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稻主要经济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盲目地追求密度,导致水稻穗数过多,每穗粒数、结实率、粒重反而下降,造成了减产。在穗数少时,每穗粒数虽多,但因穗数不足,总粒数也相应减少,产量也不高。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使三个因素得到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好良种选用、播期安排、合理密植、科学排灌、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有效分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环节,才能使水  相似文献   

2.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每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各因素是构成产量大小的相互矛盾的统一体,目标产量计划管理栽培模式就是根据高产要求、地块地力和选定的品种的特性,采取农技措施,使各产量构成因素达到目标,从而实现高产的栽培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寒地水稻高产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肥密因素构成的60个质量群体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寒地水稻高产群体有效穗数集中在450万~495万穗.hm-2,穗粒数应控制在90~130粒,在此限度内,穗粒数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产量构成因子在不同产量群体中表现不同,在高产群体中表现为结实率穗粒数穗数粒重;在中产群体中表现为穗数穗粒数结实率粒重;在低产群体中表现为穗数结实率穗粒数粒重。  相似文献   

4.
谈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同江市主栽作物之一,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51万亩,占全市粮豆薯总播种面积的23.2%,但稻谷产量却占全市粮豆总产的50%左右。随着我市临江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全市水稻面积可发展到100多万亩,成为我省重要的水稻生产主产区。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盲目地追求密度,导致水稻穗数过多,每穗粒数、结实率、粒重反而下降,造成了减产。在穗数少时,每穗粒数虽多,但因穗数不足,总粒数也相应减少,产量也不高。  相似文献   

5.
用具有代表性的辽粳系列8个水稻品种,通过对不同品种产量及生理基础研究,总结出高产优质辽粳系列水稻品种株高105~115cm,穗长14~18cm,一次枝梗10~13个,二次枝梗15~22个,有效穗数285~330万穗/hm2,每穗粒数100~120粒,千粒重24~25g。提出进一步提高辽粳系列水稻品种产量的限制因素是成穗率、每穗粒数和成粒率;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选育应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并注重对经济系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后季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各产量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认为小麦高产良种的选育应着眼于每穗粒数的增加.在水稻方面,许多研究者先后提出以扩大贮藏库为主的穗长穗重、每穗实粒数等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两系杂交籼稻盐两优2208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等因素对盐两优220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发现,结实率和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结实率、每穗粒数、穗长、有效穗对产量的作用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认为,有效穗、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直接作用较大,千粒重、结实率和每穗粒数通过与其他产量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水稻单产。因此,在盐两优2208高产栽培时要注重灌浆期水肥管理,氮肥适当后移,在倒3叶时增施粒肥以增加穗粒数并提高结实率,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平塘县水稻单产水平,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采用不同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塘县水稻宽窄行栽插中,采用25cm窄行,即密度为22.5万穴/hm2,每穴栽插2粒苗产量最高。穴栽2粒苗与适当密植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的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李忠胜 《吉林农业》2011,(9):105-105
2011年沈阳市苏家屯区落实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个,面积11.8万亩,目标产量每亩700公斤。8月21日经技术人员测产,亩穗数28.3万穗,每穗粒数143粒,结实率按85%计算,千粒重25克,产量达到817公斤。文章对示范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水稻育种效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遗传及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试验是在南京农学院院内试验地上进行的,按随机区组设计。1980—1981年供试品种6个,四次重复;1981—1982年供试品种8个,三次重复。对所取得的各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每穗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和每小穗粒数次之;单株和每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籽粒产量则较低。千粒重、单株穗数和每穗粒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都较大,每穗小穗数、单株粒重、每小穗粒数和产量的都较小。所研究的各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都接近或稍大于表型相关系数,而产量与所有其它性状的相关都不显著,产量因素之间都表现为负相关。但通径系数分析表明:除了穗数在一年的试验中对产量呈负向直接效应外,其它产量因素在两年中均呈正向直接效应。选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按选择指数选择大都比单一性状选择产量的效果为好,权衡得失,以包括产量、千粒重及穗数或粒数组成的三性状的指数的效果较好而简易。整个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江下游地区,在现有高产品种类型的基础上,选育具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种,似乎应着重提高粒数,适当兼顾粒重,而粒数又以单位面积粒数为指标较适宜。穗数似乎存在较  相似文献   

