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于2021年开展了26%稻瘟酰胺·醚菌酯悬浮剂防控水稻稻瘟病试验。结果表明:用26%稻瘟酰胺·醚菌酯悬浮剂1 200 mL/hm2于水稻破口初期防控水稻稻瘟病1次,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8.57%、89.17%;于水稻破口初期和齐穗期各防控1次,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93.80%、94.96%,药效优于40%三环唑悬浮剂、40%稻瘟灵乳油,用药量也较低,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2.
通过温室水稻苗期接种稻瘟病菌,测定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对水稻植株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处理的水稻幼苗,PAL、POD和PPO三种防御酶的活性均大于对照,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酶活性越大;接菌后高浓度药剂处理的水稻防御酶活性的增长速率和高活性维持时间显著大于空白对照;300g/m2药剂(秧盘撒施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9.98%,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秧盘喷雾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效为76.7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m2(秧盘撒施剂量)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75.74%、66.26%,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水稻分蘖期和破口初期喷雾剂量)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82.05%、71.64%。  相似文献   

3.
于2021年开展了26%稻瘟酰胺·醚菌酯SC防控水稻(Oryza sativa L.)穗颈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Cav.)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26%稻瘟酰胺·醚菌酯SC 80 mL于水稻破口初期防控水稻穗颈稻瘟病一次,平均病穗防效和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88.57%、89.17%,于水稻破口初期和齐穗期防控水稻穗颈稻瘟病二次,平均病穗防效和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93.80%、95.85%,药效优于三环唑、稻瘟灵,用药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防控水稻穗稻瘟的高效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等8种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药剂在试验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安全,以25%烯肟·三环唑SC 1 200 m L/hm~2的病指防效、病株率防效最高,控病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多效唑和氮肥用量对水稻品种盛泰优0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提高籽粒产量,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小。施用多效唑,水稻籽粒产量明显增加,增产幅度最高可达3.1%,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小幅增加,但用量过大时会减少有效穗数;适量施用多效唑可提高稻米品质,稻米整精米率明显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小幅上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所有降低;株高随多效唑用量增加明显降低,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适量增施氮肥和多效唑可提高盛泰优018的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其中以叶瘟和穗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新型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和6%嘧肽霉素AS防治稻瘟病防效有待进一步试验,水稻破口期用75%三环唑WP40克/亩喷雾对水稻穗颈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0%丙硫·嘧菌酯悬浮剂66.7 g/亩在水稻破口期施药1次,齐穗期再施药1次,对水稻稻瘟病穗瘟的防治效果最好,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1.04%、 95.11%,且对水稻生长安全,今后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时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以延长药剂的使用年限,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当前水稻生产上使用的几种常规药剂组合对稻瘟病的防效差异,从而筛选出最佳的防治稻瘟病的药剂组合,在2017年对7种常规药剂的11个组合处理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稻瘟酰胺+26%稻瘟酰胺醚菌酯和20%稻瘟酰胺+20%稻瘟酰胺两种药剂组合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效均在80%以上,且水稻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5%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叶面喷施赖氨酸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赖氨酸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和稻穗的形成;在抽穗期叶面喷施赖氨酸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了3.38%、1.70%和3.56%,但差异不显著;同时,抽穗期叶面喷施赖氨酸能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有效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研究,明确其田间防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6%春雷霉素、75%三环唑、30%嘧菌酯·咪鲜胺、75%肟菌·戊唑醇这4种杀菌剂对叶瘟的防效分别为67.25%、75.56%、75.12%、80.66%,对穗瘟的防效分别为72.17%、79.84%、75.31%、81.03%;且各处理都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使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水稻内生菌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菌株Ej2对镰孢菌(Fusarium spp.)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重点研究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杀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分离于水...  相似文献   

12.
易丰收2000倍浸种浓度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但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不利于秧苗素质提高。易丰收2000倍与3000倍浸种浓度处理可以提高分蘖数、成穗率和结实率从而增加产量。在高氮肥下30.0kg尿素/667m2和32.5kg尿素/667m2,喷施易丰收可以明显起到增加产量的作用。而在低氮27.5kg尿素/667m2+喷施易丰收处理,产量没有增加。易丰收1000倍与2000倍浸种浓度处理可以降低稻瘟病发病率。在高氮量下喷施易丰收对降低发病率作用明显,增加了粒数和千粒质量,最终产量也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水稻倒伏问题,给化控药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法,通过对烯效唑等四种化控药剂不同浓度的小区试验,研究化控药剂对水稻抗倒效果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拔节前喷施化控药剂15%多效唑WP和5%烯效唑WP能明显缩短水稻植株第二节间长度。15%多效唑WP会降低水稻结实率,造成减产,5%烯效唑WP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较稍小。总体看来,拔节前喷施5%烯效唑WP180g/ hm2对水稻株高控制效果较好且对产量影响小,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施硒对水稻外观品质及籽粒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喷施叶面硒肥是提高水稻籽粒硒含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杂交水稻隆两优华占在孕穗期施用不同浓度的硒叶面肥,研究了施硒对水稻外观品质及籽粒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硒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当施用量为23 g/hm~2复合硒叶面肥+20 g/hm~2亚硒酸钠时,整精米率达到最高值65.67%,垩白度达到最低值0.65%;②增施硒肥能增加水稻精米和糙米的硒含量,当施用量为23 g/hm~2硒叶面肥+30 g/hm~2亚硒酸钠时,水稻精米和糙米硒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为0.784 3 mg/kg和0.816 7 mg/kg,糙米积累硒的能力高于精米;③增施硒肥对水稻精米和糙米中镉和砷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籽粒对硒与镉和砷的吸收没有协同作用。同一处理下糙米镉含量均高于精米镉含量,但差异不显著,糙米对重金属砷的累积效果均显著高于精米。  相似文献   

