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殖动物疾病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不容忽视的问题。病死动物尸体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造成疫情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如病死动物尸体不能进行规范的无害处理,不仅会导致疾病传播蔓延,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危及动物食品安全,甚至影响健康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强畜禽养殖环节中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积极探索病害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动物疾病的传播与流行,对确保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人民群众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未经无害化处理或任意处置病死畜禽,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重大动物疫情,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加之个别养殖户、贩运人,甚至屠宰加  相似文献   

3.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是畜牧业废弃物处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将病死畜禽尸体通过物理、化学技术处理,达到无害化的目的。当前环境保护压力日渐增大,畜牧业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方面,依照法律法规无害化处理好病死动物,打击病死动物贩卖上市,遏制病死动物肆意丟弃,成为社会焦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日照市五莲县畜牧工作实际,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切入,探讨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中的法律法规问题和监督管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的养殖密度不断加大,饲养环境日趋恶化,对控制畜禽疾病发生带来困难,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成了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传统采用柴油焚烧、挖坑掩埋等方式处理病死畜禽,费工费力,成本高,处理不彻底,极易造成病原传播和交叉感染,对畜禽养殖业构成新的威胁。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起源于口本民间,在日本、韩国被大力推广和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不断增加,畜禽在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中常因各种因素(物理性、病理性等)出现死亡。部分地区能够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比例较小。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畜禽,不仅会成为畜禽疫病传播和扩散的重要传染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动物和动物产品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甚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的养殖密度不断加大,饲养环境日趋恶化,对控制畜禽疾病发生带来困难,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成了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传统采用柴油焚烧、挖坑掩埋等方式处理病死畜禽,费工费力,成本高,处理不彻底,极易造成病原传播和交叉感染,对畜禽养殖业构成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病死畜禽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来源,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更是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一直受到部省市级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也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当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将会成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病死畜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是有效消除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方法,是防止动物疾病传播的关键性措施,做好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对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病死畜的危害、病死畜处理现状进行分析,对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具体措施,以期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动物饲养及疫病的流行引发畜禽死亡,养殖环节病死畜禽尸体随意丢弃,甚至一些不法商贩将病死畜禽上市销售,给公共食品卫生安全和生态绿色农业保护带来严重影响,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不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并对收购、贩卖病死动物事件进行立案查处,对个别不法分子移交司法惩处,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仍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是各级政府和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家畜家禽饲养数量大,但畜牧业总体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大多数畜禽养殖从业者水平偏低,散养比例仍然较高,畜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受各种病因影响,造成病死畜禽数量加大,无害化处理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意处置、不规范处理行为时有发生。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清洁环保、及时处理、合理利用为目标,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全面监管”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杜绝病死动物随意抛弃和流入市场的现象发生,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胡明伟 《吉林农业》2011,(11):192-192
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兴起,现在广阔的农村涌现出了很多的养殖专业户、饲养场。在养殖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先进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但有时由于饲养管理跟不上或防疫制度不健全,也会引起少量、甚至大批畜禽的死亡。因此,对病死畜禽尸体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妥善处理病死畜禽尸体。  相似文献   

12.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病死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消除动物尸体危害的工程。为推进病死畜禽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在介绍宣桥镇病死畜禽集中收集工作的背景、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和采取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病死畜禽集中收集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大量病死畜禽尸体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问题。病死畜禽尸体也是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因而对于病死畜禽处理方式的导向应该是无害化与资源化结合。本文归纳了我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式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提出了完善补偿机制、合理选择处理方法、研发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保障产品安全性等建议,以期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业》2008,(7):32-32
措施一:死亡动物要及时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污水及动物尸体的处理尤为重要。畜禽粪便、垫草、污水都必须全部进入沼气池或集中起来.密闭发酵42天后才可还田使用,饲养场的污水必须经沉淀3次.流出的清水才可排出灌溉农田;严格对病死畜禽采取“四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宰杀、不准转运。对病死动物尸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消灭传染源是第一要务,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则是消灭传染源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措施。特别是当前正值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阶段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如果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彻底,既不利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不利于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和身体健康。本文旨在针对昌宁县病死动物尸体处理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不断提高,养殖数量越来越多,在现代化高效集约饲养情况下,若爆发传染性畜禽疾病,死亡率会非常高,如随意丢弃病死畜禽,不仅会造成病原菌传播,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从源头抑制病原菌传播途径,控制病原菌的扩散,有效减少疾病爆发,提高畜禽养殖环境安全等级,降低养殖业经济损失。本文就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无害化处理技术关键技术,推动无害化处理技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续第10期第9页)5.明确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1明确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负总责。省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全省畜禽养殖、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情况,按照合理布局原则,制定本省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规划。县级政府按照规划,加快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储点,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无害化处理中心。2明确动物饲养、经营者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责任主体。禁止弃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一些中、小型养殖场和散户没有无害化处理补贴,也没有专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存在乱抛乱弃,甚至低价出售病死动物现象。这不仅引起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危害动物性食品安全。现介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及优缺点,供大家参考。1.深埋法指用掩埋的方法处理病死动物尸体及产品等相关物品,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达到无害化。深埋法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型畜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现状:养殖户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认识不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不完善;监管部们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提出实际工作的建议:加大宣传,加强源头管控;健全病死畜禽统一收集、处理制度,简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申报程序,健全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管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殖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养殖规模和种类日趋增多。随着养殖行业的兴起,也伴随着各种环境问题,其中病死动物的尸体处理问题尤为突出。病死动物对周围环境和社会存在极其不利的影响,病死动物不仅容易传播各种传染疾病,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同时也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有效防范应对病死动物,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当前我国养殖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的处理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