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120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I组和Ⅱ组分剐按中(正常采食量的0.75%)和高(正常采食量的1%)剂量给予加味白头翁汤煎剂,Ⅲ组饮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次2 000单位/只,2次/d,连续6 d,Ⅳ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用药后0、3、6 d采血,测定鸡外周血T、B细胞活化情况、红细胞C3b受体(E-C3bR...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白头翁汤(PD)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试验在测定白头翁汤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对鸡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的基础上做人工感染及治疗试验,通过观察感染鸡只临床表现和剖解病变,对其治愈率、有效率和死亡率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的LD50为0.3 mL/只、PD的MIC值为0.187 g/mL,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人工感染试验表明攻毒成功,治疗试验发现,高剂量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的治疗效果,且差异显著(P<0.05)|阳性对照与3种剂量药物治疗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PD能有效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病死率。 [关键词]白头翁汤|鸡大肠杆菌病|人工感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致病成分。试验利用细菌脂多糖诱导急性免疫应激,研究短期注射不同剂量细菌脂多糖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选择80只体重相近的2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其中3个试验组分别在21、23、25(选择3周龄的肉仔鸡连续3次隔天注射LPS引发急性免疫应激)日龄连续3次经腹腔注射LPS生理盐水稀释液,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50、500、1000μ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6d。在21、23日龄注射LPS3h后和25日龄注射LPS24h后(21、23日龄取血是检测注射LPS后3h血液指标的变化,在25日龄注射LPS24h后杀鸡测肉质指标时,也取血液测血液指标,观测血液指标随注射时间的变化趋势)取血液制备血浆、血清,测定血清细胞因子、血浆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26日龄取试鸡胸肌,测定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表明:①LPS刺激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P<0.05);②LPS刺激显著提高了血浆和胸肌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③低剂量LPS刺激显著降低了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P<0.05),而高剂量LPS刺激有显著提高血浆及胸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4.
细菌脂多糖诱导的急性免疫应激对肉仔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急性免疫应激,研究短期注射不同剂量LPS对肉仔鸡肉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32只体重相近的2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其中3个试验组分别在21、23和25日龄经腹腔注射LPS生理盐水稀释液,剂量为250、500和1 000μg/kg BW,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6日龄取试鸡血液制备血浆,测定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丙二醛的含量;取胸肌和肝脏,测定pH、乳酸、脂肪、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LPS处理对胸肌化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胸肌pH及水分含量(P<0.05),显著提高胸肌和肝中脂肪含量及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LPS处理也显著提高了血浆和胸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
5组2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攻毒后36h出现临床症状,此时分别按3‰、2‰、1‰的浓度给鸡连续饮水投服自拟白头翁散治疗,连用5d,同时选用诺氟沙星作药物治疗对照.结果表明:从攻毒开始至14d后试验结束,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3%、6.6%、133%,对照药物治疗组死亡率为10%,人工发病未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较典型,死亡率为40%,健康对照组无死亡.复方白头翁散3个剂量组和诺氟沙星组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3.3、%86.7%、73.3%,80%.自拟白头翁散按3‰、2‰混饮的治愈率显著高于诺氟沙星组.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稻谷日粮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转基因稻谷日粮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监测转基因稻谷对肉仔鸡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将200只1日龄的肉仔鸡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对照组分别饲喂转基因稻谷及其亲本配制的基础日粮。21日龄、42日龄时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饲喂含有转基因稻谷日粮的肉仔鸡在早期可降低碱性磷酸酶含量,降低后期血液中尿酸含量,而对其它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转基因稻谷日粮作为肉仔鸡的饲料原料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未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4种清热方剂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腹泻的治疗效果,试验将360只21日龄健康青脚麻肉用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不攻毒不给药;Ⅱ组为阴性对照组,只攻毒不给药;Ⅲ~Ⅵ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种清热方剂,平均每只鸡每天投药1.5 g,连续用药5 d,停药后观察5 d,分别统计治愈率和保护率。结果表明:4种清热方剂对鸡大肠杆菌腹泻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白头翁汤和黄连解毒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在85.00%以上。  相似文献   

8.
180只1日龄健康商品代肉用公雏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组、130mg/kg金霉素组、0.25%酵母培养物组,定期进行肠道大肠杆菌计数,研究酵母培养物在体内与大肠杆菌的生物颉颃作用,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研究酵母培养物对肉仔鸡免疫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促进肉仔鸡生长,提高肉仔鸡存活率,降低肠道大肠杆菌计数,减少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9.
