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思想对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有深远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探析儒家思想在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的历史价值。结果表明: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在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在稳固族群凝聚力、培育人格品质等方面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限定聚落的延展性及约束个体发展的局限性;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儒家思想价值及儒家思想派生的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设计理念,对当代村落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建筑景观秩序、人文空间营造等仍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乡村聚落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全面了解乡村聚落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借助古遗址和传统村落数据,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史前时期和古代时期河北省乡村聚落在数量及空间分布上的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史前时期乡村聚落的选址主要与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农业生产条件变化有关。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在河北省北部生活;随着新石器时代中农业的出现,乡村聚落逐渐形成,且呈现出数量增加、平原地区匮乏、向南发展的特征;2)古代时期乡村聚落数量的快速变化主要与战争、灾害等社会因素相关,如明朝采取从山西移民的方式恢复战后人口;3)历史上的乡村聚落呈现出了明显的集聚分布态势,集聚区包括张西南地区、石西地区和邢西—邯西地区,且农业生产条件始终是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因此,农业作为乡村聚落存在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和农村经济社会形成最重要的基石,未来应在乡村聚落调控中着重考虑。本研究可为村庄规划中科学、合理划定古村落并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系景观空间作为徽州水文化重要载体,蕴含了古徽州先民们在对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的理水智慧。徽州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秩序与特征分析表明:徽州聚落选址规律分布与徽州水系等级、水系距离和水系周边环境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徽州地区水系可分为条形、曲线形、凹形以及交叉形四类,不同的水系形态造就了聚落与水系不同的空间关系;聚落内部可按形态不同分为面状、线状和点状水系空间,这些要素与周边其他要素组合形成不同的景观空间层次。在当下乡村振兴建设中,徽州聚落的水系环境建设仍需保持自然生态的特征而发挥其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的空间形态是展现山地民族文明、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村落的自然生长、社会的发展。本文以贵州省锦屏县瑶白村的空间形态为切入点,运用实地调查和宏观分析方法,对锦屏县瑶白村的村落形态、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分析,证实古村落形态演变与自然社会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空间的整合、保护,村落文化价值的挖掘、利用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叙事理论为乡村聚落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解析的基础上,利用叙事手法,将传统村落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和叙事景观空间进行空间耦合,通过叙事思路与叙事主题的营造、叙事情节与叙事单元的编排、叙事空间序列的连接与贯通等手段构建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策略,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解读什么是传统村落,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认定标准。"村落"即村庄(辞海,2000),村民聚居之处(汉语大词典,2001),是聚落的一种基本类型,是农村聚落或乡村聚落的简称,成为长期生活、聚居、繁衍在一个边缘清楚的固定地域的农业人口所组成的空间单元,是农村政治、(1)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证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叶 《农业考古》2012,(4):245-248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被专家誉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应加以保护性地利用、开发,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古村落型旅游地,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的代表,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研究者。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客流量正在给这些古老的村落构成巨大的压力和威胁。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探究古村落今后保护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进行民族村寨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对于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黔东南州朗德苗寨为例,从村寨的选址、空间布局、路线结构、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民族村落空间形态的特征和构成规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视角分析了侗族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林口县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展开22个绿化示范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运用了无人机多视图影像三维重建技术获取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从高程、坡度、坡向、流域、交通和区域环境等因素特征,量化分析绿化示范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影响关系,对绿化示范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科学理性思维探讨,客观认知黑龙江地域典型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量化与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村落聚合程度与地貌特征关系较突出,地势直接影响着村落的分布,低海拔洪积平原低海拔冲积洪积台地、低海拔丘陵和低海拔小起伏山地的村落相对密集,地形坡度在0~5°是普遍选择的范围,坡向分布呈现一定的向阳性,但阳性面和阴性面数值反差并不大,优先选择临近河流或主要道路区域分布,中心镇与行政村的分布之间的空间关系呈现较为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1.让建筑重拾魅力以保护性修缮为根本,对原有乡村聚落环境进行整体性活态化保护,包括街巷形态与格局、地貌遗迹、古文化遗址、乡土建筑等,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村庄道路、水系、基础配套设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升乡村整体文化形象,对古村落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开发。在村落风貌、布局设计中将乡土文化融入其中,在建筑样式、色彩、肌理等方面创新,在民居、乡村景观等设计方面,注重传统乡土文化传承,尊重传统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1.
