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技术效率是反映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估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对于促进不同省份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水产养殖综合技术效率进行评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结果对31个省份进行聚类分析,并测算技术效率有效时的投入要素冗余量。【结果】全国水产养殖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均值为0.827,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93和0.89,均有提升空间;各省份水产养殖投入要素和技术应用的综合水平差异明显,其中综合技术效率有效的省份有11个、占比35.48%,而48.39%的省份综合技术效率值低于均值;各省份水产养殖规模报酬变化特征相异,其中规模报酬递增的省份数量最多(18个)、占比58.06%,说明增加投入要素规模是提高效率的可行路径;聚类分析划分的3个梯队中,包括了水产养殖主产省和非主产省,可见综合技术效率与产出规模并无直接关系。【结论】建议通过提高水产养殖规模化程度,加强水产养殖技术创新能力,合理安排水产养殖投入要素,预测预警养殖生产规模需求等措施,以促进水产养殖效率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玉米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运用2020年中国和美国的截面数据,比较两国及中国各地区间玉米生产成本结构差异,并采用刻画等产量曲线的方法揭示玉米生产中机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投入与肥料投入的替代关系,明晰各地区玉米生产的投入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COST-DEA模型测算2010—2020年中国玉米主产省份的技术效率、要素投入效率、配置效率以及成本效率,分析玉米生产成本节约潜力。结果表明:玉米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较高是导致中美玉米生产成本悬殊的重要原因;中国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平均为0.568,其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过低;从区域分布看,成本效率呈现西北和东北高、西南低的局面;从不同投入要素看,种子和肥料的利用率更高,土地和劳动力投入的节约潜力更大。因此,应综合提升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基于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及决定因素,通过要素投入径向调整量和松弛调整量估计,研究效率损失原因及要素投入动态优化过程,并阐述其隐含政策含义.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明显改善,规模效率稳定保持高水平状态,纯技术效率是综合技术效率的决定因素.同时,河南省小麦生产要素投入径向调整呈递减趋势,要素投入结构冗余基本消失.调整前后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显示,河南省小麦生产方式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土地密集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玉米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应在省域内玉米生产地区的分布、生产要素投入的优化和先进技术的引导等方面的结论,以促进河北省玉米产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12、2014及201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投入以及产出达到最佳状态,少数地区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偏低且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等情况比较严重。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合理有效整合资源,适度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等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河北省粮食主产区赵县、宁晋、清苑3个县中的120户小农户和40户新型经营主体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层次聚类法划分为7个规模区间,基于数据包络模型(DEA),分析不同规模区间粮地综合效率。结果表明:10~16.67公顷、100~133.33公顷这两个规模纯技术效率、规模技术效率、综合效率都为有效,且规模报酬不变,综合效率与经营规模成"U型"效应趋势。通过Tobit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粮地综合效率高低主要受土地经营面积、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投入、土地划分块数、玉米销售单价和土地投入成本7个因素影响。因此,针对河北省周年两熟耕作制度、水热条件限制状况,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10~16.67公顷、100~133.33公顷为最优规模区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参数的DEA方法,选取1998、2003年和2008年3个时间点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分析了河北省11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包括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运用DEA分级有效性评价方法对DEA无效的地区进行效率排名。结果显示:河北省各地级市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值在研究时期内分别呈递增趋势,DEA无效的地区数量也呈减少态势,但是DEA无效的地区农业生产投入冗余较严重,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吉林省为例,利用1991-2005年玉米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的Tomqvist指数方法、HMB指数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玉米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呈"V字型"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受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变动的影响;玉米生产中一些决策单元的无效率主要归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以及规模收益递减等方面原因.要促进玉米生产率的增长,需通过增加玉米产出、减少冗余的投入要素、适当缩小要素投入规模、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努力提高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参数的DEA方法,以河北省136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98年、2003年和2008年三个时间点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分析了河北省各县(市)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包括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运用DEA分级有效性评价方法对DEA无效的地区进行效率排名.结果显示:河北省各县(市)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值在研究时期内分别呈下降趋势,DEA有效的县(市)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是DEA无效的县(市)农业生产投入冗余较严重,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法,从整体情况、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层面对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14个乡(镇、村)201个农户的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变动进行分析,并从静态的角度进一步指出玉米生产要素的投入优化方向。结果表明: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规模效率的提升则是技术效率相对有效的根本来源;从不同种植规模来看,除了大规模的农户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正向增长外,中规模、小规模农户的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可见,玉米生产过程中区域性、结构性投入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尚且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陕西省16个国家级产粮大县(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16个县(区)2007—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幅最大;从各个县(区)来看,武功县的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领先于其他县(区);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结构来看,2005—2009年间16个县(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7个柑橘主产区2009—2015年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测度,探讨中国柑橘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技术进步是中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技术进步的负向贡献下,柑橘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周期性波动下降趋势,且柑橘生产处于纯技术效率下降,但规模经济有效阶段。