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种子加工实验室用风选试验台 该设备利用种子悬浮特性,借助于种子重力特性及风速对各类种子进行分选,将种子分离成良好,轻杂质及粉尘等三部分.  相似文献   

2.
核桃壳仁混合物空气动力特性是实现核桃破壳后壳仁分离的重要理论基础,为了提高核桃破壳后壳仁分离效果,降低核仁损失率和含杂率,研制了一种核桃壳仁混合物悬浮速度测定试验台,并对'温185'核桃破壳后壳仁混合物进行了悬浮速度试验.研究表明:1/2仁、1/4仁、1/8仁和1/2壳、1/4壳、1/8壳以及分心木的悬浮速分别为18....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膜污染严重且呈逐年加重的态势,地膜机械化回收是目前最主要的残膜污染治理方式,简要介绍了农田残膜回收作业机具、地膜质量的重要性、机收残膜的储运、资源化利用问题等,阐明了地膜机械化回收工作是涉及地膜生产、使用、回收、储运和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谷物入库前清理工艺,减轻环境污染状况,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确保净粮入库。[方法]设计新的谷物清理工艺流程,配置新的食品加工设备,改造谷物清理工艺场地。[结果]改造后的新工艺采用一机整体加工处理。清理工序包括清初清、2次清理和轻杂清理。整个清理装置由双层振动筛体和风选器构成,采用立体叠加式机械构架,进行初清的上层筛作逆向往复运动,初筛运动时杂质留在筛面,谷物自然落下;第2层筛体分为两层筛面作振动运动,轻过初清的谷物首先进入最上层筛面,在筛体振动作用下,体积偏大的杂质留在最上层筛面上排除,谷物和体积偏小的杂质落入第2层继续筛选,在这层谷物留在筛面杂质落下,谷物在筛面末端直接进入风选器。风选器中风由下向上流动,没有被分离出的轻杂、灰尘等被自下而上的空气流带走,谷物由于比重较大而从风选器底部落下,整个分离清理过程完毕。该款新的设备与处理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处理量(提高19~32 t/h),能耗减少1.56 kW/h,去杂效果符合国家入库标准。[结论]该谷物清理新工艺及装备,使整个原粮加工在同一台设备上完成,解决了多台机械联合作业中出现的功效不配置问题;同时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新疆是我国农田地膜覆盖栽培重点区域,每年地膜应用面积超过5500万亩,地膜使用量接近30万吨。新疆地区研制的农田残膜回收机械现已近百种,但仍不能完全解决聚乙烯地膜的回收问题。残膜机械回收存有以下几个核心问题:一是回收率偏低,使用最广泛的立杆搂膜机具回收率只能达到50%左右;二是含杂率高,回收的残膜与土壤、秸秆等混在一起,资源化利用困难;三是回收机械使用可靠性差,关键工作部件受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谷物及其杂质在风选装置内的运动特性,降低清选作业中谷物的含杂率、夹带损失率,同时保证谷物的清选率,采用DEM-CFD耦合方法模拟了不同风速及气流倾斜角下谷物的清选过程,并结合空气动力学,分析了谷物及其杂质在流场中的运动状态及分离机理。通过分析不同参数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水平气流速度为5 m/s时,谷物平均含杂率为10.575%,夹带损失率仅为0.066%;随着水平气流速度增大,气流水平作用力P增大,物料飞行系数增加,水平方向位移随之增大。水平气流速度设置为9 m/s时,谷物平均含杂率降低为0.307%,夹带损失率升至1.275%。将气流角度由水平改为倾斜10°时,物料的飞行系数变大,谷物平均含杂率有所下降,而夹带损失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田间残膜回收后的膜杂分离设备,须对地膜在不同速度下的拉伸撕裂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自制拉伸设备对地膜作单向拉伸试验,同时用录像设备对拉伸试验过程的图像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到的延伸量、位移和时间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地膜的断裂延伸率与厚度成正比,旧地膜的断裂延伸率比同厚度的新地膜降低42. 75百分点;地膜拉力和拉伸应力整体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旧地膜的平均拉力比同厚度的新地膜降低40. 94%,新地膜拉伸应力受厚度影响较小;地膜拉伸断裂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而缩短;拉力对地膜的冲量值随着拉伸速度增加而整体呈指数递减趋势,新地膜的冲量值受地膜厚度影响较大,旧地膜比同厚度新地膜的冲量值减少71. 98%。结果可以为残膜碎料机常出现的进料口吞料慢或不吞料现象提供理论支撑,并为膜杂分离设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田废旧地膜以及杂质分离技术,在废旧地膜回收和再利用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分离的废旧地膜是一种再生资源。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对废旧地膜和杂质分离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研究,但研制设备尚处于试验时期。本文阐述了废旧地膜污染危害,并分析了废旧地膜以及杂质分离塑料分选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核桃及其机械破壳后主要组分壳、仁和分心木颗粒悬浮速度,为核桃清选装置、核桃壳仁气流分离装置设计提供基础。