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重庆市某兔场洪灾后母兔发生化脓性疾病的病原及筛选敏感的药物,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动物接种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基因序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高达99%;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先锋Ⅴ、菌必治、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市某兔场洪灾后发生化脓性疾病的母兔进行了病原诊断,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动物接种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证明本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基因序列同源性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达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菌对氨苄青霉素、先锋Ⅴ、菌必治、氨苄青霉素/舒巴坦高度敏感。兔场立即选用敏感的药物,并结合综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长毛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内蒙古包头市某养殖场患有肺炎的病兔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进行了初步鉴定,并通过16S rRNA序列扩增和测序进行分析,BLAST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酸序列同源性达99.6%,确定该分离菌株为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将其命名为BTSH1。  相似文献   

4.
为了诊断福建省龙岩市某兔场乳房炎的具体病原,试验对兔脓肿液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16S rDNA序列测定以及对所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青霉素钾、氨苄西林、红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甲氧嘧啶高度敏感;对磺胺异亚唑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克林霉素等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洛阳某地区兔场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的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本试验无菌采取病兔的病灶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序列鉴定,并采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分离菌的药敏试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病兔肺脏、肝脏和脾脏中分离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麦迪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丁胺卡那、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呋喃唑酮具有耐药性;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诺氟沙星、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敏感。结果表明该兔场家兔发病原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且分离菌对多种药物耐药,通过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试验从新疆石河子地区3个建设兵团采集60份临床型乳腺炎患牛的奶样。细菌分离纯化后,在VITEK 2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基础上,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对乳腺炎主要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0份奶样中共分离14种细菌,其中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最多(2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15.56%)。选择14种常用抗生素,采用Kithy-Bauer纸片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强(耐药菌株最多)。通过免疫蛋鸡制备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卵黄抗体(Ig Y),体外抑菌试验表明,10mg/m L的特异性Ig Y能够有效抑制两种细菌的生长,为卵黄抗体替代抗生素防治奶牛乳腺炎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诊断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某牧场养殖藏羊的死亡病因,本试验无菌采集病死羊的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革兰染色镜检呈葡萄串状或单个短链成对排列,可分解糖类,MR-VP结果为阳性,16S r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其他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8%以上,证明所分离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部分喹诺酮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和氯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和多西环素呈中介耐药,而对氨苄西林、多黏菌素B、四环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共8种抗菌药呈耐药。本试验为日喀则地区羊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用药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种鸡场空舍期禽舍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情况,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山东省某大型种鸡场空舍期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用Baird-parker培养基进行分离,得到一株细菌,通过培养特性、染色镜检及生化特性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PCR法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克隆测序,进行BLAST比对,并用30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在BP培养基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典型菌落特征;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的特性;生化特性试验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性;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7%,确定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青霉素的抑菌圈直径为0,呈现完全耐药。说明养禽场空舍期消毒后空气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株呈现一定的耐药性;试验结果可以为规模化种鸡场抗菌药物和消毒剂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确诊山西省某獭兔养殖场病死獭兔的病原菌,本研究从病死獭兔肺脏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经16s分子鉴定为葡萄球菌,动物试验证实该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为了确定该病原菌的来源,在该兔舍进行气溶胶样品采集,通过对气溶胶中葡萄球菌与脏器中分离出的葡萄球菌进行16s遗传进化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病死獭兔体内的葡萄球菌与空气中的葡萄球菌在进化树的同一支上,其中獭兔体内的葡萄球菌与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达95%以上,空气中的葡萄球菌与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达94%以上,进一步揭示了环境空气中微生物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对新疆南疆地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试验从新疆南疆地区某奶牛场的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生化试验、PCR扩增及测序等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并通过比较氟苯尼考原料药、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和氟苯尼考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抑菌圈直径(DIZ)、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曲线分析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从乳样中分离到一株细菌,该分离株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呈蓝紫色并排列成葡萄串状,触酶、血浆凝固酶和甘露醇发酵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基因组DNA中能扩增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16S rDNA基因序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似性为99.7%,判断该分离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氟苯尼考原料药、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和氟苯尼考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株均产生抑菌作用,DIZ大小为氟苯尼考纳米凝胶>氟苯尼考注射液>氟苯尼考原料药,均表现为高度敏感,其中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株的DIZ均显著高于氟苯尼考原料药和氟...  相似文献   

