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利用1961—2016年天长市光、热、水气候资源和一季稻的生育特点,分析气象因子对一季稻各生育期的影响,构建了天长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天长一季稻生育期温度适宜度最大,日照适宜度次之,降水适宜度最小,即一季稻生育期光热资源充沛,降水量是主要的限制因子;从平均值来看,播种—三叶期、拔节—孕穗期及灌浆—成熟期气候适宜度较高,而移栽—返青期最低;1961—2016年天长一季稻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略有减小趋势,气候适宜度年际波动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象为农服务作用,科学规划宁夏皮燕麦产业发展。利用宁夏中南部地区2017—2018年皮燕麦产量和气象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再根据宁夏23个地面气象站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模拟区划指标空间分布。综合各指标权重,通过栅格运算获得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冷凉山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干旱少雨地带,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北部黄河平原。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宁夏皮燕麦产业布局,新品种引种和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旨在了解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促进玉米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进行科学布局。以1961—2015年中国气象中心观测站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玉米生理特性拟合出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采用最大熵模型计算潜在气候因子对玉米种植分布的贡献,探讨气候资源对玉米生长的适宜程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玉米气候适宜性最高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潜在生育期积温(55.5%)、潜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27.3%)、潜在生育期降水总量(12.1%)、潜在生育期蒸散总量(1.7%),总累积贡献率为96.6%。在气候条件影响下玉米种植区域主要呈现出由东北—西南的狭长带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4—2013年莫旗气象局玉米全生育期资料,从气候适宜度方面分析,主要气象因子有温度、降水、日照等,综合分析了玉米整个生长季的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莫旗玉米各生育期适宜度最高的气象要素是日照,其次是温度,降水的适宜度最低且变异系数最大,综合气候适宜度变异系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1981—2020年湖北省棉花种植区共50个县(市、区)气象资料,选取光照、气温、有效降水量3个气候影响因子计算棉花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并采用熵权法对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进行加权得到湖北省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构建了基于综合气候适宜度的棉花相对气象产量丰歉年型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湖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呈“降-升-降”波动趋势,棉花花铃期相对其他生育期更适宜棉花生长;播种期、蕾期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9%和20.9%;所建立的相对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历史回代完全一致及较接近的占比达到94.7%,2019年、2020年试报结果与实际丰歉年型完全一致,拟合结果较好,能够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汪清县气象局观测站自1960年到2019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玉米物候观测资料,对汪清地区玉米气候适宜度展开分析,主要从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光照适宜度方面分析,最后进行玉米气候适宜度的评价,发现汪清地区玉米温度适宜度呈现升高的趋势;水分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各生育阶段,水分适宜度年际间波动较大,但均呈平稳趋势;光照条件较适宜玉米生长。并且利用分析结论开展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1971,2017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40站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及马铃薯发育期观测数据,计算松嫩平原温度、降水、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以期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71,2017年松嫩平原马铃薯各生育阶段温度适宜度分布规律不同,从播种至可收期各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适宜度在0.93以上,且年际间变化微小;降水适宜度地区差异较大、年际间变化剧烈,47年间播种-出苗期、花序形成-开花期为微弱上升趋势,出苗-分枝期、分枝-花序形成期、开花-可收期为略下降趋势;日照适宜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年际间差异较小,且均呈现略下降的趋势;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大部分时期气候适宜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松嫩平原西部气候适宜度较低,基本在0.80以下,而松嫩平原东部气候适宜度相对较高,在0.8以上.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相对于西部来说更适宜马铃薯的生长,且影响气候适宜度的主要因子为降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客观定量评价贵州省辣椒种植气候适宜性,为贵州辣椒的优质高产和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区划提供农业气象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贵州省8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提供的1981-2019年7-9月逐日观测数据,采用几何平均方法,系统构建以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影响因子的辣椒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日尺度模型。【结果】建立的贵州辣椒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日尺度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定量反映贵州辣椒生长期(7-9月)的气候条件及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由模型得到辣椒生长期气候适宜度为0.76,其中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均在0.70以上,日照适宜度达0.65。气候适宜度逐日变化在7月1-10日呈明显上升趋势,之后至8月31日维持在0.64以上稳定波动,9月1日后逐渐下降;贵州辣椒整个生长期有2/3左右时段的气候条件较适宜辣椒优质优产生长。辣椒关键生长期气候适宜度日尺度在总体上的空间分布除西部边缘外,其余大部地区均为适宜和最适宜,且适宜以上等级面积占比超90%。【结论】贵州辣椒关键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日尺度模型可用于指导贵州省辣椒的优质高产生产和因地制宜种植区划,贵州大部地区均适宜种植辣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的气候生态条件,并进行了玉米适生气候区划及玉米产量的气候预测,为高寒干旱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布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农业气象学和农业气候学为指导,采用1988-2008年临夏地区玉米产量资料和1971-2009年农业气象资料,结合生产调查和1988-2008年物候资料,分析研究了影响甘肃临夏玉米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对该区的玉米适生种植区进行区划,并建立临夏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临夏各地玉米种植区海拔高度不同,全生育期≥10℃活动积温和降水量差异很大,根据玉米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临夏州气候特点,确定临夏玉米种植最适宜区为海拔1 800m以下地区,适宜种植中熟、晚熟品种;适宜区为海拔1 800~1 900m,适宜种植中熟、中晚熟品种;次适宜区为海拔1 900~2 000m地区,适宜种植早中熟、中熟品种;可种植区为海拔2 000~2 300m,属高寒阴湿气候,以种植早熟品种为主;不可种植区为海拔2 400m以上地区,由于热量条件严重不足,难以达到玉米气候生态条件,不宜种植。建立的玉米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的产量气候预测方程,预测准确率均达80%以上。