12.
按每亩小麦产量的高低划分为高产麦田、中产麦田及低产麦田,分别调查它们的产量构成三因素,以及单株分蘖成穗数、每穗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每小穗的粒数、粒位等与穗粒重的关系。并论述了增加每穗粒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单季杂交稻高产群体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粒重四个因素组成。在穗数和每穗粒数确定之后,产量几乎只由成熟率(结实率)决定(松岛,1957、1959),即单位面积上的实粒数,是直接决定产量的因素。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着与地力及干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粒数范围(松岛,1959;田中稔,1974)。村田等(1961)根据叶面积大小与净同化率的关系,提出了最适叶面积和最高叶面积系数(Donald,1958)的概念。角田曾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抽穗期叶面积系数与产量相关极显  相似文献   

14.
对21个矮秆的(株高在90cm以下)杂种一代的产量与主要性状之间的表现型及基因型关联性作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在11个调查性状中,有6个性状与产量有显著的表现型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是:株高,穗长,着粒密度,每穗小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其中以每穗实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上述关系在较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每穗空粒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的表现型负相关,这种关系主要地取决于环境因素。每株茎数和每株穗数与产量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基因型负相关。百粒重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极小。在3个产量构成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中,以每穗实粒数的作用最大,每株穗数的作用明显地低于每穗实粒数,百粒重的作用又较每株穗数小,因此,在设计和选配高产的杂交水稻组合时,应该特别注意提高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15.
玉米的高产是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籽粒重量三者协调发展的结果。由于玉米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相比,每亩株数变化范围较小,且多为一株一穗。每亩适宜穗数较为稳定,通过精细播种和苗期管理等措施,争取一定的穗数也较容易。另外在一般情况下,粒重变化较小,但每穗粒数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的变化均较大。因此,主攻每穗粒数兼顾粒重成为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试试验86个组合的116组数据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成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但由于有效穗数通过穗粒数的间接副作用较大,所以有效穗数太大对提高产量反而不利。笔者认为,四川中籼中熟杂交水稻高产应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同时兼顾提高千粒重,协调好性状之间的关系。其单产9.0t/hm2的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265~270万/hm2,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大于84%,千粒重27~29g。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配制的22个具有高产潜力的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63,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试验小区单株粒重和产量性状边际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边际效应变幅范围为(37.9±17.6)%,变异系数为46.4%;单株穗数边际效应是影响单株粒重边际效应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每穗实粒数和每穗总粒数;探讨了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估测及从育种和栽培角度利用边际效应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10种不同类型水稻为材料,对比了西昌和雅安两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和产量构成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0个水稻品种在西昌的全生育期天数均大于雅安,播种期-最高分蘖期、齐穗期-成熟期所需时间的延长是水稻在西昌种植全生育期天数大于雅安的主要原因;在水稻品种选择合适的前提下,西昌获得高产的潜力大于雅安,西昌水稻产量和有效穗显著高于雅安,雅安水稻穗着粒和千粒重明显高于西昌,水稻结实率在两个生态点差异不大;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西昌因分蘖期长,有效穗多,但穗着数较少,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应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主攻粒重和穗粒数;雅安则相反,有效穗数不足是影响产量提高的最大因素,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生产上应主攻穗数。  相似文献   

19.
水稻数量性状的相关和单株产量的选择指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水稻10种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每穗粒数,每株穗数、株高和穗长对单株产量贡献较大,故选择时应予以重视。在单株粒重的选择指数中每穗粒数是重要的性状,每株穗数是相关选择的关键性状,选择大穗同时兼顾株高对单株产量也有一定的提高效果,应作为限制性选择指标。在水稻育种中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综合选择比对单株产量单一性状直接选择效率高20.42%,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穗分化的特点及其与高产栽培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足够穗数基础上,提高每穗的生产力(增加粒数和粒重),是进一步发挥小麦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小麦的穗粒数和粒重,虽为品种固有特性,品种间差异颇大,但也明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1975年以来,我们围绕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先后对春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