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栓皮栎、锐齿槲栎一年生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对夏季高温胁迫的响应,以及其内在调控机制与升温间的关系,为高温条件下的栎类幼苗培育和耐热性树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以2种栎树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温度梯度:27 ℃(对照,CK)、35 ℃(HT1)、42 ℃(HT2),在人工气候模拟室进行连续8 d(每天固定6 h)的高温胁迫处理。观测分析高温胁迫对2种栎类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y、NPQ、YⅡ、qP)、气体交换参数(Pn、Gs、Ci、Tr)及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结果  (1)2个高温处理均未影响2种栎树幼苗叶片的光系统Ⅱ活性(Fv/Fm)和天线色素的光能耗散(NPQ)。随高温胁迫程度提高,2种栎树幼苗通过抑制PSⅡ反应中心电子流动(qP)、降低实际量子产率(Fy、YⅡ)、削弱电子传递速率(rETR)等手段来适应高温逆境环境。(2)高温胁迫能显著影响2种栎树Pn、Gs和Ci。35 ℃时,2树种Pn、Gs和Ci均显著降低;42 ℃时,2树种Gs均不升高,而Ci均呈上升趋势。解除高温胁迫后,除栓皮栎HT2组外,各项气体交换参数基本恢复初始数值。此外,高温胁迫对栓皮栎Gs和Ci影响更为显著。(3)在HT1高温处理下,2种栎类幼苗光合作用受抑制的主要因素是气孔限制,在HT2高温处理下,对2种栎类幼苗光合作用能力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  结论  (1)2种落叶栎幼苗光合作用的内在调控机制与升温程度相关。(2)2种落叶栎幼苗在高温胁迫下光合能力均降低,但锐齿槲栎幼苗在高温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电子传递速率,保持相对较高的光合作用潜力,对高温胁迫的耐性比栓皮栎幼苗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镉(Cd)胁迫下水禾Hygroryza aristata的生理响应,以利于水禾的保护利用。    方法   采用水培试验,设置2(T1)、4(T2)和6 (T3) mg·L?1 3个质量浓度镉胁迫处理,以不添加镉为对照(ck),分别在处理0、4、8和12 d时,研究了不同镉胁迫处理对水禾的生长、光合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随着镉质量浓度的增加,水禾株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到处理12 d时,T1、T2和T3的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6.35%、21.27%和27.29%;根系总长度和根尖数均显著降低(P<0.05)。水禾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叶绿素a/b也随之降低。水禾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P<0.05),到处理12 d时,T1、T2和T3的Pn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5.44%、58.77%和96.47%;处理8 d后,T1、T2和T3的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降低(P<0.05),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则显著升高(P<0.05)。水禾叶片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随着镉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H2O2和MDA质量摩尔浓度升高速率均呈下降趋势,最大升高速率均在0~4 d;T3的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8 d时达到峰值,到处理12 d时,T3的Pro质量分数比对照降低了53.85%。水禾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镉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    结论   镉胁迫下,水禾植株的生长和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了明显的抑制。镉对水禾可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长期镉胁迫下,抗氧化酶在清除活性氧(ROS)、防御氧化伤害上发挥的作用有限,水禾抵御逆境胁迫的能力较弱。图4表2参47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外源CaCl2对铅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叶绿素及荧光特性的影响,以辽星1号水稻为材料,用0、10、20、30 mmol/L CaCl2喷施水稻幼苗叶片,24 h后更换含100μmol/L Pb(NO32的霍格兰(Hoagland)完全培养液模拟铅胁迫,应用脉冲调制式荧光仪、连续激发式荧光仪和其他相关仪器分别测定生物量、SPAD值、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图像。结果表明,各浓度CaCl2处理相较于单铅胁迫处理均增加了水稻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提高了铅胁迫下水稻幼苗的SPAD值。外源CaCl2使铅胁迫下水稻幼苗OJIP曲线发生明显变化;使暗适应后的最小荧光(Fo)、最大荧光(Fm)值下降,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升高;使光化学淬灭系数(qP)、荧光衰减率(Rfd)、能量分配比率(Ψo和φEo)整体上增加,用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矮化方法及矮化后绿竹生长规律及光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笋为研究对象,不截梢为对照(ck),比较不同高度H1(60 cm)、H2(90 cm)、H3(120 cm)、H4(150 cm)、H5(180 cm)绿竹笋截梢对绿竹形态指标、成竹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结果  ① 竹笋截梢后绿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株高与截梢前绿竹笋高度呈线性极显著负相关(R2=0.90,P < 0.01),其中:H5处理绿竹株高由对照的539.40 cm降低至234.70 cm,较对照降低了56.49%。随着绿竹株高降低,枝下高、节数及分枝率减少,主枝长度增加。竹笋截梢后绿竹成竹率为82.14%~85.71%,成竹率未达显著差异(P>0.05)。②竹笋截梢显著提高绿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降低了叶绿素a/b。③竹笋截梢处理初始荧光(Fo)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着绿竹株高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增加,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呈下降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ield)增加,在H5时达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8.63%和42.17%。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绿竹株高与总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eld、ETR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b及qNP显著正相关。  