水量较高,辣味淡,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生姜品种结构调整,开发特色生姜产品,实现鲜姜的周年供应,笔者研究了生姜的保护地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生姜保护地栽培的品种特点、不同保护地生姜的栽培时间、催芽方法、科学的播种、除草技术、棚内气候调节措施及肥水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根据莱芜发展实际,加快生姜主导产业发展,要完善有关产业政策,积极建立生姜生产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实现种植区域化、管理模式化。产销一体化,提高生姜产品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 1.制定完善生姜产业政策,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为保证生姜产业的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在生产上,确定合理的生姜特产税收政策,严防逐级加价征收。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促进生姜生产的稳定发展。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姜农合法权益。二是在生姜的储  相似文献   

9.
分析兴街镇生姜种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生姜发展环境;对生姜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种植水平;强化生姜扶持政策,从而推动生姜产业发展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问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髯衣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山东安丘、昌邑、莱芜等生姜产区,姜农为增加生姜产量而利用大拱棚对生姜进行早播延收栽培,使生姜产量大幅度提高,一般每亩产姜5000kg以上,较露地增产30%以上。现将大棚生姜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肥一体化对生姜生长及叶片CO_2、 H_2O交换特性的影响,选择相同的生姜品种进行T1采用滴灌的施肥方式、 T2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 CK采用常规沟灌施肥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中对生姜及其叶片的蒸腾速率(Tr)、光合速率(Pn)、色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经过试验后结果显示,不同的施肥方式对生姜地面上部茎叶干物质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根系根茎干物质量、蒸腾效率、光合效率、叶片色素含量等有较为明显的影响。CK方式下生姜的精干茎干物质量明显低于T1、 T2处理下的生姜。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可以显著提升生姜的净光合速率、色素含量,降低生姜叶片的蒸腾作用,促进生姜的健康生长,确保生姜质量与产量,对生姜的种植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在河南省舞阳县侯集镇端公刘村,房前屋后、乡间田野随处可见一丛丛、一畦畦长势茂盛的生姜。2014年秋,记者来到端公刘村时,村民段自栓夫妇正忙着给生姜浇水、除草。"霜降后就能收获生姜了,按目前的长势,每667平方米可采收生姜2 500~3 000千克。今年生姜批发价还算不错,每千克10~12元,这样算来,每667平方米生姜能卖3万多元。"段自栓指着面前绿油油的生姜地说。在端公刘村,段国峦种植生姜已有20多年,他告诉记者,生姜种得好不好,除了平时的田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种植模式对新丰生姜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及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对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比对,并对单位面积嫩姜的产量和效益进行测算.[结果]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的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土壤中细菌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内都显著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同时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土壤中的Cu、Zn、As、Pb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而土壤中Ni的含量略高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可为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给甘肃省生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生姜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生姜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姜种催芽、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沂水县是山东省生姜主产区之一。该县已有100多年的生姜种植历史,生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万~10万亩左右,已成为全县主要特色经济作物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1生姜产业发展现状1.1形成了一定的地方特色1.1.1专业乡镇、专业村特色鲜明全县70%以上的生姜种植集中在院东头镇和许家湖镇。该镇60%以上的村成为生姜种植专业村,被农业部列为生姜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1.2生姜已跨区域种植从全县统计看,生姜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生姜生产中存在的费水、过度施肥、营养失衡、人工投入大、生姜产量低和品质不高的突出问题,本研究把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姜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生姜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检测、设备选择与设计、水源选择、肥料选择以及生姜各生育期的水肥投入方案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姜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该技术要点体现了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可为各生姜产区的生姜生产、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农技推广服务和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姜(Zinglber officiale Roscoe)多数种植于中国南方各省。生姜通常在冬末收获并于室温下贮藏数月,但贮藏期因发芽而致降低商品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辐照保藏生姜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用2—3×10~4 rad辐照生姜,可有效地抑制贮藏期生姜发芽,经辐照的生姜在室温条件下贮藏3~4个月不发芽,②经2—3×10~4 rad辐照的生姜,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及17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与未辐照的生姜无明显差异;③辐照保藏的生姜经品尝评定表明,其味道、颜色接近于新收获生姜;④经初步的经济效益估算辐照处理的生姜每100kg可得纯效益20~30元。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给甘肃省生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生姜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生姜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姜种催芽、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