【方法】测定核桃各物料基本物理参数,依据物料几何形状选取合适的变形系数计算悬浮速度,采用悬浮速度试验台测定各物料单颗粒悬浮速度、颗粒群悬浮速度和分离风速。【结果】试验测得原果核桃、空瘪核桃悬浮速度区间分别为17.37~21.15、11.65~13.73 m/s;1/2、1/4、1/8和1/16各等级核桃仁悬浮速度区间分别为11.71~13.16、11.51~12.72、10.68~11.97和9.21~11.11 m/s,各等级核桃壳悬浮速度区间分别为6.33~9.33、6.36~8.29、5.50~7.64和5.19~6.85 m/s,分心木悬浮速度区间为1.76~4.55 m/s。【结论】理论计算和试验均可作为获取核桃各物料悬浮速度的重要方法;从获得的悬浮速度数据看,核桃各物料适宜气力分选,不同等级壳仁分离难易度不同;颗粒群悬浮速度与颗粒数量正相关,呈三次拟合函数关系;各物料分离风速为对应轻物料空瘪核桃或核桃壳悬浮速度均值的1.1~1.2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甘肃省河西灌区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后,部分秸秆残留附着在地面上,使得残膜难以回收且回收后含杂多,可利用价值低的问题,设计一种膜面清洁打捆自卸式残膜回收机。机具主要由悬挂装置、机架、传动装置、膜面清洁装置、起膜装置、捡拾喂入装置、打捆装置、卸膜装置和地轮组成,可同时完成膜面清洁、地膜捡拾与自动打捆卸膜作业。膜面清洁装置设计是在现有灭茬机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灭茬甩刀的数量及在刀轴上的排列方式,并增加了秸秆输送搅龙,利用负压将切碎的秸秆输送到已作业地表;根据河西灌区的地形,对起膜铲的形状和入土倾角进行设计,取最佳入土倾角为23°;根据起膜铲的结构和排布,设计了偏心伸缩扒齿的排列方式;参照秸秆圆捆打捆机的设计,确定成捆室中转辊的数量为12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作业速度为1.39 m/s时,残膜拾净率为92.46%,含杂率2.15%,机具运行平稳,无故障出现,实现了膜土分离、膜杂分离,且地膜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我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经验、面临问题与优化路径,本研究选取甘肃、山东两大代表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并比较了不同再利用方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山东一方面通过花生种植制度创新,成功实现地膜减量,另一方面基于行政层级架构回收网络体系,及创新“秸-膜”协同回收模式,大幅降低废旧地膜捡拾含杂率;甘肃通过全链条多主体协同回收利用模式、企业“多功能”集成一体化回收处理模式等创新,实现县域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此外,1 t废旧地膜(指废旧地膜与秸秆、根系、泥土等的混合物,经分离清理后含杂率为20%~30%,下同)再生造粒的经济效益为20~120元·t-1,碳排放量为8.68 kg CO2e·t-1,焚烧发电的经济效益为129~194元·t-1,碳排放量为1.83 kg CO2e·t-1。当前,进一步提升回收利用效率面临着地膜使用不科学、机械设备作业场景较单一、资源配置不科学、财政持续支持困难、废旧地膜再利用产业内生“造血”能力弱等一系列障碍。研究表明,源头减量替代与回收体系建设是我国废旧地膜回收的主要路径,焚烧发电和再生造粒是再利用的主要路径,且焚烧发电的经济和减碳效益均优于再生造粒,解决现有问题,需因地制宜地制定覆膜技术规程,强化地膜生产、销售标准化管控,加强回收、捡拾、处置等机械设备创新,全域统筹配置各项资源,调动各级财政与社会资本长效支持,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市场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核桃分离装置的清选性能,研究核桃物料空气动力学特性,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核桃风选分离装置.[方法]以新新2核桃为试验对象,首先对正常核桃与空瘪核桃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获得其悬浮速度,然后设计了核桃风选分离装置,并对风机进行选型计算,确定风机型号和转速范围,最终对该装置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其较优参数组...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中,为解决残膜回收这一难题,提出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对残膜进行回收。残膜和土壤相对介电常数不同是分离残膜的依据,介电常数受土壤含水量和测试频率的很大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1~1 000 k Hz)区间内,风干的残留地膜相对介电常数为1.0~1.3,风干的土壤相对介电常数为3~4,干土-干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可以区分;含水土壤相对介电系数为20~40,含水的残留地膜相对介电常数基本为2~4,从理论上看采用静电吸附方法分离湿土-湿膜比干土-干膜区分度更大。在测试频率(100~600 k Hz)范围内,含水土壤的相对介电常数为3.5~35.5,含水残留地膜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5~4.09,含水土壤的相对介电常数增加速度比含水残留地膜快,说明可以用静电吸附方法对残膜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14.
