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五大连池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结构特征,揭示蒙古栎种群的生存现状,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种群存活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结构及动态,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趋势。  结果  4座火山蒙古栎种群均低龄数量不足,以Ⅴ~Ⅶ龄级成熟树个体为主,表现为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均为Deevey Ⅱ型;生存分析表明:4个种群具有前期逐渐减少、中期趋于稳定的特点,但危险率加剧上升,种群在Ⅵ龄级之后开始进入生理衰退期,预示种群后期有衰退的趋势;数量化动态分析表明:东焦德布山、小孤山和南格拉球山蒙古栎种群忽略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大于0,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考虑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等于或趋近于0,种群表现为稳定型,而尾山蒙古栎种群Vpi和V'pi都小于0,种群表现为衰退型,且4个种群对外界随机干扰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时间序列预测表明:4个种群在未来2、4、6个龄级后个体数量均有减少趋势。  结论  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当前均为稳定型,但小树阶段有限的环境资源导致个体数量下降趋势显著,种群老龄个体数量发展潜力较小,形成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随着种群发展有向衰退转化的趋势。图5表5参40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极小种群多脉铁木年龄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保护浙江省极小种群多脉铁木,对文成县石垟林场的多脉铁木种群进行了全面调查,绘制了多脉铁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生境对Ⅰ龄级个体的环境筛作用较强,该龄级出现死亡高峰,Ⅱ龄级后的年龄结构基本呈纺锤形,近似于正态分布;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且动态指数>0,为增长型种群;从时间序列来看,低龄级的个体数量不足,种群面临衰退。因此,加强多脉铁木高效繁育技术研究,并适当进行人工抚育,以保证其种群的正常更新。  相似文献   

3.
狭果秤锤树自然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揭示狭果秤锤树Sinojackia rehderiana自然种群不同生活史个体分布格局,为该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自然分布于江西省永修县的狭果秤锤树种群为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法、空间代替时间和O-ring完全随机零模型法,对狭果秤锤树自然种群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  结果  狭果秤锤树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幼苗和幼树的数量在整个种群中占绝对优势,种群更新状态良好,属增长型种群。狭果秤锤树种群在从幼苗发育到成树的过程中,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至均匀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聚集分布趋势减弱。在较小的尺度上,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表现出正相关或不相关,在较大的尺度上则表现为不相关或负相关;负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幼苗与中树、幼树与中树、幼树与成树间(P < 0.05)。  结论  在自然状态下,狭果秤锤树分布格局受自身生物学特性和种内、种间竞争影响,幼苗和幼树生长受限但数量较多,种群目前尚未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南方铁杉的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揭示南方铁杉的演替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对南方铁杉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静态生命表编制、生存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点格局分析探索了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   (1)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少和后期衰退的特点。(2)时间序列预测未来3、6和9个龄级时间后南方铁杉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逐渐增加,南方铁杉幼年个体数相对丰富,老龄级树有较充足的后备资源得以补充,种群能自然更新。(3)南方铁杉种群整体在小尺度(r < 2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幼树明显呈聚集分布,中树随研究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老树基本呈随机分布。   结论   南方铁杉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保护区维持现有的生境条件,南方铁杉种群将继续呈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  方法  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②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③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④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  结论  