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泰州地区栽培环境的产量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小麦品种,本文选取近年来通过国审或苏审在江苏地区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对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间农艺性状和实际产量差异显著,其产量变幅在5150~735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6095 kg/hm2。‘华麦8号’、‘宁麦22’和‘扬麦27’实际产量优势明显,其中‘华麦8号’实际产量较其他品种平均值超过1200 kg/hm2,‘华麦8号’和‘扬麦27’的容重均在800 g/L以上。根据田间综合表现,认为‘华麦8号’、‘宁麦22’和‘扬麦27’的丰产性较好,抗倒性、抗病性中等,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突出,可以在泰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宜泰州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适应于冀北坝上地区种植荞麦品种的高产性和适应性,以4个苦荞麦和2个甜荞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5年进行定点高产试验,研究6个荞麦品种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区域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6个荞麦品种抗逆性均极强,耐旱、耐瘠薄、喜水肥,产量较为稳定;‘美国甜荞麦’是最适宜冀北种植的甜荞品种,产量1078.5 kg/hm2左右,其次为‘日本大粒’970.5 kg/hm2,甜荞麦需辅助授粉提高产量;‘冀苦荞2号’是最适宜冀北种植的苦荞麦品种,产量在2745 kg/hm2左右,其次为‘冀苦荞1号’2442.0 kg/hm2和‘川荞1号’2395.5 kg/hm2;甜荞麦生育期短,是较好的备荒作物,在冀北地区不适宜过早播种;中熟苦荞麦品种在冀北有特殊适应性,‘黑丰1号’因生育期较长,肥力较好的地块易徒长、不结实,种植风险较大。本试验结果得出结论:改进栽培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甜荞麦产量,苦荞麦同甜荞麦一样在冀北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种植高效型玉米品种时能够更合理的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试验以低氮高效型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高氮高效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N1(120 kg/hm2),N2(180 kg/hm2),N3(240 kg/hm2),N4(300 kg/hm2),NCK(360 kg/hm2,本地大田生产施氮量),测定光合特性和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京农科728’在N2处理下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光合速率较NCK高,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蒸腾速率较NCK高,差异达显著水平;抽雄吐丝期的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NCK低,差异达显著水平。‘先玉335’在N4处理下的抽雄吐丝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皆显著高于NCK;在灌浆期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NCK;在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的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低于NCK。‘先玉335’的灌浆速率在N4处理下显著高于NCK。因此‘京农科728’施氮量在180 kg/hm2 (N2)左右最为适宜;‘先玉335’施氮量在300 kg/hm2 (N4)左右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食用大豆品种,采用简单回交与分子设计育种结合的方法,以‘黑农43’为母本,与(‘黑农54’ב黑农43’)F1为父本,育成了既高蛋白又高产的新品种‘合农78’,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3 g,蛋白质含量41.75%,油分含量20.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26.8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09.1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11.5%;中抗SCSH,抗SMVⅠ号株系;生育日数120天,需≥10℃活动积温2450℃,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以该品种为核心,集成了高产与提质保优栽培技术。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发展食用大豆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也为食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宜韶关生态烟区的烤烟品种,采用大田比较试验,研究了8个外引烤烟品种在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经济性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K326’相比,‘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综合表现突出,其株高在78.0~108.5 cm间,最大叶面积在1167.41~1454.26 cm2;产量在1727.05~2178.67 kg/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0.83%~52.43%,产值在43368.90~58946.13元/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9.68%~76.26%;三者的抗病性、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均优于对照‘K326’,其中‘FJ312’和‘闽烟7号’的抗病性最强,其烟草花叶病、烟草青枯病、烟草赤星病发生率为0。总的来说,‘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在韶关烟区适应性较好,可作为当地的后备烤烟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株型的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探讨种植密度对产量、农艺性状、倒伏率以及茎秆穿刺强度等相关性状的影响。设置7个种植密度,分析了玉米产量、植株农艺性状、倒伏率以及茎秆穿刺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泉玉217’在60000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9325.5 kg/hm2),‘宇玉30’在75000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9640.5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行数和千粒重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基部第3节间长先升高后降低,基部第3节间粗降低。‘泉玉217’产量与节间粗、穗行数、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节间长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宇玉30’产量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节间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倒伏率增加与玉米茎秆穿刺强度关系密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穗下第1节和基部第3节的穿刺强度逐渐降低,基部第3节的穿刺强度显著高于穗下第1节。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泉玉217’穗下第1节穿刺强度明显低于‘宇玉30’。因此,平展型玉米品种‘泉玉217’在本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紧凑型玉米品种‘宇玉30’最适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在从事玉米生产时,要根据玉米品种的株型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平展型玉米品种适当稀植,紧凑型玉米品种可适当密植。  相似文献   

7.