结论  绿竹笋高度H5(180 cm)时截梢处理可有效控制高度生长,矮化后光化学功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外源甜菜碱对茄子高温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以茄子品种新娘为材料,幼苗四叶一心时叶面喷施0(CK)、20(T1)、40(T2)和60 mmol·L-1(T3)甜菜碱,连续喷施3 d。在气候箱40℃高温胁迫48 h后,测定幼苗生物量积累、光合特性、卡尔文循环关键酶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甜菜碱均可不同程度缓解高温胁迫下茄子幼苗的生长,其中以40 mmol·L-1处理缓解的效果最为明显。与CK相比,T2处理幼苗株高、鲜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根尖数均显著(P<0.05)提高,分别提高32.97%、34.17%、19.47%、16.55%、32.20%和25.29%;T2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与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51.26%、40.24%和49.86%,并显著提高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相似文献   

6.
缺氮对槟榔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热研一号’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缺氮处理,观测槟榔苗生长状态;测定槟榔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并结合气体交换指标,分析缺氮胁迫对槟榔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CK)相比,缺氮胁迫下,槟榔苗地上部矮小,叶片发黄,生物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而地下部根系发达,根冠比显著升高。缺氮处理的槟榔苗各叶序叶片叶绿素a、b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叶绿素b含量降低幅度更大。缺氮胁迫还导致槟榔苗各叶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参数qP等均显著下降,而细胞间CO2浓度、非光化学淬灭参数NPQ显著上升。缺氮胁迫还导致槟榔苗各叶序叶片的叶肉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结果表明,缺氮胁迫使槟榔苗叶片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下降,光合效率降低,导致整株生物量下降;在缺氮条件下,槟榔苗会通过调整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物量的分配以维持根系与地上部的生长平衡,同时槟榔苗可通过采取降低叶绿素b在光合色素中的比例以及提高叶片厚度和上表皮细胞厚度等策略来增强热耗散机制,从而适应热带高温、强光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盐胁迫对2种菠萝蜜属植物幼苗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热带盐碱地开发利用,发展岛礁特色农业提供参考。【方法】 以两种菠萝蜜属植物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和面包果(Artocarpus altilis (Parkinson) Fosberg)为材料,采用沙培法,从3叶期开始进行盐胁迫(处理设为T0—T4,盐浓度分别为0、3.4、10.2、17.0和23.8 g?kg -1),研究盐胁迫下菠萝蜜和面包果幼苗生长、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结果】 盐胁迫显著抑制菠萝蜜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积累,对面包果的抑制作用小于菠萝蜜。盐胁迫使菠萝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降低,气孔抑制率(Ls)增加,面包果的变化幅度较菠萝蜜小。高盐胁迫(盐浓度>17.0 g?kg -1)显著抑制菠萝蜜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系统Ⅱ活性(Fv/Fo)、潜在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换效率(ΦPSⅡ)、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使面包果叶片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ΦPSⅡ和rETR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盐胁迫、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以及它们之间交互作用解释作物生物量变化的比例为35.6%。 【结论】 盐胁迫显著抑制菠萝蜜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生物量积累;面包果的光合参数和生物量在高浓度盐胁迫下较敏感。盐胁迫、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两种菠萝蜜属植物生物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油菜幼苗叶绿素荧光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机制,将油菜幼苗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低温胁迫处理下油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光响应曲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胁迫处理后油菜幼苗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较对照显著降低;实际光化学效率(F’q/F’m)在低温胁迫5~10 d后较对照显著降低,光化学淬灭(F’q/F’v)在低温处理1、3和10 d后较对照无显著变化,由此表明,低温胁迫使PSⅡ反应中心受损,导致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的效率降低;此时虽然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中用于光合电子传递的份额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光能转化效率在低温胁迫5和10 d后较对照显著降低。此外,F’q/F’v光响应曲线较对照变幅较小;但低温胁迫5~10 d后,F’v/F’m与F’q/F’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钛铁试剂对秋茄幼苗的抗寒性调控作用。[方法]以秋茄幼苗为试材,研究喷洒10 mmol/L钛铁试剂对低温胁迫及恢复后植株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钛铁试剂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及恢复后秋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抑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钛铁试剂也能增加短期低温胁迫及恢复后秋茄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抑制相对电导率以及MDA含量积累。