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研究普达措国家公园海拔上限麦吊云杉、大果红杉和长苞冷杉的生长特征,构建差值年表并分析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揭示影响该区域3个主要树种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生长后期的气候因子对该地区树木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树种的响应方式存在差异;2)麦吊云杉生长主要受限于生长季的气候条件,与上年生长后期(上年9—10月)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且当年生长盛期(6—8月)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其径向生长;3)大果红杉生长主要受限于生长后期的水分条件,主要表现为与上年10月以及上年生长后期(9—10月)降水呈显著负相关;4)长苞冷杉生长主要受限于生长季的气候条件,主要表现为对当年生长季盛期(6—8月)以及当年生长季后期(9—10月)平均温度的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香格里拉地区的气候重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内蒙古武川县位于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温凉旱区,是春小麦、莜麦等喜凉作物的适宜产地,但由于气候的年际波动,产量低而不稳。通过分析产量与气候的关系,可采取措施减轻潜在的气候风险。【方法】笔者根据产量统计资料、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历年气象数据,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时期平均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量三个气候因子对春小麦、莜麦产量的影响,建立多因子产量评估模式。【结果】结果表明,武川小麦和莜麦的丰歉与生长季各月的平均气温及其总和呈负相关,与生长季各月降水量及生长季降水之和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关系不显著。通过找出影响产量丰歉的气象指标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产量的评价模型,可用于武川县麦类作物产量丰歉年评估。【结论】研究认为,气候暖干化将增加武川麦类作物生产的气候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用径向生长测量仪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进行监测,用Compertz函数对年内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21 d为窗口将日径向生长量与气候要素每隔1 d进行滑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的径向生长于3月初开始大幅度增加,11月趋于稳定,其中4月的径向生长累积量最大,而生长速率在5月初达到最大值;2)径向生长量与生长季开始阶段(3-4月)、结束阶段(9-10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7-8月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生长季开始阶段适当加大灌溉力度能促进杉木的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不同生态区域烤烟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烤烟品种在湖南省不同生态区成熟过程中烟叶中烟碱、总氮、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钾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烟叶烟碱积累与大田生育期内的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有效积温呈极显著相关,与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明显;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日照时数、降水量、有效积温以及日平均温度极显著相关,与日均温相关性不明显;总氮与日照时数、日均温、降水量、有效积温以及相对湿度均极显著相关;钾含量与有效积温、日平均温度以及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总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明显;淀粉含量与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有效积温和总降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共和县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让  李金红  蓟尚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41-6142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青海省共和县天然草地产草量与气象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以天然草地产草量为参考数列,以牧草生长季积温、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和牧草生长期各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作比较数列,对天然草地产草量进行了多因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和县的降水量可基本满足牧草生长发育的需求,而日照时数和温度因子则成为主要的限制因子。该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揭示了天然草地产草量与各气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陕西安康烟区烤烟产质量及农艺性状的气候回归预测模型,并剖析生育期气候因子对烤烟产量的重要程度。【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于2005-2012年进行田间试验,在打顶后和烘烤后分别测定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学性状,收集烤烟生育期气候因子指标。采用相关、逐步回归、通径和决策等分析方法对生育期气候因子与烤烟产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烤烟各生育期年度间气候因子都以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大,平均温度变异系数最小;降水量变异系数在采烤后期最大,生根期最小;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变异系数都是在生根期最大,旺长期最小。烤烟产量、上中等烟比率和腰叶面积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节距和留叶数的变异系数较小。生根期平均温度、旺长期平均温度与留叶数、茎围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旺长期降水量与上中等烟比率极显著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烟叶留叶数、茎围、腰叶面积、产量和上中等烟比率等5个指标的气候回归预测模型,由模型可知烤烟留叶数由生根期平均温度决定;茎围由旺长期降水量和平均温度共同决定;腰叶面积由旺长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共同决定;产量由生根期日照时数、旺长期降水量、旺长期平均温度、采烤前期降水量和采烤前期日照时数共同决定;上中等烟比率由旺长期降水量和采烤前期日照时数共同决定。通径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烤烟产量的5个生育期气候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为:旺长期平均温度旺长期降水量采烤前期降水量生根期日照时数采烤前期日照时数,其中前3个气象因子以直接作用为主,后2个气象因子以间接作用为主。【结论】构建的烤烟产质量及部分农艺性状的气候因子回归预测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对烟区年度总产量及质量进行预测;旺长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是决定烤烟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杉木不同径向生长指标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杉木径向生长敏感性与适应性的差别,采用树轮气候相关分析方法,以6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杉木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并利用杉木树轮自回归年表(ARS)分析主要气候因子(月份水平温度和降水)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径向生长均受到温度和降水的显著影响,早材宽度与当年2月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晚材宽度与当年10月平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冗余分析量化了气候因子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当年7月平均最高温度和当年10月平均降水量是限制该区域杉木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变化在短时间尺度上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杉木径向生长对当年9月最高温度的响应稳定性最强.当年10月平均降水量对晚材宽度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杉木年轮生长对上一年气候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晚材生长对当年早期杉木生长气候因子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亚热带地区气候影响杉木径向生长的效应复杂,但ARS年表仍包含丰富的气候信号,研究结果对亚热带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年轮气候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引种太平洋黄松的气候适生区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理论,选取年平均气温、≥10℃积温、绝对最低气温、绝对最高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夏半年降水量(5-8月)、年日照时数9个气候因子作为分析因素,应用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划分我国适宜引种太平洋黄松的区域.将全国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9.
