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长速率和虾青素积累量决定着雨生红球藻商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建立提高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新方法。[方法]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分别以乙酸钠和二氧化碳为碳源,添加少量乙醇,探讨乙醇和碳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效应。[结果]添加乙醇显著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BG-11+乙酸钠)+乙醇培养的雨生红球藻生长迅速,在第4天细胞密度上升到1.587×106 cells·mL~(-1),而对照组(BG-11+乙酸钠)在第8天细胞密度才上升到1.187×106 cells·mL~(-1)。(BG-11+乙酸钠)+乙醇培养的雨生红球藻在第14天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分别达2.74g·L-1和3.51%(干重),分别是对照组的2.98倍和1.71倍,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样,(BG-11+CO2)+乙醇培养的雨生红球藻在第6天细胞密度上升到1.236×106cells·mL~(-1),在第14天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分别达2.59g·L-1和3.1%(干重),均高于对照组(BG-11+CO2)的生物量(0.7g·L-1)和虾青素含量(1.43%,干重)。[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添加乙醇提高雨生红球藻生长速率和虾青素积累量的简单易行规模化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用已喂食人工虾青素6个月的2年龄3倍体雌性虹鳟成鱼,分别继续投喂人工虾青素强化饲料(原有饲料,含40 mg/kg人工虾青素)、雨生红球藻藻渣强化饲料(替代饲料,含40 mg/kg天然虾青素)及无任何虾青素的基础饲料(空白对照组)。饲喂24 d后,对比研究了上述各组处理对虹鳟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虾青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虾青素强化饲料在虹鳟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空白对照组有小幅改善;藻渣强化组虹鳟背肌的肉色比色卡值较人工虾青素强化组有一定提升,但差异不明显;藻渣强化组虹鳟背肌的总类胡萝卜素及虾青素含量显著高于人工虾青素组(P0.05),表明藻渣中天然虾青素更易在虹鳟背肌中累积;藻渣强化组的T-AOC及MDA数据明显优于人工虾青素强化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藻渣中天然虾青素对于虹鳟的抗氧化能力提升更明显,去除自由基能力更强。上述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藻渣可以作为人工虾青素的有效着色替代品,在虹鳟饲料添加剂市场中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β-胡萝卜素对红白锦鲤生长、体色及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投喂含有β-胡萝卜素为0、0.5、1.0、1.5、2.0、2.5 g/kg的人工配合饲料,采用光谱法,对β-胡萝卜素对450尾红白锦鲤体色的影响及其在体内的沉积部位进行了研究,并用色谱方法对β-胡萝卜素在体内的色素组分进行了研究。饲养2个月后,测定皮肤、鳞片、头、鳍条的色素吸光度值,对上述溶液进行浓缩,并薄层层析。结果表明,红白锦鲤总色素光谱在可见光区(454 nm和470 nm)有两个吸收峰,β-胡萝卜素在1.0 g/kg组的增长率、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2.5 g/kg各组的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鲤的红白和红色区域,β-胡萝卜素的添加量为1.5~2.0 g/kg时,对红白锦鲤体色的增色效果最好;β-胡萝卜素对红白锦鲤白色区域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影响很小;β-胡萝卜素在红白锦鲤体内的主要沉积部位是皮肤和鳍条;β-胡萝卜素在红白锦鲤体内主要转化为虾青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0.15、0.30、0.75、1.50 g/L 4种不同硝酸钠营养浓度条件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该试验条件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起始积累期和后期积累量的影响,以寻找既能使雨生红球藻在氮源用尽后细胞密度达到或接近最大,同时又能最快直接进入虾青素积累阶段的硝酸钠营养添加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硝酸钠浓度为0.15 g/L时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状况最好,细胞浓度最高可以达到5.19×105个/ml。此条件下细胞尚未停止生长即已有细胞开始积累虾青素,变红(培养的第23天)。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以丙酮提取虾青素,硝酸钠浓度为0.15 g/L时,最终虾青素浓度达到19.136 mg/L,是其他硝酸钠浓度下的虾青素含量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抑制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雨生红球藻Haemafococcus pluviali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24h时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不产生抑制的最高质量浓度为50μg/mL,致使雨生红球藻完全死亡的最低质量浓度为180μg/mL.随时间的延长,雨生红球藻对恩诺沙星的耐受力增强.24、48h时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EC50分别为119.67和152.29μg/mL.在天然水体中恩诺沙星不会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造成直接的抑制毒性.