以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整治规划为例,认为村落的公共空间与村民平时的生活有着最接近的联系,是传承乡村朴素的自然美、朴素的民风民俗以及悠久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场所。设计强调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充分体现当地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分析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景观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当地地方文化和朴素的民风民俗,对已遭到破坏的空间景观进行保护和整治。旨在梳理和改善鼎湖长利古村落的公共空间,使村中传统历史文化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在徽州历史上,宗族不断繁衍壮大,宗族文化深入人心,徽州传统村落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此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村内的宗族建筑、村落格局、街巷空间、建筑空间等都受此影响。在宗族文化视角下,村落景观提升面临着物质载体受损、传统文化消亡等现实困境。应坚持整体性与原真性、动态性与持续性原则,注重宗族文化资源在空间层次、物质形态、非物质文化等方面的有机转化,最终实现传统村落景观的有机提升。  相似文献   

13.
吴昌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12-3613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背景,以徽州地区为例,剖析了其在村落选址、古村落空间布局、建筑特色、文化特色方面的核心理念,认为新农村建设也应汲取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思想与发展经验,合理利用地形,注重地域差异,结合民风民俗,打造和谐宜居的居住空间,实行差别化的美好乡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孔雀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方法,并参考土地利用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解析该地区的空间格局特征,同时探讨孔雀河流域绿洲乡村聚落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孔雀河流域地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独院和小型聚落占主体;孔雀河流域村落集聚态势,呈现出"北南密,中部疏"的空间格局特征。(2)孔雀河流域聚落规模设有差异,呈现出全局低值集聚的冷点区;孔雀河流域聚落斑块形态不规则,但破碎化不明显。(3)研究区自然因素呈现出"邻河邻路低高程低坡度"特征,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研究区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它是人口规模、农业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系等人文和社会因素也是农村居民点发展和空间演变的主要推动力。本研究结果对在乡村振兴策略背景下指导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更进一步了解在不同发展程度与水平的人地关系和演变规律,对优化孔雀河流域村落人居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章光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03-10504
总结了徽州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的基本特征与生成发展模式,揭示了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演化机制,据此对当前的乡村规划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道家思想是影响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哲学思想,在徽州地区古村落的选址和建筑特色以及装潢修饰中,都能体现出传统的道家哲学的思想,在中国的古建筑中呈现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通过介绍徽州地区村落建筑的特点,来论述徽州建筑中道家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古村落保护整治利用中存在的机械单一保护古建筑的现象,引入“有机更新”的规划理念,以休宁县“百村千幢”工程——石屋坑村保护整治利用规划为例,从古村落的规划布局、总体形态、道路系统、建筑、村落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更新,突出古村落的特点,盘活古村落,让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规划针对古村落的现实状况,从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制订、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具体有效的更新措施,以确保古村落保护整治利用规划的实施。并希望以此为案例,探讨适合古村落自身特点的保护对策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选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上揭示湘西州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湘西州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湘西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凝聚型,在地理区域上的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核心多边缘少",县域尺度上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花垣县和龙山县;(2)元朝、明朝和清朝是现存湘西州传统村落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三个朝代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最多,分布范围最广;(3)险要的自然环境条件、稍显闭塞的交通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湘西州传统村落的分布与布局。  相似文献   

19.
乡土景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是当地人的,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徽州乡土景观极富地域特色,本文从徽州的人文地理背景、主要形式、布局特点、细节特征入手,对历史上的徽商活动、家族制度、文化变迁、封建礼教、风水观念等对徽州乡土景观的影响进行剖析,总结提炼出徽州乡土景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传统乡村聚落是以古建筑为载体的人类集聚空间,也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与构成研究价值的基础上,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与构成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指出城镇化建设下,乡村聚落空间的发展趋势。期望有利于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