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人工诱发7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用氟苯尼考琥珀酸钠3个不同剂量对致病鸡进行预防和治疗试验,以评价该制剂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效果。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对鸡大肠杆菌病具有较好的防制效果;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保护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硫酸阿米卡星组和头孢噻呋钠组。保护率高达96.7%(P<0.05),治愈率高达93.3%(P<0.05)。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早期干预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攻毒肉仔鸡肠道短链脂肪酸(SFAs)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1日龄ROSS肉仔鸡200只,分为两组,每组100只,试验前3 d,其中一组每天灌喂1 mL浓度为10~9CFU/mL的丁酸梭菌,另外一组灌喂1 mL生理盐水。7日龄时,将灌喂生理盐水的肉仔鸡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大肠杆菌组(EC);灌喂丁酸梭菌的肉仔鸡分成丁酸梭菌组(CB)和丁酸梭菌+大肠杆菌组(CB+EC)。7日龄至试验结束,EC组和CB+EC组灌喂1 mL(10~8CFU/mL)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液进行攻毒,Control组和CB灌喂1 mL生理盐水。ETEC攻毒后第3 d和7 d屠宰取样。结果显示:①在肉仔鸡盲肠中,10日龄时,与Control组相比,CB组中乙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EC组中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CB组和CB+EC组中丁酸的含量较为相近,均极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EC组(P0.01)。14日龄时,与Control组相比,CB组中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EC组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显著降低(P0.05)。②10日龄时,在CB组中,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由此可见,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大肠杆菌攻毒的肉仔鸡可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和改善盲肠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香莲芪中药制剂抗鸡体内大肠杆菌的效果,将16日龄雏鸡用O2型大肠杆菌攻毒并开展预防和治疗试验。预防试验是用16日龄雏鸡O2型大肠杆菌攻毒同时口服香莲芪中药制剂0.5m L、1.0m L及2.0m L,1次/天,连用10d,测定发病率、死亡率和保护率;治疗试验是先用O2型大肠杆菌攻毒并建立疾病模型后口服上述药物,2次/天,连用10d;以乳酸环丙沙星作为阳性对照,测定治愈率、有效率和死亡率。预防试验结果表明,香莲芪中药制剂组试验动物死亡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对试验动物的保护率超过86%;在18日龄时,给药组试验动物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香莲芪中药制剂试验组感染雏鸡死亡率显著低于乳酸环丙沙星阳性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治愈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香莲芪中药制剂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2.
将216只商品代肉用公雏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分别为空白组和150mg/kg金霉素组,处理组分别使鸡只饮服2种不同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定期检测直肠中大肠杆菌数量,研究微生物制剂在体内与大肠杆菌的生物颉颃作用,在肉仔鸡前期和中期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研究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免疫功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液态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促进肉仔鸡生长,使42日龄体质量分别比对照组高4.71%和2.62%,可提高肉仔鸡的存活率(P<0.05),降低直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13.