[结论]钛铁试剂能有效改善植株抗氧化系统,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强秋茄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叶绿素荧光可反映盐胁迫下植物光合机构防御机制的受害程度和抗逆性。通过分析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粳稻种质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揭示其诱导动力学特征,初步阐明叶绿素荧光相关基因调控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的机制,为耐盐水稻品种筛选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份耐盐、8份盐敏感粳稻种质为试验材料,于苗期在水培条件下分别测定两组种质0 mmol·L-1和125 mmol·L-1 NaCl胁迫3 d、6 d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关键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综合评价各种质资源耐盐性,获得典型耐(敏)盐种质开展叶绿素荧光相关基因OsHCF222OsABCI7的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与对照(CK,0 mmol·L-1 NaCl 3 d、6 d)相比,盐胁迫(125 mmol·L-1 NaCl 3 d、6 d)可显著降低粳稻种质的最大荧光产量(Fm)、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与CK相比,耐盐种质的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和可变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在盐胁迫3 d时显著降低,初始荧光产量(Fo)在盐胁迫6 d显著升高;盐敏感种质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qN在盐胁迫3 d时显著降低,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NPQ、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在盐胁迫3 d、6 d时极显著降低。盐胁迫下FmFv/Fm、Y、NPQ和ETR与耐盐级别(ST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在耐、敏盐种质间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叶绿素荧光参数转换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88.018%;结合各因子载荷大小筛选出FmFv/Fm、Y、NPQ和ETR 5个关键指标,可将16份粳稻种质明确划分为耐盐组和盐敏感组两类。以两个主成分的隶属函数结合权重处理并累加计算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综合评价值DDCF),并依此获得16份粳稻种质排名。采用Kinetic模式测定盐胁迫和正常生长(CK)条件下耐盐种质Cigalon、Bertone和盐敏感种质新竹8号、幸实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在CK条件下,4份粳稻种质表现为相似的曲线形状,斜率较大,P峰出现时间基本相同;盐胁迫下,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盐敏感种质的P峰迅速降低,M峰和曲线斜率逐渐变小;耐盐种质仍维持较高的P峰,M峰和曲线斜率与CK相比无明显变化。通过对综合排名第1的耐盐种质Cigalon和排名第16的盐敏感种质幸实NaCl胁迫不同时间叶绿素荧光相关基因OsHCF222OsABCI7的qPCR分析,结合叶绿素含量、耐盐相关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分析,初步明确了OsHCF222OsABCI7的差异表达与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的关系。【结论】不同耐盐性粳稻种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盐胁迫的响应不尽相同,FmFv/Fm、Y、NPQ和ETR与水稻苗期耐盐性密切相关;OsHCF222OsABCI7的表达量直接影响了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在耐盐粳稻中,NPQ和Fv/Fm起关键作用,Fm可能在调节盐敏感粳稻耐盐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白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6个混合盐(等浓度NaCl和NaHCO3溶液)浓度[0(CK)、10(T1)、30(T2)、50(T3)、70(T4)、100(T5) mmol·L-1]对白榆幼苗进行不同时间胁迫处理,分析混合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白榆幼苗生长对盐胁迫反应敏感,当盐浓度(10 mmol·L-1)较低时即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胁迫35 d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白榆幼苗的总生物量、株高及地径增长量均显著降低,当混合盐浓度高于50 mmol·L-1时,各处理间降幅趋于稳定。不同盐浓度胁迫下,根冠比值均大于对照组;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均逐渐增大,而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混合盐浓度为100 mmol·L-1时,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均为最小值。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白榆幼苗可通过渗透调节及提高保护酶活性主动适应逆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研究结果旨在为白榆在盐碱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农作物白菜型油菜生长过程对核桃凋落叶化感作用的生理响应,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不添加凋落叶)和3个凋落叶添加剂量水平:L60(60 g·盆-1)、L120(120 g·盆-1)和L180(180 g·盆-1),测定盆栽油菜生长中后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生理响应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核桃凋落叶分解对油菜中期营养生长(地径、株高)有显著抑制,在后期得到明显减弱,可仍对后期油菜生殖生长(开花性状、结实性状和产量)产生抑制影响;但这种抑制效应不会影响油菜结实种子的萌发。2)油菜生长中期(100 d),随核桃凋落叶剂量增大,油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步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变化;丙二醛(MDA)含量仅在L180处理下显著>CK(P<0.05),可溶性糖(SS)含量逐步增加,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呈逐步下降;到油菜生长后期(140 d)时,各处理下油菜POD、CAT的活性和SS、SP的含量均逐步下降,MDA含量均显著P<0.05)。