【结论】根据预测模型和气象因子可以科学制定种植结构并调整规划,以指导临夏地区玉米的科学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左权核桃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左权县1961~2010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左权核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近50年左权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暖尤其明显;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秋季减少最为显著;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各气象因子发生变化最显著时段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气候变暖,左权核桃种植适宜区域范围扩大,且引发核桃萌芽至开花物候期提前,遭遇低温冻害的几率和强度增加;降水量减少,大大增加了核桃遭受春旱、夏旱的可能性,对核桃正常生长和产量的稳定不利;日照时数减少,光照强度下降,影响核桃的品质和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程度地减轻气候条件对左权核桃生长发育不利的影响提供决策和服务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贵州省岩溶区清水江流域水稻种植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为稻植区合理规划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清水江流域2000~2014年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及水稻平均物候观测资料,构建水稻诸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运用ENVI 4.8和ArcGIS 10.0对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度和稻植区分别进行测算、解译和空间分析.[结果]清水江流域稻植气候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和综合适宜度较高,且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除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外,日照适宜度均较低.水稻幼苗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稻植适宜区分布于高程小于800m、坡度小于25°的局部区域.[结论]清水江流域气候条件能够满足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求,但日照时间较短,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胁迫作用,其最适宜稻植区集中分布于东南及西北部的坝区、阳坡和半阳坡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GIS技术对泰安市气候资源即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温度年较差、年降水量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等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气候资源分布图,直观的体现了泰安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泰安气温总体分布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山区气温偏低。降水总体呈从西向东递增趋势,四季降水极不均匀,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总体分布北高南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实现逐旬省级和市级的大豆产量预报。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产量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各时段气象数据构建温度、降水、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与相对气象产量相关性;构建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逐旬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1)大豆年均单产空间上从南至北逐级递减,时间上呈年代际变化,各市县年均总产量差距显著,嫩江市大豆产量最高;(2)1995—2015年黑龙江省和嫩江市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其对应的大豆相对气象产量显著相关,构建的气候适宜度模型可以客观反映大豆各生长时段内气象条件情况;(3)1995—2015年模型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在80%以上,各时段趋势准确年份在12年以上,2017—2019年模型外推预报准确性均超过了85%。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可为黑龙江省大豆产量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六盘水市3个县气象观测站和225个区域自动站2016年10月—2017年8月逐日气象资料,分析气候条件对2017年粮油作物生长季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10月—2017年8月六盘水市平均气温13.1~15.2℃、降水量1082.5~1173.7 mm、日照时数962.1~1505.8 h;与常年同期相比,气温除南部地区略偏低外,其余地区比常年同期偏高0.9℃;降水除北部地区偏多13%外,其余地区偏少11%~16%;日照除南部地区偏多1%外,其余地区偏少3%~5%.在作物生育期内,热量充足,光照较适中,降水较充足,阶段性气象灾害较重,但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但6月中旬—7月中旬的多雨寡照,有利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根据糖蔗生长发育所需的气象条件要求,采用广西龙州县198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作依据,分析当地气温、降水和日照的气象条件对糖蔗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州县独特的气候正与糖蔗的种植及其生长所需要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很适宜糖蔗的种植。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新乡市春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乡市1971—2014 年8 个气象站点3—5 月逐日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 检验法,结合GIS 技术,探讨和分析新乡市春季气候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新乡市春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0.035℃/a,并且在1998 年发生显著增温突变,北部地区增温幅度高于南部地区;春季降水呈现微弱增多趋势,平均增幅为0.220 mm/a,变化不明显且年际间波动性较大,降水增幅整体上呈“北多南少”趋势;春季日照时数以平均1.216 h/a 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并且在1984 年发生显著递减突变,北部地区日照时数的减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全球变暖已造成本地区气候变异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黑龙江省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平均物候资料及64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玉米生育阶段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玉米各发育期对气候因子适宜程度不同,播种期-出苗期、出苗期-开花期、开花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除播种期-出苗期降水呈上升趋势,其余玉米各发育期降水均为下降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降水、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各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温度、降水、日照等角度,分析小麦各发育期气象条件的适宜度,为作物气候评价的定量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昆明小麦生长发育适宜程度的隶属函数模型,据此模型分别计算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降水、日照及光温水综合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的隶属度,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除生殖生长阶段温度适宜度偏低外,其余发育期温度适宜度较高;日照适宜度在小麦整个生长阶段都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大,说明日照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自然降水偏少和生殖生长阶段的温度偏低是昆明小麦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作物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能客观地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宁夏马铃薯主产区关键生育期气象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宁夏西吉县马铃薯发育期观测资料,计算西吉县马铃薯各个发育期的平均积温,结合气象资料反演出宁夏其他马铃薯主产区历年马铃薯发育进程。依据这些发育期,利用世界农粮组织推荐的适宜度计算公式,计算马铃薯关键发育期平均温度、降水、日照适宜度。以这些适宜度为自变量,历年收歉年为个案标记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马铃薯关键发育期温度、降水、日照气象适宜度阈值,利用木桶原理得出马铃薯关键发育期综合适宜度阈值。结果显示,宁夏马铃薯主产区在播种-出苗期间,歉年、平年、丰年的综合适宜度分别为0.44、0.53、0.74;在花序形成-开花期间,歉年、平年、丰年的综合适宜度分别为0.33、0.56、0.86。用历史资料通过回代检验,准确率在65.6%~91.6%之间,可应用于马铃薯生长期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