11.
从患病猪伤口以及空气中各分离到1株葡萄球菌并进行了16S rRNA部分基因的PCR扩增、序列测定以及两株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伤口中分离的葡萄球菌具有溶血性,空气中分离的葡萄球菌不具备溶血性;伤口中葡萄球菌16S RNA部分基因与GeneBank收录的溶血性葡萄球菌(AP006716.1)16S RNA基因相应部分序列同源性为99%,空气中葡萄球菌与GeneBank收录的葡萄球菌(AB188210.1)16S RNA基因相应部分序列同源性为99%。药物敏感性比较试验表明,两种葡萄球菌敏感性基本相同,均对头孢类药物敏感,对红霉素、卡拉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6):174-178
从奶牛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过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定为芽孢杆菌属;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同源性分析结果,证实分离得到的Y4菌株是枯草芽孢杆菌,与GenBank上的枯草芽孢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6%。对此菌株进行抑菌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研究为将来研制益生菌制剂防治奶牛生殖道疾病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后病原菌的构成及比例,本试验对全身及局部灌注治疗后仍未痊愈的奶牛进行基本信息汇总并对乳样中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分离鉴定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治疗仍可分离到大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假单胞菌等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本试验为临床上经久不愈的乳房炎病例的治疗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昆明某猪场猪出现以关节及皮肤脓肿、发育迟缓为特征的疾病。为查明病因,本试验采集自各病猪的关节渗出液、脓汁,取病料组织划线于血琼脂平板培养,对形成的溶血性菌落采用高盐培养、革兰染色、触酶试验、凝固酶试验和药敏试验,并使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扩增分离株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胶回收产物,经过TA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发现,溶血性菌株为革兰阳性的球菌,触酶试验和凝固酶试验均呈阳性,PCR扩增出1 476bp的单一条带,其基因序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DNA同源性达99%。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猪场皮脓病的主要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福建省某养殖场病兔分离到3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并对其进行了16S rRNA扩增、生化反应、药敏试验等检测,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6.
2016年3月辽宁省锦州市某宠物犬养殖户携带一岁泰迪病犬到锦州牵手宠物医院就诊,该病犬主要有咳嗽、打喷嚏及流鼻液等呼吸道症状,家中已有4只泰迪犬相继出现该症状。经过一系列临床诊断并采集病犬咽试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16S r DNA PCR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后发现该病犬感染的是伪中间型葡萄球菌。进一步通过小鼠毒力试验后证明该犬发病确定由伪中间型葡萄球菌引起。  相似文献   

17.
猪粪便中致病性病原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猪粪便中的致病微生物并分析其耐药性,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检测与测序、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从镇江地区不同养猪场采集的100份粪便样品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致病性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100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大肠杆菌25株、沙门氏菌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20株,致病性沙门氏菌15株,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分离菌16S rRNA 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492 bp的目的条带;57株分离株的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参考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于97.0%;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5.0%~95.0%之间,致病性沙门氏菌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在46.7%~100%之间,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9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0%~100%之间,且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某猪场仔猪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分析该病原菌的耐药性,本试验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并从肺脏、脾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随后进行分离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 r RNA基因测序与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生化试验结果与链球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大致相符;细菌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经Blast同源性比较,与猪链球菌(Gen Bank CP007497.1)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对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多种药物敏感。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为猪场发生该病时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临床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耐药特性分析,对分离的细菌进行了血浆凝固酶试验、生化试验、16S rDNA 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分离培养共分离到4株葡萄球菌,4株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均为阴性;能利用甘露糖、甘露醇、乳糖、蕈糖,均不能利用麦芽糖,V-P试验均为阴性;16S rDNA序列与已上传的猫葡萄球菌同源性达99%,确定4株分离菌都为猫葡萄球菌;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诺氟沙星都比较敏感。说明分离的猫葡萄球菌的总体耐药率较低,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避免严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采集关节肿胀、关节囊内有浆液性渗出物患病鸡肝脏及骨髓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PCR鉴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病鸡样品中分离出一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湿润、表面光滑、隆起的圆形菌落,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能产生β溶血;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培养特性;PCR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呈阳性,细菌16S rDNA核酸序列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青霉素G、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具有耐药性。结果为云南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