以杜香—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其对气候突变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突变检验中,年降水量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现象,年平均气温在1986年出现了突变点,与突变前相比温度升高了1.8℃;突变后的轮宽指数为1.05,明显大于突变前,说明升温促进了兴安落叶松的生长。(2)径向生长对温度的表现较为敏感,特别是受生长季温度的控制较为突出。在气温突变前后,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突变前,径向生长与月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突变后,径向生长对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响应的敏感性均有所增强;径向生长与当年4月的降水量、当年5月和8月的平均气温、上年9月和8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当年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3)在滑动相关分析中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反应都有所增强,特别是在冬季,气温对树木径向生长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而在生长季前期,降水量对树木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通过气候因子2014年与9年均值的研究表明,建三江地区4、5月降水量与气候产量均呈正相关趋势,7月降水量与气候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即说明水稻孕穗、抽穗扬花期降水天气对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从气温来看,6、7月的气温与气候产量呈正相关趋势,而5月份的气温与气候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在水稻分蘖生理温度上5月的温度越高气候产量越低。其他月份温度与产量均无明显关系;从日照时数来看,5月  相似文献   

11.
烤烟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三门峡烟区气候因素变化及其对烤烟产量的影响,利用三门峡烟区2004—2013年间的气候和烤烟产量资料,分析了近10 a来三门峡烟区气候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烤烟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烤烟生育期的主要气候因子均能满足烟草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烤烟产量;烤烟产量与大田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表现为平均温度日照时数日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且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对烤烟产量起直接作用;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烤烟产量与平均温度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日照时数,与最小相对湿度的关联度最小。三门峡烟区的气候条件适宜于烟草的生长发育,且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对烤烟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5个地区间苎麻产量差异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苎麻生态区域适应能力的气候因素。[方法]在长江流域苎麻主产区选取5个不同生态区域分别作为试验点,考察了中苎2号的产量,并依据苎麻产量高低衡量了中苎2号对各生态区域的适应能力,最后分析了导致苎麻适应性差异的气候因素。[结果]各试验点产量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产量差异达到2.3kg/20m2,且这一结果在2年试验中可以很好的重复。结合各生态区域的气候因子分析发现,中苎2号产量与其生长期间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日照时间和降水量可对中苎2号起到增产作用,而相对湿度则会对中苎2号起到减产作用。[结论]环境气候因子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差异是导致苎麻在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头明  汤清明  朱四元  唐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59-15562,15734
[目的]探讨影响苎麻生态区域适应能力的气候因素。[方法]在长江流域苎麻主产区选取5个不同生态区域分别作为试验点,考察了中苎2号的产量,并依据苎麻产量高低衡量了中苎2号对各生态区域的适应能力,最后分析了导致苎麻适应性差异的气候因素。[结果]各试验点产量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产量差异达到2.3 kg/20 m2,且这一结果在2年试验中可以很好的重复。结合各生态区域的气候因子分析发现,中苎2号产量与其生长期间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日照时间和降水量可对中苎2号起到增产作用,而相对湿度则会对中苎2号起到减产作用。[结论]环境气候因子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差异是导致苎麻在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廉江国家气象观测站提供的1990~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廉江市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廉江市近三十年来年平均温度整体上呈现出略微减少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09℃/10a,春季、夏季、秋季三季平均气温均呈略微上升趋势,而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水量整体上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是-14.994mm/10a,降水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春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秋季、冬季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85.445h/10a。廉江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会导致水、光、热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并且还会引发高温、低温冷害、干旱、洪涝、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厚竹笋营养的地域变异及对生长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采用方差分析、Duncan新复极差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11个厚竹种植基地的竹笋营养成分及其与气候、海拔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厚竹笋总糖、淀粉、粗纤维和维生素B1含量差异较大,蛋白质、单宁和维生素E含量差异较小。不同环境因子对厚竹笋营养品质影响程度不同,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海拔高度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碱解N、速效P和有机质含量及pH值影响显著(P0.05)。竹笋中不同营养成分对生长环境变化响应程度不同,粗纤维、蛋白质和总糖响应敏感,淀粉响应较敏感,单宁、维生素B1和维生素E响应不敏感。