地膜栽培技术在昌吉州普遍推广应用,仅棉花和加工番茄两种作物每年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就达100万(667m2)以上。大面积地膜覆盖栽培为农业增产增效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同时白色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目前地膜残留及危害程度1.1农用地膜均属不可分解塑料。废膜如不能及时回收或者  相似文献   

15.
蒋帅  李如燕  孙可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05-1260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建设中大量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堆放和填埋,造成了城乡结合地区大量农林用地被侵占,严重污染土壤、大气、水体,破坏了区域农林生态环境,这势必促使我国走上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道路。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主要制约因素是再生骨料中杂质分选不净,再生产品品质低劣。介绍了建筑废弃物的组成及危害、结合水平与垂直流场的风选特征,建立任意倾斜角度的风选流场模型,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得到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的最佳风选参数:风速为15~30 m/s、风向为30°~60°。将风选应用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分选环节中,为解决废弃物再生骨料分选难题提供参考依据,对提高建筑废弃物利用率,缓解土地资源损耗与农林生态破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热水散热风机供暖系统进风角度对阶梯笼雏鸡舍供暖效果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不同进风角度(30°、37.5°、45°和60°)下鸡舍气流场和温度场变化,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进风角度比,进风角度45°时鸡笼内温度分布与气流场分...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程度对农用地膜污染处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53-6355
随着广大农村对农用塑料薄膜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农用塑料残膜清理回收十分困难,土壤中塑料农用地膜的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此,该研究在南京市、莱州市和晋中市6个村镇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户使用地膜现状、地膜污染认知情况以及废膜处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对地膜使用及处理情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差别化管理及技术推广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花生脱壳清选装置只是实现脱壳清选功能,而对脱壳后花生果仁分级研究尚显不足的现状,通过分析测定花生脱壳脱出物主要物理特性,包括花生果仁长度、直径、厚度形态尺寸及果仁和花生壳漂浮速度参数,设计了条缝筛式花生果仁分级试验台。分析研究了花生脱壳脱出物主要物理特性差异,利用其差异设计了主要由风选筛分组合式花生果仁分级试验台,结合整机设计尺寸,首先对轴流风机轮毂比及叶片外径尺寸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确定最优设计参数,其次对条缝筛格栅间隙和长度等关键设计参数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设计确定缝格栅间隙为8mm、条缝筛长度为1140mm,并对分级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最后利用ANSYS Workbench分析软件对条缝筛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选取对分级性能影响较大的风机转速、电机转速、条缝筛安装倾角为试验因素,以清洁率、损失率、饱满果仁获取率、分级效率为试验目标,开展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为控制清选损失率在3%以内,确定风机转速为1550r·min-1、电机转速为950r·min-1、条缝筛安装倾角为10°时进行综合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5X-12型风筛式清选机的基本结构、技术性能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所述设备包括振动喂料系统、前风选系统、筛选系统、中间风选系统、后风选系统、出料系统、排杂系统及动力系统等,并重点介绍了振动喂料装置、风选系统、筛体振动装置以及主动力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其风选系统采用上下正、负压双风系,喂料、出料、居中3次除轻,提高除杂能力;筛选系统设计为上下筛箱等惯量反向配置,降低震动和噪音.小麦种子试验结果为:获选率99%,净度98%,有害杂草籽清除率91%,破损率0.02%,实际生产率为12.6t/h,噪声85 dB(A),粉尘质量浓度6.2 mg/m~3,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该机的设计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现代油菜籽加工技术对前处理工艺的要求,在比较研究传统种子脱壳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动、定齿辗搓法破壳、悬浮床与振动淌筛相结合分离破壳混合物等一套新的油菜籽脱壳工艺和设备试验证明此技术效果良好,可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