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投资变化情况根据目前已建成的35 k V常规变电站、35 k V智能变电站2座变电站工程数据统计对比,智能变电站投资增加约35%,其中:建筑工程费较常规变电站无太大差异,安装工程费较常规变电站有所增加,设备、材料购置费较常规变电站增加约52%,其他费用与常规变电站基本持平。2主要技术方案变化情况(1)一次设备。智能变电站基本采用常规一次设备附加二次设备厂家的智能终端的模式,较常规变电站增加了智能终端装置。开关柜由常规式开关柜变更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9日,国电南瑞提供二次设备舱的江苏镇江110 kV陵口变电站投运,该站是全国首座投运的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变电站二次设备在出厂前进入预制的二次设备舱并完成集成调试,运达现场即可直接投运,改变了原有的现场安装、调试工作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建设工期短、投资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3.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节约环保、功能集成、配置优化、工艺一流"的核心理念,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经过标准配送式智能化变电站、新一代智能化变电站、装配式智能化变电站三个阶段。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理念的引领下,智能变电站不断升级优化,使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更稳定、智能。  相似文献   

4.
1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智能高压设备和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两部分。智能高压设备主要包括智能变压器、智能高  相似文献   

5.
<正>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其主要作用就是为智能电网提供标准的、可靠的节点支撑。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宁夏中卫电网首座智能变电站——东华110 kV变电站于近日顺利投运。1东华110 kV智能变电站设备情况东华110 kV变电站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东华乡境内,该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智能变电站以信息交换为基础,信息传输以光缆替代电缆,以虚端子替代物理端子,以逻辑连接替代物理连接。二次设备的信息网络化,使得二次回路不仅有传统变电站机构箱的开入、开出、跳合闸出口一一对应的电气回路和一对一固定的数据信息流回路,还有过程层设备一发多收的逻辑回路,而且物理回路和逻辑回路结构、型式并不相同,因此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先后提出逻辑设备信息流图、过程层组网图、光缆联系图、GOOSE虚端子图等来描述智能变电站中二次系统的物理回路和逻辑回路。  相似文献   

7.
变电站防漏雨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旦落实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甚至造成重大设备事故,因此变电站内的房屋防漏雨工作必须切实抓好,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1某变电站的房屋概述某变电站为110 kV/10 kV的2个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也是一座无人值守变电站,分上下两层,一楼为10 kV中置式开关设备及10 kV电容器设备,二楼为110 kV GIS设备、主控室及10 kV接地变室,同时10 kV接地变室外侧有一个小阳台。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安徽省近十个35kV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在总结了不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就35kV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设计及电气主设备选型、设备平面布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对35kV变电站的标准化、小型化设计和建设方案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变电站环境复杂、场景众多、设备丰富,无人机在变电站的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但是无人机在变电站的深度融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变电站运维工作现状1.1变电站巡视工作现状为了保障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及辅控系统设备的安全健康运行,保障电网持续安全可靠供电。  相似文献   

10.
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可研分析方案依据《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规划》、《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规范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试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评价导则》、《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检修导则》、《SR高压断路器状态评价导则》、《SR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导则》、《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立项。  相似文献   

11.
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和特点,对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的差别进行简要的分析,简述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验收过程并与常规变电站进行对比,提出了调试准备工作及智能电子设备调试技术要点。最后介绍了调试时会遇到的问题,如数字式继电保护试验仪的设置、换机网络风暴、保护装置压板设置等,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建设环节。保证电网安全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不是单靠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就可以实现的。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与变电站接入方案是否可靠、系统网架是否合理、运行方式是否合适分不开的。必须明确"智能化"是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智能化不能牺牲电网原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相对有人值班变电站而言,无人值班变电站是变电站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它是以提高变电站设备可靠性和通信自动化为前提,并借助微机远动技术,对变电站实现远方监控,由远方值班员取代变电站现场值班员实施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该文通过对变电站集控的设计与管理,总结出变电站集中监控在山区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的电力系统中仍有一批运行多年,起着重要作用的老旧设备组成的变电站。文章结合北苑110kV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旧站改造的基本原则及过渡措施中的安全要点等,以最终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4月青岛午山220 kV变电站投运开始,标志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化电网建设正式起步,在随后的几年中进行了大量的试点应用。截至2012年,智能变电站建设已由规划试点阶段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初步形成了智能并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及管理标准,为智能电网的全局建设与引领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电子互感器抗干扰能力差。多数电子式互感器在现场投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运行设备维护技术是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应用的重要根本,也是电力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为了强化设备系统维护,必须在变电站运行设备与电力系统之间建立联系,科学分配电能,重点强化变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实现对设备的全面维护监控。探讨了变电站运行设备的智能化维护技术,并在电力系统中设计应用智能化维护管理系统,以期待全面升级变电站运行设备运维水平,为企业赢得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田海水 《农村电工》2010,18(6):30-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内的主要设备、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杜靖宇  赵春芳 《南方农机》2019,(13):254-254
随着电气时代的发展,数字化的变电站技术理所当然的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电力资源分配自动化技术。文章通过对一次设备进行智能化转变,再配以高效智能的网络化二次设备,根据IEC61850的标准,组成了现代化多层次、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变电站系统。基于变电站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探究性话题显得非常必要。采用数字化技术的变电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加快对运行信息的处理。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变电站经济运行,减少了变电站从建设到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为变电站的运行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有机组成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鉴于智能变电站建设进程涉及范围广、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开展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势在必行。文章结合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和功能特性,依据自底向上的智能变电站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采用指标层、准则层及目标层三级递进式结构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建立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先进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电气化》2014,(5):63-63
<正>2014年4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试点工程、山东省首座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济宁110 kV中开变电站一次送电成功。中开站是全国第一个由地市公司建设管理的标配式智能站试点工程,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要求创出山东的特色和亮点。经过济宁供电公司等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克服了技术新、工期紧、任务重等困难,在短短的4个月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该站突破了在空间狭小的城市核心区站址选择裕度小、线路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