3)各核桃凋落叶处理对油菜叶片各类叶绿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凋落叶添加量增加,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综上所述,核桃凋落叶经土壤分解对油菜中后期生长造成强烈的化感胁迫,其主要通过对油菜的细胞膜造成过氧化伤害,使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进而妨碍其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干旱环境3种荒漠灌木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荒漠植物生理特征对自然环境波动下的响应过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预测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  本文研究了宁夏盐池油蒿、沙柳和杨柴3种荒漠灌木优势物种在春季干旱环境下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旨在探讨荒漠灌木在干旱环境下PSII的光合生理状态以及其保护调节机制。  结果  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土壤含水量 < 0.08 m3/m3),3种荒漠灌木Fv/Fm、ΦPSII显著降低,NPQ显著增加(P < 0.01),沙柳Fv/Fm显著低于油蒿并且显著高于杨柴(P < 0.01),杨柴ΦPSII显著低于油蒿和沙柳(P < 0.01)。3种荒漠灌木ΦPSII和NPQ受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且PAR、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 (RH)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对ΦPSII和NPQ均有影响。研究发现3种荒漠灌木PSII表现出不同受胁程度,其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增加热耗散比例来抵御干旱下的环境胁迫。油蒿Fv/Fm能通过自身调节恢复到适宜状态值(约0.75),认为其反应中心损伤具有可恢复性。杨柴热耗散的光保护响应机制的敏感性较高,认为其受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大。  结论  综上得出油蒿可以作为干旱区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沙柳其次,杨柴不建议考虑。可见由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表征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可以充分体现荒漠灌木对环境波动的响应策略,可以作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荒漠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试验分别采用0(对照CK)、1/1 500、1/1 000、1/500和1/100(w/v)5个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二叶一心的黄瓜幼苗,再于(6±1)℃下低温胁迫5 d,以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冷害指数较小,叶片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和Vc、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均较高,根系活力也维持了较高的水平, MDA含量较低;胁迫后于温室自然条件下恢复5 d,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幼苗的干物质增加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均较高。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能够明显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引种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固沙林在种子萌发期的天然更新优势。  方法  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龄樟子松固沙林种子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 6000)溶液(0、-0.054、-0.177、-0.393和-0.735 MPa)模拟不同干旱胁迫处理(ck、T1、T2、T3和T4)的方法,研究了其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及抗旱性。  结果  在干旱胁迫下,樟子松种子总体表现为萌发率下降,种子萌发时滞增加,萌发速率下降,萌发历时T4处理下显著缩短(P < 0.05);樟子松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还存在林龄间差异,28年生樟子松种子萌发率响应干旱胁迫的阈值最大,林龄小的种子萌发历时延长。在干旱胁迫下,幼苗生长相对值均有所下降,且总体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先增大后减小,胚根长则有所增大,胚芽长和胚轴直径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呈减小的趋势;林龄小的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更敏感。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不同林龄樟子松在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16、28、35、54年生。  结论  樟子松种子通过降低萌发率、推迟萌发、延长萌发持续时间、减缓萌发速率、增加胚根生长适应干旱胁迫,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宜选用青壮年樟子松种子,结合立地条件进行人工促进樟子松固沙林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种源沙枣对于混合盐胁迫的生理响应,为筛选优良耐盐沙枣种质与沙枣的园林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以宁夏银川、甘肃张掖两种源地二年生沙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选用NaCl、Na2SO4的1∶1(体积比)混合盐溶液胁迫40 d,观测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理指标。  结果  随盐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两种源沙枣幼苗叶长、叶宽、新梢和地径生长量,包括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随盐浓度增加,幼苗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片胞间CO2浓度呈上升趋势。随胁迫时间延长,两种源沙枣净光合速率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叶片气孔导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两种源沙枣叶片胞间CO2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叶片蒸腾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宁夏、甘肃种源沙枣的耐盐阈值分别为1.088%和1.153%。  结论  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种源地沙枣幼苗耐盐能力有所不同,甘肃种源沙枣耐盐能力强于宁夏种源。叶绿素含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丙二醛、蒸腾速率、叶片膜透性、脯氨酸等6个指标可作为评价沙枣耐盐性的重要指标,叶长、叶宽、新梢、地径生长量等指标可作为辅助评价参考指标。