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弱毒作为制苗毒种,经CRFK细胞培养15代,使其滴度稳定在10~(5.0)~10~(5.0)TCID_(50)/0.03mL之间.经4代猫体返祖试验证明,该弱毒无返祖现象.10倍免疫剂量的水貂安全试验证明,该弱毒毒力稳定,对水貂无感染性.用FPV弱毒4~15代病毒研制成功的水貂肠炎弱毒疫苗,各项试验证明,该苗安全可靠,免疫剂量为10~(3.0)×1mL,免疫效果好,保护率在95%以上,免疫期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
水貂肠炎弱毒疫苗是将强毒在猫肾细胞培养上连续传代后培育成功的。67代后测定证明弱毒是安全的。疫苗病毒毒力稳定,复归本动物连续6代,不反强。虽注苗后数天内可从貂体组织及粪便中分离出疫苗病毒,但在注苗水貂和未注苗水貂密切接触3个月的期间内,未发现注苗木貂将病毒散播给未注苗的水貂。此弱毒苗无论单独使用或与貂的犬瘟热疫苗、肉毒梭菌C型β类毒素联合免疫均可使水貂产生良好的兔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体为水貂肠炎病毒(又称为猫泛白血球减少症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群。据报道,用猫泛白血球减少症病毒制成的弱毒组织苗,能使水貂获得抵抗病毒性肠炎的免疫性,但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却不能感染猫。1965年,Gozham等报道了应用猫肾细胞培养致弱的猫肠炎病毒疫苗预防水貂病毒性肠炎。我们于1984年7月26日,利用现场病死貂的肺、心、血液和管型便的粘液管制成灭活苗,应用于某发生病毒性肠炎的貂场,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将引进的猫细小病毒(FPV)、鼻气管炎病毒(FKV)和杯状病毒(FCV)三联弱毒疫苗经理化学方法处理,通过猫肾传代细胞系 FK_(81)细胞培养,分离到 FPV 弱毒株,分离毒株的血清学及理化学特性与猫细小病毒一致;在 FK_(81)细胞上出现的病变较规律,毒力稳定;与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对水貂、貉和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是较理想的弱毒株.  相似文献   

5.
水貂犬瘟热,病毒性肠炎和肉毒梭菌中毒三联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PV弱毒、CDV弱毒和肉毒梭菌C型疫苗研制成功了水貂三联疫苗。该苗安全可靠、免疫原性强、免疫期达6个月以上,同各单苗相比抗体产生期及效价相近,室温可保存3天;4℃可保存2周;-20℃可保存6个月。该苗的免疫剂量为2ml,其中CDV和FPV弱毒滴度分别为10~(3.0),肉菌梭菌C型疫苗为2mg/ml。现场应用26000余只水貂,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应用从唐山地区MVE病死水貂中分离强毒,经牛睾细胞(CT细胞)和CRFK细胞混合培养,强迫感染,传至58代后,CT细胞出现CPE变化,除去CRFK细胞,单用CT细胞传毒,传至70代,经电镜、HA和HI试验证明,驯化弱毒株为典型细小病毒,经终点稀释克隆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对貂未发生致病性反应,注射和口服弱毒株的貂HI比对照貂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水貂病毒性肠炎(MVE)是由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ME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公认的水貂三大传染病之一。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和MEV同属于细小炳毒科细小病毒属,血清学试验、限制性核酸酶切图谱分析和单克隆抗体均证明两者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8.
致病性水貂肠炎病毒MEV-ZJ1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临床疑似水貂病毒性肠炎发病貂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病毒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检测、血清学、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动物试验鉴定表明,该分离毒为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命名为MEV-ZJ1株。用分离毒接种水貂,试验动物均表现出典型水貂病毒性肠炎临床症状。研究表明,MEV-ZJ1分离株对水貂具有致病性,是1株强毒,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疫苗免疫与诊断检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水貂的三大病毒病之一,对养貂业危害极大.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和水貂养殖场从国外引进水貂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但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不够稳定,有的在免疫后引起该病暴发.1983年我所在国内首先分离获得了病毒,确定了病性,同时进行了诊断研究.从1988年起开展了弱毒疫苗的驯化研究,应用从唐山地区分离获得的病毒,采用犊牛睾丸细胞、肾细胞长期传代致弱,传至56代后,细胞出现明显病变,传至70代后,血凝效价明显下降和消失.  相似文献   

