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遗传学角度看,近交使基因纯合,而纯合则使基因互补种类减少,显性和上位效应也减弱;再加上平时不显现的隐性有害基因纯合得以表现,故而产生衰退现象.从生理角度看,可能是隐性有害基因纯合后使某种生理功能缺损,如内分泌激素不平衡,或者未能产生某些身体不可缺少的酶等.虽然引起近交衰退的原因很复杂,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但是近交衰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刘丑生 《养猪》1993,(2):32-33
一、前言近交在猪杂交育种上,对于分化群体,纯合基因,固定优良特性,提露有害性状有重要作用。但近交往往会导致繁殖力、生活力、生长速度及相关的机能衰退。甘肃黑猪是一个肉脂兼用型品种,近年来开始向瘦肉型转化,为了加速瘦肉系群体继代选育的进程,开展了小群体近交试验,旨在探明近交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合理地利用近交,科学地指导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交具有促使等位基因纯合、降低群体均值的效应,具有固定优良性状、揭露有害基因、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提高群体同质性的作用;在动物育种上,应很好把握近交的应用时机,准确衡量近交的程度,灵活运用近交的方法,严格控制近交的速度和时间,并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使近交的有利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长期来人们对近交常具戒心,因为近交会导致生活力、适应性、繁殖力等诸方面的衰退。其实近交与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其二重性,既有不利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近交的遗传效应能促使基因纯合,从而可以运用近交方法来固定优良性状,促使群体更快地纯化与一致。因此,近交是家畜育种改良的重  相似文献   

5.
<正> 近交和选择是为配合杂交进行纯种猪群选育的基本手段。在育种猪群中,常因近交程度的增加而导致繁殖力(如每窝的活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生长速度和生存率的减退。不过在选择进程中还要求纯种猪群有一定程度的近交。这是因为:一方面近交具有暴露群体内有害隐性基因的作用,通过选择淘汰可改造净化群体的遗传素质;另一方面近交还可在每一群体中分别纯合不同位点的优良基因,通过杂交配合可进一步发挥近交和选择应产生的效应。本文试图应用北京花猪Ⅰ系的育种数据资料,分析研讨育种过程中近交和选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亲交配是一种促进后代基因纯合,获取纯合型优良经济性状的育种方法。也是分化原始群体,改变群体遗传结构的重要手段。尽管近交有易发生衰退的现象,但多年来,在国内外猪的育种实践中,采用近亲交配的方法常获得了育种工作所预期的效果。如在新淮猪的育种过程中,运用不同程度的近亲交配在促进外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讨高度近交陆川猪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采集20头近交和6头非近交陆川猪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个体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扫描全基因组SNPs分析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基因组纯合度挖掘近交陆川猪群体中特异的纯合区域(region of homozygosity,ROHs)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近交陆川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0.373)小于期望杂合度(0.491),推测其发生了选择或者近交;系统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分化成为两个近交家系,且230、236、239、132、130及126号个体亲缘关系最近;在近交群体中,基因组纯合度和基因组长纯合片段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9.64%和0.12,都极显著高于非近交群体53.18%和0.05(P<0.01),说明该近交陆川猪群体已达到高度近交;近交群体和非近交群体中分别有1 250和633个ROHs,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存在于近交群体中的阳性纯合区域(positive region of homozygosity,pROHs)有224个,其中由于近交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影响参与激素合成过程、胰液分泌、膜脂代谢过程、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及纹肌细胞分化等相关的1 322个基因。结果提示,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组纯合度高且已达到高度近交,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稳定性高。此外,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生长等生产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高度近交陆川猪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采集20头近交和6头非近交陆川猪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个体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扫描全基因组SNPs分析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基因组纯合度挖掘近交陆川猪群体中特异的纯合区域(region of homozygosity, ROHs)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近交陆川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0.373)小于期望杂合度(0.491),推测其发生了选择或者近交;系统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分化成为两个近交家系,且230、236、239、132、130及126号个体亲缘关系最近;在近交群体中,基因组纯合度和基因组长纯合片段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9.64%和0.12,都极显著高于非近交群体53.18%和0.05(P0.01),说明该近交陆川猪群体已达到高度近交;近交群体和非近交群体中分别有1 250和633个ROHs,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存在于近交群体中的阳性纯合区域(positive region of homozygosity, pROHs)有224个,其中由于近交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影响参与激素合成过程、胰液分泌、膜脂代谢过程、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及纹肌细胞分化等相关的1 322个基因。结果提示,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组纯合度高且已达到高度近交,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稳定性高。此外,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生长等生产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交可使基因趋于纯合,巩固有益性状;暴露不利性状,便于选留和淘汰。因而近交作为育种工作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近交会使牛的繁殖力、适应性、生活力等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因近交使纯合体比率增加,杂合体比率减少,致杂合效应值降低,必然降低群体均值,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奶牛产奶量为中等的遗传力,受近交影响比较敏感,但其影响程度如何,报道不多。本文对不同近交程度个体牛的产奶量进行了统计,以分析近亲繁殖对产奶量的影响,从而为在育种工作中确定适宜的近交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交(亲交)的遗传效果是使基因纯合。亲缘关系越近的个体间交配,基因纯合的概率越大。通过近交、可使优良基因集中于某些个体,从而获得优良的理想型种牛。从这一点看,近交是当前品系育种的有利手段。但是,近交又可使一些有害隐性基因纯合而暴露出来,以致产生近交退化现象,严重的影响奶牛的生产。我们知道,泌乳量的遗传力约为0.3,这样,它对遗传影响较敏感,近交对产奶量会产  相似文献   