复方白头翁散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组20龄雏鸡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攻毒后36h(小时)出现临床症状,此时分别按3‰、2‰、1‰的浓度给鸡连续饮水投服自拟白头翁散治疗,连用5天,同时选用诺氟沙星作药物治疗对照。结果表明:从攻毒开始至14天后试验结束,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3%、6.6%、13.3%,对照药物治疗组为10%,人工发病未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较典型,死亡率为40%,健康对照组无死亡。复方白头翁散三个剂量组、诺氟沙星组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3.3%、86.7%、73.3%、80%。自拟白头翁散按3‰、2‰混饮的治愈率显著高于诺氟沙星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紫黄散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预防与治疗效果以及对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日龄雏鸡适应饲养6 d后,随机分为6个处理,分别用A、B、C、D、E、F组表示。在14日龄时A、B、C组按高[C:90 mg/(mL.kg-1)]、中[C:45 mg/(mL.kg-1)]、低[C:4.5 mg/(mL.kg-1)]3个剂量灌服紫黄散,D、E、F组灌服生理盐水,每只鸡1 mL,连续灌服7 d,其中F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隔离饲养。在21日龄时对A组~E组进行攻毒,每只点眼0.2 mL传代毒液,F组0.2 mL生理盐水,临床症状以法氏囊发生病变和胸肌、腿肌出血为准。攻毒3 d后,阳性对照D组每只鸡肌注卵黄抗体0.5 mL,其他各组注射0.5 mL生理盐水。观察攻毒前、后鸡只的临床症状,每天记录各组的死亡数,最后统计死亡率。雏鸡饲养至试验的第24、28、40、42天,从各试验组中随机取10只分别无菌采集血液经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取其血清,-20℃保存,用于血液生化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表明紫黄散能明显降低IBDV感染雏鸡死亡率,B组与E组相比死亡率降低15.6%;用药B组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P0.05)提高,部分时间点与E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紫黄散对抗IB-DV导致的免疫抑制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皮质酮应激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证皮质酮(CORT)应激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7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TRL)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CORT)日粮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皮质酮(饲喂2周),21日龄后两组鸡均采食基础日粮。测定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血液中皮质酮、葡萄糖、钙、尿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8~21日龄时,皮质酮组肉仔鸡日采食量、日增重及饲料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8~42日龄时,皮质酮组肉仔鸡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食量比对照组有降低趋势(P0.05)。皮质酮组肉仔鸡血液中皮质酮、葡萄糖、钙及尿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长期添加皮质酮使肉仔鸡产生应激,并改变了肉仔鸡机体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16.
复方白头翁散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组 2 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 ,攻毒后 36h出现临床症状。此时分别按 0 3% ,0 2 %和 0 1 %的浓度给鸡连续饮水投服自拟白头翁散治疗 ,连用 5d。同时选用诺氟沙星作药物治疗对照。结果 :从攻毒开始至 1 4d后试验结束 ,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 3 3 % ,6 6%和 1 3 3 % ;药物治疗对照组为 1 0 % ;人工发病未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较典型 ,死亡率为 40 % ;健康对照组无死亡。复方白头翁散 3个剂量组、诺氟沙星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 93 3 % ,86 7% ,73 3和 80 %。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高赖氨酸转基因水稻替代40%、100%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对肉仔鸡屠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只1日龄AA鸡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Ⅰ、Ⅱ组日粮分别用转基因水稻替代40%、100%玉米。试验分为两阶段:前期1~21日龄,后期22~42日龄。结果表明:1)前期Ⅰ、Ⅱ组单位增重耗料显著降低,嗉囊、腺胃、肌胃、回肠指数均显著提高;后期小肠总长Ⅰ组提高5.59%,Ⅱ组降低4.50%。2)全期Ⅰ、Ⅱ组血液生化指标无不良反应。3)Ⅰ组后期腹脂沉积显著增加。高赖氨酸转基因水稻替代40%、100%玉米对肉仔鸡屠宰及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5组2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攻毒后36h出现临床症状,此时分别按3‰、2‰、1‰的浓度给鸡连续饮水投服自拟白头翁散治疗,连用5d,同时选用诺氟沙昨一作药物治疗对照。结果表明:从毒开始至14d后试验结束,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3%、6.6%、13.3%,对照药物治疗组死亡率为10%,人工发病未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较典型,死亡率为40%,健康对照组无死亡,复立白头翁散3个剂量组和诺氟沙星组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3.3%、86.7%、73.3%、80%。自拟白头翁散按3‰、2‰混饮的治愈率显著高于诺氟沙星组。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1日龄三黄肉仔鸡21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研究溪黄草对三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恩诺沙星粉末和1%双黄连粉末,Ⅳ~Ⅶ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2%和4%溪黄草,进行为期49 d的饲养试验,测定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溪黄草可使4周龄以后三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比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13.1%~22.7%,料重比比空白对照组降低8.1%~14.2%,其效果优于双黄连和恩诺沙星;同时可提高血清TP、GLO和GLU含量,维持血清ALB含量基本稳定,降低35日龄后鸡血清TC。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肉仔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60只1日龄AA肉仔公雏鸡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8只鸡。对照组饲喂非转植酸酶基因亲本玉米日粮,试验组饲喂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日粮,两组鸡在试验期间饲喂日粮中的可利用磷等所有养分含量均相等或相近。试验期为42 d,分为1~21和22~42日龄2个饲养阶段。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42日龄肉仔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和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1日龄肉仔鸡的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也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日粮对肉仔鸡未产生不良影响,可安全饲喂于肉仔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