粗纤维与土壤pH值及碱解N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3月份气温和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淀粉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单宁与3月份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总糖则与土壤速效K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太白山高山林线区太白红杉林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岭中段的太白山生态公园和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高山林线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年轮生长动态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太白红杉林上坡位及林缘样本中包含了丰富的气候信息,适于作为研究样地进行年轮分析;个别月份的气象因子对年轮生长的影响要显著地高于年际的影响;太白红杉年轮序列与当年4月份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太白红杉年轮序列与月降水量关系复杂,与当年8月份的降水量为显著负相关,而与当年10月份的降水量为显著正相关。气候因子对太白红杉生长的滞后效应分析表明:降水的滞后性较温度明显,但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响应函数重建部分气候因子变化模型后得到,当年4月份平均温度、当年8月份降水量和当年10月份降水量的预测模型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贵阳不同县区气候特点和影响美味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区划指标体系,为贵阳地区猕猴桃产业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贵阳地区208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影响猕猴桃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采用GIS技术对贵阳美味猕猴桃种植适应性进行区划。【结果】贵阳地区热量、降水、光照均适宜猕猴桃生长发育。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0℃积温、1月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这6个气候因子作为划分贵阳地区美味猕猴桃栽培气候适宜的主要因子,每个指标分 4 级,对应高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美味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四周的低海拔区域,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中部偏北区域。【结论】贵阳地区均属于猕猴桃种植适宜区,目前实际种植情况与美味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水氮利用效率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模拟模型对区域农田土壤水氮行为进行模拟和评价。【方法】建立和验证土壤水、热、氮和作物生长联合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在1999~2000年黄淮海平原的农村社会经济和土壤、气候等条件背景下,对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水氮利用效率和氮素损失量的区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区域模拟结果表明,水分利用效率(WUE)、氮素利用效率(NUE)及土壤氮素淋失情况的空间分布在各地貌区之间有明显差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1 m土体的氮素淋失量与灌水和降水量、施氮量、土壤饱和导水率(K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WUE与施氮量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降水和灌水量、Ks呈极显著的负相关;NUE与降水和灌水量、日照时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施氮量、Ks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黄淮海平原区域农田土壤水氮行为受自然条件和农田管理措施的显著影响,其空间分布规律可利用基于GIS的过程模型进行模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板栗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和杂交后代的遗传差异,提高板栗良种繁育效率。  方法  以‘燕山早丰’ × ‘燕晶’为亲本杂交产生259个F1个体为试验材料,对2016年和2017年板栗坚果性状、栗蓬性状、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13个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遗传倾向研究。  结果  坚果相关性状的研究表明:2016年和2017年的单粒质量、坚果厚、坚果高和坚果宽等性状呈正态分布趋势,且后代平均值均大于亲中值,说明存在加性效应。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单粒重性状变异系数在18.50% ~ 20.19%,后代广泛分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可能选育出单粒重较大的板栗品种。坚果宽、坚果厚和坚果高等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20%,遗传传递力在98.54% ~ 106.55%之间,说明坚果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通过栗蓬相关性状的研究表明: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栗蓬总重性状平均值高于亲中值,正反交变异系数均大于20%,遗传传递力在112.00% ~ 117.44%之间,能够稳定遗传,受环境影响较小。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栗蓬宽性状的超高亲率分别达到37.50%和23.96%,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12.50%和113.93%。2016年刺束长短正反交后代和2017年正交后代平均值小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为90.25%、90.83%和93.66%,2016年超低亲率分别为27.08%和18.90%,刺束长短性状趋于变短。通过果实品质相关的研究表明: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淀粉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7.82% ~ 17.66%,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传递力在101.11% ~ 108.22%之间,2016年正反交后代超高亲率分别为34.38%和30.09%,均高于2017年,趋于支链淀粉含量增多。相比于2017年,2016年正反交后代可溶性糖含量遗传传递力较低,分别为64.10%和59.94%,说明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大。  结论  通过对坚果相关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遗传倾向和分离特点的研究得出,坚果相关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果实品质性状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该研究为今后板栗杂交育种后代的筛选和目标性状的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廉江国家气象观测站提供的1990—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廉江市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廉江市近30年年平均温度整体呈现略微减少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09℃/10 a,春、夏、秋三季平均气温均呈略微上升趋势,而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水量整体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为-14.994 mm/10 a,降水年际间波动起伏比较大;春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秋、冬季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85.445 h/10 a。廉江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还会引发灾害性天气,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