研究结果对沙枣种质的耐盐性评价及其引种栽培、丰富盐碱地区植物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磷胁迫对毛竹幼苗生长和养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究低磷胁迫对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土壤养分环境、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幼苗生长和养分生理的影响及其持续效应,分析毛竹幼苗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  方法  通过盆栽播种育苗方式,研究了4种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2.5 mg·kg?1(极低磷,P1)、5.0 mg·kg?1(低磷,P2)、10.0 mg·kg?1(中磷,P3)、20.0 mg·kg?1(适磷,P4)对当年生长季末(T1)和翌年快速生长期(T2)根际土壤养分环境、毛竹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毛竹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结果  低磷处理组(P1, P2)显著降低T1根际土壤pH (P<0.05),并维持了根际土壤高氮质量分数;这种低磷效应趋势持续至T2,且此时P1和P2的根际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较P4显著增加了10.70% (P<0.05)。低磷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2个时期毛竹幼苗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P<0.05),且T2时的降幅比T1更高。T1时,低磷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毛竹幼苗根冠比(P<0.05),也相对降低根系养分的分配比例;但T2时,低磷处理组的根冠比分别较P4显著增加44.30%和37.97% (P<0.05),且显著增加了氮、钾养分在根系的分配比例(P<0.05)。低磷处理组显著增加了T1毛竹幼苗整株磷素利用效率(P<0.05),随育苗时间推移,其利用效率下降,至T2时,仅P1较P4显著增加了19.05% (P<0.05)。  结论  低磷胁迫抑制了毛竹幼苗生长和养分积累,但提高了其整体磷素利用效率;随育苗时间延长至翌年快速生长期时,低磷胁迫对植株的抑制作用增强,但毛竹幼苗通过提高根冠比、根系养分分配比例来提高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图2表4参2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商花30号和商花26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aCl2浸种对苗期干旱胁迫下花生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干旱显著抑制两个花生品种的营养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复水后两品种CaCl2浸种处理SPAD值升高,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恢复到正常供水处理(CK1)水平。与单纯干旱胁迫(CK2)相比,干旱胁迫下CaCl2浸种处理花生株高、叶面积指数、植株干重、SPAD值、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商花30号以40 mmol/L CaCl2浸种、商花26号以60 mmol/L CaCl2浸种效果最好,荚果产量分别比单纯干旱胁迫处理(CK2)增产13.90%和15.52%。说明苗期干旱胁迫下CaCl2浸种可以通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增加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正常生长的小麦幼苗为对照(CK),研究衣藻藻液[0 g/L(T0)、0.25 g/L(T1)、0.5 g/L(T2)、1.0 g/L(T3)和2.0 g/L(T4)]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衣藻在小麦盐胁迫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CK小麦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光系统Ⅱ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均最高,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最低。T1—T4处理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T0处理,以T3、T4处理较高。T1—T4处理Pn、Gs、Ci、Tr在处理后6~12 d均高于T0处理,总体以T3处理最高,T4处理次之。T1—T4处理Fv/Fm、ETR、Y(Ⅱ)、q P在处理后6~12 d总体上均高于T0处理,以T3处理最高,T4处理次之;T1—T4处理q N在处理后6~12 d均低于T0处理。综合考虑,1.0 g/L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多被天然次生林、过伐林和人工林所取代。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可加快林下红松恢复,加速阔叶红松林演替进程,因此对于红松光合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  为探讨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的可行性及不同采伐强度对红松人工移植苗的生理影响,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采伐强度的样地(样地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17%、35%),就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两种幼苗进行光合生理对比试验。  结果  (1)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效率及大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差异,包括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碳同化量子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开放的PSⅡ激发能捕获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2)从光响应参数来看,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高于红松天然苗,但二者差异不显著;(3)不同采伐强度中,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在35%采伐强度(郁闭度0.6)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最低(P < 0.05),表明两种红松幼苗在35%采伐强度下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4)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光饱和点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7%采伐强度(郁闭度0.8)下达最大值。  结论  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生理差异不显著,冠下更新的红松人工移植苗可以很好地适应林下环境;林冠下红松更新不提倡伐后郁闭度0.6条件下造林,可在伐后郁闭度0.8条件下补植红松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