15.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尧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 d、破口前7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尧爱苗尧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袁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袁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曰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袁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曰3 种药剂三唑酮尧爱苗尧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袁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袁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袁但差异不显著遥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和恶苗病是水稻上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化学防治是主要防治措施之一。为探明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稻瘟病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干稻种拌种并晾干后播种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1%肟菌.异噻胺FS 15 mL/kg和25 mL/kg种子对沪软1212苗瘟、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87.19%、77.64%、45.20%和93.75%、84.75%、58.92%,对沪软1212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的恶苗病防效分别为83.44%、83.89%、84.35%和85.89%、88.26%、88.12%,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成苗安全。24.1%肟菌.异噻胺FS推荐剂量拌种对苗瘟、叶瘟和恶苗病防效较好,对水稻生长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稻瘟病和恶苗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几种物质对稻米品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硫酸锌、多效唑、赤霉素和壳聚糖4种物质对稻米品质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提高稻谷的糙米率,多效唑、赤霉素和壳聚糖能提高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4种物质均具有改善稻米外观品质的作用,在减少稻米垩白率方面,壳聚糖>赤霉素>硫酸锌>多效唑,在降低垩白度方面,壳聚糖>硫酸锌>赤霉素>多效唑,比对照依次降低48.12%、28.27%、26.52%和22.35%.不同处理的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除硫酸锌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处理有所下降,4种物质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硫酸锌和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每穗实粒数减少,壳聚糖处理则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稻谷产量和糙米产量分别增加5.41%和5.62%.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旱育苗立针期,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分别喷施200ppm的多效唑,对秧苗有着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尤其是控长、促蘖和缩小叶面积更为突出,控长率一般可达25%,增葉率可达40~60%,叶绿素含量可增加45%左右。细胞膜抗逆性增强,秧苗立枯病发病率下降,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这对吉林省水稻旱育苗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功能性彩色稻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关系,分析功能性彩色稻品质特点,进一步提高彩色稻产量并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以8个功能性彩色稻为对象,从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稻米的蛋白质和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功能性彩色稻生育期相对较长,而产量显著低于常规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是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彩色稻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高于常规稻;净光合速率与常规稻相比总体偏低,但差异不显著;功能性彩色稻前期干物质积累与常规稻差异不显著,灌浆期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量显著减少;彩色稻糙米蛋白质含量和微量元素Fe、Cu、Mn、Se、Z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彩色稻精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常规稻,矿质元素含量与常规稻差异不显著。彩色稻后期干物质积累少,茎叶干物质转运不畅是其产量低的主要因素,彩色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稻,而矿物质元素主要存于彩色稻种皮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明确机插和机直播下优质双季晚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差异,以及两种方式下适宜品种类型的选择标准。【方法】 本试验以早熟晚籼、中熟晚籼、偏迟熟晚籼、迟熟晚籼和过迟熟晚籼5种不同类型优质晚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机插和机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各类型优质晚籼稻产量和品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与机直播相比,优质晚籼稻在机插条件下结实率和群体颖花数显著提高,千粒重也有所提高,最终产量显著提高。机插条件下中熟晚籼产量最高,偏迟熟晚籼其次,而机直播条件下早熟晚籼产量最高,中熟晚籼其次。(2)对于稻米品质,与机直播相比,机插条件下各类型优质晚籼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与整精米率均显著提高,加工品质改善,但垩白粒率、垩白度增加,外观有所变劣。机插优质晚籼稻胶稠度、崩解值与食味值显著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蒸煮食味品质提高。两种方式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以中熟晚籼最高,其加工品质最优;垩白粒率、垩白度在品种类型间表现为过迟熟晚籼<迟熟晚籼<偏迟熟晚籼<中熟晚籼<早熟晚籼;对于机插优质晚籼稻,偏迟熟晚籼的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最优,其次是中熟晚籼。对于机直播晚籼稻,中熟晚籼的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最优,早熟晚籼也有较高的食味值。(3)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齐穗后20 d的日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值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齐穗后20 d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均值显著正相关。【结论】 对于双季稻区优质晚稻品种的选择,综合稻米产量和品质来看,机插宜选择中熟晚籼和偏迟熟晚籼,从注重食味角度,重点考虑偏迟熟晚籼品种;机直播宜选择早熟晚籼,也可适当考虑中熟晚籼获得最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