10.
用从患貂病毒性肠炎(MVE)死亡水貂分离的强毒株,经牛睾丸细胞(CT)和猫肾传代细胞(CRFK)混合培养,强迫传代、克隆培育的MVE弱毒株扩增制苗,给不同品系水貂注射或口服1 ̄5ml,未发生临床反应。注苗后12、60、70天和6个月攻毒,100%保护;对照水貂全部发病,50%死亡。通过对651只(次)水貂的安全性、免疫原性、遗传稳定性试验和中和抗体测定及同居感染试验,证明该弱素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发病死亡貂体内分离到1株水貂病毒性肠炎(MVF)强毒株-MEV,将该株病毒在犊牛睾丸(CT)细胞和猫肾传代细胞(CRFK)上混合培养进行适应。当传至56代时,在CT细胞上出现细胞病变(CPE),而后单独在CT细胞上传至70代,经终点稀释克隆和鉴定获得一弱毒株。以其制备的CT细胞弱毒疫苗,给每只貂注射或口服1~5mL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注苗后12、60、72、180d攻毒,保护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2.
<正> 水貂犬瘟热、病毒性肠炎流行很广,肉毒梭菌中毒则在利用畜禽下脚料的貂场很容易发生,这三种疾病给养貂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八十年代,我国先后研制出了水貂犬瘟热(CDV)弱毒疫苗、病毒性肠炎(MEV)疫苗和肉毒疫苗,对控制三种疫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是单价苗,预防接种费时、费力,成本又高,故不能适应大规模养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选用从犬科动物貉中分得的貉细小病毒CR86106株为种毒,用猫肾传代细胞F81系培养增殖,制成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M-CPV)。该苗对猪红细胞的HA效价平均156,对F81细胞系的TCID_(50)平均为4.02。对离乳幼犬的最低免疫剂量为5×10~(3·8)TCID_(50)。苗注后2周即可获得免疫,血清HI抗体达32即可抵抗CPV强毒感染。疫苗的免疫期为1年。于-15℃以下冰盒保存,疫苗的有效期为9个月。CR80106株遗传性稳定,经CPV易感幼犬和F81细胞系连续传5代和22代,对犬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不变。病毒蛋白经SDS—PAGE和HPLC分析,均未发现与原始毒株有不同。M-CPV对母源抗体干扰有较强的抵抗力,母源抗体达32的幼犬,100%可对该亩产生免疫应答。HI抗体<2的CPV易感幼犬接种该苗后除粪便轻度阳转外,无其他异常,同居CPV易感幼犬也不会感染发病。两次免疫后作同居感染攻毒,可获得完全保护,不会由粪便排出强毒。于产前20d给怀孕母犬接种,也未见有流产、早产、死胎和弱胎现象发生,所产仔犬全部生长发育正常。全国16个军、警犬场队用本疫苗累计免疫各类犬3320只,全部安全,没有一只因注苗而发病,经1~2年临床观察,3296头获得保护,保护率为99.28%。  相似文献   

14.
水貂病毒性肠炎,目前已成为我国水貉三大疫病之首,每年为了预防和紧急接种需要大量水貂病毒性肠炎脏器灭活苗。但如何保证疫苗的质量,保证其安全有效,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水貂病毒性肠炎脏器灭活苗的最小免疫量、免疫产生期、免疫期、疫苗的检验标准及疫苗的保存条件等均没有系统的研究和报导,尤其是缺乏一个水貂病毒性肠炎脏器灭活苗的制造及检验规程。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我们开展了本项课题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摘要报导如下: 1、分离出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及抗原性的水貂肠炎病毒,定名为MEV—DL1。此毒株给水貂肠炎脏器灭活苗的研究打下了可行的基础。 1)MEV—DL1种毒的效价为1024×(HI  相似文献   

15.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水貂传染性肠炎,是水貂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病的发生和传播1.1病原水貂病毒性肠炎病原为貂肠炎病毒,是细小病毒属的一员,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病毒相类似。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寒冷季节带毒粪便在户外土壤中放置1年以上仍有毒力。0.5%福尔马林,2%苛性钠溶液,室温条件下12小时病毒失去活力。3%甲醛,4%氢氧化钠,0.2%过氧乙酸可杀死病毒。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的需要,本文进行了水貂犬瘟热Vero细胞弱毒与肉毒梭菌(C型)二联混合苗的研制和免疫研究。经3年多实验室和田间免疫试验,以及二联苗中试生产,水貂CDV—Vero细胞传代毒,肉毒梭菌(C型)二联苗已通过30多万只水貂的免疫观察;效果可靠、使用安全、并减少了接种次数、剂量。  相似文献   

17.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为水貂乏自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是一种以胃肠黏膜炎症和坏死、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貂病毒性肠炎病毒为细小病毒,是无囊膜的粒子,直径为18-26 mm,呈二十面体对称,壳粒直径为3-4 nm,基因组是单一分子的单股DNA,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有着亲缘关系,然而貂肠炎病毒对猫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18.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胃肠黏膜发炎、腹泻,粪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脱落的肠黏膜,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时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病原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为貂细小病毒(MPV),该病毒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索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其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以免疫母貂所生仔貂为研究对象,采集21、30、45、60日龄仔貂血清,测定水貂病毒性肠炎母源抗体HI效价(MEV HI);选取25只47~52日龄健康水貂接种制备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前后14 d采血测定MEV HI效价;免疫后14 d进行水貂肠炎病毒攻毒临床症状观察,并测定粪便HA效价;攻毒后14 d对濒死和存活水貂安乐死,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母貂所产仔貂的MEV HI效价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在21日龄时较高,45日龄时少部分仔貂MEV HI效价<1:32,60日龄时大部分仔貂HI效价≤ 1:4;使用制备合格疫苗免疫后14 d对照组水貂的MEV HI效价均不高于1:4,免疫组MEV HI效价升高至1:64~1:512;攻毒保护试验表明,免疫组水貂100%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的攻击,水貂的精神、饮食、粪便等均未见异常,且攻毒后粪便HA效价为1:8~1:16;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能够很好地阻止病毒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复制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因此,免疫母貂所生仔貂21日龄时体内抗体效价最高,制备的疫苗免疫50日龄左右的水貂时能够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并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能够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从敏感细胞系、接毒量、接毒时机、换液时机、收毒时机、营养液成分及血清含量等方面进行优选,确定了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水貂细小病毒(MPV)的最适培养条件:敏感细胞系为猫肾细胞系F81株,MPV接种量为10~(-2),同步接毒,培养1d后换液,至残存细胞数仅有5%左右时收毒,并证明维持液中无血清不影响病毒的增殖。采用敏感性不同的细胞系交替培育的方法,从6株MPV(HA 2~×~64~×)中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