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藏墨脱人为干扰下小果紫薇种群的样地调查,依胸径大小将林木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运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果紫薇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以及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分析小果紫薇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下小果紫薇种群属于增长型,幼苗个体数量丰富,以萌枝更新为主,表明萌蘖能力较强;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龄级有相近的死亡率;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同时在第Ⅰ龄级、第Ⅴ龄级和第Ⅸ龄级阶段出现峰值;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小果紫薇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弱和后期衰退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小果紫薇通过萌枝更新维持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冬瓜赤杨种群生命表与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水冬瓜赤杨种群进行调查,根据生命表理论和生存分析理论,选用年龄结构替代树木径级结构的空间代时间方法和匀混技术,绘制水冬瓜赤杨种群静态生命表,同时绘制出种群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图,阐述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并简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分析表明,前期稳定,中期波动,后期衰退是该种群的特点;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同一时间的曲线,种群数量表现出随龄级增大而减少的趋势,随时间推移,幼龄级数量呈递减趋向,个体数量在中龄级和老龄级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差,自然条件下,种群在今后将趋向于衰退。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南缘小叶桦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石河子平原湿地小叶桦种群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其种群生命表,并进行生存分析,探究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小叶桦种群年龄结构整体表现为稳定型,中龄级个体占主体,为79.63%,处于成熟阶段,但种群年龄结构失衡,缺乏幼树,种群更新存在很大的危机.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显示该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符合Deevey-Ⅰ型,死亡率随着龄级增大而上升;高龄级立木有早衰和同期死亡的趋向,周边生境的破坏及外界干扰对种群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天然长白松种群的生存状况, 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长白松种群 进行调查, 分析种群数及年龄结构,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中长白松 种群个体数估计为36 293,分布在蒙古栎林、臭冷杉-长白松林、白桦林、白桦-臭冷杉林、红松-长白松林和长白落 叶松-鱼鳞云杉林等6 种植物群落类型中。白桦林群落中的长白松种群个体分异程度明显,年龄结构表现为I、 II、III、IV 和V 龄级个体同时存在, I 龄级个体最多(占64.29%),V 龄级以上个体相对缺乏的组成格局。白桦-臭 冷杉林群落中有少量的I、II 龄级个体,其他4 种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均表现出V龄级以上的个体占优势, I、II、III龄级个体缺乏的结构特征;白桦林群落中长白松种群经历30 年或60 年后,II、III 龄级个体有恢复的潜 力,90 年以及150 年后,长白松IV龄级以上个体表现出增加势态,种群稳定发展。其他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 随时间推移,呈现出V龄级以上大龄级个体增多,IV龄级以内小龄级个体补充不足的衰退趋势;对长白松种群的保 护,应根据自然保护区中6 种不同植物群落特点及长白松种群结构特征,通过相应措施创造适合各年龄阶段长白 松个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维持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青藏高原东缘甘肃南部3种主要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优势种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辽东栎、红桦和糙皮桦种群,各设置8块40 m×40 m的样地,对样地内所有树木进行每木检尺,以测定的胸径数据为基础,以径级代替龄级,将胸径<3 cm作为Ⅰ龄级,其后以4 cm为标准进行龄级划分,统计各龄级个体数量并进行相关整理后,分析各种群的龄级结构,编制包括死亡率(qx)、消失率(Kx)和平均期望寿命值(ex)等参数在内的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考虑外部干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pi)、不考虑外部干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对外界干扰所承担的风险概率指数极大值(Pmax),最后对未来经过2,4,6,8个龄级后各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时间序列预测,以揭示青藏高原东缘甘肃南部3种次生林优势种的种群现状、种群结构及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① 辽东栎、红桦和糙皮桦3种次生林种群Ⅰ龄级幼苗数量不足,均以Ⅱ龄级幼苗数量最多,分别占种群个体总数的43.62%,30.07%和43.30%;其后随着龄级的增大,种群个体平稳下降,虽然群落为稳定型,但是林木径级较小,各龄级个体数分布不合理。② 辽东栎、红桦、糙皮桦种群的qxKx在Ⅰ龄级最大,qx分别为78.0%,72.0%和76.2%,Kx依次为151.3%,127.3%和143.5%,且随着龄级的增加,qxKx均逐渐减小;各种群ex随着龄级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辽东栎和红桦均在Ⅵ龄级最大,糙皮桦在Ⅴ龄级最大;种群结构均呈增长型,且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ry-Ⅲ型。③ 3种次生林种群结构的Vpi大于V′pi且均大于0,Pmax也均大于0,说明 3种次生林均属于对外界干扰敏感的增长型种群。④ 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未来经过2,4,6,8个龄级后,各种群个体发展呈增长趋势,但辽东栎和红桦种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波动性,表现出前期略减、后期稳定的特征。【结论】3种次生林种群结构和发展趋势均呈稳定增长型,但是Ⅰ龄级幼苗数量不足,应采取禁牧、禁采等措施,保护幼苗成活,保证种群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彭杰  韩路  王海珍  张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60-11462
