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设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不仅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农业产量、粮食品质得到保证,还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近些年来,甘肃省依据党中央的政策指示,大力开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活动,农业用水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但目前在农业节水灌溉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到节水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针对这种情况,需进一步完善农业节水灌溉建设与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农业节水灌溉的价值与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景电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调查分析法,在分析景电灌区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研究方法,对景电灌区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玉米作物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总结蓄水规律,根据模型建构制定的最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与实际状况较为符合,实现了有限水量在玉米作物生育期间的合理分配模式。通过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的应用,灌区节水控盐灌溉项目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优化升级,促使水资源实现集约精细化管理。综合考虑可以在景电灌区推广应用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举措。保山市冬春季节降水较少,农业水资源不足,春玉米干旱严重,推广应用玉米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笔者介绍了保山市春玉米节水灌溉发展现状,探究了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发展方向和本地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促进保山市玉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银华 《乡村科技》2020,(5):121-122
为解决当前农业用水浪费、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等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推广应用,同时探索促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充分体现农业节水灌溉的价值,为农业节水和高效用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疆各行业用水、供水结构和农业用水现状,用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原理并结合实际,分析研究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和节水潜力,得到所分析的净(田间)灌溉定额是可行的,此结论为新疆用水总量调控和定额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玉米种植用水现状及节水灌溉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山东省水资源及玉米种植中的用水现状,介绍了玉米种植中节水灌溉的方法,以期为玉米节水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不合理用水严重,平乡县是个严重缺水的农业县,推广大田作物节水技术,强化技术措施,是减少地下水使用的有效措施。介绍小麦、棉花、玉米、蔬菜节水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区水资源总量稀少,气候相对干燥,因此水分蒸发量相对较大。当地水资源使用效率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面临着严重的用水矛盾,加之农业生产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用水占据比重相对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在新疆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灌溉用水不但是用水大户,而且还是节水措施应用的潜力大户。本文简单介绍节水灌溉的应用价值,并对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措施的运用进行说明,重点论述了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措施,最终提出节水措施推广应用途径,期待提高当地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9.
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而农业节水灌溉较落后,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不完善。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更新观念,研究适宜现代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方法,向高效、节水和环保的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今后的节水灌溉要向着加大节水灌溉设备建设力度、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农作物需水规律等方面研究,以便节约农业用水,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评估节水技术推广和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对农业用水强度的综合影响,对节水政策的优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用水强度的理论分解模型,尝试将技术进步和灌溉水价等因素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探寻农业用水强度各类驱动因素的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基于2003—2016年小麦、玉米与水稻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三种作物灌溉用水强度呈现稳中有降态势,下降幅度最高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水稻下降幅度最小。灌溉水价对用水强度的影响在作物间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其显著促进了玉米用水强度的降低,而在小麦、水稻两种作物上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农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改善显著降低了农业用水强度,且其影响程度在作物间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创新对玉米和水稻用水强度改善的作用最为强劲,而技术效率对小麦用水强度降低的贡献最大。上述结论在替换技术进步指标和改变参数估计方法后仍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因此,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定价机制中应考虑不同作物的用水习性,农业技术创新活动更多从不同作物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来精准开展,同时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率尚需进一步优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彭阳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必要性及主要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的农业用水效率较低,为了解决全县农业人口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满足工农业发展用水的需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势在必行.本文从转变水资源供需观念,由供水管理转变为需水管理,改变单项技术为综合技术,加强多部门联合,充分发挥农民的节水积极性,促使节水设备和服务产业化和减少无效蒸发,调整种植结构,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节水高产施肥、培肥技术,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制度等方面研究农业节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井灌区面临着地下水位下降、灌溉用水效率低下的困境。通过对河南省滑县、山东省巨野县农户进行调研,对获得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使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玉米农业技术效率,使用偏要素生产率模型测算农户的玉米灌溉用水效率,使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农户玉米灌溉用水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井灌区农户的玉米灌溉用水效率均值为0.543,其中畦田的宽度、畦田的土地平整度、是否使用地埋管道等节水设施、农户对水资源稀缺的认知程度等对灌溉用水效率有显著影响。针对提高井灌区灌溉用水效率,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宁夏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农田灌溉用水占该区总用水量的93%,随着近年灌溉面积的逐步增加,气候变暖,黄河来水量逐年减少,工农业用水、城乡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渠道防渗砌护、小畦灌、沟灌、低压管灌、喷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节水灌溉事业逐步发展。通过对节水灌溉的必要性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加快节水灌溉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耗费巨大,解决用水供需矛盾,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我国目前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但是节水灌溉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针对节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具可行性,还具必要性,本文从对经营农业用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解决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得到改善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贵州农业对于水资源的依赖比较严重,缺水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发展农业就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促使水利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贵州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模式进行相关研究,从而提高水利设施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促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该文主要对贵州黔南州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模式加以研究,提倡采用用户参与式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于干旱地区来说,节水设备的使用固然是至关重要的。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依然是不争的事实,节水设备的使用只是减少水源灌溉过程中的水流失,如果能够减少水源的使用,干旱区的农业节水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艺节水是现代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中重要的节水方式,对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与农业节水的融合进行分析,从减少用水的角度提高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用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有效控制灌溉用水,成为农业种植过程中减少水资源浪费的重要方式之一。节水灌溉技术是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提高利用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农田水利中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1实施旱作节水的重大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乃至农业用水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一场重大变革,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产高效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发展早作节水灌溉的意义不仅仅是节约灌溉用水,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用水、管水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在农业浇灌上的耗水量都是巨大的,开展农业节水灌溉措施,对节约农业用水,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我国现今农业用水的现状出发进行分析,分析了农业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并且针对农业节水灌溉的进一步实施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参考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全社会对于农业的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