施万喜 《农学学报》2021,11(10):9-15
分析国审 ‘陇育5号’小麦丰产性、抗逆性、广适机理及推广策略,以期为北部旱地小麦高效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借鉴。利用多年多点国家北部旱地、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及高产示范资料,对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的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陇育5号’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为4922.54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3.28%,增产点(次)率89.97%。有效穗数597.0万/hm2,收获指数39.6%,旱地产量潜力达6399.0 kg/hm2。成穗多与收获指数较高是实现‘陇育5号’高产潜力的基础,抗寒抗旱抗病、耐生育后期高温、粒重变异小是其广适性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保障。‘陇育5号’丰产性强,抗寒抗旱、综合抗逆性好,品质优良,适应范围广。在推广应用中,应采取项目推广方式,订单式原种生产,合同式良种繁育,“科研单位+地方政府+种业企业+示范农户”四位一体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审定制度的改变,大量玉米新品种涌现市场,为了选择适宜豫北区域生产的玉米新品种,指导当地玉米生产,本研究以‘郑单958’作为对照,对30个新审定的玉米品种在本区域大田条件下种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宜机收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生育期为114~120天,在豫北地区能正常成熟,雌雄花期能够正常相遇,抗逆性较好;产量为8726.97~11973.68 kg/hm2,较对照增产明显的有‘豫单1851’、‘德合187’、‘玉农76’、‘中博510’、‘浚单1538’和‘漯玉16’,增产率分别为10.4%、8.9%、7.5%、7.3%、5.8%、4.5%,其中‘豫单1851’、‘德合187’、‘玉农76’、‘中博510’、‘浚单1538’五个品种收获时水分相对较低,分别为:21.5%、21.7%、19.1%、19.6%、18.2%。研究表明,30个参试品种中‘浚单1538’等5个品种在豫北区域具备机械化籽粒收获性状。  相似文献   

9.
王改改  周军  宋云 《农学学报》2021,11(9):64-67
筛选出适宜延安种植的菊芋品种,解决延安菊芋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延安菊芋产业化发展。对引进的6个菊芋品种和1个当地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田间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廊芋1号’和‘廊芋2号’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产量分别为57378.68、56228.10 kg/hm2,较对照增产分别为5.11%、3.00%。其余品种表现一般,产量均低于对照品种,需继续试种观察。 ‘廊芋1号’和‘廊芋2号’较适合在延安种植,可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优异黍子育种材料,为本地黍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对24份黍子品系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9%,反映了原指标大部分信息。而在这24份材料中,‘201-8’和‘06-D69’的综合评分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第一、二类评分结果和产量表现较好,均分为41.78和38.48,平均产量为251.1 kg/hm2和210.6 kg/hm2,这些材料可以在之后的黍子育种工作中优先考虑;第三类在评分产量方面表现不佳,分别为37.69 kg/hm2和185.1 kg/hm2,但其株高、穗长、基茎粗等指标表现较好,可在培育抗倒伏品种等育种工作中考虑;第四类材料评分及产量均为最差,分别为33 kg/hm2和169 kg/hm2,其他指标也不理想,不建议进行育种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育烤烟新品种,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满足烟草生产对烤烟新品种的需求,本研究从贵州省石阡县栽种多年的地方烟草品种中系统选育出了优良烤烟新品系‘狮柳烟’。以烤烟主栽品种‘K326’和‘云烟87’作为对照,通过连续三年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品质测试,对‘狮柳烟’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评价,并建立其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狮柳烟’平均单株留叶数24片/株,分别比‘K326’、‘云烟87’多3片/株、5片/株;平均单产2233.4 kg/hm2,均价24.47元/kg,产值54434.2元/hm2,上等烟率51.11%,上中等烟率94.81%,经济指标优于‘K326’和‘云烟87’;烟叶颜色为柠檬黄,外观品质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感官评吸品质优于对照;SSR分子标记引物PT3024、PT40021可以稳定地在‘狮柳烟’与‘K326’和‘云烟87’之间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因此,‘狮柳烟’产量高、质量优,是一个高产优质烤烟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夏大豆品种‘宝豆6号’和‘秦豆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处理3产量达最高,较其他处理高2.24%~24.27%,且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优势明显,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7.31%~61.44%、5.26%~28.62%和6.8%~9.36%;处理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处理6,处理7最低,且花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要优于鼓粒期;播期6月20日、密度 15万株/hm2、复合肥225 kg/hm2和硼肥3.0 kg/hm2分别具有较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种植参数组合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处理3为适宜的种植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