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草酸铵、漆酶以及木聚糖酶单独或联合处理对黄麻机织布中木质素的去除作用及对织物褶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漆酶单一处理仅能去除少量的木质素,联合处理可提高木质素的去除效率,以草酸铵、木聚糖酶、漆酶联合处理效果最好。在ATR红外谱图中,草酸铵、木聚糖酶、漆酶联合处理后的黄麻机织布较未处理织物在1594 cm-1、1506cm-1和1424 cm-1处的木质素芳香族特征吸收峰,1731 cm-1和1646 cm-1处的木质素羰基特征吸收峰及1242 cm-1-1031 cm-1处的半纤维素醚键特征吸收峰均有减弱,说明经草酸铵、木聚糖酶、漆酶联合处理后黄麻纤维表面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降低。经处理后黄麻机织布褶皱回复角提高,其中草酸铵、木聚糖酶、漆酶联合处理褶皱回复性最佳。漆酶单独处理后黄麻机织布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率均提高,联合处理后断裂强力降低,断裂延伸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纤用亚麻(阿里安)与北达科他州油用亚麻茎进行酶法脱胶实验.脱胶酶制剂含 Viscozyme L (富含果胶酶的成品酶)和乙二胺四乙酸(螯合剂 EDTA).碾压破裂后的亚麻茎浸吸不同比例的 Viscozyme L- EDTA溶液,脱胶后纤维进行梳纺.供测纱样为 Shirley机清理的原亚麻纤维与棉花纤维按不同比例混纺而成的纱.处理不同,清理后的纤维性质有所不同.不同配比的酶溶液脱胶后的纤维性质不同,不考虑 EDTA的因素, 0.3%( v/v)的酶浓度比 0.05%的酶浓度脱胶效果好,但纤维强力低.麻样与酶制剂不同,混纺纱的质量变异系数、单纱强力与粒结数存在差异.以成本、纤维和纱的质量为依据,本实验结果确立了脱胶酶制剂的组分含量范围,可作为进一步研究优化亚麻脱胶酶制剂的基础.本实验中, 0.3% (v/v) Viscozyme L与 25mM EDTA配制的酶溶液脱胶制成的纱最好.因此,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开发工业级纺织用亚麻短纤维.  相似文献   

3.
剑麻化学脱胶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剑麻纤维的化学成分做了测试,然后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纤维进行脱胶处理,测试处理后纤维试样的制成率、白度、细度、强力、断裂伸长率等指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预处理、碱液浓度、助剂种类和煮练时间四因素对纤维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并选出在各个指标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方案,从而提高剑麻纤维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4.
织物表面硬质毛羽是导致皮肤刺痒的主要因素,本文依据毛羽与皮肤的刺扎作用,建立单纤维轴向弯曲压缩基本模型,并利用改装后的单纤维强力仪,对苎麻纤维刷进行刺扎弯曲实验,验证了纤维束最大压缩强力与纤维形态参数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5.
苎麻纤维细度、细度均匀度、断裂强力、强度、伸长率及结晶度等品质性状是影响苎麻品质及其可纺性的几项主要因素.本文对30个苎麻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断裂强力与纤维直径之间的极显著相关性,建立断裂强力依直径的回归方程y=-1.887+1.756x.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等速伸长法测定纤维断裂强力的先进性,同时系统研究了测定根数、拉伸隔距、拉伸速率等因素对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试验结果的影响。其结果为采用等速伸长法准确测定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麻业》2003,25(2):102-102
由于苎麻纤维结晶度高,导致刚性大、抱合力差、织物手感粗糙、毛茸多、易折皱、染色困难、制成的服装穿着有刺痒感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缺陷,西北纺织工学院的教授们将碱煮漂工艺与碱处理、酸处理、纤维素酶处理相结合,进行探讨,通过对纯苎麻织物处理后某些服用性能的测试,得到了优化改善苎麻织物服用性能方法。按实验方案将A、B、C织物分成甲、乙、丙、丁四组进行悬垂、折皱、强力测试。经三种方法处理的织物,其悬垂性都比原坯织物为好,且经酸处理的织物悬垂系数最小,效果最好。经碱煮漂——再煮漂后织物折皱回复角变化幅度小,而经碱煮漂…  相似文献   

8.
对香蕉纤维的含胶率、回潮率进行测试,采用化学法对香蕉纤维进行脱胶处理,测试残胶率及细度、强力、白度等性能指标。结果显示,香蕉纤维化学脱胶后的残胶率为3. 30%,平均细度214. 1 Nm、白度50. 6、断裂强力126. 22 cN,说明香蕉纤维具有一定的可纺性,但纯纺或纺出高品质的高支纱仍有难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的全貌与分布规律,通过采用等速伸长法测得其断裂强力,根据断裂强力的频数直方图的分布趋势,用正态分布的偏度、峰度等参数对其进行分析,用Q-Q图与Kolmogorov-Smirnov(以下简称K-S)检验法检验苎麻单纤维强力的正态性,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但有一定偏差,不对称,为右偏尖峰态。同时提出了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指标体系,即运用主体断裂强力、品质断裂强力、平均断裂强力、弱强纤维断裂强力和超强纤维强断裂力五个指标来表征单纤维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10.
苎麻织物毛羽刺痒感的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织物表面硬质毛羽是导致皮肤刺痒的主要因素,本文依据毛羽与皮肤的刺扎作用,建立单纤维轴向弯曲压缩基本模型,并利用改装后的单纤维强力仪,对苎麻纤维刷进行刺扎弯曲实验,验证了纤维束最大压缩强力与纤维形态参数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