因此,在保持现有规模效率稳定增加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优化物质装备水平、提高果园管理水平是改善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海南省农垦88个国营植胶农场天然橡胶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天然橡胶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1)开割面积的产出弹性为0.719 3,大于橡胶工人的产出弹性0.3936;(2)海南农垦国营植胶农场天然橡胶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服从于正态分布;(3)技术效率水平在考察期间保持不变,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为0.573,最大值为0.958,最小值为0.313;(4)从技术效率的分布来看,技术效率〈0.5、〈0.6、〈0.7和〈0.8的农场数分别有24个、58个、72个和83个,分别占总农场数的27.27%、65.91%、81.82%和94.32%,且技术效率低于平均技术效率的有50个农场,占总农场数的56.82%;(5)天然橡胶生产的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计算出2009-2013年5年间湖南省14个地级市政府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三种效率值,分析出湖南省各地级市政府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所处规模报酬阶段,并对反映卫生支出资金配置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的外部影响因素加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湖南省各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效率水平整体水平偏低并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除长沙以外的其他地级市政府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均处于不同程度的非充分效率水平.湖南省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及城市化水平对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育水平、人口密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湖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提高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港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8个材249个农户5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投入产出调查资料为依据,应用统计最大生产函数模型对小麦、棉花、夏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生产的技术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益在5种作物中最高,其余依次为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技术效益总体上随投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的技术增产潜力分析为26.8%、39.4%、41.8%、45.1%和54.5%。  相似文献   

16.
宿桂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06-3708
以1998~2008年玉米主产区(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四川)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DEA的CRS、VRS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运用DEA-Tobit两步法测度主产区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产区玉米生产多为规模无效,且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主产区玉米生产多为纯技术效率有效;主产区玉米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大于技术效率下降的速度。1998~2008年,玉米主产区的生产结构合理,并未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尧艳  蔡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4-12455,12463
在总结国内一些运用DEA研究农业生产效率的文献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对海南省18个县市2002、2005、2008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海南省由于遭受罕见的旱灾和风灾,其各市县的农业生产的有效性值均相对较低;2002、2005和2008年农业生产均属于DEA有效的地区是琼海市、屯昌县、临高县、儋州市、琼中县和白沙县;2002年的海口市、五指山市、保亭县,2005年的陵水县和2008年的三亚市、东方市也属于DEA有效地区,表明这些地区在相应年份其投入产出处于最佳状态。最后对2008年海南省6个非DEA有效市县进行投影分析,据此指出了改善这些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模型的湖南省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评价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有助于了解财政支农支出的实际效果,发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升财政支农支出绩效。以2008-2013年湖南省14个市(州)财政支农支出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模型分析全省和市(州)层面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探讨各地区提升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湖南省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整体较高,6年综合技术效率均值都在0.8以上,且逐年略有提升。从市(州)层面看区域间差异较大,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0.637,且大部分地区纯技术效率较高而规模效率较低,这在湘中和湘东部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需要在维持现有支出规模的基础上调整支出结构和整合支农资金;还有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湘中和湘西地区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不高,规模报酬均呈现递增趋势,这些地区既需加强资金管理,更需加大财政支农规模,以提升综合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杂粮杂豆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对于提高我国绿豆增产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绿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使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基于吉林省白城市233户农户绿豆种植微观数据,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绿豆种植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中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49,综合技术效率与经营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不同经营规模下综合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不同,其中小规模与中规模农户更倾向于“经验农业”的种植模式,大规模农户更倾向于“现代农业”的种植模式。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应提升绿豆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水平、适度加强机械社会化服务供给、持续加强对绿豆种植户的科技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