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11.0~20.0℃、盐度35、pH7.5的实验室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89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放养在60L的塑料水槽中,投喂添加30、60、90mg/kg 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的饲料,分别记为A、B、C、D、E、F组,以不添加此物质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G组),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80d后测定幼参的生长和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摄食添加β-胡萝卜素的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A、B、C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7%、73.33%和100.0%,但仅C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添加60mg/kg和90mg/kg虾青素的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提高113.33%和66.67%,但仅E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饲料中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除A、B组外其余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虾青素的各组仿刺参体腔液的平均总抗氧化能力(12.77U/mL)比添加β-胡萝卜素的各组平均值(8.77U/mL)高45.61%,表明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高于β-胡萝卜素;C、E、F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B、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仿刺参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及体壁成分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利于实验室来源的雨生红球藻营养生长的培养基,优化雨生红球藻内虾青素的积累条件。[方法]选用7种培养基对4株雨生红球藻分别进行培养,筛选出最适于4种藻株营养生长的培养基。探究雨生红球藻在光胁迫、高盐、缺氮3种条件下诱导虾青素积累情况。[结果]4个不同雨生红球藻藻株在配方A培养基中的生物量比其他6种试验培养基的生物量高1.65~7.30倍;在优势培养基配方A中,HP3的生物量最大,可达7.13×106个/m L; HP3在缺氮的胁迫条件下,虾青素产量最高,可达21.05 mg/L,比光诱导获得的最佳虾青素产量高1.07倍,比高盐获得的最佳虾青素产量高1.64倍。[结论]该研究中最适于试验藻株营养生长的培养基是配方A,当胁迫条件为缺氮10%时虾青素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亚铁离子、醋酸盐和双氧水三种化学因子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交叉影响和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营养盐缺乏的前提下,添加45 mM醋酸盐和450 μM亚铁离子,25 ℃,24 h连续光照,6 000 lx光强下进行逆境胁迫诱导,能够大大缩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周期,比空白对照提前一个月使藻细胞完全变红(显微观察).但诱导过程中会造成部分藻细胞白化,自溶或破壁死亡,虾青素产量比空白对照下降了7.4%;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说明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可能以蛋白质的消耗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亚铁离子、醋酸盐和双氧水三种化学因子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交叉影响和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营养盐缺乏的前提下,添加45 mM醋酸盐和450 μM亚铁离子,25 ℃,24 h连续光照,6 000 lx光强下进行逆境胁迫诱导,能够大大缩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周期,比空白对照提前一个月使藻细胞完全变红(显微观察).但诱导过程中会造成部分藻细胞白化,自溶或破壁死亡,虾青素产量比空白对照下降了7.4%;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说明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可能以蛋白质的消耗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等氮等能的基础饲料中添加水平分别为0、0.15、0.30、0.45、0.60 g/kg的甘草次酸,共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选取质量为(15.63±0.04) g的团头鲂幼鱼饲喂56 d,研究甘草次酸对团头鲂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胴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添加甘草次酸可以显著提高团头鲂幼鱼肠道蛋白酶活性,其中0.30、0.45和0.60 g/kg 添加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随着甘草次酸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添加甘草次酸对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0.3 g/kg甘草次酸组肠道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各组(P<0.05),添加甘草次酸对肠道Na+,K+-ATP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胴体粗脂肪含量随着甘草次酸添加量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0.45 g/kg添加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草次酸对团头鲂幼鱼胴体其他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甘草次酸显著提高了团头鲂肠道消化吸收酶活性,促进了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饲料中添加甘草次酸也可促进体蛋白合成,减少体脂沉积,改善鱼体组成分布。  相似文献   

11.
