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7×6)研究了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受种子二倍体胚、三倍体胚乳、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4套遗传体系的控制;主要品质性状4套遗传体系的效应值之间无太大的差异,蛋白质、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的胚遗传效应全部体现为胚加性遗传效应,而4种品质性状的胚乳遗传效应则全部由胚乳显性遗传效应构成;母体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为母体加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亲本9636、99S2041-1-1-1和478在普通玉米品质改良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结果还发现,不同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因此对这些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或杂种优势利用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5个具有不同纤维品质性状的品种(系)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20个,通过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发现产量性状的铃重和衣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小,不存在母体效应,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分别占表型方差的51.2%和65.4%;显性遗传效应所占的比率也较高,分别为32.6%和16.8%.铃重和衣分的群体平均优势较大,分别为13.3%和3.5%,达到了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铃形和纤维品质的遗传和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文英  梅拥军 《作物学报》2004,30(8):816-820
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陆地棉亲本的F1代15个组合的铃长、铃宽、铃长/铃宽(长宽比)等3个铃形性状以及5项纤维品质指标的两年资料,进行了遗传方差分量分解和成对性状间的遗传效应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铃形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显性效应也有较大作用;铃长与长宽比的广义和狭  相似文献   

4.
早熟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ADAA模型(加-显-上位性效应)研究了早熟陆地棉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5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中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5.7%、74.2%、39.6%和47.5%,均达到极显著;整齐度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5项性状指标的上位性效应很小或无;F1和F2品质性状无杂种优势,但有一定的群体平均优势。本试验亲本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为利用新疆早熟棉中优良材料改良其他三类短季棉的品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9个亲本和30个杂交组合的子指、种仁率、仁壳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等种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棉子品质性状均受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共同控制,种仁率还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子指和仁壳比以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含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棉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显性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子指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显性正相关,子指与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呈显性负相关。种仁率和仁壳比与3个棉子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母体遗传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研究早籼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能为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旱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分析了旱籼杂交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整...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主要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E模型),分析8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在不同环境下的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在估算遗传方差分量、遗传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各类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并预测F1和F2的杂种优势,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表明,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显性相关系数值较大,利用杂种优势在早期世代可以得到协同改良,纤维品质性状间易实现协同改良。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和F2的皮棉产量均具有显著的超亲优势,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陆地棉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采用RIL系间随机交配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含有188个组合的IF2群体。对该群体的棉花纤维品质性状表现进行了评价,并采用A、D遗传模型对其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IF2群体中5个纤维品质性状均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且各性状的表型平均值大多与F1杂交种相近,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显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控制棉花纤维品质遗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基因的加性效应,环境因素对于棉花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表现巨大的影响,两个环境中预测到的杂种优势值具有明显的差异。IF2群体是棉花数量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预测的优良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陆地棉30个杂交亲本及其部分F1的纤维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强度等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参试亲本的加性效应值以及组合的显性效应值。结果表明,纤维长度、整齐率、强度受显性与加性遗传效应共同控制,其中以加性效应为主,而马克隆值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各主要纤维品质性状遗传率均较小,选择时宜在中晚期世代。 A5、A9、A17、A20、A28和A30等亲本可以作为杂交后代提高纤维品质性状的首选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主要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 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E模型),分析8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在不同环境下的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在估算遗传方差分量、遗传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各类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并预测F1和F2的杂种优势,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表明,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显性相关系数值较大,利用杂种优势在早期世代可以得到协同改良,纤维品质性状间易实现协同改良。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和F2的皮棉产量均具有显著的超亲优势,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韩祥铭  刘英欣 《作物学报》2002,28(4):533-536
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28个组合的7个产量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并非分量和F1、F2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加性×环境各产量性状均极显著,铃重、衣分、籽指还受显性×环境的极显著影响,7项产量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2.
以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F1代纤维品质性状多以加性效应为主;2.5%跨长、整齐度和比强度还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5个品质性状的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以及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加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均达显著或极  相似文献   