[目的]了解塔里木盆地灰叶胡杨种群的数量及动态。[方法]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绘编灰叶胡杨种群结构图;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灰叶胡杨种群的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及亏损率曲线,分析灰叶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趋势。[结果]塔里木盆地灰叶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双曲线型,幼苗数及成年个体数都较丰富,1龄向2龄过渡时死亡率较高,达71.9%,致使2龄级个体偏少,4龄以后各龄级比例协调。灰叶胡杨种群存活数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幼龄与老龄的生命期望较低。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和亏损率曲线均有2个高峰期,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环境恶化有关。[结论]灰叶胡杨种群呈增长型,死亡率高峰出现在1~2龄级和6龄级附近。幼苗到中龄级个体的不足是胡杨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民勤县荒漠-绿洲交错带梭梭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等研究来揭示种群数量动态特征;并选取6种常用聚集度指标判断梭梭种群在交错带不同区域、不同龄级分布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民勤县荒漠-绿洲交错带梭梭种群以中幼林为主体,为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种群数量在Ⅰ~Ⅴ龄级内波动较大,个体死亡现象较多,在Ⅵ~Ⅹ龄级内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在Ⅹ龄级以后,个体死亡现象又开始升高,呈现衰退趋势,种群期望寿命在Ⅳ~Ⅵ龄级较高。种群分布格局总体呈现聚集分布,从绿洲边缘向沙漠边缘延伸方向,其种群分布格局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龄级的增大,种群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趋向均匀分布,期间有少量随机分布出现。  相似文献   

13.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时间代替空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查湾自然保护区枫香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径级结构分布图、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枫香种群幼苗个体较少,幼树和中树个体较多,老树个体少而稳定.与Deevey存活曲线对照,枫香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早期死亡率较低,后期死亡率较高,死亡率高峰出现在Ⅸ龄级.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枫香种群呈现出前期薄弱,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秋茄(Kandelia obovata)是海南常见的红树林树种,也是红树林生态修复使用较多的树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增加,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较为严重的威胁,通过建立固定样地监测红树林的群落和种群的动态变化,对于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方法】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1 hm2固定样地中的秋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秋茄种群径级结构呈现不规则的金字塔型,Ⅰ~Ⅳ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75.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2)秋茄种群各龄级个体数量表现为“衰退-衰退-衰退-增长-增长-增长-增长”的变化趋势。种群整体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均大于0、且趋近于0,反映出该区域的秋茄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高,受到外界干扰时增长趋势不明显。(3)秋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中,种群生命期望值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4)秋茄种群的存活曲线拟合方程为y=2406e-0.5...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东大塘天山云杉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东大塘风景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的种群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在东大塘风景区选取了20个样地(10m×10m),对该地区天山云杉种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Ⅱ、Ⅲ、Ⅳ龄级(个体数量比重占86.05%),幼苗、老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径级结构表明,种群的优势径级在6-22 cm,其个体数占总数的89.46%。种群的高度结构表明,种群高度基本呈正态分布。静态生命表分析表明,种群天山云杉的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种群Ⅳ、Ⅴ龄级的死亡率最高,累计达80.1%。以标准化最高存活量为起点天山云杉的存活率基本符合属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16.
