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5大基本理念之一,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茶农+种植合作社"模式下构建了委托-代理模型,并结合4家茶叶种植合作社的案例分析了该模式下的茶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生产激励、绿色生产监督、"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绿色生产成本及败德行为收益是影响茶农绿色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提高绿色产品收购价格、完善监督惩罚机制、构建信任合作机制、加强质量信号传递、降低交易成本能够有效作用于以上影响因素,从而提高茶农绿色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农业污染。由于“小农经济”难以实现绿色生产等原因,农业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绿色扶持政策提高农民从事绿色生产的积极性等措施是控制农业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农业领域“双碳”目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现实情况下,将绿色低碳生产模式引入小农户生产是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和成都的实践探索进行探讨,解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面向绿色低碳生产需求、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打造绿色低碳品牌、实现优质农产品溢价,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农户绿色低碳生产意愿的对策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江川  胡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74-14875,14898
分析了绿色农业的含义,指出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人民安全消费、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并且能够推进农业机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分析了廊坊市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成果在于绿色农业基地、模式初具规模,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农村环境初步改善,同时也指出了廊坊市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人们对绿色农业的内涵认识不清;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缺乏资金投入;绿色农业生产及配套技术不完善;绿色农产品市场开发较晚,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不够健全。通过对廊坊市现有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双季稻辣椒甜玉米一年四熟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技术以茂名市农业生产现状为基础,采用轮作套作栽培模式,合理安排种植茬口,进行栽培技术优化与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区域农业发展的一年四熟绿色高效生产模式。该模式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农药使用,为茂名市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优质高产、绿色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滨州市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及现状。针对这种状况,结合滨州市大力发展农业的优势,提出了农庄式综合开发资源的农产品生态绿色生产模式构架和联合式综合开发资源的农产品生态绿色生产模式构架,以便更好地改进滨州市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相脱节、科技含量低、质量差的局面,从而促进滨州市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是我国农业大省,针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发展面临新时期的困境,江苏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绿色转型.文章根据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分别从化肥、农药、农膜三个维度考察江苏农业绿色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江苏农业生产存在"化学农业"生产模式依旧,化肥农药用量高启;农膜用量激增,面源污染加剧;农业绿色生产水...  相似文献   

8.
用绿色农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特征绿色农业是以农产品安全为目标的标准化农业。它汲取了传统农业的精华,是融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强调要持续发展原则,把标准化贯穿于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中,实现生态、生产、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全国的第一产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生产,对农业生产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多,农业绿色种植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该文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农业生产转型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绿色农业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从加强沿海地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宣传、出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惠民政策、创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示范区、实施"企业+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培养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我国沿海地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对策,以期为促进沿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是中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对提高农民生产效益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了明确日光温室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优化、创新型日光温室类型、保温蓄热工程技术、光伏日光温室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并探讨了日光温室在建构和热环境工程方面的发展方向。日光温室工程发展趋势:(1)日光温室建构向轻简化、标准化方向发展;(2)日光温室设施与装备向高效与节能化发展;(3)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和管理向精准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研究可为日光温室优化热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双碳目标的双赢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碳达峰与碳中和已成为我国长期战略。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95%以上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应仍然靠国内农业生产。农业既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更是重要的碳固定汇,固碳减排潜力巨大。因此,现代农业不仅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且可以且应该助力国家双碳目标。为此,作者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自己多年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双碳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双赢策略。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和双碳目标之间,在增产与固碳、增产与减排、固碳与减排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等层面存在冲突和协同关系,但协同强于冲突;农业双碳目标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方向上高度一致,目标上相辅相成。科研实践和技术示范推广案例也证明,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双碳目标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创设等途径实现双赢。依据我国农业发展新趋势,作者认为种植业碳排放已基本达峰,在粮食安全背景下农业碳达峰的峰值及达峰进程将取决于畜牧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要求;农业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将主要视甲烷(CH4)等非二氧化碳(CO2)温室气体减排力度,以及农业综合固碳潜力的发挥。农业碳达峰指日可待,但在目标设定上不能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改善;农业碳中和任重道远,必须固碳与减排兼顾,并以农业CH4等非CO2温室气体减排为优先。总之,粮食安全下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需要农业固碳减排科技创新、农业碳监测与评价方法创建、以及农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和新政策创设等综合支撑。本文的建议可为国家及地方制定农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及行动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为农业固碳减排科技创新和政策创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析新时期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利用2005—2014年的宏观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在评价各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最高,中部地区则相对较低。2)我国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相较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3)东部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受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影响较大,其他区域则更容易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实行差异化的调控政策来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优化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阅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笔者从共性上探讨了如何让移动阅读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通过对秦皇岛市移动阅读开展条件的调查,提出了侧重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并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秦皇岛市移动阅读推广平台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引导农户从事农业绿色生产,结合对外部性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基于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698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将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对农户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仅为59%,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面源污染危害认知和农业绿色发展前景认知均对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另外农户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正向影响,年龄、非农收入占比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负向影响;3)激励性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面源污染危害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约束性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绿色发展前景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因此,提出加强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加大绿色生产财政补贴力度、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惩罚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s and advantages of mile city"s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five aspects: natural resource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rength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 green agricultur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s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increasing support capacity of gre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 The path to develop green agriculture in mile city is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ing green organic agriculture, cultivating and expand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deep integr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gree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信息量、信息交流速度、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对电子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给目前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挑战。图书馆联盟的产生和发展,为满足读者群的高需求,高效率;为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建共享、高效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了解以及联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省的特殊情况,对联盟今后的建设发展做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境内的吕梁、太行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本研究以该片区所辖4市21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山西省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国务院扶贫办获取研究区内2008—2018年共11年农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内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探讨山西集中连片特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大片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地域差异性,随着时间推移,农业经济发展有所好转,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落后的农业机械削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农业总产值降低,在农业种植中施用过多化肥造成土壤贫瘠、土壤质量下降,引起农作物产量减少,进一步导致贫困加重。因此,在集中连片特困区进行精准脱贫时,要“依地施策、依时施策”,改变该区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走绿色、包容、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1—2020年新疆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虽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距,但样本期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1—2020年新疆昌吉、博阿塔拉、巴音郭楞、阿勒泰的GEC指数保持在1以下,而其GTC指数则保持在1以上。可见2011—2020年新疆地区GTFP负增长是相对效率的倒退,相反,技术改进则>1,这意味着新疆各地州及兵团的G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因此,健全对农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强对绿色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是推动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加速现代小农培育的浙江实践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总结浙江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针对制约现代小农培育的主要瓶颈,提出了以“组织小农、服务小农、带动小农、提升小农、激活小农、支撑小农”为抓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