11.
近交对甘肃黑猪合成系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黑猪合成系培育中,为了加强基因纯合,尽早提高合成系猪的繁殖性能,采用不同近交系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近交对甘肃黑猪隐性遗传疾病率影响不大,近交系数控制在15.6%以内,对甘肃黑猪合成系的繁殖性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枫泾猪现有母猪群体进行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以母猪个体间的亲缘程度和产仔主效基因为主的分析结果得到:1)现有母猪平均近交系数为0.089,近交程度的大小未能影晌枫泾猪的产仔数性能,并且随着近交系数的增加,产仔数反而呈上升趋势;2)繁殖性能主效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高达到0.72,基因型之间具有0.5头的产仔数差别,但在初产母猪间无该基因的效应存在;3)半同胞遗传力计算得到产仔数为0.08,产活数为0.044.  相似文献   

13.
贵阳种猪场1976年重建苏白猪群以后采用了自群繁殖、闭锁亲交、随机选配的办法培育猪群。因此,在群体结构和后代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近亲。本文想通过分析苏白猪的繁殖性能的近交效应探讨苏白猪繁殖过程中应保持的近交程度,为利用近亲繁殖苏白猪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本文的材料来自本场1977—1986年苏白猪的生长发育测定记录及1202窝苏白猪的繁殖性能记录。猪群的饲养水平一般,精饲料是市饲料公司供应的育肥猪料,青饲料是本场自产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野牦牛的优秀基因培育牦牛新品种群已进入了育种实践阶段.由于育种公牛的特定关系,在牦牛育种中有计划地采用了近交技术,经过横交一世代两年的统计,未发现近交衰退和严重分离现象.本文认为从染色体组型、血清酶及生化组分、生殖细胞的超微结构及酶活、生活习性及繁殖特点等方面的研究都证实野、家牦牛基因比较纯合;牦牛代谢反应迟钝,育种原始偏向肉用.因此,在牦牛育种中有计划、有控制地采用近交技术,安全可靠并可加速育种进程,尽快地达到同质化.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理论及其局限性大多的群体遗传学理论(Lerner,1958;Falconer,1960;Pirchner,1969)都把杂种优势视为和近交衰退相对的一种现象。在此狭义范围内,遗传理论用亲本品系中存在不同的纯合显性基因,或杂交群体中出现超显性,或两者一起来解释杂种优势。虽然,产生杂种优势的另一原因可能是杂交种中所出现的上位(或异位显性)的相互作用,但通常认为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6.
近交衰退是动物育种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近交衰退产生的机制,以及近交对羊繁殖性状、生长性状和绒毛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发现,除了绒毛品质(长度和细度)外,近交对所有分析性状均产生不利影响。近交显著降低母羊繁殖力和羔羊存活率,同时随着近交的增加,母羊产羔性能也略有下降,羔羊初生重、断奶重、2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9月龄体重及周岁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近交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产绒量有不利效应,但对绒毛长度和细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亲交配(近交)是育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繁殖制度。近交能使有益基因纯合,优良性状得以固定。伊凡诺夫成功地采用了近亲交配的方法,育成了乌克兰草原猪和阿斯卡尼羊。他认为,在畜牧业中,甚至是用最近的近亲交配,无论在品系和品种繁殖过程中作为获得真正纯合子的方法,还是主要作为获得较纯基因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与鸡繁殖性状近交衰退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为深入探究lncRNA对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狼山鸡高、低近交群体为试验素材,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狼山鸡下丘脑和卵巢中lncRNA表达情况,筛选高、低近交组间差异表达lncRNA,并对其进行顺式调控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结果】 狼山鸡下丘脑和卵巢中共鉴定出4 222个lncRNAs,高、低近交组间比较发现,下丘脑中差异表达lncRNAs 35个,卵巢中差异表达lncRNAs 215个。下丘脑中差异lncRNAs中预测到顺式调控靶基因98个,这些靶基因显著富集于出生或孵化时胚胎发育终止、胚胎心导管发育、视黄酸应答等繁殖相关生物过程(P<0.05),涉及lncRNA MSTRG.9196.4、MSTRG.9195.2、MSTRG.6254.2以及相应靶基因DNAAF2和FKBP1B等胚胎发育相关基因;卵巢中差异lncRNAs预测到顺式调控靶基因414个,这些靶基因富集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MAPK、叶酸合成等信号通路,包括MSTRG.7683.1、MSTRG.13604.4、MSTRG.16570.1、MSTRG.8330.5、MSTRG.8330.4等神经内分泌调节及配子生成相关的lncRNAs。【结论】 本研究在下丘脑和卵巢中筛选到了一系列鸡胚胎发育及配子生成调控相关差异lncRNAs,这些lncRNAs可作为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候选lncRNAs,为进一步揭示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对7 051窝不同近交系数的杜洛克母猪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交程度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仔总数、产活仔数和产弱仔数方面。近交系数第3组(3.125%~6.25%)与其他组间在产仔总数、产活仔数和产弱仔数方面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母猪2胎、3胎、4胎、5胎次的产仔总数、产活仔数、产弱仔数均以第3组最高。说明通过适度近交,可以较快地剔除有害基因、增加遗传稳定性,可以较好地降低有害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近交的后果一般认为近交引起物种的适应性衰退。但作者认为并非如此,事实上,它与隐性度γ有关。当γ<0时,会引起近交优势。在有人工选择的情况下,当对隐纯个体的选择系数S满足下述条件时,近交总引起群体平均数的增加。 s>(2pqFh)/(d(q+pF)) (1) (1)式中p·q分别为群体显性基因及隐性基因频率。h·d分别为显性值与纯性值。F为近交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