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云南春作马铃薯上普遍发生,且危害较重,给当地马铃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试验研究了11种药剂7种药剂组合(包衣剂+保护剂+治疗剂)通过播种期种薯包衣,现蕾期叶面喷施一次保护剂,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叶面各喷一次治疗剂的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结果表明,药剂组合种薯包衣+甲霜·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60.99%,增产率176.28%,增效率152.27%;其次是种薯包衣+霜脲·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组合,防治效果达到60.15%,增产率173.20%,增效率150.55%。这2个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依据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模型预测,确定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病菌生成潜在侵染次数、代数和最佳防治期及防治次数,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通过对西吉县‘青薯9号’品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进行决策分析,获得了防治成本低(46.5~49.5元/667m2)、防治效果高(病指防效82.39%~85.78%)和保产效果好(41.40%~45.49%)的综合效益决策矩阵及决策靶,为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修文县大堡村马铃薯基地运用QD-3340MV无线自动气象站收集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温度、湿度及降雨量数据,运用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在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病菌生成潜在侵染6代19次,其中极度严重侵染10次,占侵染总次数的52.63%;重度侵染3次,占15.79%;中等程度侵染4次,占21.05%;轻度侵染2次,占10.53%,根据该系统指导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病指仅为0.08~0.48,农民自防区病指为4.72~18.11,而空白对照区病指达22.22~24.24。  相似文献   

4.
毕节市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毕节市马铃薯生产上对产量威胁最大的重要流行性病害,常年造成产量损失20万t左右。通过开展一系列晚疫病控制技术研究试验,结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防治工作经验等,探索出一套适合毕节市生态条件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即:选栽抗病或耐病性强的品种,搞好农业防治,进行种薯处理,大田期加强病情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药剂防治,有效减轻病害发生程度,推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广东省种植户普遍存在的冬作马铃薯生育前期供肥过猛、后期脱肥严重和肥料养分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方法,以‘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为供试作物,在不同氮磷钾比例下,研究不同释放期缓控释复合肥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0∶0.5∶2.0时,配施CRF60d的缓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冬作马铃薯的总产量、较CK(无肥处理)增产率、经济效益和较CK增效率都为最高,分别达到56 550 kg/hm 2、68.24%、92 575元/hm 2和69.12%;其次,当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0∶0.5∶2.0时,配施CRF90d的缓控释复合肥处理的总产量、较CK增产率、经济效益和较CK增效率分别为55 034 kg/hm 2、63.73%、88 186元/hm 2和61.10%。兼顾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适宜广东冬作马铃薯主产区的施肥方案为配施释放期60~90 d的缓控释复合肥,且总氮磷钾量应达到N 240 kg/hm 2、P2O5 120 kg/hm 2、K2O 480 kg/hm 2。  相似文献   

6.
接种AM真菌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苗盘和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脱毒马铃薯菌根侵染率和产量的影响。在苗盘试验条件下,接种Glomus mosseae(BEG167)和Glomus versiform(G.v)2种菌种。在灭菌土壤中,接种BEG167和G.v,脱毒马铃薯侵染率分别达到27%和32%;BEG167使组培脱毒苗移栽生成的微型薯产量比不接种处理增加54.2%。未灭菌土壤上接种BEG167和G.v,侵染率则分别为44%和27%,而对照的侵染率为22%;接种BEG167使组培脱毒苗移栽生成的微型薯产量比不接种处理增加25.2%;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G.v均降低了组培脱毒苗移栽生成的微型薯产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混合菌种(BEG167+G.v,体积比1:1)作为接种剂。接种菌根菌剂使脱毒马铃薯侵染率由21%提高到47%,薯块产量增加21%。上述结果证明,在苗盘和大田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都能侵染马铃薯根部,并能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在稻瘟病重发区及不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以下简称药剂防治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药剂防治新技术可有效防控稻瘟病重发区、3种施肥水平及2种耕作(免耕、翻耕)条件下超级杂交中稻的主要病虫危害,且防效和稻谷产量高于常规施药技术;稻瘟病重发区应用药剂防治新技术在分蘖末期、破口前3~7d、始穗期施药时,除选用30%爱苗EC、5%锐劲特SC、25%阿克泰WG等新药剂外,还应加入52.5%F ilia SE或20%三环唑WP等稻瘟病防治专用药剂,才能有效防治稻瘟病,其中52.5%F ilia SE对稻瘟病防效更好,防效高达94.11%~95.17%;应用药剂防治新技术在超级杂交中稻大田生长期只需施药4次便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与常规施药技术相比,药剂防治新技术施药次数减少2次,用药量减少86%以上,购药成本相当,节本增效明显,同时可降低农药对稻谷和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水稻潜根线虫的致病性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接种试验证实潜根线虫侵染水稻能引起减产,主要是减少有效穗和千粒重;返青期为感病期,这一时期每株稻苗接种300条和470条潜根线虫,分别减产8.8%和13.5%。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烟 稻轮作、稻草还田、冬翻冬种、利用耐病品种和药剂防治。返青期为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9.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新药剂—丁子香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3,(3):162-165
利用比利时CARAH预警系统指导分别施药4次,研究了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SL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好,其他依次是52.5%恶唑菌酮.霜脲WDG、60%锰锌.氟吗啉WP、64%恶霜.锰锌WP、80%代森锰锌WP、50%烯酰吗啉WP、80%三乙膦酸铝WDG、35%甲霜灵WP,其中0.3%丁子香酚SL处理4次后对晚疫病的防效为80.25%,比对照增产达51.09%。0.3%丁子香酚SL作为生物药剂,兼有安全环保、持效期长等优点,可在马铃薯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淮东部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粗缩病,因其寄主环境、介体群量、适期侵染、玉米品种抗(耐)性形成有利综合,易引起病害暴发,较为严格影响该区夏玉米生产。必须通过整洁田边环境、选用抗(耐)病玉米品种、调整玉米播期、科学化学药剂预防等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达到安全、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