13.
显性无腺体与隐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二代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4个隐性低酚棉品系为母本,5个显性无腺体品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个组合,利用亲本、F1和F2材料采用ADAA模型研究表明,衣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显性遗传效应为主。子棉产量和铃重有较低的上位遗传效应。纤维品质性状中,绒长与整齐度以显性遗传效应为主,绒长还存在少量上位效应;比强度与伸长率仅存在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麦克隆值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F1皮棉产量、第一次收花率、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的群体超亲优势平均值分别为:27.9%、18.7%、16.2%、9.7%和1%,F2分别为:10.8%、5.1%、4.5%、4.6%和-1.2%。F1绒长的群体平均优势为2.5%,比强度和伸长率为-1.8和0.8%,麦克隆值和整齐度分别为-0.2%和-2.7%。F2绒长略呈下降趋势,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F2与F1相近,整齐度F2略优于F1。表明了显性无腺体基因的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F_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本研究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10个杂交亲本和20个F1五个纤维品质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成对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预测了不同年份F2杂种优势的遗传表现。各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其中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3个性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纤维整齐度和纤维伸长率两个性状影响均不显著。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杂交后代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和纤维细度间可进行同步改良,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度同步改良较为困难。杂种早代皮棉产量高的组合其纤维强度也较好。F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均值一般较小。此外还分析了组合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枯萎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祥铭  刘英欣 《棉花学报》2001,13(3):170-173
本研究采用最小范数二阶无偏估算法[MINQUE(1 ) ]的统计方法 ,分析加性—显性—母体 (ADM)遗传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遗传模型 ,估算陆地棉 8个杂交亲本和F1、F2 代各 2 8个组合的枯萎病抗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陆地棉枯萎病抗性的遗传无上位性效应 ,有不显著母体效应存在 ,因而采用 ADM模型分析 ,加性方差为 2 8.0 8,显性方差为 7.35,母体方差是 0 .43,分别占表现型方差的 49.9%、1 3.1 %、0 .8% ;广义遗传率为 63.0 % ,狭义遗传率为49.9%。陆地棉枯萎病抗性的遗传主要是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 ,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6.
高品质陆地棉与不同类型品种杂种的遗传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比较分析了高品质棉与高品质棉、常规品质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两类杂种的子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高×高杂种的株铃数和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高×常抗杂种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两类杂种的纤维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但显性效应对纤维长度也起较大作用。高×高杂种的F1子棉产量和株铃数具有正向超亲优势,高×常抗杂种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两类杂种的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具有较小的正向平均优势,比强度具有负优势。高×高杂种可以在保持亲本良好品质的基础上,利用产量和产量性状的正向超亲优势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种子性状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吴吉祥  王国建 《作物学报》1995,21(6):659-664
采用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5个品种及其配制的F1、F2和正反回交一代(BC1、BC2、RBC1和RBC2)世代籽指、种仁率、容重和油分4个种子性状的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4个棉子性状的遗传均以母体效应为主,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作用较小。各性状的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的协方差不显著。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对这些性状选择更为有效。可以根据籽指小和容量大等性状母体植  相似文献   

18.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fiber length (Len), strength (Str), micronaire, and 12 other trait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additive (A)-dominance (D) genetic model, which considers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in intraspecific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hybrid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tton cultivars in high planting density cases. Decision-making coefficients were computed based on the genetic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of three fiber quality traits. The decision-making coefficient analysis of three fiber traits in cross breeding was benefi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en by increasing the additive effects of Str and length of boll (LB) and decreasing lint percentage (LP), boll number of the top three fruit-bearing branches. The analysis was also benefi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tr and fiber fineness b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he additive effects of other traits. Utilizing heterosis in hybrids was beneficial to the heterosis of Len by selecting the high dominance effects of number of nodes of the 1st fruit-bearing branch and LB and decreasing the dominance effects of diameter of boll (DB) and LP and for improving Str by increasing the dominance effects of DB and decreasing the dominance effects of number of fruit-bearing branches and number of nodes of the main stem (NNMS). Utilizing heterosis was also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fineness by increasing the dominance effects of LB, Str, and lint yield and decreasing the dominance effects of NNMS and Len.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不同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个高强纤维品系为父本,6个常规棉品系、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和5个彩色棉品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AD模型,分析了3个群体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基因显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彩色棉群体的籽棉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而衣分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常规棉群体的比强度以显性效应为主,抗虫棉和彩色棉群体的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3类群体中2.5%跨长和马克隆值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也较大。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产量性状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纤维长度和细度基本上没有优势,纤维强度有显著的负优势,但彩色棉群体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因而,在品种改良上,可以利用常规棉和转基因抗虫棉的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产量,利用彩色棉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