黄龙山白桦种群结构及其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白桦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其合理经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群落物种重要值为依据,通过聚类分析,将黄龙山地区的白桦林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每个类型中的全部白桦个体为一个种群,分析白桦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及静态生命表,并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了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黄龙山地区白桦种群幼龄个体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基本呈衰退趋势;种群A幼龄株数相对较多,有一定更新能力;种群C、D衰退特征较为明显,其中种群D只在Ⅲ、Ⅳ龄级具有一定数量个体,几乎没有更新幼苗。种群A、B、C、D的生命表和存活曲线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Ⅰ、Ⅴ、Ⅵ龄级死亡率高,除种群A外,标准化最高存活量均出现在Ⅲ或Ⅳ龄级。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0,30,40和50年中,多数种群均呈现幼龄个体减少而老龄个体增加的态势,老化趋势较为明显。【结论】黄龙山白桦种群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特征,属于该地区的过渡种群,逐渐会被更加稳定的松栎混交林所取代,应根据各种群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以促进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7.
为监测缙云卫矛种群动态变化,对重庆市北碚板子沟、北温泉内、北温泉后山和鸡公山4个地点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等进行了研究,并与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各种群中间龄(4~11龄级)占比较大;2)板子沟种群幼苗(1~3龄级)较少,其余种群较丰富;3)板子沟种群呈现一定的衰亡趋势,其余种群年龄结构基本呈稳定...  相似文献   

18.
大蜀山短毛椴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大蜀山短毛椴(Tilia breviradiata)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对短毛椴种群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危险率函数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短毛椴种群以中大径级个体数量较多,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种群死亡趋势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Ⅶ~Ⅷ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短毛椴种子向幼苗的转化率低,幼苗数量较少;量化分析表明现阶段整体为稳定型种群,结构增长性很低.选择合适的恢复和保存方法促进短毛椴种子萌发和更新层个体发育是保持该种群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阳    杨萌萌    刘锦乾    杨永红    陈学龙    黄旭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4):37-44
紫果云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以冶力关林区的紫果云杉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结构图,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运用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动态,并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揭示本区域紫果云杉的生存现状,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果云杉幼苗占种群个体总数的21.05%,Ⅱ龄级时,个体数量迅速减少,幼苗死亡率达到80.40%,出现瓶颈现象,种群结构近似于纺锤型。总体来看,紫果云杉种群幼苗数量优势不明显,种群更接近于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未来2、4、6、8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增长性低,增长潜力小,并对外界干扰较敏感;竞争、自疏作用造成幼苗、幼树存活率偏低是影响紫果云杉种群自然更新关键因素,幼苗的分布状况也影响着种群的发展。散生的种群在自身比例较低的混交林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种群增长。因此,须采取人工措施使种群形成规模,促进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新源县野苹果林建立样地,调查野苹果种群结构、生存状态和衰退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野苹果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与死亡曲线,分析种群存活状况和数量变化动态,结合其天然更新现状揭示新源衰退野苹果种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样树中,没有发现无死枝或无死亡部位的野苹果树,地上部分完全死亡的野苹果达48.00%,加上濒死树,衰亡率达63.40%;中龄树较多,幼树和老树较少,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生存率在第Ⅰ龄级至第Ⅳ龄级时下降很快,衰退的高峰期发生在第Ⅳ龄级和第Ⅴ龄级,死亡率分别为60.00%和37.50%,种群动态表现出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后期衰退的特点;野苹果天然林在第Ⅰ龄级和第Ⅱ龄级的衰退规模最高,死亡率高达85%以上,第Ⅰ龄级数量比例仅为2.00%,且存活数仅占种群存活总数的0.55%,第Ⅲ龄级死亡率亦接近50%,种群的衰退年龄和死亡特征都表明,新源野苹果林目前种群动态是前期锐减,生存与衰退状态不稳定,树体死亡特征与病虫危害的特征吻合,致衰主因是外在生物因素,年龄结构的内在因素不是目前衰退的主导因素;新源衰退野苹果的实生天然更新存在种源数量与幼树建植限制,其根蘖繁殖具有种群更新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