虾青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虾青素是一种酮式非维生素A源的类胡萝卜素,常被用作水产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笔者主要就虾青素的理化性质、存在形式、抗氧化性、增强免疫力及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着色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说明虾青素具有很好的着色和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力的作用,在水产动物养殖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虾青素与螺旋藻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添加虾青素和螺旋藻的饲料饲喂血鹦鹉(红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和紫红火口C.synspilum杂交所得的子一代),研究了虾青素和螺旋藻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试验1: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30、100、300、500、700、900mg/kg虾青素,饲养60d后,各试验组鱼的尾鳍色素含量分别为24.12、34.62、88.42、110.91、146.83、163.56、167.67mg/kg(干组织),皮肤中色素含量分别为34.02、48.3l、68.68、79.41、118.87、132.50、141.97mg/kg(干组织)。试验2: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1%、3%、5%、10%、15%的螺旋藻,饲养60d后,各试验组鱼的尾鳍色素含量分别为24.12、30.22、33.47、47.74、55.79、62.35mg/kg(干组织),皮肤中色素含量分别为34.02、38.66、36.99、39.70、52.74、54.62mg/kg(干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和螺旋藻均可有效改善血鹦鹉体色,且虾青素的增色效果显著强于螺旋藻,建议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500mg/kg。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锦鲤Cyprinus carpio(初始体质量为195.88 g±0.98 g)生长和体色的影响,并与日本优质锦鲤商品饲料进行增重和增色效果对比,进行了增重和增色两部分试验,其中增重部分以三色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增重饲料与商品增重饲料对其生长的影响,增色部分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对比饲料、试验增色饲料和商品增色饲料对其体色的影响,各组均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60 d,每隔15 d测定锦鲤的生长和体色指标。结果表明:添加L-肉碱、血球蛋白粉、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三色锦鲤的促生长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试验饲料具有更低的饲料系数;添加虾青素、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红白锦鲤体色的增艳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投喂两种试验增色料和商品增色料的锦鲤体表各部位对色素的沉积程度相似。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添加剂组合的两种试验饲料与日本优质锦鲤饲料的功效水平相当,能够分别满足对锦鲤快速增重和增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鹦鹉鱼增色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及着色规律。[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5‰、8‰的虾青素和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投喂7 cm左右的鹦鹉鱼进行增色试验。应用SalmoFanTM(帝斯曼有限公司)比色板测定色度,观察增色过程中血鹦鹉的体色变化。[结果]5‰和8‰虾青素组增色效果好于3‰虾青素组,但5‰和8‰组间差异不显著。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组在试验开始后1周内色度增加速度高于5‰虾青素组,但长期增色效果两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鹦鹉色度增加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试验开始后10 d内,色度增加速度较快,而后色度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缓,进入平台期。[结论]鱼体解剖结果显示,虾青素主要沉积在血鹦鹉鱼的皮肤上。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s/kg时饲料脂肪水平(5.60%、7.93%、9.95%、11.93%、14.20%)对锦鲤体色、生长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d后,实验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9.95%...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the growth of Cyprinus carpiod and water quality. [Method] Taking C. carpi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robiotics were supplemented in the f...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锦鲤抗水霉菌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设计了对照组、感染组和4个质量浓度依次为:2、4、16和96 mg/L的泼洒实验组。30 d后,测定其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和血浆补体C3和C4的含量。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制剂泼洒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在各实验组与感染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补体C3和C4含量也没有显著影响,但泼洒质量浓度在2~16 mg/L范围内,随着泼洒方剂质量浓度的升高,血浆补体C3和C4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泼洒复方中草药制剂在2~16 mg/L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锦鲤抗水霉菌感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虾青素有效添加量为130 mg/kg时,饲料蛋白水平(25.49%、30.84%、35.04%、40.68%、45.88%)对锦鲤体色、生长及免疫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后,实验结果显示: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体表红质a*值最高,与蛋白水平40.6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与此同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最大值出现在蛋白水平45.88%组。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的增重率(RWG)、特殊生长率(RSG)以及蛋白质效率(RPE)最高。蛋白水平对实验鱼溶菌酶(LZM)以及实验鱼肝胰脏(CAT)、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水平为45.88%时,SOD活力显著降低(P< 0.05)。上述研究说明,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g/kg时,使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好效果的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提高饲料蛋白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虾青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提高虾壳废弃物中虾青素的提取率,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及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3种虾壳中虾青素的提取效果,并对南极磷虾虾壳中虾青素提取工艺参数进行正交优化;利用红外光谱比较虾青素标准品与3种虾壳制得的样品,对样品中虾青素进行定性分析;以VC作为对照,探索3种虾壳中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极磷虾及凡纳滨对虾在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液,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2 h条件下可得到最大提取率,南极磷虾虾壳中的虾青素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凡纳滨对虾及罗氏沼虾虾壳中的虾青素。而料液比对三者中虾青素的提取率的影响效果不同,南极磷虾和凡纳滨对虾在1∶30 g/mL料液比条件下的提取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4.72μg/g和172.21μg/g,而罗氏沼虾在料液比为1∶20 g/mL条件下最大提取率为88.69μg/g。南极磷虾虾壳中提取虾青素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2.5 h,此条件下虾青素的提取率明显提高,达到245.01μg/g。红外光谱证明实验所得虾青素与虾青素标准品具有极为相似的官能团振动吸收峰。通过抗氧化实验研究发现,3种虾壳中的虾青素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以罗氏沼虾虾壳中虾青素抗氧化活性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虾青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改善水产动物体色、缓解应激、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文章就虾青素的理化特性及其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